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管理风险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产权管理风险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产权管理风险

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国内企业逐步走出国门,与海外供应商展开合作,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也日益增加。本文研究了在与海外供应商合作中各个阶段主要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了降低风险的管理建议。通过供应商选择阶段技术自由实施尽职调查、合同磋商和签订阶段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合同履行阶段知识产权风险跟踪、责任承担阶段知识产权管理协作四个方面对海外供应商进行分阶段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实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风险 管理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背景下,国内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随着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抗也逐步转化到了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作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供应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的关注[1]。如果供应商管理缺失,整个供应链就不会健康发展。而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甚至是断裂都将对企业产生影响。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将全球的供应商进行整合,这样的整合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得到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借鉴海外供应商的先进成果和经验,学习世界性的前沿技术,通过技术转移缩短企业的研发周期,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与海外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共享”。然而,在这种背景下,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特别是避免因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导致的知识产权风险,在合作中保护企业改进技术知识产权,就成为企业面临的全新且紧迫的课题。

一、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管理风险识别

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1.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情况不明

在与海外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会着重对供应商产品或系统部件的价格、质量以及海外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供货情况进行考核,往往忽视了对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整体情况的调查,而对海外供应商知识产权情况的不了解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巨大的经济损失[2]。另一方面,企业一旦确定了合作的供应商,很少会对海外供应商进行追踪考核,更容易忽视海外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状况变化。

阅读全文

电子商务法律风险企业营销论文

一、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应当识别的法律风险

(一)电子合同风险

电子合同是电子商务环境下形成的。其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认证和电子签名等方面。电子合同的安全性、易改动性、不规范性、非证据性严重影响了网上交易市场的安全性和公平性,使在线交易市场秩序混乱。其涉及的法律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二是点击合同等类型的电子合同效力问题。电子合同中潜在的法律风险也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法律风险之一。

(二)信息与数据安全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进行的交易活动,因此也存在着安全性等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经营者来说,确保商务通信的安全及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和完整至关重要。如果商务信息被人知悉,就可能丧失商机,也有可能使消费者受到损害。因此,电子商务营销活动要确保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确保交易的不可否认性。否则,确保如果无视信息安全和合法的数据保护的要求就会面临法律风险。

(三)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著作权、外观设计权、专利和商标。如何应对知识产权风险,企业要从两个维度来考虑:一方面,从事电子商务营销可能对他人知识产权的触犯,即存在侵权风险;另一方面,可能被他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侵害,即存在被侵权风险。

阅读全文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摘要:研究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出台融资成本补贴政策,打造精品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知识产权融资产品创新力度和建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分摊机制等。

关键词: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质押融资;价值评估;对策;南京??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和知识产权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创新创业主体的市场环境。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应深化和拓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有力保障。南京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构建了以科技银行为主要服务机构、以风险代偿和贷款贴息为主要政策内容、以“我的麦田”在线平台为主要服务渠道、以园区信用担保和区内融资打包为主要服务模式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但该体系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质押贷款规模小、金融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机构合作欠深入等问题,因此,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融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一、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是指向拥有合法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财产权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的基于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投资、信贷、担保、典当、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以期达到融资等多种商业目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众筹、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形式。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知识产权质押资产价值评估难

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客体的智力成果,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人们对它的占有表现为对某种知识、经验的认知与感受,这种占有是一种虚拟占有而非实际控制[1]。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性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较难。法律、市场、管理和风险等因素是影响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的常见因素,其中企业对专利的保护程度、专利产品的市场竞争状况、专利技术的替代性风险等因素更是评估的难点[2]。同时,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法律体系不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缺乏等问题加大了知识产权质押时其市场价值的判断难度。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成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瓶颈。

阅读全文

企业诉讼法律管理及风险防范探析

摘要: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是企业提高自身经营能力、水平的手段,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诉讼法律管理不当的问题,这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文章分析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法律风险;企业;风险防范

法治社会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对法律常识有所学习,企业管理中也是这样。构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要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不断在企业管理中渗透法律风险,让企业员工对法律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建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打好基础。所以说研究企业的诉讼法律管理及风险防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

(一)投资风险。1.违反授权性法律规范面临的风险(1)企业类型不同而承担的投资风险。企业的类型不同,法律规定承担责任的形式也不同。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而言,投资人对投资不具有所有权,因此投资人只是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2)竞业禁止的法律风险。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等要比一般的股东更加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其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以及经营管理现状,因此公司的高管、董事要承担对公司更多的忠实义务,避免其利用自己在身份上的优势来损害公司利益,追求个人利益。(3)投资人企业资产转让的风险。投资人在企业中投入资产后,当将财产转让给他人时,要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进行,否则会面临法律风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要职人员、领导在任期内,不能将自己投入企业的资产进行转让。另外,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投资人转让财产时要得到其他投资人的同意,且这些投资人具有优先购买的权利。2.合同风险(1)合同成立前的风险。缔约过失是比较常见的合同法律风险。缔约过失主要体现在:没有调查对方的委托授权范围、商誉、主体资质、授权合法性及有效性等,由于合同主体不适合而引起合同效力受到影响或者签订无效;没有调查对方的履约能力;没有完善合同签订程序、谈判工作等。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书面合同的签订,很多中小企业存在对书面合同重视不足的线下问题,轻信对方的口头承诺,这种现象造成诉讼时存在各执其词的问题,没有依据来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2)交易主体与法律规定不符合。常见的问题包括签订合同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人超越权限或者没有权限、表见带来的合同风险等。(3)合同条款及内容带来的风险。合同条款中没有将约定以及交易实质反映出来时,此时可能就会带来风险,例如条款中不够明确而不能明确反映交易实质时,这将造成合同履行时出现问题。合同中文本用语不够严谨带来风险,例如没有区分“订金”与“定金”。(4)经办人员不了解法律法规带来的风险。当前许多法律法规内容存在冲突、交叉的情况,合同操办人员没有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效力等级时,此时可能会出现合同订立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当操办人员没有把握法律法规时就可能出现合同效力受到影响,还可能“上了对方的套”。(5)履行合同的问题。履行合同时没有进行动态管理而带来风险。合同执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延期、签证、变更、补充以及折价等情况,当合同执行人员没有保留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证据、保留不完善时,此时就可能会出现纠纷发生时陷入不利局面的情况。3.劳动管理的法律风险(1)招聘违法的风险。一些企业招聘工作人员时存在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没有履行告知义务等情况,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要限期退还本人并按照规定给予处罚。(2)劳动合同侵权的风险。订立合同时可能存在风险。当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用人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通常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要么就是劳动合同中条款不明确,对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工作地点及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约定不明确,有时还存在自行延长试用期、试用期间不交社保、降低试用期工资等情况。劳务派遣用工没有履行义务会带来法律风险。劳务派遣当前非常常见,这一用工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自主性,在替代性、辅助性以及临时性用工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也能减少企业用人成本。但是劳务派遣中也有一定风险,主要集中在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规章制度协调、工作岗位的界定、被派遣员工损害用工单位合法权益、工资支付问题、派遣员工的退回问题等。违法裁员的风险。裁员是企业并购、业务调整的重要措施,这一做法在企业的业绩不佳时能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法律风险是不能忽视的。当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进行非法裁员,或者裁员过程不合法可带来潜在风险。滥用保密条款、竞业限制而带来的风险。肆意扩大竞业限制人员范围,一些企业为了避免员工流失,也为了降低员工工资,与所有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这种做法造成竞业限制范围被扩大,因为这些条款并不针对没有涉密的员工。除此之外还有延长竞业限制时间、扩大竞业限制范围、敬业限制没有约定补偿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可能存在风险。常见的包括解除劳动时没有支付经济赔偿、对一些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劳动者解除合同前没有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4.知识产权风险侵犯知识产权带来的风险中常见的包括主体转让瑕疵、客体存在瑕疵以及支付费用等带来的风险。侵犯商标权而带来风险是现实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商标有了一定知名度之后,很多跟风者都会模仿、复制这个企业的商标,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侵犯商业秘密权而带来的风险,商业秘密指的是能为权利人带来利益、不被公众知晓、具有实用性且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技术信息。当前我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可能引起一些风险:研发阶段技术泄露、申请专利时商业秘密泄露、缔约过程中商业秘密泄露、人员流动时商业秘密泄露、恶意窃取商业秘密引起泄露、诉讼过程中二度泄露等。5.产品质量带来风险常见的原因包括产品瑕疵、产品缺陷、没有履行售后服务等带来风险。

二、企业诉讼法律风险原因

(一)法律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缺乏法律知识,例如不了解法律知识、合同成立时间、加班时工资倍数等;运用法律内外有别,热衷于维护自身的利益,不重视保护员工利益;对待法律上存在主义色彩,严于待人,宽于律己。

阅读全文

科技型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思考

[摘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了科技型大学生创业融资的路径,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力,赋予“知本”以“资本”的价值,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视角,通过分析各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就科技型大学生创业中知识产权质押存在的权属不明、评估难、风险高、变现差等融资难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科技型大学生创业中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科技型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质押

麦克思《2019年大学生就业报告》[1]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0%,较2014届下降1.6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呈现缓慢下降态势。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相较2014届略有下降。2015届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后企业存活率为44.8%,比2014届低1.4个百分点。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为5131元,三年后为11882元,涨幅为132%,明显高于2015届本科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半年后为4042元,三年后为7441元,涨幅为84%)。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创业热情不高,但持续创业增效显著,创业价值日益凸显。2018年9月,为了进一步激发双创活力,国务院公布了推动双创发展的升级版意见,即《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第四项第十一款及第五、六项对于强化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以创业拉动就业,以及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提出了明确意见,为大学产学研用联动发展,鼓励大学生科技创业奠定了基础。大学生创业类型不再拘泥于教育服务和普通零售业,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迈进。科技型大学生创业,依托技术优势,实现优势资源整合,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科技型大学生创业类型为着眼点,根据其轻资产、技术优势明显的特征,探讨其融资类型之一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就其实践困境提出破解对策,以期实现依托知识产权、助力大学生创业创新发展的目标。

一、科技型大学生创业模式及融资类型概述

(一)科技型大学生创业模式

近年来,为实现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各地本科院校纷纷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传授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促进校地、校企合作,增强实习、实训、实践技能,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技能应用性和社会适应性,而且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意识,涌现出许多像陕西飞创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科技导向型学生创业团队。科技型大学生创业模式不同于其他创业类型的地方在于,大学生的专业领域具有高、精、尖特性,他们在四年的学习实践中,已经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并取得了一定的知识产权,将研究成果投入生产活动,成立科技型创新企业,变“知本”为“资本”,既实现了其自身价值,也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科技成果本身的非物质性、保护的时限性,其利用和转化也呈现了一定的风险性。

(二)科技型大学生创业融资类型分析

阅读全文

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思考

[提要] 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新挑战,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最新探索,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特点,具备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基础条件。本文从最新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出发,说明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设计、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整体布局、知识产权的审查与评估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与实施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七个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内容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战略;体系;成果;转化

新型研发机构是国家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产物,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是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等特点的独立法人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传统科研机构的领导模式、组织形式、运行方式和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要求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回应新技术、新经济、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制度变革提出的挑战,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发展,协调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以及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需求与供给的联动关系。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最新探索,理应加强知识产权的创新管理,突破传统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的保护及转化实施。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

传统科研机构往往存在知识产权相关制度不完善、专利质量有待提高、成果转化率低、实施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匮乏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传统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及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申请动力主要来源于科研项目的结题需求,往往存在着重视知识产权数量目标的完成而忽视知识产权的质量,缺少对科研项目进行整体知识产权规划、布局。科研项目立项前未进行或未充分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科研项目开展后对创新成果未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分析、申请。申请的专利等知识产权都是一个个孤岛,相互之间不能形成合力;同时,不够重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相关专利技术都是未经试验验证或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研究的技术,难以实施转化。针对上述问题,新型研发机构应当突破传统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局限,进行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研究。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研究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阅读全文

农村抵押贷款经济学改革实践

摘要:

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改革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地产权交易平台、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农村信息体系建设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的作用等多种途径,有效破解制约改革进程的障碍性因素。

关键词: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双重失灵;对策

一、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改革历程

我国的农村承包土地(指耕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以下简称“两权”)抵押贷款改革经历了一个从严格禁止到逐步松绑的过程,即便在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仍然规定“家庭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者抵偿债务的,应当认定无效。”2006年,福建明溪县和宁夏同心县等地开始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试验,首次突破农村耕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坚冰。此后,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文件,积极推进开展“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2008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组织在中部六省和东北三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其中,辽宁法库县首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模式,进而引发试点县市纷纷开展耕地抵押贷款试点。2009年3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0年5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2014年2月,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稳妥推动辖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6年3月,出台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制定了金融机构、试点地区和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具体管理办法,并公布了“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县(市、区)名单。此外,“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近年来也逐步得到了中央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尤为重要的是,2015年8月,国务院了《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试点任务。2015年12月,全国人大授权278个土地流转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暂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8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37条关于耕地、宅基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相关法律条款,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495个县级行政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241亿元。[1]

二、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改革动因

阅读全文

供销社十三五规划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和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自身实力为目标,全力抓好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建设、开放办社、“政银企户保”、产权交易、电子商务建设、流通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工作,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做优“三个平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做优“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平台累计发放贷款9.4亿元,带动贫困户9848户。清收不良贷款4759万元,追回风险金代偿款1202万元,有效降低财政损失。二是做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与省中心网络平台实现对接。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简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经人民政府批准依法设立。交易中心设有市场部、交易部、鉴证部等3个部门,并在各乡镇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19家,服务站工作人员遍布全市238个行政村及12个居民委员会。2018年11月份与省交易中心签订了网络交易平台共享协议,目前交易中心依据《河北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1类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具备在省交易平台交易业信息及产权流转交易业务功能。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于2020年7月10日印发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实施办法》为下一步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有了政策性保障。三是做优“政融保”支农发展平台,按协议业务拓展,正常运行。构建“两个体系”,行业指导体系、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一是创新生产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以引进项目资金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了19个乡镇基层社建设,形成了以市社为中心、基层社为分支的农村服务网络,为发挥供销社功能、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改造提升基层社2家,创建标杆基层社1家,新建1家。三是完成土地托管服务面积10800亩。

二、“十四五”发展设想

(一)“十三五”规划思路

未来五年,市供销社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12321”工程,打造为农服务新常态,在助力全市脱贫攻坚、主动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一是抓住“一条主线”: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以为农服务为主线。进一步拓展供销社经营服务领域,推进基层社改造,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进一步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推进供销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进社有企业提质增效,做好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综合实力。二是抓好“两个规范”: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系统管理规范化。三是做优“三个平台”:做优“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做优“政融保”、“裕农通”等合作金融支农平台,做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四是构建“两个体系”:构建以供销社为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四个一批”,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提升发展质量;加快“两社融合”,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综合社建设;加强社有企业管理。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大农产品推介力度,搞活农村现代流通。构建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优势、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担保平台服务优势、入社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优势,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提升供销系统开放办社能力。二是积极开展以土地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服务,创新开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三是稳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继续开展“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四是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规范化建设,发展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五是强化风险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围绕金融风险、安全风险、信访稳定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全系统稳健运行。五是实现一个突破:通过组织产销对接、开展电商扶贫、参与消费扶贫活动、开展“政银企户保”扶贫模式、抓好定点帮扶等方式,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