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茶道文化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旅游专业可行性茶文化论文
一、茶文化课程的设置
(一)教材编排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高校旅游专业茶文化论文
一、茶文化课程的设置
(一)教材编排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社会经济茶文化研究
摘要:
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关键词:
唐代;茶文化;茶经
1.绪论
茶文化广义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即茶具、茶馆、运茶、制茶、茶道、茶政、茶礼、茶艺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人文科学内容。而本论文则从广义的方向入手来研究中国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以及茶文化对后世之影响。从茶物质开始,在延伸至与其相关的人文精神素养。“茶文化是茶的物质产生和饮品利用过程的物质、记忆以及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1]随着唐代疆域的扩大,饮茶文化也逐渐从南方传播开来。直至边疆地区,对后世在经济、文化、名俗乃至于民族融合上影响深远。如唐代有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2]可见,饮茶、贩茶在唐之前已经广为流传与普及。饮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乃至上古,唐代以前并无“茶”字,只有“荼”的记载。茶圣陆羽首先提出了茶的起源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至于全民品茶,论茶,斗茶,将茶发展出其专属的文化品位,则源自于唐朝,它起到了加强经济、融合文化、丰富艺术、促进交流、开源国库的作用,有着无法预计的社会提升作用和效果。
2.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
茶文化理念在文化概论课程的运用
摘要:日本茶道流派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千宗室的“一碗茶中出和平”的茶文化理念是对中日茶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高校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介绍与分析千宗室的茶文化理念,让学生加深对“茶”为载体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所发挥作用的了解是作者近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所做的尝试之一。
关键词: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日本茶文化;千宗室
茶文化思想是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研究以中日两国最为悠久、水平最高。由于中国学者认为“道”是一切真理的至高集合,因此很少使用“茶道”一词,多使用“茶艺”或“茶学”。而日本学者多认为“道”为专一之意,故将日本茶文化称为“茶道”。在笔者就职院校所开设的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调查问卷中,近一半学生在“你最喜欢的日本文化”一栏填入了“茶道”或“茶文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日本茶道以及中日茶文化交流史加深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对当代日本茶道大师———里千家第十五代千宗室(以下简称千宗室)(1923—)的茶文化理念的介绍。
一、茶文化历史简介
陆羽与千利休是中日两国茶文化史中的杰出人物。中国唐朝的陆羽(733—804)因《茶经》而被尊称为“茶圣”,成了世界茶学研究的始祖。日本战国时代的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1522—1591)著有《南方録》,开创了日本千家茶道。笔者在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介绍的千宗室正是千利休后人中的优秀代表,为当今日本最大茶道流派里千家的第十五代家元。千宗室著书颇丰,出版的日文书籍中有《学生的茶道》《茶的精神》《茶道须知》《茶的面貌》等。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是千宗室南开大学博士论文的中文译本,近二十万字的著作中用确切的史料在积极肯定陆羽《茶经》的意义的同时对中日茶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证。
二、茶文化思想传承对概论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1.陆羽与《茶经》诞生前后的中国茶。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一章《茶经》进行课前预习并提出三个思考问题:“陆羽之前的中国茶是怎样的?”“陆羽其人特点及《茶经》中描述了怎样的‘茶的世界’?”“《茶经》之后的中国茶是怎样的?”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找出答案:早在陆羽之前就有“饮茶始于开天辟地的神农氏”之传说,嗜茶之俗在陆羽之前已经出现,但很难断定茶是否野生于中国,而相关的史料中的论述也较为含糊。陆羽其人具有很强的超脱世俗的孤傲性格,身世不明、其貌不扬,口吃却善辩,所交之友皆为文人、诗人,去世的时间及地点不详,评价陆羽的特点可以用三个词:“人格高雅”“抱负远大”“自信强大”。虽然陆羽未曾提及编写《茶经》的动机和意图就离开了人世,而且著作中可能还含有后人补笔,但《茶经》仍不愧为茶书中最高且最古老的经典之作。陆羽大胆地将佛教的“地、水、火、风、空”的五大思想与易经中的“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世界观融为一体,精神基调中包含了一种力图从一碗茶中感受到通向自然根源的意志。陆羽将《茶经》中的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炊、之事、之出、之略描绘成《茶之图》,悬挂于坐席处,使茶之一切一目了然。陆羽去世后受到世人的尊敬与崇拜,称之为“茶仙”或者“茶博士”,宋代蔡襄(1012—1067)等茶人在陆羽之后也为中国茶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平安时代的饮茶与日本茶道的成立。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二章第一节到第六节进行预习并思考六个问题:“平安时代的饮茶对中国茶文化思想有怎样的继承?”“《吃茶养生记》中描述了怎样的茶的世界?”“镰仓时期的寺院茶有怎样的特点?”“斗茶是如何形成的?”“村田珠光为日本茶道的产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武野绍鸥为日本茶道的成立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对于这些问题笔者和学生也在著作中找到了对应的答案:日本饮茶风俗的兴起虽难以确定,但至少可以追溯至弘仁年间,而将茶种传入日本的茶人并非空海。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是使节和僧侣们为了移植中国文化所传入,由陆羽首次集大成的茶学思想被正式传播到日本,并被当时的上流社会完整地继承下来。到了中国宋代,僧人荣西两次来中国学习,著有《吃茶养生记》一书,将中国宋代的喝茶风气推广到了日本。荣西并未继承陆羽茶思想中的他界观念,而认为茶是挽救末世人民的药物,其茶文化思想中强化了要救济生存在被逼向末世时代的人们的观念。进入镰仓时期后,茶文化渐渐渗入贵族武士阶层,但茶人中仍以僧人为主,他们在推广茶的药用价值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寺院茶礼。斗茶是通过品茶后看谁能说出其产地、质量及水质的好坏,以此决出胜负的一种品茶游戏,流行于南北朝至室町中期,随着将茶汤发展为茶道的先驱者能阿弥(1397—1471)的出现,使当时属于玩兴之物的茶有了仪式之形。室町时代的茶人村田珠光(1423—1502)师从于京都大德寺一休(1394—1481),从禅宗的世界里发现了茶的最终理想,确信一味清净与禅悦之境正是茶的理想所在,同时珠光也将儒家思想视为理想,在其茶礼仪式中加入了儒家礼仪。在室町后期出现的茶人武野绍鸥(1502—1555)师从于村田珠光的弟子宗悟,创造出侘茶并将其具体化,成立了不同于陆羽也不同于日本禅院的茶礼,更不同于室町中期斗茶的日本茶道,其哲学性的内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加深,茶的理想逐渐被完全新的美的价值体系化了。3.千利休与茶道的大成。笔者布置选课学生对著作中的第二章第七节进行预习并思考三个问题:“千利休其人其事有哪些?”“千利休后人建立的日本当代三大茶道流派是哪些?”“千利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经过对著作的阅读和相关资料的查找,得出了答案:千利休用高超的茶艺以及“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等茶道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茶人兼商人,千利休悲壮的切腹之死也令其名留史册。千利休的切腹原因至今未能完全解开,被称为战国时代之谜,研究学者多认为是因为其“和”的思想有悖于丰臣秀吉的黩武之路而被勒令切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当代日本三大茶道派别的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正是千利休的后人。在千利休死后,丰臣秀吉再次召见其子,允许恢复千家。当由崇尚“茶禅一体”的千利休的次子将千家茶道传至千宗旦的时候,千家茶道被发展得更为出色。千宗旦一生拒绝仕途,在全心发展茶道艺术的同时培养其子精于茶道,其子修建的“今日庵”“不审庵”“官休庵”是当代日本茶道三大流派的发源地。千宗室是最大流派里千家的第十五代家元,可以说他的“道实学”与“一碗茶中出和平”的茶文化理念正是在继承与发展中日茶文化思想结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将茶文化中“和”的传统理念与时代相结合,走出国门积极向世界宣传和平理念,力图促进世界和平。
生态观光景观茶文化形象设计
【摘要】
将茶叶资源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茶文化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新业态,目的是体验茶叶种植及其生态环境、茶叶品饮及与其相关的文化元素,这种融观赏、考察、参与和购物于一体的体验文化旅游,各个方面反映了休闲体验文化旅游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的区别和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塑造和勾靳出了文化旅游的新形象。旅游景区形象塑造相对于旅游文化来说,虽然受旅游文化整体约束,但旅游景区形象塑造体现旅游文化的内涵独有一定的专业性、独立性,这也是景区文化建设中的旅游文化形象塑造的核心问题。在分析景观形象设计的三要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江头贡茶生态农庄茶文化整体形象塑造的理念和思路,进而建议江头贡茶文化景观形象塑造的路径要突出“宋贡茶文化”。
【关键词】
贡茶;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茶文化
湘南产茶大县湖南省耒阳市,当地茶叶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以其品质优异在历代贡茶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江头贡茶文化作为古典茶文化的主要成分,中国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光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更兼具可开发的文化气息,其以涨水泡开其姿态飘若惊鸿,犹如白纻舞,李白赞曰: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希。[1]唐之磅礴繁华,而沿袭秦汉风骨的魏晋风流犹盛一头,更宜今世。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以高雅的江头贡茶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打造魏晋之玄妙,现倾城独立之感,为今日红尘所累世人之养性修身之地。通过深入分析该项目实例的成功点,从而能对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根本思想与原则进行阐述,并希望对其他茶园能够有所助益。江头生态农庄生态农业景区位于湖南省耒阳市龙塘镇江头村,属于中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7℃~18℃,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337mm,日照时间近1640h,地貌形态属丘陵低山,植被覆盖良好。[2]土壤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土质均匀,保水较好。在低山丘陵之间建有龙下冲小一型水库,呈倒人字形,水库分叉伸入到山丘各部,水面较大,水位较平稳。有联赞曰:碧水一湾,岭绵万里,江头画境景逾画;紫云盈野,茶贡千年,海内芳名茗更芳。梯田状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的水库倾斜,地形变化丰富,三维空间感强,是宜游宜茶宜居的茶乡佳境。2008年9月开始,江头生态农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握紧拳头强力打造耒阳市千亩新式茶园—生态观光茶园,不仅能够带动产业联动,更兼具生态环保理念,江头贡茶生态观光茶园占地面积3508亩,茶园占景区面积65.56%。从公司成立时开始,每年均开地种茶,茶树长势良好。由于种植年代不同,各部茶园各有差别,部分茶园已形成很好的茶园景观,视角效果良好。景区内及周边天然森林长势良好,森林景观突出,植被郁闭度高,现有植物种繁多,以杉松、香樟、竹类为主,灌木茂密,可开发森林休闲健康旅游。
一、注重景观形象设计的三要素
(一)精准把握形象设计的风格定位
基于中英茶文化对比的英语教学
摘要: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讲求和谐、追求自然。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但在特定地理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特点。通过中英茶文化的对比研究,探索中英文化之间的根本异同,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中英茶文化的发展路径与思想内涵,指出英语教学应当贴近生活,以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茶语学习、茶学作品赏析等营造出原汁原味的英语语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英国;英语教学;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在特定的自然人文土壤之中孕育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都各不相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各民族的文化特征都要通过语言这扇明窗予以展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任何一门语言的教授与学习都是对相关文化的发扬与传播,对一门语言的应用与把握也是对相关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它所代表的语言文化就是对整个西方文化的缩影,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广大教师必须要注重对英美文化的讲解和传递,帮助学生培养精准的语感,最终养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因为语言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交际能力,然而,这一说法仅仅用于语内交际,一旦将范围扩大到语际交际就会失灵,换句话说,语言能力可以代表一个人在本土文化内的交际能力,但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在跨文化语境内的交际能力。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通常片面重视对语言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等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社会环境和文化差异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并不明白各种表达形式背后的文化因素,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合乎语境或是默认语言规范的表达形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式英语”。茶文化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化形态,在各自的文化体系中都享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以茶文化为切入点进行英语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更加清晰、直观的方式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所带来的语言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两种语言的形式特点与文化内涵,更加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
1茶文化概述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拥有近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最初,人们对于茶叶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其解毒、败火、提神、醒脑等药用价值之上,而后人们逐渐发现了茶叶显著的保健功效,遂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大众保健饮品,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以后,饮茶成为了礼仪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仪式,饮茶之风在整个社会散播开来。隋唐时期,茶文化渐成体系,全民饮茶的风尚正式形成,茶馆、茶社等纷纷建立,烹茶技艺不断优化,世界上第一部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将茶文化推上了系统发展的道路。元、明、清时期,城市范围显著扩大,茶馆渐渐成为了人们文化活动的场所,在茶馆中,人们把茶与各类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茶馆文化”,至今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民间有俗语曰“民不可一日无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客来敬茶”等,都反映出了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了茶文化的大众性与普遍性。中国茶叶品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花草茶等七类,品饮方式一般为清饮。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茶文化对于茶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基于各类茶具的优缺点,紫砂茶具凭借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点成为了诸多爱茶之人的首选。中国人饮茶好独饮,或者邀上三两好友静静品饮。对中国茶文化而言,饮茶的目的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所以人们通常会在素雅、宁静、自然的环境中饮茶,以期透过饮茶读懂人生的真谛。英国茶文化的形成时间较短,直到十六七世纪左右,茶叶才进入英国。美国茶学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指出:“饮茶代酒之习惯,东西方同样重视,惟东方饮茶之风盛行数世纪之后,欧洲才开始饮之。”尽管只有不足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但这仍然掩盖不了英国茶文化作为世界茶文化中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事实。饮茶之风在英国社会流传开来是受“饮茶皇后”凯瑟琳的影响。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时带来了一些上等茶叶作为嫁妆,她深谙茶叶提神健体的功效,不仅自己每日饮茶,也经常邀请其他王室贵族共同品茶,于是,王室贵族争相效仿,有的甚至在家中开设茶室、举办茶会,就这样,饮茶的风气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形式在社会中形成。后来,公爵夫人安娜为了打发午后至晚餐之间漫长而无聊的时间,便在下午三点至四点左右邀请亲友到家中品尝醇厚的红茶和精致的点心,既能避免挨饿,又能促进社交,逐步得到了家庭主妇的青睐,随后则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做法。英国的下午茶文化以维多利亚时期的下午茶文化最为典型:主人要选择家庭中光线和布置最好的房间作为饮茶场所,所用的茶叶和茶具都要尽可能的高档,配搭的点心、蛋糕则要尽可能的精美,饮茶者则通常要着正装出席。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茶叶商品涌入英国,成为了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在当地饮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将牛奶、糖、蜂蜜、肉桂等辅料与茶融合,形成了香浓醇厚、营养丰富的健康饮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内容,也奠定了英国茶文化的最终确立。如今,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与消费国之一,人们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饮茶,具体可以细分为早茶、上午茶、午茶、下午茶、晚餐茶、晚安茶等。由此可见,尽管英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但在当地环境的影响下,两者均具备了典型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拥有浓郁的本土化色彩。
2中英茶文化内涵对比
中国茶文化源于古老的农耕文明,提倡回归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英国茶文化则源于先进的工业文明,其中既承载着欧洲宫廷贵族的高贵优雅,也彰显着工业社会所强调的务实性与目的性。两者在文化内涵方面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历经几千年的风雨变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儒、释、道三家精神的统一。道家思想认为,天、地、人是平等而趋同的,茶生长于山野之中,得天地之精华,承丰壤之玉露,正是道家所说的极尽自然之物,蕴含着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的神韵,透过饮茶这一活动,人们可以真真切切地从茶道之中感悟天道、地道、人道。儒家思想提倡“中庸”和“仁礼”,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佛家文化则有禅茶的传统,主张通过饮茶反躬自省。在饮茶的过程中,人们将三家精神合而为一,体会“和、静、怡、真”的深刻哲思。“和”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茶道的灵魂,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和谐;“静”是修习茶道的不二法门,强调人在饮茶的过程中应当平心静气、心和神宁;“怡”是茶道修行所带来的心灵感受,通过饮茶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获得情感上的开怀与舒畅;“真”则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通过饮茶返璞归真,看透人生真谛,深谙自然真理。与之相对,英国茶文化源于西方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无论何时何地,人们总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他人面前,喝茶也不例外。英国下午茶对于环境与形式的要求可谓极致,环境必须要优雅高贵,衣着一定要典雅得体,茶点一定要高档精致,待客一定要体贴周到。对于英国人而言,饮茶不仅仅是个人的休闲娱乐,更是一种大型的社交盛宴,通过饮茶活动,人们可以展现自我风采、拓展社交脉络。可以看出,英国茶文化中的饮茶目的与中国茶文化有着很大差异,它不再追求修身养性、净化心灵,而是注重饱腹、娱乐与社交,其务实性不言自明。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茶文化浅谈(3篇)
第一篇:茶文化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路
摘要:现代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思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特别是仿古传统茶楼、茶馆等有着历史感和民族感的建筑环艺,其设计理念更需要参考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茶文化下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路及环艺未来的创新拓展。
关键词:茶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思路;茶楼
1茶文化下的建筑设计现状
1.1“偶发艺术”设计
“偶发艺术”是环艺设计师用一种基于“行为艺术理念”而构造的特殊环境,其特点是在环境设计中添加参与环节,是让观众参与其中的建筑艺术。目的是通过重构人的行动过程,让人们体验建筑的主题理念。现今的茶社体验馆、茶艺制作体验馆等都体现出了“偶发艺术”环艺设计。其建筑设计内既包含了主要工作人员的工作台,还设置了参观人员的活动台。让人们自己磨茶、制茶、泡茶,深入其中体验茶文化的精髓。“偶发艺术”设计多出现在经济环境良好的一线或二线城市,通过建筑设计理念,让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得以在特殊环境下陶冶身心、释放情绪。其设计理念不仅严格遵循茶道精神,还融入了高科技设计理念,让建筑在现代社会中还原成返璞归真的环境观感,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生活娱乐节目、丰富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
1.2“地景艺术”设计
茶文化下社区“茶话会”社区建设作用
摘 要:茶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茶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形式之一的茶话会,也即饮茶谈话之会,是我国社区建设常用的工作方式。茶文化对于社区建设的作用值得社区工作者深入研究。而如何有效发挥茶话会对社区建设的作用,更是社区工作者应当关注的议题。本论文从茶文化与社区建设的视角入手,分析两个主要变量之间的融合价值,在针对社区建设具体研究时,总结当前社区建设的弊端和不足,在解决方法上用茶文化为代表的茶话会的活动来提出解决构想,让茶话会活动对于调解社区矛盾的主要作用可以被发现,丰富社区基层治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茶话会;社区建设
1 茶文化概述
1.1 茶文化内涵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从我国远古时期开始饮用的一种饮品,其清香沁人、提神益体、安全性高,因而广受民众喜爱。新时期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茶叶的喜爱越来越盛行,并在此风气下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茶文化。茶文化的主要精华思想是以茶会友、以茶养性,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茶文化内容丰富,其核心和精神内涵称之为“茶道”,是茶文化的灵魂。在开展茶道活动时融入文化因素,比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通过茶道活动的开展来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心性等目的,茶文化不仅仅只茶道活动本身,也代表者以此形成的关于情操、心性、品格等情感的培养,使群众受到人格的锻炼和升华。
1.2 茶文化的作用
以茶为题的茶话会、采茶舞等的广泛使用,代表了茶文化的活动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认可,也传达了茶对中国人民的重要影响。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茶道活动和茶文化的熏陶来调节和培养人们的情操和品质,利用茶文化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情感,同时我国也积极的宣扬和推广我国特色的茶文化,利用茶文化来促进各个国家和民族地区的沟通交流,着力提升全世界人们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