车辆工程专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车辆工程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车辆工程专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为了提高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应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建立培养方案制订流程,制订培养目标合理性的评价制度,提出车辆工程专业具体毕业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确定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的闭环控制。

关键词:专业认证;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质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提高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通过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促进了各高校工科专业全方位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地方高校的重视[2]。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自2011年开始二本招生,2012年开始在部分省市一本招生,目前已有4届毕业生。根据学校目前的定位要求,车辆工程专业急需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体现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理念[3-5],从培养方案的制订流程为起点,形成培养目标合理性的评价制度,制订具体毕业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培养方案的制订流程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每4年对本科生培养方案(含培养目标)做一次大修订,每2年进行一次小调整,按学校统一部署对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进行评估和修订。评估和修订由专业负责人负责,参与修订过程的人员包括院领导、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系领导、课程组负责人、督导组教师、校友、用人单位、企业专家等。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1)广泛调研,充分研讨。(2)对标审核。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教育部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参照同类地方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比对分析。

2培养目标合理性的评价制度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机制,定期对培养目标[6]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认同度调查表,制订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评价表。学校对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档案管理、教学工作、教师培训以及学位评定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形成了涵盖本科教学各方面一整套健全、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为培养目标的实现与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目标评价包括合理性评价、达成度评价。车辆工程专业拟形成一套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的制度。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考核的主要是考察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评价,包括培养目标是是否符合地区发展与变化的需求、是否符合汽车行业发展与变化的需求、是否满足工程技术发展趋势的需求及是否反映车辆工程专业发展变化需求等。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及达成度评价主要是基于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职业发展情况和表现,由用人单位作出评估或毕业生自我评估。调查对象:用人单位和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评价周期:4年。具体方法:培养目标合理性(或认同度)用1-5分表示,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合理;2分表示基本不合理;3分表示基本合理;4分表示合理;5分表示非常合理。培养目标达成度用1-5分表示,其中,1分表示完全未达到;2分表示基本未达到;3分表示基本达到;4分表示达到;5分完全达到。评判方法:将培养目标的每个指标点作为调查表中的一项内容,由用人单位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情况或往届毕业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进行评判,培养目标整体合理性或达成度取各评价分项目标值的最低值。

阅读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思政探讨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明确了新的高校育人目标和路径,树立了自人才培养、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并且最终抵达立德树人最终目标的指向标,随后中办、国办以及教育部各类文件的密集出台全面打开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序幕,从行政主管部门到高校教师均开始思考和实践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此期间,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成为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任务,如何有效挖掘某一门的思政元素并与原有课程传授知识内容有效融合,对于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至关重要。

1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一系列思政教育的政策和经验不断出现,进而推动我国的高等教育格局和面貌将逐步变化,其中核心的点是“育人”这个自古至今的主题,它的内涵已经拓展至“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换言之,高校的教育要多角度、全覆盖的完成知识传授和德行引领的任务。显然在这方面,理工科类的人才培养从各方面均相较于文科类专业“弱一些”,因此课程思政对理工科类人才培养具有更为重要且特殊意义。

2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痛点

车辆工程专业除了具备典型的理工科类专业特点之外,还体现了更为多元的学科交叉、应用与管理知识技能并存、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初构等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专职教师、实践教师大多出自工科、企业技术人员等技术型人才群体,因此难免在日常教学以及师生交流过程中,往往更多的关注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效果,从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课堂思政的政策和制度不断落实推进,车辆工程方向的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者乃至普通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这部分的短板,但是鉴于对于课程思政本身认识程度普遍不高,课程思政本身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车辆工程方向课程思政往往存在如下几类痛点问题。

2.1课程思政内涵理解和认识不深入

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很多车辆工程专业或者方向的教师仍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一部分教师仍然认为思政教育应当是思政课程的事情,是辅导员、班主任、学工口老师的责任,课堂教学仍然是辅助作用,实际上自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开始,历次有关中央高等教育的会议精神、制度以及发展路径均明确表示,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工作和任务,所有课堂都应该有育人功能。其次,即使是教师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往往仍然难以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首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有明显区别和界限的,思政类课程是一类具体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内容及核心目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学科专业属性;课程思政可以认为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育人树人的深度融合。

阅读全文

专业认证下车辆工程专业特色化的思考

摘要:从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室建设、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导师制和学科竞赛角度提出了车辆工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思路,以期有效解决同质化问题,实现专业特色化,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认证;特色化

1专业认证的背景

《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确认由签约成员认证的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认证的课程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2016年,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为了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实现高等教育学历互认的工程教育认证,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在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质量,201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以下简称认证协会),对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行组织和开展[1]。截止到2020年,全国375所学校1679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家专业认证,其中车辆工程专业有效认证29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从职业资格制度方面,要求从业者必须通过完整、规范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并具有一定的行业实践经历,能够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胜任对应的工作。各层次的本科院校正在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8版)》进行专业改革,并效仿已通过认证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为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准备。

2专业认证下的同质化问题

开设车辆工程专业的各本科院校有着不同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目标,在申请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特别是实力不足的院校,盲目效仿,只求形似,舍弃不同,使专业趋于同质化,抹去了自己专业少有的特色。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对象在性能、外观甚至推介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致逐渐趋同的现象。专业同质化是指培养目标、主干课程、主要专业实践和就业领域的师资状况、教学条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有着大致相同信息的现象。汽车行业的产业链很长,涉及设计、试验、制造、营销、维修、检测、改装、保险、评估、回收等链条,对汽车工程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遍及汽车的设计与制造、性能检测与管理、维修与服务等领域[2]。并且汽车行业又出现了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存的局面,所需专业人才更加多元化。同时,各院校在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上却趋于同质化,这将导致人才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3专业同质化的解决途径

阅读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摘要:结合当前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情况,从自身的教学管理改革经验出发,在分析学校转型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车辆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应对策,希望能有助于全面提升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水平,满足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关键发展时期,为了迎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迎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要求,却难以招到自身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种矛盾问题则是直接影响到我国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就其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我国当前的理论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样的影响则会造成人才供给和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着较为严重化的错位情况,难以符合实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对于本科院校的发展来说,考虑到其正处于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则应非常重视如何从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向培养到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发展,这样才能符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体现出本科院校的发展潜力。这里结合相应的本科院校为例,通过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在高举建设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方针的要求下,重点积极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基于合作办学、应用导向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全面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建议,希望对于广大同仁能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1学校转型发展现存问题

结合当前本科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相应的建设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方针的要求下,结合学校的转型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2]:第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应的基础设施普遍较低,经过统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则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开始了任教工作,这样就没有相关的工程实践经验,也难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进行学生的辅导工作,往往在进行实训课程中,难以有效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以及要求开展重点的论述,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点。另外,部分工程实践中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数量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陈旧设备难以符合实训课的教学要求。第二,本科院校的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相应的企业来进行调研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课程教学活动都是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体现出科研型高校的特点,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教学比例时间比较多,而往往忽视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其所占比例内容比较低,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比较低,学生动手能力差,这样就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岗位需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还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从总体来说,人才培养不能符合当前的汽车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第三,当前本科院校存在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则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机械化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中,主要时间则是用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足够的互动教学的内容,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开展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择题目过于陈旧以及落伍,并没有结合时展的特点来实现题目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2应用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

在当前的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该充分重视如何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实现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需求。从我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重点从校企合作办学、基于学科竞赛、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以及相关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设计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希望能全方位实现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阅读全文

车辆工程专业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尊重学生个性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实现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主要实践环节———个性发展实践教育即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课为例,基于“工学并举”思想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车辆工程专业认证,以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为导向,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通过总结该专业系列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体会,重点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提出该课程的主要改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个性化培养实践与创新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新时代创新性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学并举;个性化培养;协同创新;实践与创新教育;车辆工程

0引言

全球工业领域内,新产业、新技术及新模式快速发展。新技术与新兴学科的交叉应用给工科专业的工程人才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汽车产业作为工业领域的一大组成部分,兼融机械学、工程学、电子、计算机与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科专业,具有高度复合的学科特点,对该类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深化和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推动进程,关系到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各自的模式。德国汽车产业历史悠久,对于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以“双元制”为主要教育模式[1],采用LEP(具有项目特征的学习单元)教学方案,培养机构完善、办学风格灵活、人才培养速度效率高。日本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具有办学主体国家化、学科设置工学化、专业教育标准化、课程教育实践化、产学协作共同教育、多元衔接贯通培养等办学特点[2]。在美国,汽车技术教育及汽车制造与服务企业进行多样化的合作,教育教学标准实施工学交替人才PATC项目化培养模式[3]。在国内,以适应科技创新的高速度,汽车企业对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大约110多所设有车辆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大部分属于应用型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并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通过调研可知,对人才的培养既有一定程度理论基础的要求,又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基本大同小异。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课的教育模式为例展开研究,针对目前汽车产业中新型复合领域专门人才的欠缺现状,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工学并举”[4]思想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针对已开展的个性发展实践与创新教育教学展开研究,对于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尤其促进高校新工科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往届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教育的培养阶段及存在问题

个性化发展实践教育实践环节属于继《汽车理论与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实验学》等理论课程教学之后的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环节,是毕业设计的前期训练环节。往届该实践课程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以指导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被动通过理论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完成该实践课程的学习任务,主要阶段及内容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从学生特长与爱好发挥的程度来看,确定设计题目时,由指导教师制定出题目,分配给每个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所分配的设计任务。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机械与电学、电子、计算机与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工科专业,不同的学生在其所涉及的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被动接受教师所分配的设计任务,不能从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出发进行设计工作,则该教育模式使得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差异性难以体现。②从学生进行设计任务的积极性方面看,设计题目是由教师指定,只是进行某一个部件理论性的设计工作,没有明确的设计方向和实际意义为导向,学生则会认为该设计工作除了应用之前学过的知识之外,无法真正体会到设计成果的价值所在,所以没有去完成设计任务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③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来看,学生接受的是一理论的设计任务,因为没有所设计部件实际应用价值的驱动作用,没有实际的应用环境作为检验,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2“工学并举”思想理念的个性化发展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

阅读全文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接口管理

摘要: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有列车及设备的检修、清洁及正线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功能,由建筑、结构、工艺、站场与路基、机电、通信、信号等多个专业协同设计、施工。车辆基地工程涉及专业多、接口关系复杂,理顺设计接口关系对把控工程质量、工期及投资有着较大影响。文章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特点,分析内部接口管理、外部接口管理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车辆基地;设计接口

1研究背景

城市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建设,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交通拥挤问题成为民生问题,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准时、高效、节能、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国内各大、中型城市都在加足马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车辆基地按照检修模式分为大修基地、车辆段及停车场,承担配属车辆的各级检修任务以保证上线列车的状态良好,担负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及不同系统的维护保养任务,提供全线轨道交通系统各类材料、工具、备品备件的存储、发放和配送。车辆基地所承担的任务范围,决定了该工程的设计工作流程复杂、设计周期长、专业接口多。如何理顺接口关系,对车辆基地工程建设质量、建设工期及工程投资有较大影响。

2车辆基地工程设计特点

车辆基地是城市轨道交通最大的子系统,其本身设计就包括工艺、站场与线路、路基与桥梁、建筑、结构、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低压配电、通信、信号、供电、轨道、工程经济等多个专业。车辆基地内外接口也较为繁杂,有轨道交通内部涉及接口的专业30余个,也有地铁系统以外的部门、专业多达10余个。

3工程接口管理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虚拟仿真在车辆工程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车辆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其中实验教学环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基于实验条件的局限性,全国大部分高校均难以满足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实验环境等特殊需求。因此,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虚拟仿真;车辆工程;实验教学

一、前言

车辆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出能从事汽车工程技术领域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实验经费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有限,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设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的搭建方案

1.汽车结构拆装虚拟实验模块。汽车结构拆装实验主要用于汽车工程导论、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等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汽车总体构造及其连接关系,了解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运动形式。传统汽车构造实验教学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并且需将实体结构拆开以了解零部件内部构造,而部件结构在拆开状态下又无法运行,因此在传统实验中无法同时表现汽车结构的内部构造及其运动状态。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研发“汽车结构拆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使用虚拟显示技术创建的一种可以完全或部分代替真实实验的各种操作的模拟环境,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汽车虚拟装配和拆装实验、实训操作,了解汽车构造与装配原理、步骤,以及锻炼操作技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本系统包含四个实验子模块:汽车原理与构造认知子模块、汽车底盘结构分析与虚拟拆装子模块、发动机结构分析与虚拟拆装子模块、变速箱结构分析与虚拟拆装子模块。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汽车构造,了解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总成、部件、零件的结构、装配关系,使学生在沉浸式虚拟环境下自主学习各总成的拆装,有效地解决了真实实验无法同时表现结构内部构造与工作状态的问题。车辆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应用于汽车理论、内燃机原理、汽车实验学等专业课程实验,包括车辆动力性能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车辆制动性能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车辆经济性能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车辆操纵稳定性能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应用此实验模块可以实现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功能。3.汽车模拟驾驶虚拟实验模块。汽车模拟驾驶虚拟实验模块主要用于汽车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汽车理论知识在汽车上的应用及电子控制技术的实现形式。传统汽车驾驶实验教学不仅需要特定的场地、专业的司机,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成本较高,同时可重复性不高。学生在完成该项实验时多处于感兴趣的状态且走马观花,对涉及的理论知识思索得不够。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研发了“汽车模拟驾驶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一种可以完全或部分代替真实实验各种操作的模拟环境。本系统包含四个实验子模块:转向理论认知子模块、制动理论认知子模块、操作稳定性认知子模块和汽车电子技术认知子模块。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的具体应用

阅读全文

车辆工程中虚拟技术的应用

摘要:车辆工程行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提供支撑,以此推动相关行业的进步,不断深化车辆工程领域。在实际发展中,该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改变了车辆工程行业的设计方式与设计模型,影响了汽车制造。本文主要探讨车辆工程中虚拟技术的应用,研究其定义与实施关键点,所得结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车辆工程;虚拟技术;实施关键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类综合技术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各个行业的改革与进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1]。车辆工程中设计与制造属于关键环节,这两项环节的发展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也较多,稍不注意,则会前功尽弃,造成资源浪费。

1车辆工程中虚拟技术定义

车辆工程虚拟技术(Vehicleengineeringvirtualtechnology)应用过程中,为切实发挥该技术的价值,需要明确其概念。针对目前资料研究而言,计算机中虚拟技术本身是一种组合计算机资源或分区计算机资源,包含:内存、磁盘空间、CPU等。这些资源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操作环境,可提供比原资源配置更好的访问技术。虚拟化是将原本的物理资源转换为管理资源,打破物理资源限制。车辆工程中虚拟技术本身应用在车辆工程中,直接影响着车辆工程设计、车辆生产等,可引发车辆工程行业的改革,也可优化工程资源配置,其作用显著。车辆工程中涉及与制造属于关键环节,这两项环节的发展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也较多,稍不注意,则会前功尽弃,造成资源浪费。若借助虚拟技术,可更好的完成车辆工程设计工作[2]。

2车辆工程中虚拟技术实施关键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