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超级工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谈高中生物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内涵
摘要: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Issues,简称SSI)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结构不良等特点,因其科学情境性较强,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包含价值判断与立场选择,可以用所学知识寻求证据参与讨论,因此,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依据Sadler的SSI教学模式,高中生物SSI教学的设计教学流程为“议题引入-议题讨论-不同层面间的相互作用-议题总结”。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社会性科学议题;转基因;安全性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论证教学,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Issues,简称SSI)教学关注科学对议题的影响,尤其关注议题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SSI教学是解决学生利用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理解科学本质以及培育学生参与科学决策能力和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内涵
社会性科学议题是指开放的、不确定的、复杂的、争议较大的、结构不良的科学问题,如全球变暖、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SSI教学是指通过引入以上问题作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寻求证据参与讨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养学生科学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学习背景,更是一种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因其具备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科学探究,培育批判性思维素养[1]。美国当代教育家萨德勒构建的SSI教学模式,包括议题学习、议题实践和议题实施3个步骤(如图1)[2]。其中,指导学生科学建模贯穿SSI教学的始终,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依据萨德勒的SS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SSI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3方面来构建模型:①先让学生了解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针对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伦理、宗教、经济、科学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层面与议题的关系和相互作用;③教师厘清概念,提供辩题及方案,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解释模型,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图1Sadler的SSI教学模式
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实践
长期以来,关于转基因产品争论不休。现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4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为议题,引导学生思考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将基因工程知识与生活实践和工程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教学采用单元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成拓展校本课程。由于SSI教学存在复杂性,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拟用3~4个课时。教学分为4个阶段:①提出探索,明确议题的价值(环节1~3);②概念引入,探索思考议题的层面(环节4~7);③理清争议,探索不同层面间的相互作用(环节8~9);④概念应用,利用议题不同层面间的作用解决问题(环节10~11)。其中,阶段①属于议题认识的过程,阶段②、③属于构建模型的过程,阶段④为模型解释过程。其教学设计流程见表1。
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论文
1电子文献资源采购
以燕山大学为例,电子文献资源的语种包括中文和外文两种;所属学科包含经济/管理、法律/政治、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体育、光学/仪器、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交通运输、电气/控制/自动化、艺术/传媒、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电子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动力/能源/矿业、图书馆/情报/档案,共19个学科;应用学院包括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共16个学院;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学位论文、报纸、视频、年鉴、参考工具、电子图书、工具书、专利、会议论文、标准、音频、案例、科技成果、法律法规、事实型数据,共16种;揭示深度包括全文、文摘、题录、目录、事实5种;文献来源分为购买数据库、免费数据库、NSTL提供、国家图书馆提供、自建数据库、试用数据库6类。另一方面,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方式和采购年限也并不统一。中文电子文献资源多采用自主谈判的方式进行,外文电子资源分为DRAA组团和自主谈判两种采购方式。采购年份根据学校经费情况以及DRAA联盟采购方案要求分为1年合同、2年合同以及多年合同。电子文献资源类型的多样化、采购方式及采购年限的差异化加大了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工作的难度,对电子文献资源采购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一套基于网络化应用的、可内部共享的、便于使用与维护的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电子文献资源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高效管理。
2电子文献资源采购流程的设计
电子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生命周期包括选择评估、提供试用、试用情况评估、沟通谈判、组织购买、使用评估几个阶段。其中,对于参加DRAA联盟组团的外文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可以省去沟通谈判环节。在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工作中,资源评估是前提工作,谈判购买是核心工作。高校图书馆要对每一个新增电子文献资源进行试用前评估,分析新增资源是否与已有资源重复、是否能对教学科研起到辅助作用以决定是否提供试用;要对每一个试用电子文献资源在试用期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组织购买;要对每一个购买数据库在合同期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续订。对通过评估的电子文献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参加DRAA联盟组团和自行谈判两种方式开展采购工作。
3系统功能实现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采购管理系统读入图书馆采购电子文献资源的基本信息、年度采购信息、联系人信息以及集团采购方案信息,可按照年度查询本年度电子文献资源采购完成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任务,可按照指定数据库查询该数据库历年采购情况,以明确数据库价格涨幅情况,并对数据库的采购价格进行预测。该系统还具有电子文献资源合同信息扫描件上传的功能,实现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的数据化。另外,系统后台数据储存时指定文件上传的物理路径并对上传电子文献资源信息的命名格式化。该系统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功能齐全,实现电子文献资源购买和相关服务的流程化、规范化、平台化管理,提高电子文献资源采购、信息维护、服务、保存等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3.1系统安全登录
研究生创新教育论文
一、建立创新中心
2012年8月,美国经济发展局奖给布法罗大学349,565美元(约2,171,672元),用于在纽约西部10个县扶植培养创新精神,创造工作岗位和鼓励私人投资。联邦基金将用于创造一个创新中心,这是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推动从纽约大学各个分校产生的发明和创新。目的是加速创新和发明商业化的渠道,把企业家和大学及社区的资源紧密联系起来。这一创新中心将会为企业家、商业和经济开发商提供一个合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新的商业信息,提供开发技术公司在早期阶段的领导能力训练,提供新产品开发的工艺流程,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
二、建立大量的多学科研究中心
UB建立有大量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共有158个。这些研究中心主要侧重于协作、多学科的工作,覆盖了从建筑和新生媒介到国家安全和妇女的健康等广泛的研究领域。例如布法罗大学的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是由来自整个美国许多学科和研究机构的多名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合作伙伴组成的科研团队。MCEER最初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986年建立,作为第一个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998年,更名为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的使命已经从最初侧重于研究地震工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对于关键的基础设施、结构和社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MCEER通过一个多学科的、多种自然灾害研究,同教育和外界紧密联系的系统来完成研究工作。
三、制订长远和前瞻性的学校发展计划,强化优势学科
为了确保布法罗大学持续的繁荣和发展,保持长期的创新活力和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学校董事会制订了UB2020计划。UB2020计划旨在提供学生最好的大学教育,提供社会(社区)最前沿的科研和医疗。其中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战略优势学科。其战略优势主要分布在如下的八个方面:(1)艺术和表演艺术;(2)公民参与公共政策;(3)文化和文本;(4)极端事件的减缓和应对;(5)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问题;(6)信息与计算技术;(7)集成纳米结构系统(INS);(8)生物系统和生物分子识别。每一个方面都设定达到世界一流的目标。如在集成纳米结构系统方面,倡导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合作研究,做出能改变世界的发明和创新成果。集成纳米结构系统的研究人员们主要集中在下面六个主要的研究区域:(1)自旋电子学。用电子的自旋来储存、处理和传播信息,从而开发出一些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电子仪器设备,使未来计算机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2)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电子技术侧重在创造纳米尺度的仪器和电路元件,克服现在微电子电路的不足,并实现这些仪器的包装。UB的研究人员正在设计和制造纳米尺度的电路、芯片和包装技术,未来的电器元件能够承受很高的电流密度和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提供更快、更小、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3)纳米医学。纳米医学的进展在UB包括新的微创诊断方法,药物和基因的目标(靶向)递送系统,促进光动力癌症治疗的方法,新的医学成像模式和实时药物疗效监测方法。这些研究向着临床实践的方向发展,最终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4)传感器和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UB在传感器领域的工作包括神经元网络、模式分析、低功率光探测器和光源、新的分析物的识别技术。确定复杂化学模式作为各种疾病的标志,例如糖尿病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症,最终能够实现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5)太阳能。UB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科技用于制造和组装无机纳米材料,用于创造造价低、更加经济有效的太能电池。研究活动包括在一个导电聚合物母体上基于无机纳米晶体组装纳米材料用于制造和测试完全混合无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艺过程中所发生的光诱导表面电子转移反应的基本表征。(6)能量储存和转换。改进的能量储存对于许多新兴的技术从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到植入式医疗设备是非常关键的。UB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研发)纳米材料并将它们应用到电池中,与现在的技术相比,新材料的应用能产生更高的功率体积比、更高的电流密度和更长的工作时间。这些微型电源对于许多传感器技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INS的研究人员来自整个的UB校园,并且和许多系(共约18个系)和研究中心(4个研究中心)一起工作,INS是纳米科学的焦点。并且INS拥有一套集中调配的仪器支持(支撑)纳米科学和相关的物理、工程和材料的研究工作,所有的仪器对于UB的工作人员和外部的用户是开放的,收取适度的成本回收费用。其中的设备有高分辨率投射电子显微镜装置、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设施、洁净室设施、电子束普光设备和原子力显微镜设备等。这些高精的尖端科研设备有力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合作基金、研讨会和学术会议,INS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已经获得了很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比如化学系教授SarbajitBanerjee被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评为世界上35岁以下最优秀的发明家之一。他最有名的发明之一即是“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夏天隔热,冬天透热的温度调节功能。
环境微生物课题革新思索
本文作者:李春光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日益加剧,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和其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是一个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俱佳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对于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变得日趋重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为基础,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通俗易懂的东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去改革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与探讨
1.引入日常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生物由于形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及结构,学生对它们缺乏感性认识,而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为此,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在绪论中讲到环境工程面临的问题时,利用多张图片介绍了我国当前水体、固废、空气污染的现状,让学生清楚他们肩负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历史责任,以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环境工程基础知识,不断锻炼自身能力,为国家未来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激情。在讲到病毒时,适时介绍大家经历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诸如:各种病毒引起的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猪流感病等流行疾病,让学生清楚学习病毒知识的重要性。在讲到病毒的抵抗力时,引用了“吃药不吃药流行感冒都要一周”的俗语,使学生对病毒的抗生素抵抗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讲到细菌时,适时介绍了目前在印度出现的“超级细菌”,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慎用抗生素。在讲到真菌时,介绍由酵母菌发酵生产的食品,如馒头、啤酒等,以及霉菌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使学生理解了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中常涉及一些微观的、抽象的、阐述性的内容,如果按以前的口头讲述加板书的方式来给学生授课,学生很难直观理解和接受,会大大降低学习的兴趣;并且课程中涉及大量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过程,如果板书的话,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避免以上弊端,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讲授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收集并合理选择相关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多媒体素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处理和控制,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使抽象的微生物知识和某些抽象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再加上生动的描述和启发式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病毒的繁殖过程时,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等这几个步骤,恐怕学生很难印象深刻。但如果结合课件中的动画过程,就可使学生很容易地把握每一个步骤进行的具体程度和状态,从而掌握病毒繁殖的整个过程。在讲授原核微生物中的细菌基本形态时,如果用口述、板书画图、挂图等方法很难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把握细菌的形态,而用大量丰富、栩栩如生的细菌图片,然后引出这些细菌引发日常生活中常见病例的图片予以形象说明,使学生印象极其深刻。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一直反映的问题是不能随堂做好笔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首先,课前先将本堂课所要讲的内容大纲或某些重点内容提要列出来,在讲授时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其次,在学习新的一章内容前,把上一章的重点内容列举出来,让学生进行回顾;第三,可以把教案经过适当整理后拷贝给学生,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而不是记笔记上。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满意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岩土工程研究生科研试验创新能力思考
摘要:围绕我国岩土工程研究生培养中暴露出一些试验动手能力弱和科研创新能力差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现状,结合现阶段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思路,为迎合国家经济战略发展和社会需要,针对岩土工程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关于提高研究生试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科研试验;创新能力
一引言
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端人才储备和科技兴国的重要战略,党的报告提出:“要鉴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表明当前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对全球核心科技和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数量已高居世界第一,但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和培养模式仍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研究生创新能力弱、动手能力差、工作适应力低等问题,也说明了尽管当前尽管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上遥遥领先,但真正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却少之又少这样一个深层次的内在原因。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形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对于工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是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专业型硕士,当初教育部增设并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和造就应用型的高级人才,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强调应用和技能。这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大多与培养初衷相悖。
二岩土工程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实践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传统学科,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学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涉及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边坡与基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等。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建设也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各类超级工程层出不穷,施工水平、设计能力和科研支撑也致使岩土工程学科及专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岩土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岩土力学、地基基础、边坡工程等,有如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地震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综合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这些交叉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会带动岩土工程学科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我国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但从培养效果和培养模式上看远落后于欧美高等教育强国,专业研究生的自主科研和创新能力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相当数量的硕士研究生还不能够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依赖于导师手把手的指导,甚至是需要导师协助才能完成论文,因而失去了研究生教育中会充分挖掘个人基本潜质的初衷,造成了资源和人才的浪费。
三岩土研究生试验能力培养途径和思考
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科研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如何获取足够多的科技文献信息,而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有效地甄别和筛选符合自己工作需求的精准信息,科研需求正在由单一的信息索取向线性化、层次化、连接化的数据分析,乃至向结构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探索利用转变[1]。如何转型升级,以满足科研工作的新需求,进而服务于科研创新,是传统科技出版面临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从国际上传统大型科技出版商的发展实践来看,以期刊集群为基础,打造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1国际大型STM出版商服务于科研工作的数字产品
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之一,旗下拥有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参考文献管理器和学术社交网络Mendeley以及ClinicalKey超级医学平台等数字产品。其中,ClinicalKey于2012年上线,以爱思唯尔拥有的医学相关的500多种期刊为基础,整合了1000多种图书、13000多个视频以及众多合作的第三方资料和数据,与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相辅相成,支持如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疾病管理和预测等多种临床活动。平台的内容都经过同行评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操作界面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同时,该平台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完善,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升级平台功能。ClinicalKey为期刊集群服务于科研创新提供了范例。2015年,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与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MacmillanScienceandEducation)多数业务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被命名为“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所拥有的科技期刊数量甚至超过了爱思唯尔,同样拥有专业领域海量、权威的资源,并且整合了行业其他出版商的优质内容资源。旗下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类在线全文电子数据库平台SpringerLink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其内容资源已进行了XML结构化拆分,将图书的内容单元(篇、章、节),期刊内容单元(文章)以及对象数据(图片)分别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关联,实现了一键式精准检索[3]。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期刊资源还包括Nature、BioMedCentral和SpringerOpen。在这些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源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专业化的数字产品。例如,用于药品研发、疾病治疗和决策的数据库SpringerNatureAdisInsight;材料科学平台SpringerMaterials;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实验室指南、分步骤指导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使用及改进的平台NatureProtocols;数学数据库zbMATH等,从而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
2国内服务于科研创新的数字产品简介
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是国内最大的两家信息服务商,收录了国内出版的大部分期刊数据,特别是中国知网,通过全文数据独家购买的模式,收录了国内绝大部分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论文的全文。除了期刊以外,它们还收录了大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标准甚至报纸的内容资源。这种“大而全”的数据库虽然为信息检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上,缺失了与期刊同样重要的一类科技出版资源——图书资源;其次,缺少各学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前端内容质量的监控,导致内容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精品资源的优势被稀释;再者,缺少对检索系统的优化,导致检索结果精准度差,冗余信息多,检索效率低。近些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也在探索开发基于自身海量数据的科研服务产品。中国知网主要开发了行业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平台、研究学习平台、出版平台与评价、专题知识库等,从产品设计和服务定位上看,涵盖了行业、科研、教学、出版等各个方面。万方数据开发的产品有万方医学网、EarthInsight(地球与环境科学一站式知识发现平台,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创新助手(科技信息挖掘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这些数字产品各具特色,在科研领域发挥了一定的支持科研活动的作用。但与国际出版商的数字产品相比,比如与科研工作的契合度、数字内容的颗粒度、支持工具的丰富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基于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除了上述这些基于全学科海量数据资源的数字产品之外,国内还有一类服务于科研人员的线上数字产品,即以某一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集群为核心,整合该学科领域的行业资源与最新资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本学科领域的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学科专业化平台。下面以“材料期刊网”为例,分析这类平台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优质内容创作思路
如今,科技期刊在进行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越发重视微信公众号的积极作用,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尝试。部分科技期刊通过微信公众号扩大了影响力,并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如《暖通空调》《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分别从论文和专业技术、科普和大众教育挖掘内容深度,获得用户高度认可[1-2]。《航空知识》微信公众号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和进行内容重构,提高了内容质量和传播质量[3-4]。《电力系统自动化》微信公众号通过栏目创新和“微文”大幅提高内容阅读量[5]。“煤传媒”微信公众号、《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通过H5和丰富的多媒体拓宽了内容的展现形式,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6]。不难发现,无论是在传统出版时代还是数字出版时代,“内容为王”都是不变的真理。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对内容的形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质量不高,影响力低下。笔者通过对《金属加工》、《中国中药杂志》、“煤传媒”、“人呆手户”、《航空知识》等运营成功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梳理分析,发现这些公众号虽然在定位、栏目特色、内容风格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都很重视对内容的策划和创作,具备一定的原创能力[7]。从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考虑,科技期刊都应重视优质内容创作,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质量,从而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转型和融合中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一、坚持优质内容创作的意义
针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的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需从科技期刊的特点和内容的互联网属性等方面考量微信公众号内容创作的范围。从内容的来源来看,应为科技期刊编辑创作,或由作者创作、投稿并授权首发。从内容的内涵来看,内容应体现创作者的创新性智力加工,既包括全新内容的首创,也应包括对已有内容进行的独创性改编、汇编,或进行创作性的多媒体加工。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应注重观察、分析用户喜欢阅读和转发分享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坚持进行优质内容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内容为王”的内涵是创作,创作是内容质量的保障。高水平的原创内容较易获得用户的转发,从而扩大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打造品牌、锻炼新媒体编辑队伍、挖掘和培养原创作者,科技期刊进行新媒体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优质内容的创作思路
1.论文精简碎片化改编
论文虽然是科技期刊最核心的内容资源,但将论文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并不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且未体现基于互联网传播的智力加工。对论文进行精简和碎片化改编,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最容易切入的内容创作思路。如重点保留作者的中心思路见解,提炼归纳核心技术和重点难点,删减引言、原理、公式推导,保留关键图表并注重全文的版式设计,将其浓缩成一篇读者可以进行碎片化阅读并快速了解其核心内容的“微文”。微文形式十分适合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此类的内容再创作加工,并可以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微信公众号为例,其《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首推的《薛院士的困惑》等5篇微文,阅读量较以往有了突破性的提升[5]。此外,《中国中药杂志》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2日的《中药马兜铃,我到底有没有错/专家权威解读》,系对该刊论文《马兜铃酸的毒性研究及思考》精简改编而成,以相对简短的篇幅对当时引起全网热议的中药致癌话题给出了解释,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留言近30条。
2.综合汇编二次加工
交互式网络平台工程教育改革实践
1建立基于交互式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
工程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注重加强对历史、社会和环境的认知与责任教育,培养学生诚信、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摒弃个人利益至上、团队意识匮乏等不良品德,强调做人与做事结合,做人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事依靠做人来保证,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使之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富有责任感,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建立基于交互式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型。在传统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深入学习,并将课堂上难以通过讲授完成的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放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任务,同时这部分内容应作为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检验学生上网学习的成效。依据上述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自主学习,本文的交互式网络平台包括六大模块:教学内容、工程文化基础、专题讨论区、交流互动区、头脑风暴区、相关链接,其六部分的网页结构为平行结构。
2教学内容、工程文化基础、相关链接三大模块的设计方法
工程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知识结构三部分,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内容,加强后期学习基础。工程文化基础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觉意识是反映文化主体的人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体现出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费孝通先生曾说:“获得‘文化自觉’能力的途径离不开对中华文化、历史及世界背景的认识”。工程文化基础模块以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工程文化背景为载体,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其网页内容设计主要针对当代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以及世界文化背景掌握相对薄弱的现状,通过用与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历史有关的文字、画片及视频等信息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使学生能够实现快速浏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并从浏览信息中真正达到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增强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辩证取舍能力的目的。相关链接模块为学生提供与工程教育相关的其它网站的超级链接,可以扩展该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的知识量。由于以上三大模块的网页结构简单,不需要建立交互网页结构。所以使用树形结构的动态网页设计就可以实现,运用动态网页设计可以实现页面内容的及时更新。
3基于交互式的网络设计结构
3.1为提升学生对文化的判断能力的专题讨论区
专题讨论包括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由不同的基于数据库的动态网页实现。第一阶段:建立专题讨论区的首页面,该页面由n(n>1)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内容均根据课程内容要求设计且每个内容都具有相关性,专题的组织与编写由任课教师在网页的编辑页面中编辑提交,本阶段是专题讨论区的核心部分。第二阶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设计的网页结构,学生点击进入专题讨论区的首页面,以自己的观点理解网页中的n个专题,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网页上提交自己的观点,形成m(m>1,m为参与专题讨论的学生人数)个观点,生成专题讨论区的二级页面。第三阶段:所有学生观点提交完成后,关闭提交窗口,系统自动将学生观点进行汇总整理,生成三级页面,学生在三级页面中对每个观点进行投票,投票分为:支持、反对、中立。最后一个阶段:投票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四级页面,四级页面能够提供论文上传功能,这个阶段是将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升华,并以学生提交论文的形式体现。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文化的认知,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工程文化的自我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