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常见急救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振兴下旅游村卫生室改造探析
摘要:介绍了旅游村卫生室现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阐述了旅游村卫生室的改造要求,并以北京延庆区柳沟村为例,详细探讨其改造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村;卫生室;医疗紧急预案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的热点,每逢大小长假,各乡村旅游村往往是人满为患。这对旅游村的医疗设施配备及医务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简单医疗需求,游客的安全问题也是应该给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旅游村的卫生室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兴起乡村旅游的热潮,许多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借助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这些村庄一般都在中心城市周围,是小假期时城里人休闲的热门去处。但这些由传统村落改建而成的乡村旅游村,在公共设施配置上存在各种不足,特别是医疗这种较为基础但使用频率不高、不属于游客紧急需求的设施,往往不被景区重视。有的景区甚至没有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施,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也没有卫生服务站。近期曾出现多起由于缺少必要医疗设施而导致救治不及时的惨痛案例,在网络上多次引起热议,值得反思:在乡村旅游景区中是否存在这种隐患,以及如何通过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人员的投入,在满足村民的日常医疗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村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能力,保障游客的生命安全。基于农村本就落后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力,在乡村改造过程中卫生室的医疗设施配置及医务人员能力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村的卫生室改造要求
(一)规范要求。乡村旅游村的医疗设施主要针对本地居民,并为游客提供紧急救助。游客对医疗设施中的卫生室、中西药店有较大需求量,对综合医院和门诊所需求较小;本地居民对综合性的医疗设施有较大要求。满足本地居民需求的医疗设施的设置,可参照城市公共设施标准。农村卫生室应满足基本的医疗职能,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兼顾预防、保健、健康宣传等职能,与综合医院的职能进行有效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服务系统。满足游客需求的卫生室配置,可参照《旅游卫生标准》中的规定:建立紧急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能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人身伤害事故。非城市风景区设有医务救助站,配有专职医务人员及常用药品,建立处理突发事件档案。城市景区建立与城市紧急救援系统紧密相联的机制,有紧急救援预案并具备一般性救助条件,记录档案详实。
中医急诊临床思维培育困难及对策
作者:郑宏 刘清泉 江其敏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1现状与难点分析
1.1临床的高标准要求与实习医生独立诊疗能力差之间的矛盾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对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来说,走上临床后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意识和动手能力。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也是每一名医学生重要的实践场所,多学科、全面性的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是实习医生成长的快速通道。急诊科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疾病的急迫性、疾病谱的广泛性、诊疗的时限性、病情变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医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获得病人完整的病情资料,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十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另外,社会保险的不健全,医患矛盾等社会因素[1],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行为本身产生了很大的干扰。这些特点和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对初上临床实习的中医药院校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常让学生感到茫然,甚至无从入手。之所以临床带教老师常常感慨和抱怨实习医生能力差,是因为他们在学习阶段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中医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怎样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2],怎样让医学生掌握现代急诊医学的内涵[3],怎样让学生尽快完成从一名实习生向一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转变,是急诊医学教育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1.2中医急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中医急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并不长,教学模式大多继承传统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往往单纯依靠教学大纲,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养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的习惯,学习兴趣不高,但这样被动的状态到了临床实习阶段就很快原形毕露了,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主动思考能力更差,很难达到临床对实习医生的工作要求。自20世纪初美国哈佛医学院开始用案例教学法[4]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后,近年来,华西医科大学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原理,设计出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BS),应用于二级主干学科的教学中,本教研室也应用CBS模式对中医急诊教学作出了尝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5]。但无论案例教学法还是CBS教学模式都有其不足之处,它们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主动性有较高的依赖,要求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而目前学生受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医患压力、还有感情恋爱压力等诸多压力的影响[6],对教师的工作很难做到从始至终的良好配合,结果常常是一部分同学觉得从这种教学法中受益匪浅,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抱怨不习惯,没有头绪。另外,单纯的病案式教学或CBS教学也存在缺点,即它很难象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中医急诊学的高校教材也存在着内容更新缓慢的缺点,虽然以往的中医急诊学高校教材凝聚着老一辈医学教育者的心血和智慧,但急诊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现实要求。比如,2000年国际上第一部心肺复苏指南得到颁布和推广,2003年的普通高校十五规划教材还能跟得上要求,可到了2005年国际上第二部心肺复苏指南推广时,以前的教材就落后了,虽然2007年的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得到更新,但2010年又了第三部心肺复苏指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再一次跟上国际的步伐。如此频繁的内容更新对教育者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自身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够教会学生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中医急诊学的教学还受到学时不足的困扰,目前我校中医急诊学课堂授课为45学时,实习为18学时,如此少的学时造成教师只能选择一些急危重病作重点讲解,很大一部分内容还需要学生去自学。一方面是教学过程很难把临床需要的内容全部涵盖进去,而另一方面是学生走上临床之后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综合而又复杂。因此,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把过去那些课堂教学的空白点,但又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急救流程、社会学、伦理学等相关内容在实习阶段补充进去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了。
案例教学对妇科带教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能力本位教育下案例教学法对妇科护理带教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68例护生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带教);以2014年1—6月68例护生为观察组(护理能力本位教育下案例教学)比较两组带教前、后的护理考核成绩、实践护理操作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带教后的问诊技能、病例分析、实际操作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后的操作手法、手术配合、急救护理、沟通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教后的成就感、职业认同、专业提升、个人发展、总体满意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符合护理能力本位教育理念需求,在妇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满意度。
【关键词】案例教学;妇科护理;护理操作;满意度
护理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nursingeducation,CBNE)是指以护理能力为基础,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专业素质与护理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1]。CBNE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在CBNE教育理念下,医院需转变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与该理念匹配,提高护理质量[2]。案例教学(casebasedteaching,CBT)是指在带教过程中,利用案例作为媒介进行教育,使学生更易于掌握教学内容[3]。鉴于此,本院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妇科实习的136例护生为研究对象,分析CBNE下CBT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实习的136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6—12月68例为对照组,2014年1—6月68例为观察组,均由同一批带教者授课。纳入校方与本院有合作关系且通过《妇科护理学》[4]考核的应届护生。排除中途离院或转入我院实习者。对照组:男2例,女66例,平均(22.53±2.04)岁;专科12例、本科46例、研究生10例;实习前考核成绩67~86分,平均(75.93±6.76)分。观察组:男3例,女65例,平均(22.28±2.34)岁;专科15例、本科41例、研究生12例;实习前考核成绩62~85分,平均(74.38±6.12)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医疗纠纷中的法律透露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投诉和付诸与法律的纠纷呈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部最新资料表明,产科纠纷案例排所有医疗案例中的第二位。就产科护理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及预防措施浅述如下: 1产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1.1护理文书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卫生部已把部分护理文书纳入病案归档,作为病案资料,因此,护理人员所书写的大部分文书是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中判断护理行为是否规范的依据,要求应书写正确、及时、完整,它包括体温单的填写、执行医嘱后的签字记录及新生儿护理记录等。其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下:①体温单的入院时间应和医生记录一致,可反映入院时孕妇状况和医务人员处理的及时性。对体温单上的体温,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随便填写,很容易延误治疗时间,如产妇乳头内陷而排乳不畅所引起的发热,但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把体温表现在体温单上,导致医生对产妇乳汁淤积甚至发生乳腺炎的延误治疗,护士将负一定责任。②医嘱是护士执行治疗的依据,护士无故不执行医嘱易被起诉。如护士处理临时医嘱时不执行查对制度,漏抄输液治疗卡而在临时医嘱本上又签写执行者姓名及执行时间,导致孕妇未能得到治疗所造成的后果,护士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③新生儿护理记录单每天要详细记录喂养、排便次数及脐部情况,如果护士未能及时询问、真实填写,发生小儿肠梗阻等严重后果,护士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2护理操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了保证操作稳准,必须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一旦出现纠纷,首先要查是否违反常规操作,违反常规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其潜在法律问题表现如下:①护士在胎心宫内窘迫的患者静脉滴注时,因责任心不强,未做到“三查”、“七对”把有异物的液体输到患者体内,虽然患者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由于护士的过失行为,势必会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护士应负有一定的责任。②护士在为婴儿照“蓝光”时,不为婴儿有效地遮盖不能照射的部位,或者造成皮肤灼伤。尽管治疗后痊愈,但这位护士存在护理过失行为,该护士也要被追究法律责任。③护士在洗澡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手圈、胸牌丢失未重视又没有认真核对母亲的姓名,抱错新生儿。由于及时发现更正,未给产妇及家属带来精神伤害,则仅犯了失职过错。如果抱错新生儿已成事实,那么护士有可能负民事或刑事责任。 1.3急救药品、设备准备中的潜在法律问题:产科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关系到母子生命安全,特别对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妊高症等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急救药品、物品必须做到100%准确到位,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否则势必会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 1.4孕妇的隐私权问题:由于产科的工作特殊,需要了解孕产妇的婚育史、月经史、既往史(特别妇科疾病、肝炎、结核等有关病史)及个人史、家族史,这就不可避免触及到孕妇本人或家庭隐私,此时孕妇有权要求护士给予保密。产科护士若随便谈论,对孕产妇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则应视为侵犯了孕妇的隐私权[1]。 2预防措施 2.1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产科护士应熟知护理业务与法的密切关系。多看报、多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从典型实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自觉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技术操作,做每一样事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地为孕产妇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维护职业形象。 2.2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应具有科学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2]:“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这是对患者获得有关病历资料的规定[3]。第八条、第十条中对病历资料的保存及病历书写也作了规定,如果医方丢失病历资料或涂改、伪造、销毁病历资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随意涂改,主观捏造,随意纂改护理文书,否则医院可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2.3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到位:在产科随时都会遇到危重病人,因此,急救器材、物品、药品一定要齐全,并固定放置,专人管理。作为产科护士应对这些抢救器材的操作、物品的放置、药品的作用及剂量用法了如指掌。并保证各项急救器材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 2.4尊重孕产妇的隐私权:高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不擅自公开孕产妇的病情及病历资料。在产科护理操作中,要注意孕产妇的感受,注意遮挡,并主动说明操作的目的、方法及作用。保护孕产妇的隐私权。 3小结 总之,孕妇从入院到分娩至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产科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常识,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卫生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护理,对许多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切实解决孕产妇的后顾之优,保障孕产妇的健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创新教育教研室,使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问题和安全常识有一个全面了解,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知识与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规范实验室安全行为,从而有效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实现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创新
当前,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已成为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和办学的重要宗旨。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必须安全,安全为了实验”,安全的实验环境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最具体和最直接的影响。教学实验室除保障正常实验教学外,还要全天候对师生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安全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体实验人员特别是本科生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技能,有效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因此,各级部门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规定、新要求、新期望。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系统的安全宣传教育是做好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要根据师生特点,积极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鼓励开设有学分的安全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风险的科学认知水平。
一、根据各实验室特点编写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
中医药实验室涉及的安全知识非常广泛,若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给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内容,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内容也是很困难的,即使当场记住,平时实验中不常涉及的安全知识也比较容易遗忘,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实验室设置是按照专业进行划分的,分为药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生药学实验室、人文综合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中医综合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理工实验室,分别承担各专业的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由于不同的实验室在教学内容方面有差异,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试剂也不同,致使各个实验室的安全防范特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化学实验室内有大量易燃易爆易挥发易制毒的化学药品;机能学实验室经常接触小鼠、蟾蜍、家兔等实验动物;形态学实验室存在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多种微生物等。目前高校中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师生抱有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欠缺。虽然大部分高校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很多仅仅停留在办几次讲座、贴几张宣传报的层次上,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和教材,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根据以上情况,并结合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中心集不同专业学生和专业课教师、实验室教师以及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课的特点,编写了《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成立了创新教育教研室,并将该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列入各专业培养方案,设定学分,进入学校的常规教学体系。在大一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上实验课之前,集中以课堂授课和现场实践的形式分阶段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解。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高校频繁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从以往教学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因,如实验前未做好充分准备、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麻痹大意、疏于防范、缺乏急救知识等。从根本上讲,就是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作祟。因此,我中心在进行《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编写工作时,会将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列入其中,在讲解授课时仔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重点强调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产生较为深刻的教育和警醒作用。我中心编写的《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一书从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仪器安全、实验动物安全以及急救措施6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讲解。各专业实验室在讲解时根据该实验室的特点各有侧重,并且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以下对各安全类别的主要内容做简要概述。1.消防安全。实验室消防常识包括实验室常见火灾的类型、发生火灾的原因、常见消防安全标志、灭火的基本方法;实验室常见的消防设施及其使用方法;火灾应急措施。2.用电安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用电及电事故,包括触电的原因、方式以及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实验室用电的安全常识及触电的急救措施;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3.危险化学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及部分法律法规简介;危险化学品的防护,主要是通过案例介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措施。4.实验动物安全。实验动物安全常识;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包括动物实验操作安全、动物实验管理、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处理管理;实验动物安全事故应急措施。5.仪器安全。分为一般仪器和特殊仪器的安全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特殊仪器包括高压仪器、低温仪器、高温仪器。6.急救措施。常用现场急救措施,包括包扎、心肺复苏术;其他事故现场急救技术,烧伤、中毒、腐蚀物品灼伤、眼睛灼伤、低血糖、锐器伤、电击、冻伤。
高职护生职业素质提升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案例分析法在提升高职护生职业素质及教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取样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的2016级护理专业1班48名、2班50名学生作为《急救护理》教学研究对象,将1班设为观察组,2班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传统教学法,观察组予综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包括视频案例说明、案例讨论和现场案例模拟等教学形式,通过考试成绩、调查问卷进行教学反馈。结果观察组的综合技能成绩、期末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职业素质各项得分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运用综合案例分析法可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高职护生职业素质,对今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综合案例分析法;隐性职业素质;护理教育;高职护生;教学质量
综合案例分析法是在课堂上运用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并重的原则,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协调发展[1]。鉴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的2016级护理专业1班48名及2班50名学生作为《急救护理》教学研究对象,并将综合案例分析法融入到实践研究的课程教学中,重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作风等职业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期间2016级护理专业1班48名及2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1班设为观察组,2班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名,女42名,年龄20~21岁;对照组男9名,女41名,年龄20~21岁。两组护生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进行为期1学期、共36课时的《急救护理》教学。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首先介绍案例,然后进行教学、再教学,最后学生分组实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常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主导。1.2.2观察组采用综合案例分析教学法,包括视频案例说明、案例讨论和现场案例模拟等教学形式。(1)讲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通过视频再现临床典型案例,并讲述案例的背景、原因、典型表现、专业素质和相应的理论依据。(2)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现场模拟,小组成员4~5人。(3)讲师实时跟踪学生模拟现场案例的进程,以体验、探索和交流的方式组织小组展开讨论,并进行阶段性的探究,教师可就讲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讨论,使学生学会综合不同观点来补充和纠正护理方案,鼓励积极获取并相互分享相关知识。(4)小组间轮流展示模拟现场案例中的护理策略,分享所获得的经验。(5)教师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巩固强化,点评其救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隐性职业素质。(6)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第一线收集真实案例,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案例进行编辑。案例编辑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力求简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学生现场模拟案例。
1.3评价指标。1.3.1考试成绩。1.3.1.1课后即时反馈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由学生递交书面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即时评分,以此作为阶段性学习成绩,并按1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1.3.1.2期末理论考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按照传统方法命题,包括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病例分析题,试题卷面总分100分,其中案例分析题占30分。卷面成绩按照60%比例计入总成绩。1.3.1.3综合技能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教师提前准备难度适宜,囊括所学主要急症的案例10个,学生通过抽签选择所考案例,案例中涉及出血、骨折、气道异物梗阻、心律失常和呼吸心跳骤停等按照病情进展出现的急症。学生需要利用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和技术解决案例中提供的一些急症问题,教师依据评分标准(注重对学生隐性职业能力的考核)进行打分,最后进行相关知识提问。总分为100分,其中实际操作占70分,回答问题占30分。总分按3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1.3.2问卷调查。新教学方式实施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隐性职业素质评价量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教学效果。隐性职业素质评价量表为本研究参照创新思维能力测试量表[2]、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3]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量表(CTDI-CV)[4]自行设计,隐性职业素质评价量表含有职业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潜力7个部分,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设非常同意、同意、普通/还好、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选项,分别计5~1分。量表总信度为0.916,总效度为0.933。《急救护理》课程教学前后由研究者本人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详细说明问卷填写方法,采用匿名填写方式让被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本次教学前后分别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
中职与大专层次妇产科学教学解析
【摘要】《妇产科学》知识是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和大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中职与大专层次《妇产科教学》,因对象不同,教法不同。
【关键词】中职;大专;《妇产科学》;教学;探讨
我校自2014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有毕节卫校的基础上设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目前临床医学系有中职层次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及大专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笔者近年均担任中专农村医学及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教学,经过对比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都有所区别。
一、学情不同
初中起点3年制中专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为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阅历不丰富,思想比较单纯,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专科学生,生源大部分来源于应届未考上本科的高中毕业生,部分为中职单报高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析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自学能力、自控能力都有所提高。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不同。
二、培养定位有一定差异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继续读更高的学历,但是,学习一项专业技术,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农村群众,而我国广大农村仍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农村群众也需要能留得下来的医务人员。所以,“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定位于毕业后能够在乡村卫生室或边远乡镇卫生院,将从事医疗、预防、母婴保健等工作,应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具备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有一定的现场急救能力;有一定的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注重培养基础能力、学习、表达能力。[1]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一般为城市社区、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学生应初步具备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职后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具备城乡基层地方病、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能力;初步具备对城乡基层重大传染病及时识别、及时处理的能力;初步具备城乡基层常见对危急重症的初步处理与转送的能力;初步具备开展妇幼保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能力;一年后考取执业助理医师,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同一门课,在教学中,中职与大专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就《妇产科学》而言,中专学生要求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预防、保健,掌握急救的知识,会对病人做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偏于通识教育。而大专学生,要求掌握更多的病理生理知识,除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预防外,还需进行危急重症的初步处理与转送的能力,相对中专而言,专科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全面性上高于中职生,培养目标更偏于妇产科疾病诊疗专门人才。
情景教学法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情景教学法对于中医急诊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我院的实习生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习生选择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实习,观察组实习生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学习。在教学完成后,对两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结果经过教学后,发现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观察组)的实习生最终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实习生;并且观察组实习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操作熟练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急救技能;中医急诊;临床教学;应用效果
中医急诊学主要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与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结合,观察危急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诊疗技术的学科[1]。中医急诊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习生进行教学发现,传统教学法教学完成后,理论知识掌握仍有欠缺,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实习生的救治能力不足[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情景教学法对于中医急诊学的临床教学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我院的实习生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习生选择传统教学法进行带教实习,观察组实习生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学习。观察组实习生中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25岁,平均(23.12±0.02)岁,文化程度中本科28例,研究生12例;对照组实习生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1~26岁,平均(23.12±0.03)岁,文化程度中本科27例,研究生13例。所选实习生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