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汇报材料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产业汇报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产业汇报材料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思维培养

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是指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它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地理空间思维。人文地理具有宽泛性、综合性和时事性的特点。一节优秀的人文地理课不仅要生动有趣,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实践表明,构建区域背景、设计“大”问题、辅以材料、激活小组讨论、构建思路框架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有效方法。在此,将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为例,对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和行为在地理范畴中广延性存在的表现形式。地理空间思维则是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和联接等。地理空间思维具有形象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地图是表达地理信息最常见的方式,可凸显地理空间思维形象性的特点。用地理信息进行空间行为决策的重要方式是“表述联接”,即空间信息用属性信息来表述,属性信息用空间信息来联接。二者是耦合的关系,体现出地理空间思维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二、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方法

培养地理空间思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信息的解读并建立信息关联,由此进行空间行为决策。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构建区域背景。区域的范围较大,能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因此以区域分析为背景进行地理空间思维培养更高效。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以贴合学生生活的苏州市为背景,利用大量的空间信息、数据信息和生活信息,进行归纳、演绎、抽象、综合,可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二是设计“大”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会将知识点逐一分化,再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但这种细化型的提问,在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能力上效果欠佳。而以更大的问题为导向,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素材和数据,对资料进行甄别、分析与整合,从而有效提高空间思维的综合能力。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尝试透彻地分析问题,这就是对思维最好的训练。此外,学生还可能受到启发而提出新的问题,更有利于发展地理空间思维。如本课提出的“大”问题是“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对姑苏区的发展各抒己见,促进了学生主动去关注并思考身边的地理现象。三是辅以材料。“大”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更多资料中获得数据。这些资料可以是学生课前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协助学生收集的。材料的形式不限,可以是图片、地图、数据等,但每种材料必须有主题,能体现出一至两个地理信息。如本课的辅助地图包括政区图、景点和文化产业园分布图;图表包括地价表、人口数据表、专利分布表、工业资产总额及增长图、零售总额分布表;文字材料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规划、医院和学校搬迁资料、学生对苏州的印象或感想。课例资料以地图、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呈现,从数据类型上看,既有空间数据也有属性数据。学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选取、概括、分析、联接和整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地理空间思维。四是激活小组讨论。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较大,而且数据较多,学生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分析、整合数据并提出方案的任务,因此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先进行问题细化和资料分化,再进行充分的分析解读,最后实现整合。如本课将“探究姑苏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大”问题分化为四个小问题,分别由四个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数据的联接和构建。为了激发小组讨论的积极性,除了要将问题细化之外,更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分工与合作。小组长负责分派资料、整合讨论结果并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也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如根据分派的资料概括地理信息,其中记录员要负责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总之,小组学习要求“人人有任务,个个要发言”。五是构建思路框架。如何将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关键。思维过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一种抽象、概括、归类、比较、系统化的过程。本课采用了SWOT分析法构建思维框架,将学生随机分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风险(Threat)组,并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要选择合适的资料,在组内概括并提炼出每一组数据中的关键地理信息,再将信息整合到思维框架中,形成最终汇报稿。

三、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的评价方法

对于教学效果,一般可通过答题正确率进行评价或通过展示汇报进行评价。在人文地理课堂上,采用展示汇报的方式进行评价更加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在本课中,优势组的汇报是:姑苏区有三点优势,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商业发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其中,优势最大的是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姑苏区的发展重点是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的世界级名片。劣势组的汇报是:姑苏区人口增长缓慢,工业产值下降,工业科技创新不足。姑苏区工业衰退的趋势明显,将本区的工业外迁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整合土地资源,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人口。机会组的汇报是:姑苏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和规划,具有政策支持的优势;另外,医院和学校的外迁减轻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风险组听取汇报后,提出了质疑:如果工厂、医院、学校的外迁导致姑苏区的人口大量外迁,而历史文化名片的打造主要吸引的是游客,常住人口的减少是否将对姑苏区的长远发展不利?学生们的汇报精彩纷呈,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评价方法以互评为主,自评为辅。互评结果在汇报结束后当场反馈给学生,评价结果使学生体会到了被肯定的喜悦。学生自评由教师课后审阅后再裁定,最后得出总评。这种评价方法操作简单,可及时进行评议,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比较高效。实践表明,构建区域背景、设计“大”问题、辅以材料、激活小组讨论、构建思路框架的方式能够将地理属性数据落实到空间上,使学生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感知、提取、概括、联接和整合,有效训练地理空间思维,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在人文地理教学中通过以上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是有效的。

阅读全文

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切块拼接法作为一种能显著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有效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选择经管类《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具体案例内容设计出一套切块拼接法的案例教学应用实例,将对切块拼接法应用于案例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案例教学;《宏观经济学课程》

1引言

案例教学最初兴起于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创建时最先被应用到了法学的学科教学中,后被逐渐推广到全世界各学科的教学中。由于案例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宣讲和强制灌输,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教学中逐渐受到师生的青睐。但是在其借鉴和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适用的问题。例如案例教学课堂参与度不高与学生积极性不强的问题。而切块拼接法作为一种团队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在大学英语等课堂教学中能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但目前为止,关于切块拼接法在经管类课堂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在经管类课程中选择开设最广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为实验课程,并采用切块拼接法作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切块拼接法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文献综述

切块拼接法最初产生于美国的小学课堂,由阿伦森的团队最早提出。随着这种学习方法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者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对其进行了改造,形成了阿伦森教授拼接法一代(JigsawⅠ),斯莱文教授拼接法二代(JigsawⅡ),斯戴尔教授拼接法三代(Jig-sawⅢ)以及霍利迪博士拼接法四代(JigsawⅣ)。这一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分割部分、指派任务、“专家组”学习、回原组汇报以及对所有小组进行测试五个步骤。切块拼接法学习模式的应用研究方面,很多国外学者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意大利学者FrancescaPozzi(2010)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问卷等方式研究发现切块拼接式学习模式在在线学习合作学习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参与度。美国的WilliamDrakeford(2012)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切块拼接法式的合作学习对低收入家庭且缺乏社交技巧的青少年课题的参与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国内学者将切块拼接式合作学习法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徐立(2016)、刘晨燕(2017)、李亚琼(2018)等将切块拼接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霍美丽(2015)将切块拼接法引入到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中进行了实证研究,黄娟等(2014)在中国某大学公选课的教学中实际运用切块拼接法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刘智云(2015)进行了切块拼接法在高中学习模式下学生参与度的实证研究,陈俐宏和刘莉(2018)将切块拼接式学习方法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他们的研究基本都验证了切块拼接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增强互动,深化教学效果。以往的相关研究已为我们对切块拼接法的概念、产生和应用效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但目前为止,在国内针对切块拼接法应用于经管类《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较缺乏,因此本文拟选择经管类专业中的投资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拟设计一套基于切块拼接法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案例讨论团队协作方案,并对该方案在《宏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切块拼接法在经管类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3结合切块拼接法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案例

阅读全文

实验教学在中药分析中实践探究

摘要:探索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中药分析》中有效合理应用,通过学情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创新点陈述、答辩与修改,实验项目分工合作实施,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成绩评分考核,调查回顾研究进行。结果表明该实验可以激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中药学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提高学习与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利于PBL教学与TBL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综合性设计能力、科研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师生情谊从而实现“教”的反思和“学”的激情。

关键词: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中药分析,实践探索

创新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是中药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部分[1],该教学在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研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科学研究素质方面作用突出,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2]。《中药分析》为“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除了中药制剂内容外,还包括原料药材、中间体、成品的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体内药物分析、中药新药研究及药品质量评价等,比《中药制剂分析》第9版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组成更加合理[3],它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与核心课程。为了适应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研究中药的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可操作性,团队协作中的组织性与合作性,我们对中药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中药分析》实验进行改革,在传统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型与设计型相结合的创新型设计性实验从而拓宽学生中药学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4]。为此我们对2014级、2015级、2016级的中药学专业学生增设了《中药分析》创新型设计性实验教学18学时,以创新型设计性目标为PBL[5],团队合作创新为TBL[6],实习阶段调查该专业学生的表现情况而进一步验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学情分析

《中药分析》是学生实习阶段从事中药学相关研究方向必备的专业知识,也是让毕业生今后能更好地从事相关药品检验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一般授课对象是中药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学生已掌握了中药学、方剂学、生理学、病理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了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初步掌握了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的学生,对新事物反应快,思维活跃,信息来源渠道广,认知能力强,积累了相关基础知识,老师只要恰当引导,多举实例讲授,便能较好地完成创新型设计性实验[3]。

2教学规划与试行

2.1实验研究小组与实验研究项目的确定。实行课程教师责任制,教师群优化实验指导[7]。每位老师负责20~30位同学,若超过30人,需配备2名及以上教师负责,且有组长。同时实验带教老师根据中药前处理实验室面积,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类别与数量向同学们汇报;同时告知学生每8~10人自由组成实验项目研究小组,每组确定组长、副组长;然后每组派人抽取实验研究项目。备选试验研究项目有:刺薏复方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法测定大黄中4种不同类型成分的含量、淫羊藿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丹参(老燕讲)中多指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检验、清开灵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黄连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等10个研究项目。最后告知学生每个实验项目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包括对照品类别与数量、实验试剂、色谱柱类别与规格等。创新点的优越性包括提取方法、纯化方法、测定方法、测定条件、测试成分的有效性、测试内容的整体性等。

阅读全文

校企合作培养服装专业人才探索

〔摘要〕积极探索“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促进服装设计专业跨越式的发展,提高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服装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理实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我院服装设计专业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努力探索“理实一体、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深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行业合作,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探索和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互惠共赢为基础,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共享资源,确保专业设置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服装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二、实施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改革

首先,深入服装企业调研、分析,明确本专业面对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专业适应的工作领域;其次,通过对工作领域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从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反推,来实施本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服装设计专业围绕这个思路,制定《服装设计基础》、《男装设计》、《女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服装生产管理》等20余门课程的标准。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划分章节、单元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计完全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与实践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融为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重构,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融入课程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新的课程体系便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就业情况灵活调整专业方向,适时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要: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对科研的热情及对专业的热爱至关重要。通过尝试“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实验;教学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技能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学生在一二年级经过系统的化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培训之后,已经初步掌握化学学科主要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为加强应用化学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而开设。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及对专业的热爱。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示范、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模式。由于实验课的即时性、讲解一过性、课时相对较少的特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和熟练掌握一系列实验操作并将整个实验流程和现象牢记在心,造成学生主动参与性较差,学习热情欠佳[1],不利于知识拓展和科学研究的有效引导。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学生课前进行自学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前沿知识等学习材料,上课时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成效最大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这种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与教师互动、同学协作等方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与透明性等基本特征[3]。“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工具和载体,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产生新的发展生态[5]。“互联网+”背景下,全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4]。“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已经相当普及,利用智能手机作为教学工具引入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互联网+”翻转课堂的结合有望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综合实验的能力。

1应用化学综合实验课前

1.1确定实验项目范围

贺州市具有“重钙之都”、“岗石之都”的称号,碳酸钙产业是贺州市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开课前,教师以“碳酸钙”为关键词,以项目的形式拟出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如:双棕榈酰酒石酸二酯改性重质碳酸钙的研究、重质碳酸钙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硬脂酸-钛酸酯偶联剂改性重质碳酸钙粉体研究,或者学生自拟题目。

1.2建立班级群、实验小组群

阅读全文

发动机生产中质量管理方法分析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发动机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发动机的成本及制造质量等对整车的市场竞争力和性能质量具有直接性影响,因此,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制造出高质量的发动机装置是目前发动机企业生产占据优先地位的重点。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流程长,且必须严格把控质量,发动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然而,对生产发动机的过程进行质量监管并不能单纯的解决掉其中存在的某些质量问题,而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对原材料品质保证与整机装配生产的整个过程的稳定。所以,对问题应如何事先进行分析预防,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对问题进行预警以及在出现问题之后采取解决措施,这些事项都急切需要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方法体制。

[关键词]发动机制造;质量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0前言

目前,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伴随汽车品质的不断提升,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发动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在我国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作用下,我国发动机产业和整车市场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未来我国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与加大节能减排的要求下,这为车用发动机产业未来的壮大带来了美好的发展空间。新型发电机具有排放小、耗油量低、重量轻及升功率大等优势,并且在性能、耐久性及噪音方面强化程度更高。因此,强化发动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1发动机制造问题与七钻解决方案

在当前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不论是何种不正常问题的倾向都会出现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某些问题容易处理,但是有些较复杂的问题就难以解决。一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通常都是通过不断尝试,直到问题得以解决;组织会议并进行讨论,分配给他人管理;忽视或研究出一套复杂理论来进行解决。但是这些方法一般很难有效地解决问题,在面对新问题时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实际生产过程中,发动机制造存在诸多问题,而其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其问题在于没有找到问题存在根本因素,并且缺少准确的程序对根本原因进行定义。以至于在出现不明白的问题时,只能通过猜想、再设计、再进行加工与再次投入,而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将问题进行解决。通常因为一个不够准确的判断和未知的根本原因,致使发动机生产出现问题。七钻法是一个用来促进解决问题的标准方法。在出现问题后,通过对相关支持性数据信息的收集,再运用七钻法进行一步步解决。运用七个递进式方案,慢慢将问题处理掉。第一钻,工艺阶段是否无误?第二钻,运用的工具是否无误?第三钻,运用的零件是否无误?第四钻,零件的质量是否有保障?第五钻,是否需要改动工艺?第六钻,是否需要改动产品?第七钻,问题是否非常繁杂?其中,第一钻到第三钻是为了判定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做出首次判断。此三阶段能够对发动机生产过程是否按照设计条件在制造进行确定,还能判定生产方式是否是目前阶段最好的生产方式。第四钻能够判定零件规格是否满足产品生产条件。第四钻调查主要运用于发现制造过程中最初存在漏洞的地方。若判定结果表明问题原因出自上阶段工序,四钻调查也需要从上一工序开始进行。而第五钻、第六钻是将处理问题的对象由标准化制造向工艺工程程序的转变。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已经在进行标准化制造工序,但其中依然存在问题。最后,在第七钻,缺陷被视为非常繁杂的问题,对次系列问题需要进行立项解决,比如运用RedX方法展开处理。

2构建发动机质量管理体系

阅读全文

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分别从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通过面向产出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促进实践教学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专业认证;服装;实践教学;产出导向

为了提高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1]。贯彻专业认证所倡导的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课程教学环节是基础[2]。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能够达到专业认证的质量标准,以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确定了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该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其基本定位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及服装产业发展,具备人文社科及工程素养、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能够在服装及相关领域从事制版与工艺技术、产品设计与开发、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专业支撑培养目标、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12项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要求对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支撑本专业毕业要求中的能力培养,本专业在培养方案制定阶段完成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规划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为要求,根据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纺织类认证补充标准,具体分为工程实验、工程实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五个类别。如表2所示,列出了实践课程体系中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类别、课程名称、实践学分。根据专业认证要求,每个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设计类实践环节、企业学习经历、以团队形式完成的实践教学活动。

阅读全文

室内设计专业多维度毕业创作模式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当今室内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室内设计专业中,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毕业创作时,往往是以个人意志来完成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会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但缺乏相应的创作标准和展示方向,如何更好的对毕业创作作品进行多维度展示,也已成为室内设计专业在毕业创作考核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便对职业院校室内设计多维度的毕业创作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梳理,更好地为专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室内设计;多维度;毕业创作;创作模式

引言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审美质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室内设计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这也使室内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为了培养更多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各个院校纷纷开设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而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展示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以此掌握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情况。不过,由于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缺乏对创作标准与展示方向的认知,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评价过程中往往缺少的展示内容,而这就需要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探寻一种更加科学的多维度毕业创作模式。为此,以下便对室内设计专业多维度的毕业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1项目调研本土化及前期方案实践

为了探寻更加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笔者在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对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及银川能源学院等多所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这几所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毕业创作模式有特点但也缺少设计框架和展示内容,团队成员通过整理分享调研心得,并结合企业工作实践,最终确定项目实践过程。首先是由教师来指导项目研究方向,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帮助团队成员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由学生对与题目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在课下对本地区新建楼盘进行实地调研,对建筑工程中的室内装饰方案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将具体的毕业设计思路汇报给教师,再由教师对毕业创作的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已经“执行过”、调研资料是否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等进行评价,在初步审核后确定具体设计内容,最终将目标锁定为吴忠市碧桂园的室内设计项目。然后教师会结合毕业设计主题的设计框架及具体内容,根据成员的特长对具体任务进行分配,团队成员按照小组的方式来分解户型,并对具体的创作内容进行实践,以此绘制出毕业创作作品的草图。在草图绘制时,考虑到团队成员并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在落实设计任务前期,需学生对大量的设计草图进行绘制,使学生在绘制草图过程中对户型结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将现下主流的审美特点及创新创意融入到毕业创作之中,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想法来对毕业创作作品的草图进行手绘,由教师对学生的手绘草图进行复审,以此判断学生的绘图技法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草图绘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最终的户型风格及实践整体性进行确定。这样,在对碧桂园工程的建筑草图进行绘制后,可确定最终的毕业创作风格,并为毕业创作的后续开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确定了毕业创作中需要进行表现的技法以及要应用的制图规定,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创作作品。

2中期项目建设方案制定与实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