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茶艺表演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茶艺表演知识

茶艺社团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探析

摘要: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培养中,引入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礼仪进行培养,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升。本文结合“三进一融”的育人模式,对茶艺社团在高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茶艺活动中对礼仪素养的要求,同时结合这些要求对茶艺社团如何培养高职学生文明礼仪进行了探究。期望通过这些措施实行可以给高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带来实质性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三进一融;茶艺社团;高职学生;文明礼仪

高职院校“三进一融”育人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中探索推行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即通过开展“思想导师进学院、职业导师进班级、素质导师进社团”工作,有效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三进一融”模式下,导师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培养也更加关注,期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因此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素养培养时,都会将茶文化引入进来。通过茶文化中对礼仪素养中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培养。因此探究在“三进一融”模式下如何利用茶艺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已经成为了当下许多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茶艺是以泡茶过程为媒介的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在这过程中,融合了各方面内容,比如文学、泡茶技艺、音乐、服装等。通过这些融合来形成一个具有主题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在茶艺表演中,只有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提升人们品位素养。因此在实际中,利用茶艺来对学生文明礼仪进行培养,将会起到很好地效果。

1“三进一融”育人模式下茶艺社团活动开展意义

礼仪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了相互之间尊重,形成的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表现在仪表、仪容、仪态等各方面。作为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表现。因此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下社会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更多是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而对于一些实践则不太重视。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给学生礼仪养成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枯燥的理论内容会让学生对这方面失去兴趣,从而不利于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茶文化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茶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日常饮用品,受到了广大人们的喜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茶的饮用方式也经历了许多过程,从原先的煮茶、煎茶到后面的点茶、泡茶,这些饮茶方式逐渐深入人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饮茶已经不再满足原先的生理解渴上,而是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其文化教育价值上,期望通过茶文化教学来给提高人们品质修养,帮助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创办茶艺社团,举办茶艺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其中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学生认知和自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举办茶艺活动对学生的认知和自律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自律作为一种重要的优秀品质,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人格的升华,同时还能够让不断完善的心灵与外在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统一。在茶文化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以茶待客,历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日常生活礼仪,通过这方面活动的展示,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泡茶人员的礼仪素养,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礼仪做好基础。同时通过这方面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学会约束自身行为,让其更好地养成自律良好习惯。

1.2培养学生实践与运用能力。实践是学习和验证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才能够将自身所学到的文明礼仪应用起来,而茶艺表演则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展示平台。通过茶艺表演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不断的改善,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在茶艺表演中,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完善,比如茶艺中的“鞠躬礼、端坐礼”等无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这方面表演和演示,对于礼仪规范将会理解的更加透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检测,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茶文化课程教学思考

一、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的作用

1.茶艺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中茶文化的运用方法

摘要:

音乐元素融入茶文化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将音乐元素融入茶文化,加深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并且人们可以从茶文化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之处,增强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感悟。

关键词:

音乐元素;茶艺文化;想象力

茶文化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其将道家、儒家等百家的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施加着影响。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依靠表演者、解说员、音乐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搭配表演者专业的表演和优美的舞姿等,让参与者在和谐静谧的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教育机构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将茶艺和音乐两者进行融合,是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借此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对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学习和继承。

1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

“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从汉朝开始,文献资料中就有关于饮茶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饮茶习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慢慢兴起,到唐朝时达到鼎盛。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较高,饮茶风俗在当时风靡全国。茶圣陆羽在其文学专著中对茶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且借此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音乐可以让人们轻松舒缓,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可以使人们慢慢释放内心的压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饮茶时加入音乐,可以将内心的杂念和浮躁排除,放松身心。汉唐时期,人们已经逐渐将音乐、舞蹈、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饮茶行为相结合。古代的文人墨客均喜欢饮茶,并且在饮茶的同时演奏音乐,尤其古筝的演奏更有意境,这种饮茶方式逐渐上升为茶艺和茶道。茶艺传递的是一种清新脱俗、质朴典雅、内心平静的意境,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体会到茶带来的种种感悟和享受,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亲和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茶文化更加的重视。清香扑鼻的茶加上美妙的音乐,让人沉醉在精神世界中,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茶文化和音乐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茶文化,鉴赏音乐,培养人们对艺术的审美和追求。自古以来,茶和音乐都是互相伴随,在品茶中融合音乐情境,在聆听中品评茶文化,是人们在对物质生活满足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平静安逸的向往。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融合

摘要:音乐教育和茶文化在表面上是属于两种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音乐能为茶艺表演增添生动性,同时茶艺又能使音乐变得更为形象,两者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入中创新。同时,音乐教育和茶文化都能表达出审美意蕴,提升欣赏者的道德修养。本文剖析了音乐和茶文化的内在联系,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音乐教育在茶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茶文化;融合;相互关系

茶文化是在我国悠悠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乃至成熟的一门的艺术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后被唐朝的文人雅士各相尊崇,最终逐渐在民间和朝廷流行起来。茶文化不仅包括茶叶人文科学,还囊括了茶叶社会科学,所以它是人文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体。在不断发展之中,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特定时期内的社会文明程度。茶文化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田间作业时,茶民们常常会即兴创作一些茶歌,因此茶歌和茶艺悄然而生。茶歌作为茶农们的精神食粮,正是茶文化和音乐教育逐步融合的体现。

1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的内在联系

1.1历史渊源

我国巴蜀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早在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之中就提到,巴蜀是最早发现茶叶的地区,随后才有了茶文化的诞生。至今,茶文化已有12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这在陆羽《茶经》一书中有详细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的盛产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并促进了茶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茶文化不仅包括茶叶的生产史和发展史,更强调的是茶在日常应用中所折射出的人文和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茶叶为载体,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体。音乐,同样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其与茶文化早已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宫乐图》中刻画了一幅身材丰腴饱满的唐朝妇人在饮茶作乐的悠闲景象;周昉在《调琴啜茗图卷》中描绘出了宫廷妇女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她们一边欣赏琴乐,一边品尝茗茶。可见,音乐在茶文化的流行和传播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倘若品茶或者茶艺没有音乐的辅助修饰,那么茶文化的内容将是不完整的。

1.2审美意蕴

阅读全文

茶文化音乐教育浅析

摘要:

在茶艺表演教学中加入音乐教育,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于茶艺表演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利用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茶道文化的传授,让学生感知艺术与知识交融的美感,有效提升其审美体验,帮助他们形成对于艺术作品的深入认识。当然,更深层次上也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通过对茶文化传承理解,明确茶文化传承中的音乐教育功能,并结合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理解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结合的方式,深化对于茶文化以及茶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的解读。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茶道

从茶席设计,到茶艺表演的具体实践,利用自然、优美的动作传承天人合一、物我相荣的理念,赋予茶具、音乐、整体环境以和谐的韵味,实现茶道艺术和音乐的有效融合,向参观者传递茶道的文化观念,当然也传达着中华茶文化的精神。这,即是茶道教学中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音乐学习,抽象的审美能够伴随着具体的茶艺表演活动展开,丰富视觉体验的同时,升华听觉感受,进而加深对于茶色、茶汤、茶味的感受以及茶道表演本身所传达意境的感受,超越表演本身看到茶艺表演的本质,泡茶技能自然也随之上升,进而促进个人修养的有效提高。

1茶文化的传承

中国人民饮茶的习惯,源于神农时期,周、汉时被世人所认可,唐宋时期更成为文人雅士的必备技能,加之元、明、清的发展以致形成当前时代的茶道,可谓经历了饮茶、煮茶、茶艺表演、茶道、茶文化沉淀等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中,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相互融合,在综合三家天人合一精神的同时,也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潮流,形成了清净淡雅、自然随顺的茶艺风格,并将其赋予茶艺表演过程中,实现以动传静的目的。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也有着新的发展,比如各地采茶歌、采茶戏的表演,以幽默的风格传达着采茶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各地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茶馆中,茶艺表演中与各类传统乐器的结合,也丰富了个人饮茶的体验。当然,采茶戏和茶馆茶艺都是在茶道与音乐相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创造意境,茶艺渲染意境,两者都在传递中华文化的传统内涵,当然,音乐教育功能在茶文化中也愈加凸显。

阅读全文

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实践课程必要性

摘要: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其需要的不仅仅是酒店管理知识的教学和相关实践技能的综合引导,更关键的是要立足时代诉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从而满足时展进程中的人才培养要求。本文拟从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创新的时代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艺实践课程的具体内涵认知,通过研究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实践课程的实施必要性,从而切实探究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案。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课程;茶艺实践课程;教学必要性;人文价值

整体而言,随着当前社会大众生活理念的不断优化,如今民宿、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等等,成为大众生活品质提升的显著标志。因此,面对当前大众的生活诉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就成为满足这一诉求的重要要求。

1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创新的时代背景分析

随着现阶段大众生活认知不断成熟,无论是酒店经营的数量,还是酒店经营的规模,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庞大的人才需求量,所需要的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思维。因此,在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教学元素,更需要体系化的教学思维。随着当前大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大众自身的消费习惯,已经由注重价格升级为关注消费活动的品质,所以在选择具体的入住酒店过程中,住宿的价格对大众消费行为的影响逐渐缩小,大众所关心的更多是酒店住宿的品质内涵和实际体验感。因此,在当前酒店经营过程中,要结合大众自身的客观需要,培养出大量满足时代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事实上,在当前酒店经营过程中,想要走出“差异化”之路,实现整个经营机制的全面创新,就必须注重融入多种元素,构建系统化的酒店经营思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时,必须要结合时代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创新。

2茶艺实践课程的具体内涵认知

与其他教学体系完全不一样的是,茶艺实践课程中,是以茶艺文化为主要内容,其中不仅形象诠释了实践教学形式,也全面优化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品质,从而塑造了教学课程的品牌化,以及内涵化,并且构建了充分影响力的教学体系。客观地看,教学体系需要全面创新,尤其是要结合当前教学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的不断变化,才能真正意义上适应全面的教学环境、把握教学机会,化解当前所面临的教学困境。对于茶艺实践课程来说,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更能通过发挥该课程的实践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在开设茶艺实践课程时,要注重教学元素的合理筛选,以及教学体系的优化设置,尤其是要通过大胆的教学开拓与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此外,茶艺课程教学活动在具体选择与实施过程中,也要丰富教学内容,立足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认知,因此,在当茶艺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看,必须注重发挥该课程的趣味性和内涵化,尤其是要注重优化教学体系,为学生自身形成丰富而成熟的人文理念,提供生动元素。在茶艺实践课程中,其中所包含的元素极为多样化,不仅有系统化的文化内容,也有立体化的艺术素材,可以说,这些内容正是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所不可缺失的重要元素。

阅读全文

茶艺课对中职生的影响力之论

一、茶艺课增强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提炼其核心思想:即为“仁”。提出“茶以清心,茶以雅志”的茶道就是基于儒道传统思想。中国古代传统茶德的内容是:俭、清、和、静(即:节俭朴素、清正廉洁、和睦处世、怡淡安静)。当代茶人庄晚芳提倡的中国茶德“廉、美、和、敬”四字即为:廉检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从古至今我们的茶文化体现了一种高尚“仁”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同时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茶艺课的教学也使我认识到,学生的人格核心是仁,教师要用仁心、仁德来作为自己教育事业的基石。通过茶德精神与师德、让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得到提高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自然之造化,秉性朴素高洁,不入俗流。在茶艺课的教学中,以茶为载体,茶性的俭朴可以培养超然、淡泊的雅趣和恭谦俭让的精神涵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崇尚节俭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中职生来讲,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取向,还是一种精神品质,一种道德的修养。寒夜客来茶当酒,清茶一盏也醉人。淡淡的茶香,使学生从诸多繁杂的学习生活中走向心灵的宁静,情感的净化和对朴素人生的追求。而节俭并非吝啬,它是一种自我的约束,是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势达到一种精神快乐的境界。弘扬节俭的美德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的精力,磨炼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培养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中国茶道提倡茶人精神,以茶喻人,通过品茶品味人生。它是一种艺术的熏陶与礼仪的训练,更是一种纯朴节俭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与道德素质的造就。在茶艺表演的教学中我还发现,茶礼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了敬老爱幼,懂得了礼仪;通过,茶事的活动使学生更加和睦相处了;茶史的教育也使学生更加了解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体验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泡茶训练也使学生养成了凡事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从而还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茶艺课陶冶中职生的艺术情操

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品茶之所以被看作一种文化,主要是因为它在满足人们口渴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中国茶道讲究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在安静幽雅、完美和谐的品茗环境中进行审美活动,通过这种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去感受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最深刻、最亲密的关系。茶道最精髓的就是清静与和谐,我们师生同在茶艺教室这一清静的处所斟上一盏清茶,看茶汤的透彻,观杯中茶叶的沉浮舒展,沉下心来细细体味那始涩而后甘的滋味。这些既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也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陶冶。茶艺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又是茶礼、茶艺的本源。茶艺课将情感体验作为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例如音乐为茶艺配备了它最美、最纯、最真挚的情感灵魂;美术赋予了茶艺立体、色彩等丰富的视觉审美情趣。明心要以情感体验为原则,才能荡涤学生的心灵。大方得体的茶礼、优雅得体的茶艺为中职生的艺术情操的培育提供行为范式。通过学习、实践、体验、升华,使人文素养内化于心、彰显于行。唐末刘贞亮的《茶十德》对茶的功用作了如下概括:“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等。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等说的就是茶道的精神范畴。中职生通过饮茶来领悟哲理,感悟人生,减缓压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的沟通,更使学生的艺术情操得到了很好的陶冶。

三、茶艺课促进中职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课除了教会中职生科学的泡茶技艺与知识之外,还要培养中职生的创新能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所说的: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中职生在掌握了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等茶的特点,学会了基本冲泡技艺及一些配料的特性之后开始学习创编调和茶。选茶具、测量水温、品尝、起名、填写实验报告。有以龙井为主茶料、玉蝴蝶、金莲花为配料的“蝶戏金莲碧玉泉”,不仅口味上佳、赏心悦目,名字也有味道;有用“勿忘我”作配料,高雅清爽,品位独到、有益健康;还有“圣杯红”、“游龙百合”“神清气爽茶”中职生的灵性与激情在迸发。科学的方法、修养品性和文学内涵融合在一起,当学生呈上缤纷馥郁的实验成果时,课堂散发出了智慧的光芒。

四、茶艺课培养中职生的协作精神

阅读全文

茶艺课程中开展课外多媒体教学反思

摘要:茶艺文化作为整个茶文化机制中,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内容。当前茶艺课程,不仅是我们开展茶艺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茶文化时代展示与诠释的重要形式。结合当前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看,多媒体教学活动,也实现了广泛应用。本文拟从茶艺课程的内涵特点分析入手,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背景认知,通过分析茶艺课程中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应用价值,从而综合探究茶艺课程中开展课外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茶艺课程;开展策略;课外机制;多媒体教学;文化诠释

在互联网背景下,整个茶文化有了新的展示方式和途径,特别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让茶文化与时代特征之间实现了深度融合。可以说,正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推动之下,多媒体教学活动,也逐渐发展成为教学的突破点。基于多媒体软件的茶艺课程设计,也为茶艺教学体系的优化安排与教学设计优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文化诠释与精神传递:茶艺课程的内涵特点分析

茶艺课程是以茶艺知识和文化为主要信息的教学活动,在该课程中,既是对传统茶艺的生动传承,也是对学生茶文化和茶艺知识的有效普及与推广。开展茶艺教学活动的价值是多样化的,其已经突破了单一的文化知识展示局限性,通过对学生关注点和学习视野的充分融入,进而彰显了茶艺的艺术特性、文化机制,乃至情感引导等等。对于茶艺课堂来说,良好的课堂教学,既是传承茶艺的重要平台,也是基于时代基础上的教学体系呈现。因此,在当前茶艺课程教育活动中,如何让茶艺教育与学生理解与认同之间,形成最佳匹配与融合,就发展成为该课程教育的重要目的。与普通的教育活动所不同的是,茶艺课程应该是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教育机制,茶艺课程设计风格中,要注意凸显课堂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是当前优化茶艺内容传递的关键。茶艺课程中,包含了丰富的茶艺文化元素,其中也集中诠释了系统化的艺术内涵。茶艺表演过程中,其中所诠释的美学情感,以及表演时的艺术特色,都是茶艺文化展示的重要内容。茶艺活动中,从饮茶方式,再到其中各项要素的选择,都必须注重诠释茶艺活动的特征。当然,对于茶艺来说,在开展该教学活动时,除了要注重理论上的展示和文化上的引导,更要注重茶艺表演实践,特别是要通过向学生综合展示,该实践活动的特色与精神内涵,进而实现该教学的本质目标。

2时代诉求与学生关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背景认知

在现代科技成熟发展影响下,随着电脑、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老师的教学与备课过程,实现了本质性变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再像以往一样开展教学活动。教学革新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性。比如在以往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时,更多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来准备教学内容。而今天,在互联网影响下,老师在搜集教学资料与信息内容时,可以使用电脑从网络渠道中,综合文字信息、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来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老师自身的用心体会和精心准备,从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本质革新。当然,老师使用各种多媒体工具向学生讲述电子课件时,也让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根本性变化与颠覆。从学生角度看,当前学生在接触和了解知识内容时,已经不再从单一的书本或者课堂来获取知识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渠道。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内容看,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生动诠释和形象表达,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生动和积极的理念认知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客观的看,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发挥技术设备与软件资源,所实现的教学创新与变革。同时,该教学也是与时展相匹配的教学机制,但是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机制时,应该注重理性、客观的应用思维。不仅要合理认知多媒体的价值作用,同时也不能只从教学形式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老师自身必须真正读懂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与特征,通过真正改造和理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而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应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