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禅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禅文化论文

禅宗文化图形标志设计论文

一、禅宗文化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我国的标志设计有着久远的历史,其与人有着密切关系。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方便记录、记忆,常用画图、文字等作记号,用以增强事物的识别性。人们最初只是用简单的文字图形表达某种意义,经历长时间的演变和完善后,形成以象征图形为主的具有多种复合寓意的视觉传达形式,即标志。例如,太极八卦图、个人印章、商铺标识等。北京同仁堂标志,模仿汉朝瓦当造型,圆形里面中间是“同仁堂”仨字,左右是两条对称的“龙”的样子。同仁堂标志外形是圆形,是中药剂型药—“丸”的象征,两条龙为草叶形,创意来自中药里下药的蛤蛎形象,意味“中药和龙都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价值。“同仁堂”字体上面有一个圆形,代表着珠子,寓意同仁堂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整体上看,象征“二龙戏珠”,是“吉祥安泰”、“祝颂平安与长寿”之禅意。这样的图形标志赋予了同仁堂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深广,成了中国老字号商标之一。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禅宗文化图形应用于标志设计领域,早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禅宗文化图形不断被应用与创新,形成了特有的表现特色,即注重“形”的提取、“意”的沿用、“神”的延伸,讲究的是“形意神”合一。

1、“形”的提取

现代图形标志设计长期以来一直强调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禅宗文化图形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既能表现深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又能形成具有新颖创意和全新寓意的图形标志。很多标志将禅宗文化图形和现代设计元素结合起来,提取了禅宗文化图形表现形式中最精华的部分并加以整理运用,搭配现代设计元素,形成了具有全新寓意和创意新颖的图形标志。例如《禅意东方》杂志,其内容主要是描述各种高端设计的居住空间风格,收录了很多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居住空间设计,与更多人分享东方文化的精粹。其标志设计创意来自古典的“印章”+“祥云”,印章是中国常见的标志,祥云是禅宗文化图形的一种形式,它波涛汹涌,喻意兴旺发达。“禅”字更是禅宗文化图形的直接表现,代表着东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印章、祥云、“禅”字,勾勒出了一个极具喻意、博大豁度的图形标志,为杂志塑造了一个文化深厚且丰富的形象。加之,主色调为古典红,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了热情、奔放、激情,具有易识别、醒目的特点,极具中国风特色。再如,陈幼坚设计公司(AlanChanDesignCompany)标识,运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四喜娃”图形。四喜娃图案是一对胖墩墩的小男孩,穿着肚兜、光着屁股,活泼可爱。但仔细看的话,实则是四个娃娃巧妙的连在一起,两个弯曲身子,侧卧在床,两个直立身子,状似行走,喻意吉祥如意,表达人生美好的愿望。这是中国人比较喜爱的常见的禅宗文化图形。设计公司借用“四喜娃”图形,搭配渐变的黄色,用黑色做底色,既保持了原图形,又增强了现代感,借用其寓意表达祝公司发展顺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景。

2、“意”的沿用

在现代图形标志设计中,更注重“意”的沿用,也就是传统图形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例如,上文提到的《禅意东方》杂志标志、设计公司标志,都是既提取了禅宗文化图形中精粹,又沿用了图形的寓意,希望借其寓意为自身树立一个崭新且符合战略目标的形象。除了寓意沿用外,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深圳水上乐园标志,借用了“太极图”图形,但又不完全是“太极图”,好似翻腾的水文图案,配上“彩虹色”,十分符合水上乐园玩乐的主题。同时两个不同颜色、有差异的水文图案蕴含着变化统一的哲学理念,传递着禅宗文化中的“动静观”、“生生不息”的传统思想。再如,曼妮芬•龙凤系列的标志,引用了“龍”字的型,凤凰的外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气质。而这一系列产品采用了龙凤刺绣、中国红,将中华民族优秀的锦绣图腾及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地淋漓尽致。

3、“神”的延伸

阅读全文

社会经济茶文化研究

摘要:

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关键词:

唐代;茶文化;茶经

1.绪论

茶文化广义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即茶具、茶馆、运茶、制茶、茶道、茶政、茶礼、茶艺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人文科学内容。而本论文则从广义的方向入手来研究中国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以及茶文化对后世之影响。从茶物质开始,在延伸至与其相关的人文精神素养。“茶文化是茶的物质产生和饮品利用过程的物质、记忆以及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1]随着唐代疆域的扩大,饮茶文化也逐渐从南方传播开来。直至边疆地区,对后世在经济、文化、名俗乃至于民族融合上影响深远。如唐代有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2]可见,饮茶、贩茶在唐之前已经广为流传与普及。饮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乃至上古,唐代以前并无“茶”字,只有“荼”的记载。茶圣陆羽首先提出了茶的起源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至于全民品茶,论茶,斗茶,将茶发展出其专属的文化品位,则源自于唐朝,它起到了加强经济、融合文化、丰富艺术、促进交流、开源国库的作用,有着无法预计的社会提升作用和效果。

2.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

阅读全文

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赣西地区是禅宗胜地,具有丰富的禅茶文化旅游资源,禅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目前,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多样性茶文化没有与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合力发展,没有建立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强势品牌,没有建立健全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文化部门融合发展;通过多样性茶文化推动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引进人才推动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产品高级化;通过建立强势品牌推动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模式。推动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入全球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推动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强势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研究是当今研究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对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比较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论著和学术论文的发表,也尚未构建相应的理论体系。本文尝试研究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

一、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赣西地区是禅宗胜地,具体地域范围包括宜春、新余和萍乡三个地级市,它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宗七派沩仰、临济、曹洞三宗和杨岐派的发祥地,赣西地区有宝峰、百丈、洞山等多座禅宗道场。因为丰厚的禅宗文化底蕴造就和诞生了独特的禅宗文化,所以当前赣西地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打通明月山至宜丰黄檗寺和洞山普利禅寺、奉新百丈寺、靖安宝峰寺等之间的快捷通道,形成“千里旅游路、千亿大产业”旅游发展格局。全面铺开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区域的建设。赣西地区的禅茶文化与当地旅游产业紧密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宜春金片”观光园、“仰山禅茶”休闲茶庄、“普庵茶庄”休闲茶庄、“宜春禅博园”、“禅修养生”产业等一系列禅茶文化旅游产业,造就了一批如百丈寺、宝峰寺、栖隐禅寺、慈化禅寺和化成寺等旅游胜地,为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现实条件,营造了比较浓厚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氛围。总体看来,赣西地区的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对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可以有助于当地构建“仰山禅茶”“宜春金片”等禅茶文化旅游产业礼品品牌的创建,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多样性茶文化与禅茶旅游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赣西地区除了禅茶文化之外,还有樟树市阁皀山道教茶文化,民俗茶文化等多种茶文化。这些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前景,但是它们没有与禅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因此,赣西地区在发展禅茶文化旅游产业时,应该积极根据各种茶文化的特点,重点突出打造禅茶文化旅游产业,以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适当发展相应的禅茶文化礼品,推动其他禅茶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另外,作为差异性补充的其他茶文化产业,与禅茶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提升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赣西地区多样性茶文化与当地禅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阅读全文

禅茶文化下拼布产品研究

〔摘要〕以禅茶文化为背景结合当前拼布产品的商用价值以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进行融合,对拼布产品的研究方向以及创新方式进行研究。从具有禅茶文化特质的服饰层面、家居装饰两个方面通过案例的形式阐述了拼布产品创新方向,研究价值,为拼布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的结合点。

〔关键词〕禅茶文化;范畴;拼布产品;研究

一、拼布与禅茶文化

众所周知,拼布这项有着悠久历史并被大多数布艺爱好者追捧的手工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美的一种展现形式。无论是在装饰画中绰约有致的立体呈现,还是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肌理再造;无论是在传统被品中的传情达意,还是在新式家居饰品中现念的完美呈现,都给我们的拼布事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我们所能看到和感知的是对拼布事业未来发展空间的无限遐想。2020年初的尚未退出人们的生活,人类在焦灼中经历了漫长苦痛的心路历程后,开始沉思和反省,灾难面前人类变得渺小且无助,活着是最基本的诉求。多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背后是人们高昂的付出,停不下来的脚步和高节奏的工作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此,慢生活———闲适的家庭环境氛围显得尤其重要。而这种氛围又恰好符合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禅茶文化之精髓。禅茶文化是一种主张平和、随性的文化,可以帮助人们从烦恼中解脱,可以缓和现代人紧张的神经,温暖人性,缓和人际关系,是可以从精神角度治愈心灵的思想文化。禅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的服饰文化作为人类艺术与文化的一个分支,可以作为承载禅茶文化的一个载体,借以传播禅茶文化精神,十分具有研究价值[1]。“禅”文化既具有神秘感又具有东方哲学理念,追捧禅茶文化的设计师们将禅宗美学融入到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设计之中,以拼布形式为载体,将禅茶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使人们与禅宗的“无念、无相、无主“和”自性清净”的理念融为一体,体现人类崇尚自然,追求极简的的心境。

二、基于禅茶文化基础上的拼布产品研究范畴

基于禅茶文化范畴的拼布作品可以是多种表现形式,但主体以家居装饰品研究为主,我们通过日本品牌无印良品的产品可以看出这一文化内涵。无印良品自1980年创立以来风靡全球34年,该品牌设计理念在于将日本的禅文化渗透在产品的设计当中———选材上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以朴素的自然材质和淡雅质朴的色彩、简洁的造型贯穿于产品的设计中,带给人轻松、闲适的的生活感受。我们的拼布作品完全可以借鉴这种设计风格,从材质、色彩、款式上融入禅茶文化,带给人更多的愉悦感。

1.从服装层面进行渗透和挖掘这一融合点国内禅茶风服饰品牌有《牧衣游》、《柒唐》、《游子吟》、《生活在左》、《花笙记》等。还有很多禅茶风原创设计师在网上有店铺,这些品牌各自有自己的原创点,比如说《生活在左》服饰风格主要以拼接作为它的特色,将拼布服装在面料及纱向上进行碰撞,在图案上进行大胆拼接,在手工艺制作上大胆尝试不同的装饰风格进行叠加,既有创新又有个性,这是我所接触具有禅茶风运用拼接元素最多的一个服饰品牌,能够表达设计师对拼布的情有独钟和标新立异,拼布所表达的情感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是任何普通意义上的独立面料所不能体现的,而且他所能表达出的肌理效果也超出我们的想象。图1是《生活在左》的两件服装,传达给人的是安静和闲适,色彩淡雅而有灵性;有灵动之美,又有大山的情怀,让人回味无穷。拼出来的布料通过几何拼接既可以有延展和收缩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有因深浅变化带来的光影效果,绰约有致令人情有独钟。

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文化在景区规划设计的应用

摘要:以东阿县鱼山景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旅游与建筑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以鱼山景区规划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梵呗文化在鱼山景区中的地位与特色以及在规划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提升梵呗文化在景区的可感知性与可体验性,使得文化与景区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关键词:鱼山景区;梵呗文化;规划设计

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传统旅游的重要灵魂,旅游产业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稳步发展,文化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的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性和速度不断提高和加快。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将文旅一体化的融合和旅游品牌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概念更好地融入鱼山景区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对进一步提升鱼山景区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增强鱼山旅游文化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对如何有效开发和保护利用鱼山景区的梵呗文化,合理地构建旅游文化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品牌,是推动鱼山景区进一步实现品牌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1鱼山景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鱼山景区位于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南部的黄河之滨,黄河绕东阿县鱼山而过,景色优美。鱼山景区所在的东阿县东隔黄河与济南平阴县遥遥相望,是聊城市对接山东与济南的重要桥头堡。鱼山景区北距东阿县城约18km,西北距聊城市区约49.5km,东北距济南市区约111km,区域可达性强,区位条件优越。

1.2景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阅读全文

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当今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是最近几年在佛学界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香港专门有一个社会组织名字就叫“香港佛教文化产业”,经常来内地进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2010年台湾与大陆在厦门专门举办过“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产业峰会”。陕西2009年曾专门提出了着力打造法门寺佛文化产业集群的口号,甚至宣传重点打造佛教文化创意产业。江苏无锡市在2010年佛教文化发展规划中,专门对澄光寺进行了茶禅文化产业的规划。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茶文化、文化产业三者融合的结晶,是佛教与社会接轨的经典案例。禅茶一味、梵我一如等理论为佛教茶文化产业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普陀佛茶、九华佛茶、天目佛茶等各种数不清的名优“佛茶”,为佛教茶文化与社会的接轨提供了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佛教茶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隶属第三产业,是佛教与茶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和产物。   一、佛教茶文化产业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个新视野,是佛教文化产业问题的一个分支。佛教文化产业也是近些年来一个新兴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的资格,是因为佛教有着系统完备的教义、理论,神秘的宗教信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禅茶文化,佛教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产业的结合,就是佛教茶文化产业。佛教茶文化依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则为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孕育着巨大的潜能。佛教茶文化产业一词来源于佛教文化产业,而佛教文化产业一词则是来源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各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境界,不再是一般的服务业。而是经济的主体。[1]”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其中核心层和外围层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相关文化层是补充。文化产业主体部分包括: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其他文化服务业。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茶文化产业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规模。   二、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服务业和出版发行业。这个行业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要求迅速及时。新闻服务业方面,关于佛教茶文化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例如近些年每年举办的普陀佛茶文化节、各种级别的禅茶大会新闻会等。出版发行业,也可以称其为纸质传媒业,主要是报纸、图书、杂志。佛教茶文化没有专门的报纸,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报纸是各种综合性报纸。一般情况下,许多综合性报纸里面会有茶的栏目,谈到茶,经常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图书出版领域,涉及到佛教与茶的著作颇多,几乎所有关于茶文化的著作大多会讲到佛教与茶的关系。专门探讨佛教与茶的著作相对较少,但也不乏力作,例如:天中衲子2002年编著的《茶与禅》(民族出版社),舒曼、李瑞科2005年主编的《禅茶一味》(中国和平出版社),关剑平先生2011年主编的《禅茶:历史与现实》(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业领域,佛教期刊众多,如《法音》、《佛教文化》、《佛学研究》等,此类佛教杂志多为佛教理论方面的杂志,佛教茶文化的内容较少。然而,在茶文化类型的期刊里面,经常会有佛教与茶的论文,不胜枚举。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电影、电视领域,佛教茶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佛茶广播剧、佛茶电影、佛茶电视剧问世。然而,有关佛茶的广播倒是比比皆是。广播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具有伴随性强、动态收听、立即性传播的优势,不容易受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渗透力强,服务性强,听众可以参与互动。部分广播剧也会涉及到佛教与茶的内容,如湖州市电视台的广播剧《千古茶圣》,陆羽本身在寺庙长大,又是中国“茶圣”,有关他的广播剧自然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广播业也有自身劣势,受电视、网络的冲击,听众逐渐减少;相对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显得可观性、趣味性不足。因此,在发展佛教茶文化广播行业的时候,要同时把握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电影制作成本相当高,一部优秀的电影动辄上千万,甚至几个亿,高昂的成本制约着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佛教与茶这两个领域都是特定受众,观众面较窄,导演拍摄一部大片要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然而有关佛茶的内部影像资料则是数不胜数。以陆羽为主题的茶电影《茶恋》,有许多剧情涉及到佛教茶文化。2011年3月正在拍摄的世界首部中国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摄制组在蒙顶山永兴寺拍摄禅茶文化,展现了从采摘前大殿祭拜仪式、茶园采摘仪式、禅茶制作、禅茶供奉完整过程。电视剧与电影相似,成本都比较高,但是经常会有镜头涉及到佛教与茶,如电视剧《茶马古道》,以及正在拍摄的《大茶金典》,都会在某些镜头涉及到佛教茶文化。佛教茶文化影视业的起步与可持续发展,要以内容为主,不能像许多影视剧一样,靠帅哥、美女、明星大腕刺激眼球来吸引观众。不能为了搞创意而做拼盘,那种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斥资8500万美元拍摄的《赤壁》上映之后非常火爆,里面会聚了梁朝伟、赵薇、金城武、张丰毅、胡军、林志玲等大批明星,林志玲在其中扮演小乔,亲自为曹操泡功夫茶,还讲解了一段跟陆羽《茶经》差不多的文字。试想,三国时代与功夫茶、陆羽《茶经》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弄在了一起,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这对影视作品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伤害。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火爆,这与影视产业的通俗性有关。纵观当今主流的影视作品多为通俗作品,“四大名著”等作品反复被重拍。单纯的佛教茶文化影视作品可能观众受限,然而在众多火爆的影视作品中插入佛教茶文化的内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在自我发展强大的同时,要与其他影视作品联合发展。#p#分页标题#e#   四、文化艺术服务业   文化艺术服务业,其实就是艺术表演业。关于佛茶、禅茶的茶艺表演发展相当迅速。如火如荼的茶艺表演中,经常会有佛家茶礼、佛教茶道等表演。表演的形式既有凸现佛教静、寂特色的绿茶表演,更有虎虎生风的长嘴壶表演。佛教茶舞表演比茶艺更具有震撼力,能够启发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的洗礼。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佛茶茶艺的表演,往往会上升到佛教“礼仪”的高度,也就是佛教茶礼,这是因为佛教与茶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寺院内部,饮茶逐渐制度化。寺院专设‘茶堂’,是禅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品尝名茶的地方。[2]”“佛教认为茶其功若神,茶与佛的修身观念已深深契合,佛门乃脱俗之圣地,茶乃神圣的洁物,通过茶事可洁净身心,而这种洁净身心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来达到的。[3]”目前,佛茶茶艺的表演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货真价实的僧侣进行的茶艺表演,另外一种是佛教弟子以外的茶艺人士。两种风格迥异的茶艺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满足了不同观众视觉和文化的需求。佛茶茶艺表演,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穿一件僧侣服装,摆上几件佛家道具就成了佛家茶艺。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文化内涵的佛家茶艺很难被看懂。佛家茶艺需要的解决的问题的是要有文化内涵,而且这种佛法、茶文化内涵能够让观众容易理解。   五、文化休闲娱乐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相对于佛教茶文化产业来说,佛教茶文化旅游业是主体产业,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业载体较少,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佛教茶文化旅游业的一部分。以佛茶命名或主题的茶馆、山庄、茶楼,是主要的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数不胜数,如浙江新昌大佛寺旅游,陕西倾力打造的法门寺佛文化产业群,普陀山佛茶文化旅游等。佛教茶文化旅游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性强的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可以覆盖许多产业。佛教茶文化旅游业门槛低,投资可高可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富裕导致精神需求的增加,人们需要向佛祖祈求平安。佛的神秘性、灵验性往,往成为最吸引游客的关键。在寺庙,如果能够得到主持开光之后的佛茶,那么其价值将远远超出了其自身价值。由于佛教文化讲究出世,反对暴利,许多时候佛茶开光是免费的,但是对信徒的心理影响巨大,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恩之心,通过各种捐赠来表达这种感情。这与当今流行的通过吉祥物调运势看风水的公司,可谓有着很大的区别。名山名寺出名茶,佛教、茶、名山往往是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佛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大多佛教名山本身就是茶山,非常适合茶园生态游的开发,好山好水出好茶,可以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如名优佛茶采尝游、茶商品购买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还可以带动与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艺表演业。佛教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可根据佛教景点自身的自然、人文条件,选择、组合合适的佛教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六、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   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包括广告业、会展业等。广告业领域,各种有关佛茶的广告宣传,例如大佛龙井、普陀佛茶等数不胜数。会展业方面,各种与佛茶或者禅茶相关的活动,如普陀佛茶文化节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产业领域,关于佛教茶文化的网站、博客等网络资源应有尽有。佛教茶文化产业在教育培训业方面,均有文章可做,佛教文化艺术、茶疗养生等项目都有相当的市场。佛教茶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所凝聚的产业群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佛教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是少林寺。少林寺气魄宏大,佛教文化产业做的风声水起。少林寺自古是中国武术的发祥地,少林功夫名扬全球。少林寺在其住持释永信带领下,积极融入社会,其佛教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少林武僧团在海内外公演少林功夫,开网站,设少林药局,创立少林公司,注册少林商标,少林功夫申报人类文化遗产等。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少林寺传奇之乱世英雄》、《少林寺传奇之十三棍僧》、《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等电视剧、电影。少林寺的文化产业,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与少林寺佛教文化产业相媲美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它的茶文化气氛更浓郁一些。陕西投资50亿兴建法门寺文化景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让其佛教茶文化产业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   七、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是传承悠久、内容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无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最早饮茶、种茶,都是从中国开始的。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佛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教文化既具有宗教的神秘性,又具有参与社会的世俗性。佛教文化具有作为传统文化的神圣性,同时又具有作为宗教文化的神秘性。神圣性与神秘性就是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根据。对广大群众来说,佛教的魅力不在于精深的思想体系,而在于其神秘的信仰。总之,合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开发,既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佛教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探索和系统研究的文化课题。   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需要下列必要条件。第一,资金的支持。佛教茶文化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的重视。佛教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规划导向、搭建企业及项目合作平台、咨询服务及人才培育等方面。[4]”政府对佛教发展是比较重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离开政府的扶持寸步难行。第三,人才的培养。佛教茶文化产业目前来说,专业的佛教文化产业人才非常少,甚至没有。佛教茶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太广泛了,涉及到佛学、茶学、茶文化、艺术、传播、经济等众多学科,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比一般文化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懂茶文化的,不懂佛学;懂佛学的,对茶文化又不够专业;即使对茶文化、佛学都比较了解,然而文化产业本身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在某些时候仍是超乎想象的。第四,对佛教茶文化产业的规划者、项目负责人等要求极高,他所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包括极强的组织能力以及独到的见解与眼光。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政府、寺庙、高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第五,佛教茶文化产品要注重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能够帮助顾客缩短选购商品的过程。[5]”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神,有档次和品位的消费者非常注重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书法中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艺术美学属于哲学的范畴,也是哲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支。我们研究艺术的起源、探索人类审美活动、赏析艺术的风格特点、了解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创作新的艺术作品时,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那就是艺术美学,艺术美学对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着重大的意义。艺术的范畴多种多样,书法作为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当然符合艺术美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学习艺术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书法、认识书法。对于书法的讨论从古至今仍未停歇。

关键词:书法;儒家;道家;禅宗;美学

书法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深受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宇宙的探索一直争议不断,从中衍生出众多发人深省的学说,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三种学说便是我们熟知的儒、道、禅三家,至今依旧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这些相互差别的美学倾向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因此区别于西方人的美学追求。

一、书法与中国三大美学价值

(一)儒家的美学价值

由孔子创立、孟子进一步发展、荀子所集大成的儒家学派一直绵延生息、至今具有强大生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积极入世,将天下视为己任,他们的理想是完满地实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天地之道。

1.“中和”之美

阅读全文

佛教茶文化产业涉及领域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当今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是最近几年在佛学界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香港专门有一个社会组织名字就叫“香港佛教文化产业”,经常来内地进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2010年台湾与大陆在厦门专门举办过“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产业峰会”。陕西2009年曾专门提出了着力打造法门寺佛文化产业集群的口号,甚至宣传重点打造佛教文化创意产业。江苏无锡市在2010年佛教文化发展规划中,专门对澄光寺进行了茶禅文化产业的规划。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茶文化、文化产业三者融合的结晶,是佛教与社会接轨的经典案例。禅茶一味、梵我一如等理论为佛教茶文化产业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普陀佛茶、九华佛茶、天目佛茶等各种数不清的名优“佛茶”,为佛教茶文化与社会的接轨提供了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佛教茶文化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隶属第三产业,是佛教与茶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和产物。   一、佛教茶文化产业   佛教茶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一个新视野,是佛教文化产业问题的一个分支。佛教文化产业也是近些年来一个新兴的问题,佛教文化产业的资格,是因为佛教有着系统完备的教义、理论,神秘的宗教信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禅茶文化,佛教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佛教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产业的结合,就是佛教茶文化产业。佛教茶文化依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则为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孕育着巨大的潜能。佛教茶文化产业一词来源于佛教文化产业,而佛教文化产业一词则是来源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各国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境界,不再是一般的服务业。而是经济的主体。[1]”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的通知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其中核心层和外围层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相关文化层是补充。文化产业主体部分包括:新闻服务业,出版发行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其他文化服务业。佛教茶文化产业是佛教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茶文化产业在这些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规模。   二、新闻出版业   新闻出版业包括新闻服务业和出版发行业。这个行业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要求迅速及时。新闻服务业方面,关于佛教茶文化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例如近些年每年举办的普陀佛茶文化节、各种级别的禅茶大会新闻会等。出版发行业,也可以称其为纸质传媒业,主要是报纸、图书、杂志。佛教茶文化没有专门的报纸,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报纸是各种综合性报纸。一般情况下,许多综合性报纸里面会有茶的栏目,谈到茶,经常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图书出版领域,涉及到佛教与茶的著作颇多,几乎所有关于茶文化的著作大多会讲到佛教与茶的关系。专门探讨佛教与茶的著作相对较少,但也不乏力作,例如:天中衲子2002年编著的《茶与禅》(民族出版社),舒曼、李瑞科2005年主编的《禅茶一味》(中国和平出版社),关剑平先生2011年主编的《禅茶:历史与现实》(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业领域,佛教期刊众多,如《法音》、《佛教文化》、《佛学研究》等,此类佛教杂志多为佛教理论方面的杂志,佛教茶文化的内容较少。然而,在茶文化类型的期刊里面,经常会有佛教与茶的论文,不胜枚举。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电影、电视领域,佛教茶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佛茶广播剧、佛茶电影、佛茶电视剧问世。然而,有关佛茶的广播倒是比比皆是。广播制作成本相对低廉,具有伴随性强、动态收听、立即性传播的优势,不容易受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渗透力强,服务性强,听众可以参与互动。部分广播剧也会涉及到佛教与茶的内容,如湖州市电视台的广播剧《千古茶圣》,陆羽本身在寺庙长大,又是中国“茶圣”,有关他的广播剧自然会涉及到佛教茶文化。广播业也有自身劣势,受电视、网络的冲击,听众逐渐减少;相对于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显得可观性、趣味性不足。因此,在发展佛教茶文化广播行业的时候,要同时把握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电影制作成本相当高,一部优秀的电影动辄上千万,甚至几个亿,高昂的成本制约着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佛教与茶这两个领域都是特定受众,观众面较窄,导演拍摄一部大片要考虑成本和经济效益,然而有关佛茶的内部影像资料则是数不胜数。以陆羽为主题的茶电影《茶恋》,有许多剧情涉及到佛教茶文化。2011年3月正在拍摄的世界首部中国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摄制组在蒙顶山永兴寺拍摄禅茶文化,展现了从采摘前大殿祭拜仪式、茶园采摘仪式、禅茶制作、禅茶供奉完整过程。电视剧与电影相似,成本都比较高,但是经常会有镜头涉及到佛教与茶,如电视剧《茶马古道》,以及正在拍摄的《大茶金典》,都会在某些镜头涉及到佛教茶文化。佛教茶文化影视业的起步与可持续发展,要以内容为主,不能像许多影视剧一样,靠帅哥、美女、明星大腕刺激眼球来吸引观众。不能为了搞创意而做拼盘,那种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斥资8500万美元拍摄的《赤壁》上映之后非常火爆,里面会聚了梁朝伟、赵薇、金城武、张丰毅、胡军、林志玲等大批明星,林志玲在其中扮演小乔,亲自为曹操泡功夫茶,还讲解了一段跟陆羽《茶经》差不多的文字。试想,三国时代与功夫茶、陆羽《茶经》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居然弄在了一起,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这对影视作品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种伤害。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火爆,这与影视产业的通俗性有关。纵观当今主流的影视作品多为通俗作品,“四大名著”等作品反复被重拍。单纯的佛教茶文化影视作品可能观众受限,然而在众多火爆的影视作品中插入佛教茶文化的内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佛教茶文化影视产业在自我发展强大的同时,要与其他影视作品联合发展。#p#分页标题#e#   四、文化艺术服务业   文化艺术服务业,其实就是艺术表演业。关于佛茶、禅茶的茶艺表演发展相当迅速。如火如荼的茶艺表演中,经常会有佛家茶礼、佛教茶道等表演。表演的形式既有凸现佛教静、寂特色的绿茶表演,更有虎虎生风的长嘴壶表演。佛教茶舞表演比茶艺更具有震撼力,能够启发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的洗礼。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佛茶茶艺的表演,往往会上升到佛教“礼仪”的高度,也就是佛教茶礼,这是因为佛教与茶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寺院内部,饮茶逐渐制度化。寺院专设‘茶堂’,是禅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品尝名茶的地方。[2]”“佛教认为茶其功若神,茶与佛的修身观念已深深契合,佛门乃脱俗之圣地,茶乃神圣的洁物,通过茶事可洁净身心,而这种洁净身心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来达到的。[3]”目前,佛茶茶艺的表演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货真价实的僧侣进行的茶艺表演,另外一种是佛教弟子以外的茶艺人士。两种风格迥异的茶艺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满足了不同观众视觉和文化的需求。佛茶茶艺表演,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做文章,穿一件僧侣服装,摆上几件佛家道具就成了佛家茶艺。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文化内涵的佛家茶艺很难被看懂。佛家茶艺需要的解决的问题的是要有文化内涵,而且这种佛法、茶文化内涵能够让观众容易理解。   五、文化休闲娱乐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相对于佛教茶文化产业来说,佛教茶文化旅游业是主体产业,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业载体较少,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作为佛教茶文化旅游业的一部分。以佛茶命名或主题的茶馆、山庄、茶楼,是主要的佛教茶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与佛教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产品,数不胜数,如浙江新昌大佛寺旅游,陕西倾力打造的法门寺佛文化产业群,普陀山佛茶文化旅游等。佛教茶文化旅游是一个非常复杂、综合性强的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可以覆盖许多产业。佛教茶文化旅游业门槛低,投资可高可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富裕导致精神需求的增加,人们需要向佛祖祈求平安。佛的神秘性、灵验性往,往成为最吸引游客的关键。在寺庙,如果能够得到主持开光之后的佛茶,那么其价值将远远超出了其自身价值。由于佛教文化讲究出世,反对暴利,许多时候佛茶开光是免费的,但是对信徒的心理影响巨大,他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感恩之心,通过各种捐赠来表达这种感情。这与当今流行的通过吉祥物调运势看风水的公司,可谓有着很大的区别。名山名寺出名茶,佛教、茶、名山往往是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佛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大多佛教名山本身就是茶山,非常适合茶园生态游的开发,好山好水出好茶,可以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艺、学茶艺、看表演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如名优佛茶采尝游、茶商品购买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还可以带动与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茶艺表演业。佛教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可根据佛教景点自身的自然、人文条件,选择、组合合适的佛教茶文化旅游产品,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六、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   其他文化服务业领域,包括广告业、会展业等。广告业领域,各种有关佛茶的广告宣传,例如大佛龙井、普陀佛茶等数不胜数。会展业方面,各种与佛茶或者禅茶相关的活动,如普陀佛茶文化节等,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产业领域,关于佛教茶文化的网站、博客等网络资源应有尽有。佛教茶文化产业在教育培训业方面,均有文章可做,佛教文化艺术、茶疗养生等项目都有相当的市场。佛教茶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所凝聚的产业群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鉴佛教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是少林寺。少林寺气魄宏大,佛教文化产业做的风声水起。少林寺自古是中国武术的发祥地,少林功夫名扬全球。少林寺在其住持释永信带领下,积极融入社会,其佛教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少林武僧团在海内外公演少林功夫,开网站,设少林药局,创立少林公司,注册少林商标,少林功夫申报人类文化遗产等。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少林寺传奇之乱世英雄》、《少林寺传奇之十三棍僧》、《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等电视剧、电影。少林寺的文化产业,给当地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与少林寺佛教文化产业相媲美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它的茶文化气氛更浓郁一些。陕西投资50亿兴建法门寺文化景区,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让其佛教茶文化产业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   七、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础,是传承悠久、内容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无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最早饮茶、种茶,都是从中国开始的。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佛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教文化既具有宗教的神秘性,又具有参与社会的世俗性。佛教文化具有作为传统文化的神圣性,同时又具有作为宗教文化的神秘性。神圣性与神秘性就是佛教文化产业开发的基本根据。对广大群众来说,佛教的魅力不在于精深的思想体系,而在于其神秘的信仰。总之,合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开发,既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佛教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探索和系统研究的文化课题。   发展佛教茶文化产业需要下列必要条件。第一,资金的支持。佛教茶文化产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的重视。佛教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规划导向、搭建企业及项目合作平台、咨询服务及人才培育等方面。[4]”政府对佛教发展是比较重视的,佛教茶文化产业离开政府的扶持寸步难行。第三,人才的培养。佛教茶文化产业目前来说,专业的佛教文化产业人才非常少,甚至没有。佛教茶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太广泛了,涉及到佛学、茶学、茶文化、艺术、传播、经济等众多学科,学科的交叉性、复杂性,比一般文化产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懂茶文化的,不懂佛学;懂佛学的,对茶文化又不够专业;即使对茶文化、佛学都比较了解,然而文化产业本身的复杂性、学科的综合性,在某些时候仍是超乎想象的。第四,对佛教茶文化产业的规划者、项目负责人等要求极高,他所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包括极强的组织能力以及独到的见解与眼光。佛教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政府、寺庙、高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第五,佛教茶文化产品要注重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品牌能够帮助顾客缩短选购商品的过程。[5]”品牌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神,有档次和品位的消费者非常注重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