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常规课堂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语文高效课堂探究(6篇)
第一篇:新课标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摘要:
从巧借学生姓名,唤起课堂共鸣;“卖弄”自身形象,调动学生视听;妙用课文内容,化解课堂尴尬;借助语言“穿越”,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研究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注意力;细微环节;小花招;寓教于乐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期待学生能以最为积极的状态专心致志地学习,积极投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但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受到年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一堂课45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水平状态。加之语文课作为培育人文素养的基础性语言科目,它的教学功能必然更多地倾向于隐性层面,它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是来得比较慢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可否认,语文课堂上就更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老师在严谨认真、条分缕析地讲课过程中偶尔出现一个小错误,比如发错一个字音,写错一个人名,往往会让学生一下子来了劲儿,兴奋上好半天。这些细节不禁引发了教师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心思是介乎于课内与课外之间的一种半游离状态,一旦给他们一些“兴奋点”,便会专注于课堂。关于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专家再三强调教师在课堂设计环节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增强师生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课堂45分钟是瞬息万变的,教师除了要有这样宏观的原则方向,还需要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随机应变。在充分把握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之上,抓住一些细小环节动点脑筋。其实,有时候教师只需稍微耍点“小花招”,便可围绕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然的“气场”,拉近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不露痕迹地把学生引向课堂学习过程,使学生放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担负的责任重大。学生不会喜欢刻板、单调,很少把快乐、惊喜带进课堂的老师。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广博的知识、开朗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同时还要善于揣摩学生心理,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健康、积极的因素。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有无穷的艺术呈现形式,这就给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耍花招”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一、巧借学生姓名,唤起课堂共鸣
常规要求在小学体育课落实初探
摘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常规要求的规范化作用,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切实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综合化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课堂常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实现体育课堂有序教学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而言,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关键词:常规要求小学体育课
一、常规要求对小学体育课堂的重要性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规要求必不可少。它不仅能够整体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落实常规要求,提升体育课堂的效率,以此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
(一)保障学生体育课的安全。小学体育课堂上明确常规要求,能切实保障小学生的人身安全。小学体育课主要是在户外开展,在体育课教学时,会使用到较多的练习器械。譬如“跳山羊”,“投掷垒球”等。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自控能力不足,若没有体育课常规要求的“约束”,很容易造成体育课堂的混乱,继而产生诸多危险。比如,少数调皮捣蛋的学生会使用体育器械相互打闹,或者在操场上追逐嬉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强调体育常规要求,能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注意正确使用体育器械方法,继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二)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常规要求能够有效营造和谐高效的体育课堂,整体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但在实践过程中,相对开放且活泼的课堂氛围,若缺乏一定的约束,很容易出现学生过分活泼或者嬉戏打闹等问题。因此,明确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常规要求,能够在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精心创设游戏教学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通过明确的常规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推动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对于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明确常规要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常规要求在小学体育课的落实初探学体育意识以及能力。执行常规要求,小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能够自觉遵守课堂规章制度,同时也能够在体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深入和全面。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应该充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基于明确科学的常规要求,学生得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能够明确体育活动中的技能要领以及规章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
课堂教学管理下小学体育论文
一、小学体育课上学生的表现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认知及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阶段。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常常有部分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中存在违纪的行为。有些学生不听不看,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的吹哨动作毫无紧迫感;有的学生不按照体育课的要求,穿皮鞋及牛仔裤等进行体育活动,在老师吹哨进行指导时,更是不闻不问;此外,在规定的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所规定的练习任务。
二、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进度不尽合理,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讲课风格、声音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三、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促使学生更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学期之初,体育教师就应明确地和学生说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及不允许做的行为,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时,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规定来执行,使学生逐渐适应体育课堂的教学习惯。在建立健全一贯执行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采取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的积极性。
课堂管理教学质量探索
一、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让全体教师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确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实践,使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少些误区,引导教师在树立新课程观的基础上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和处理教材,并能把教材“教活”,使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所用,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2006年—2008年,丰都县教委分别提出了“课堂教学质量效益”年、“课堂教学质量巩固年”和“课堂教学质量效益深化年”的要求。为了切实贯彻落实这一教学工作要求,学校确立了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模式,以确保素质教育的有力、有序和有效进行,这也正是新一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基本理念。 (二)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同时又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自2003年秋季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的洪流,不断地进行学习、尝试和研究,基本上把握了课改的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满足现状,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即使上了不同的年级,也只是机械地重复第一次的教学。面对新的课改要求,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显得难以适应。一部分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由于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缺乏,在教学实践中举步维艰。教书匠型的教师已跟不上课改的要求。只有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才能驾驭课堂。因此,实施“六段式”课堂教学管理,能有效地指导和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能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质量的需要 没有质量的素质教育是失败的,没有质量的课程改革也是失败的。要真正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六段式”课堂教学管理能促进学校创新教学过程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的具体做法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和研究,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的基本模式。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随堂式听课。 听课时间不作具体安排,每周随意抽一至二天作为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日;听课对象不事先通知,听课年级也随机抽取。学校领导分组对该年级语文、数学、艺体、科常等学科进行全面听课。既要听出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亮点,又要听出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五度”课堂教学评价认真作好听课记录,填好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结合上课的实际情况初步评定该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等级(优秀、良好、待改进)。听课结束后,当场检查上课教师的备课和学生作业情况。 (二)诊断式分析。 全天听课结束后,听课领导要对优秀的课的亮点、特点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力争加以推广。对待改进的课要进行集中剖析,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准主、客观原因,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纳入教师集体备课予以研究,加以解决。 (三)菜单式反馈。 听课领导以组为单位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再次整理,依据“五度”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每个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梳理成条文,一并填写在教学反馈表上,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上课教师。上课教师结到反馈表后,都会认真地阅读,看看自己到底有那些优点,存在那些不足,及时地加以改进。 (四)互动式提高。 对于待改进的课,一方面要求上课教师主动反思、总结自己的上课情况,另一方面让学校指定的优秀教师和待改进课的教师结对帮扶指导。学校对待改进课的教师的课表作出临时调整,要求待改进课的教师必须先听优秀教师的课后再上自己的课,限期改进,学校进行动态监控。 (五)跟踪式促进。 对于待改进课的教师,在学校限期改进时间到期后,学校相关领导进行回访性跟踪式听课,听课方式同样是随堂式,主要检查其课堂教学中“菜单式反馈”的问题是否改进。如果未达到要求,将继续进行这一过程,直至达到良好等级。 (六)阶段式评价。 期末,学校对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等级评价。课堂教学分为“优秀、良好、待改进”三个等级。根据三个等级给出三个相应的得分,作为教学常规中课堂教学的评价依据。如果一个教师有三次随堂听课被评为“待改进”,则本学期的课堂教学综合等级评定为“待改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期末积分考核,与奖金挂钩,同时对“待改进”教师实在不能达到“良好”等次的,学校将调换其工作岗位。 三、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的实效性 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效性: (一)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以来,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的热潮,老师们都认识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在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老师们自觉地学习了教育名家的专著,掌握了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教学方法。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得到了空前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达到经常化。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也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古老教学模式,而是师生的对话交流的和谐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式听讲转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二)规范了学校课堂教学的秩序。 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后,课堂教学比以往更加规范、更加有序。“随堂式听课”的不确定性,全体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常规的经常性,做到了有人听课和无人听课一个样。每节课,教师都是提前到岗,做好上课准备,学生也自觉地做好课前准备,师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教与学的角色之中。“六段式”管理的多功能性,全体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常规的全面性,“六段式”公开不仅是听课和评课,还要当场检查上课教师的备课本、课本上的批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检查结果还要纳入该教师期末教学常规积分考核。不备课就上课的教师没有了,不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的现象消失了。学校一开学就实施“六段式”管理,教师能很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班级管理都能迅速到位,上课迟到、早退的现象也已彻底根除。 (三)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课堂教学秩序规范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就更加轻松自如,上课更加有章法。教师的“教”更加灵活多样,学生的“学”更加主动积极。师生关系更加民主融洽,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有效地减少了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浪费。师生都在积极努力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构建和谐教学课堂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比以往有了显著的提升,教学成绩稳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步提高。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表现出色,成绩斐然,在“重庆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大赛”“重庆市直辖十周年征文大赛”“重庆市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重庆市中小学生书信大赛”“新课程作文大赛”“全县科技创新大赛”“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等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实施课堂教学“六段式”管理以后,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学习交流。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氛围更加浓厚,同一年级、同一办公室的教师之间业已形成了自觉集体备课、相互研讨请教的学习风气。上课者和听课者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格局,通过“诊断式反馈”“互动式提高”和“跟踪式促进”,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课教师不再把“六段式”管理当成束缚,看作负担,而是看作学习提高的机会。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按照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有的老师还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蒋光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秦翠林老师的课收放自如,姚洪生老师的课风趣幽默,熊英老师的课激情奔放,敖小华老师的课严谨细致。一大批中、青年优秀教师正脱颖而出,在全县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四、结语 总之,我校实施“六段式”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教师喜欢、学生满意、家长高兴、学校领导欣慰。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不断增强“六段式”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作者:许华勇 单位:重庆市丰都县第一小学校
高效课堂备课常规管理问题及对策
【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5年度课题《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实践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5]GHB07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迫切要求按照高效课堂教学理念,重建备课常规管理规范,以期促使教师改进备课行为,为高效课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调查农村中学教师备课常规管理现状出发,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备课常规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高效课堂;备课管理;问题;思考
一、高效课堂建设以来农村中学备课管理改革现状的分析
通过查阅教案、随堂听课和同教师座谈等多渠道获得的调研材料来看,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学备课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教师的备课行为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备课管理,初步建立了备课常规管理制度。各学校根据高效课堂建设的实际需要,初步建立了一系列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二是初步建立了教师备课约束激励机制,规范教师的备课行为。各个学校都建立了备课有期中检查期末核查制度,有些学校还把备课检查结果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督促教师严格学校备课常规管理要求备课;三是撰写教学反思,逐渐成为教师的备课习惯。调查发现,随着高效课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个学校都对“教学反思”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们关于“教学反思”的观念已经初步形成,在每节教案后,教师们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对备课、上课等教学实践的成败得失、困惑欣喜进行梳理和记载。虽然农村中学备课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教师的备课行为也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从高效课堂建设的要求来看,当前农村中学备课常规管理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备课管理注重备课形式,忽视备课质量。由此导致教师的备课行为陷入以下误区:一是教师抄袭教案和集中补写教案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教师备课时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通过《名师优秀教案选》、《教参》之类的书籍进行抄袭,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现存的教案。有些教师相互抄袭的教案连反思都一模一样。还有部分老师为了应付检查,临时集中抄写教案,备课本干干净净,几乎看不到一处改动的地方,使教案成了应付检查的工具,根本发挥不了教案的作用;二是备课和上课严重脱节。许多教师不是为上课而备课,而是为了备课而备课;三是备课过程中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备知识传授不备学习方法指导的问题突出。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理清、列全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教学设计依然“目中无人”。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备课管理策略的思考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的实施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微课与常规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历史审美;意识
1.高中历史微课与常规课堂教学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中历史常规教学。常规历史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基础知识、重难点等多个构成部分。而高中历史微课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主要以一个知识点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其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将微课精炼、小微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出来[1]。在教学时间方面:各个高中学校通常将常规历史教学时间设定为40分钟左右,历史微课一般将时间控制在5-8分钟,高中生可从自身学习需要出发,灵活利用微课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教学形式方面:常规高中历史教学通过面授形式来进行,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学习,微课一般采用历史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高中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来学习历史课程知识。
2.微课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2.1通过微课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
微课时间相对较短,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视频制作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视频内容精炼性,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归纳和讲解。同时,高中历史教师应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侧重于对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形象化呈现抽象理论知识,从而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点内容。例如,在“百家争鸣”教学中,高中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法家、儒家以及墨家等各个思想派别的理论主张,但却难以深刻认知到百家争鸣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深层次原因。对于这个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可合理设计相应的微课,并将一些动画设计穿插在微课内容中,以便于把当时的社会环境充分呈现出来,促使高中生意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本质是由社会大变动引起。再比如,在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章节内容时,可针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特点及作用、完善过程等重难点内容制作微课视频,时间以3~5min最为合适,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又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趣味性教学下的高中政治论文
一、引入哲学故事,实施寓教于经典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引入经典哲学故事,似乎引领他们回忆儿童时的快乐时光,让他们兴奋,从而引发他们深入思考和知识关联想象,促使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中,大大提升他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并有效激发他们对新接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化解为形象的、生涩的转换成直观的、枯燥的变换为鲜活的、沉闷的转化为趣味的,大大降低知识体系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大大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例如,引领学生进行“量变与质变”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引入如下经典小故事:“某棵大树可以经受起风吹雨打,可以承受得起闪电袭击,但经受不起一群小小蚂蚁的啃食。”故事一出现,给予学生“回到童年”的感觉,清风扑面而来,从而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时顺势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让他们理解此小故事所蕴含的“唯物辩证主义的质与量的变化”原理,进而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须会发生质的变化”,蚂蚁虽然很小,其啃食一口简直微不足道,但在群蚁的日复一日的啃食下,量变便可能急剧扩大,以至于引发质变,最终导致大树的死亡。由此,将“量变与质变”这一抽象的教学内容化解为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学,有效破解教学的难点,并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乐趣。
二、采用幽默语言,营造生动有趣的氛围
教学语言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知识体系与学生智慧之间的媒介与桥梁,教学语言的质量将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直接产生影响。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得更和谐、温馨、生动和有趣,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当教师引入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语言之后,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风趣,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与探究的参与度,而且有助于使学生大胆思维,激发更多的灵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时,可以在引入“种瓜得瓜,种豆的豆”这一格言之后,紧接着幽默地说出:“老太太种鸡蛋得鸡蛋吗?”并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现“老太太种鸡蛋”的风趣图片,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思考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活常识性事例”,原于鸡蛋本是动物“果实”而非植物“果实”,是属于两个完全不一样类属的物种。然后,由此引导学生辨析“创新意识”与“非常规思维”的内涵与核心,促使学生学会科学感知事物现象,科学认清事物的表面现象与本质特征,从而把握好“打破常规思维”与“创新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明白打破常规思维并不一定是创新,只有符合科学规律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的非常规思维,并实现预定的目标才是真正的创新。如此幽默一番,立即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创设互动情境,趣味浸染于对话交流中
高中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核心作用,由此让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课堂教学不时闪动学生的智慧火花,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自觉性与兴趣性。例如,教学“市场经济”时,可以引导学生就当前市场上物品价格波动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正值时节的西瓜价格很便宜,而反季节的西瓜却很贵;又如,往年东北农场的大白菜供不应求,价格很高,而当前由于农户没有很好地控制“生产量”,导致今年严重滞销,以至于许多大白菜因此腐烂掉,致使农户损失严重。通过这两个例子,组织学生讨论市场经济的缺点,并梳理总结出其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三大问题”。如此交流互动,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并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与原理产生较深刻的理解与印记。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缺未必不是堂好课
新课程的高中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在内容选择上有了更强的灵活性,进行练习的内容也对学生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还是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会想把字词和阅读进行完美结合,这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表现在公开课上,授课教师会希望能成功地把师生有效互动和教学任务的完美实现展现到观摩教师的面前。对一堂公开课成功与否大多数也是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和评价时,而对课堂的主体学生来说却被忽略了,他们在这种完美的课堂上获得的知识量是多少?他们是否深刻地理解了文中的主旨都没有考虑到其中。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少了很多外在表现的花样,多出的是真正对学生使用的指导。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我预设目标是认识生字,会写五、六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对秋天有所感受。当我实施教学时,发现学生大多数已完成了识字任务,课文也读得很流利。于是当我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段时,我边运用道具(树叶)边做动作边示范读,学生兴趣大增,完全投入了秋天的情境当中,读了还想读,演了还想演,有好几次我试图将学生的思维从朗读中牵回到写字上来,都很难成功,索性我就将写字这一内容从本堂课中删除掉了。结果学生整整朗读了一节课,学生自己似乎成了那银杏叶、枫叶、田野、果子、菊花,兴致勃勃地表演着,自我陶醉在“秋天”里,下课了还在意犹未尽地表演。和公开课的内容丰富相比,这堂课的内容单一,不能评价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通过进行阅读,提高了对文章深意的体会,感受到了作者的真实情感,把文章中描写的情景再现到了脑海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从阅读中获得了感悟,这未尝不是一堂好课。
二、课堂教学时间的延误也情由可原
在公开课中,教师能按时、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就是一堂完美语文课的要求之一。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时间限制。如果这堂课能按照教师的设定圆满结束,使学生能获得真正的收获,那就是真正完美的好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思维不断运转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时会不断产生各种问题。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在时间上追求完美,避免浪费时间,有时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带而过。教学是动态的,常常一个环节设定的时间到了,而教学任务尚未完成,于是为了整堂课结构的臻美,教师不惜漠视课堂的动态生成,草草结束一个环节,又匆匆开始另一个环节,牵着学生走,而颠覆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这种公开课上完全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是要随着教师设定的环节进行,由于时间的限制对问题的思考不深入。那我们何必要求公开课上的“准时到达”呢,我们平时设定的课时要拖延,但不是一样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吗?
三、课堂常规的偶尔有缺也无妨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做法长期坚持下来就形成了一种模式、一种习惯,会让教师和学生认为这就是教学常规,是必须遵守的。例如,在课堂互动环节,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必须保持安静,在和别人合作时要发挥友好的合作精神等等。这些常规实施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如果语文教学中一直按照这种常规的方式进行,学生就会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抵触心理,课堂学习没有新鲜感,不能使注意力很好地集中。所以,教师可以偶尔打破这种常规,使学生在新奇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知识,他们的积极性和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会更高。所以,不完美的课堂教学常规不是影响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才是让学生进行高效率学习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