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测量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测量技术论文

高职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设计论文

一、对项目化教学的认识

项目化教学需要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这“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就来自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在基础理论教学中有无可替代的优势。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既能获得基础知识的储备又能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发现自己特有的天赋和才能。

二、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现状

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连接设计类和工艺类课程的纽带,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笔者从自己学生时代学习这门课到现在教这门课的切身体验来说,这门课概念定义多,如互换性定义、公差标准化概念、14种形位公差的释义等;基本术语多,如尺寸基本术语、公差基本术语、配合基本术语、公差原则基本术语等。这些基础知识多且有较大的理解难度,加之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完这部分知识通常满头雾水,不知道何为极限与配合、互换性和公差标准化有什么关系,只知道做题的时候需要查孔或轴的基本偏差表和标准公差表,可具体为什么要查这些国家标准更是不清楚了。另外,还需掌握基本量具量仪的使用,掌握常见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学会处理测量误差,能识读零件图中各种公差代号、符号和标准,能分析滚动轴承、平键连接、螺纹连接等的互换性。由于学生基础部分不扎实和缺乏完善的试验器材,很多学校,包括本科院校对这部分内容都是一带而过,即使有教师认真讲授,学生也难以接收。

三、高职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针对这门课基础知识多且难、教学硬件不完善,笔者以学院简单的试验器材为载体,从高职学生主动性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为出发点,综合传统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学习其他教师关于项目化教学在《公差与技术测量》中的运用探索,去除一些个人认为知识繁杂,学生易混淆的地方,如文章中把基础知识全部融入项目识读零件图中,看起来项目内容很多很强大,若全部掌握会很有成就感,但学生看到任务书或者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多因难而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最终适得其反,这部分知识又是本门课的核心部分,不可丢弃。笔者对这门课的教学项目设计看似任务性不是很强,但简单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反映良好。

(一)课程内容设计

阅读全文

矿山测量技术与质量管理论文

1矿山测量工作的特点

矿山测量中具有众多特点,主要包括:矿山测量是设计把关工作,应该严格审核校对设计图纸以及数据,在确认正确后才可以予以应用;矿山测量是艰苦的工作,因为矿山测量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使用的工具、仪器较为笨重,难以携带;矿山测量是非常细致的工作,在矿山测量中“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对精确度有很高的要求;矿山测量是具有较强连贯性的工作,矿井从上到下以及从远到近,都属于一整个矿山系统;矿山测量工具具有较广的点面,包括井田范围中的构筑物、电杆、村庄以及井下的巷道等等;矿井测量是反复检查与测量的工作;矿山测量是众人参与,团体人员一同完成的一项工作;矿山测量的质量受到众多因素的而影响,如:工作人员、工具、仪器、环境、测量方法等。

2矿山测量技术发展的现状

(1)测量仪器的应用。

现在,岩层移动变形检测仪器、全站型仪器、卫星定位技术以及电子经纬仪等,不仅仅应用于测量地面与数据收集上,而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为能够更好的开发与保护土地与矿产资源等,更好的保护矿区的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测量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卫星空间定位技术等,不单单是整个测绘学科的核心,而且还是整个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核心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得以不断完善与发展。在当前矿山测量中遥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卫星定位技术、机助制图、电子速测仪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矿山测量的工作者已经了解到了外业仪器设备智能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的优越性,而对内业数据的处理、输出的一体化、形象化使得信息得以加工与处理,所以对认识资源与改造自然会不断深入,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开发的潜力与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阅读全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改革简析

摘要:文章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了基于实验过程考核的实验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的建议,即应重点考核实验预习、实验过程与数据测量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等方面,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实践结果表明,这样的实验报告、科技论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高校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一门必不可缺的重要基础课程,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又是评价实验过程各个环节的一个主要依据。已有很多“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师针对本学校的实验教学进行了非常深刻的研究探索,剖析了传统的实验报告存在的不足与弊端[1],深刻地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非常好的改革建议和意见,并在实验中得到很好的应用[2-3]。然而,辽宁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仍然沿用实验报告这种唯一的写作模式,简单、粗略地评定学生完成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的成绩,比较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因而,有必要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写作格式的改革及科学地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等。

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现状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是考核大学物理实验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现有的实验报告主要包含实验题目,实验者的信息,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与步骤,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数据测量与记录,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等方面内容。对基础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及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考核采用这种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存在很多不足或弊端,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实验教学效果。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一)实验报告区分度不够

不论哪种类型的实验,都采用多年不变的实验报告格式,导致格式呆板且鲜有变化;学生只管照抄照搬实验教材中详细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与步骤,不需要思考;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等千篇一律,不分专业、不分班级,学生的实验报告都极其相似,找不到明显的差别,造成了学生间互相抄袭报告的现象普遍且习以为常,实验报告出现大量雷同。

阅读全文

工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技能型的人才正在日益受到关注,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有必要侧重于转变现存的人才培育模式,充分遵循工程的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从而培养出富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测量;人才培养模式

0引言

2019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文章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多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2025中国制造背景下,为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技能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大力倡导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以下几点分析:

1构建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014年,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测绘现有相关企业2万余家,从事测绘地理信息从业人才超过40万人,且产业服务总量逐年在增长,2014-2020年这一阶段,提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目标要求:测绘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且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测绘行业作为我国基础建设的排头兵,对国家基础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更多合格测绘类人才仍然是推动国家基础建设发展的第一要务。在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背景下,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较快适应各种信息化测绘技术,解决测绘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我校教研室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下工程测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我校教研室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是将企业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业教师下到企业一线,调研目前该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同时将企业的行业专家邀请到校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标准。通过学校与企业紧密配合,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以工程测量技术为主线,共同制定学生培养的目标,将实践课程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工程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考虑到测绘行业需要团队配合,还需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精神。

2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阅读全文

高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课程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需要和课程特点,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MOOC、微课、翻转课堂、SPOC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并通过完善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予以保障。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实践;测绘工程

引言

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依托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海洋科学等较强学科,建设特色鲜明而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应用”的复合型测绘工程人才。本专业贴近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切合学校办学定位,“海洋强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沿海开发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测绘工程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为测绘工程拓展了新空间;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测绘工程应用创造了新场景[1]。

一、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需要和课程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从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一方面规范和统一教学要求,强调课程讲授需有教学大纲、教材、参考书、教案、讲稿、课件、思考题和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由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自学、作业练习、考试考查等环节组成;课堂讲授要按复习引入、讲授、小结、布置作业和预习内容程序进行。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属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尝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的同时,采取实习实验、专题讲座、模拟实践、自学辅导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坚持将教学方法改革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考核体系,通过督导组听课、学院领导及系教师观摩课堂教学等方式,督促教师积极革新教学手段,通过期中教学检查以及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等方式检验教学效果。二是提倡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如采用讲授讲解、课堂提问、讨论、学生自学、老师课后辅导、模拟实践、分组比赛、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着力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大学更加注重课外学习的特点,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本专业各科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布置参考书目,布置要访问的网站,要求学生看书、多访问网站,对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补充和延伸。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测绘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布置有探究性的作业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很多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和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法,如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制图、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海洋测量、数字地形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运用实验中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理论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在数字地形测量学中选择现实隧道控制测量案例、在海洋测绘学中引入沿海滩涂水下地形测量案例等作为课程学习的分析对象,引导和鼓励学生将测绘学的方法和技能综合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比赛,如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实践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测绘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项目,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社会调查探索

1研究过程与方法

首先,笔者对中国知网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登载的近3年(截止于2013年12月)我国音乐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网络检索,逐篇阅读论文的“摘要”和“绪论”等包含有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的部分,下载了所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硕士学位论文;然后通过内容分析法选择了其中与音乐教育选题相关的23所高校的108篇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分析样本.论文“研究方法”维度的数据统计主要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研究方法名称、数量、种类以及参考文献等信息,然后对所获数据进行建档、整理和统计,最后以这些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和逻辑分析.研究不仅对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反映研究者方法论立场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宏观的方法学视角检视和讨论各篇样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情况,力图清晰地描述出目前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类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现状和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学态势.

2样本论文的方法学特征

2.1实现定量与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

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是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标志性方法.然而,调查发现,只单独运用这两种方法收集调查资料的样本论文仅有10篇,而把定性资料收集技术同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组合起来进行运用的样本论文却有98篇(90.7%),其中,无结构式访问法(97篇,89.8%)和现场观察法(34篇,31.5%)是被组合运用频次最高的两种定性资料收集方法.说明样本论文在研究中试图通过对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达到以定性资料来补充定量调查的结果,或把定性资料作为问卷调查的背景资料,实现两种资料的互相印证.暂且不论这两种研究预期能否实现,仅就研究方法运用而言,包容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并且混合方法研究是教育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因此,在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研究的背景下,样本论文对定量与定性资料收集方法的组合运用,不仅符合其母学科音乐学新的研究取向,也符合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方向,必然有利于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2.2尝试运用多学科理论解决音乐教育实践问题

面对研究面越来越宽,研究问题越来越深的现状,保持音乐教育科学学术效力长久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工作.调查发现,明确表明了运用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样本论文有34篇(31.5%).这些论文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从多学科角度对同一音乐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使得研究的论证更加全面、科学、深刻,提升了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然而,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使用了多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样本论文在分析深度、理论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研究者属于音乐学的初学者群体,他们对跨学科、多学科的理论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出现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为以后的研究者融合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音乐教育社会调查研究开辟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在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不言而喻.

阅读全文

测绘工程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思考

摘要:

分析了培养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意义,对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写作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实践与思考。结合国内高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培养现状,特别强调了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环境与氛围、要树立人才培养的科技论文写作意识和课程教学是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主阵地意识,同时建议必须做好问卷调查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顺畅沟通交流机制,以使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措施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实践与思考

一、培养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意义

科技写作是一项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科技写作成果是人类智慧的遗传,是科技交流的工具,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减少无效劳动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并被作为各国决策科学化的依据。其次,科技写作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复杂的思维活动用文字等书面符号“物质化”“视觉化”,便于反复研究,仔细斟酌,使原来朦胧的意识明确化、疏漏的思想严密化、肤浅的见解深刻化,甚至引发新的思索、认识,找到有重大价值的新研究课题,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1,2]。科技论文写作是科技写作最重要的形式,全面体现了上述功效,且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将始终对社会生活发挥重要的能动作用。本科生是未来科技活动的主力军,肩负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3]。强调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除具有以上宏观意义外,还具体体现在:1)促进本科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强调内容深入性、前沿性、创新性,本质是创新性。创新性首先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不断更新的动态知识以及学习中关于理论、技术、方法等的创新思考,然后通过艰苦的努力,实现创新想法。这一过程符合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规律,体现了科技创新的一般过程。指导本科生撰写科技论文已被认为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4]。2)提高本科生的科技交流能力。科技论文是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特定的逻辑性、简洁性、规范性、可读性等特点。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科技论文写作也是社会用人单位认为本科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科技交流日益广泛的今天,应当作为本科生的一种通识能力[5]。3)培养本科生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6]。可见,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可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识。

二、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初步实践

阅读全文

卓越计划教学改革工程管理论文

一、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师培养现状

(一)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是伴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工程教育至少有100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开始准备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这表明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已经进入通过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和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新阶段。目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呈现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设施大为改善、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增加等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1)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供需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相当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需要的人才。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市场)需要的人才不对口。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2)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例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中,未打破学科壁垒,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矛盾未得到解决。

(3)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工程教育与业界脱节,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践严重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使学校难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4)学生能力有待提高。除了实践能力较弱以外,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工程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