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餐饮营销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正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地探析校企合作的创新思路,首先应该明确在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的定位,然后提出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对人才质量制定评估标准,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商管理人才。
【关键词】社区商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产业创新驱动,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管理类专业,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将社区商业作为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并与代表企业深度接洽,捕捉社区商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从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研究,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一)社区商业在当前经济社会中的发展现状
1.社区商业发展潜力巨大
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等10部门联合的《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社区服务市场规模可达到13.5万亿元。另外,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社区商业占据了社会商业总支出的60-70%,而目前,社区商业在中国社会商业中的比重还不足30%。这说明,社区商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小型餐饮企业品牌营销初探
【摘要】品牌营销在现代市场营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论文从品牌营销的理论出发,分析了中小型餐饮企业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希望能为中小型餐饮企业的品牌营销提供借鉴。
【关键词】餐饮企业;中小企业;品牌营销
1引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市场消费环境的变化,餐饮业由传统的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小型餐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餐饮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时,有些企业抓住了机遇得到了发展,但是有些企业因为各种问题,在经营的过程中,没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2中小型餐饮企业面临的问题
2.1企业定位不清晰,目标客户不明确
一些中小型餐饮企业在建立企业时,没有对企业进行清晰的市场定位,未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有些企业虽然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少专业的市场调研分析,没有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没有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特色。在经营的过程中缺乏特色,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失去竞争力。此外,中小型企业不同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容易限制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需要集中自身的资源服务于特定的群体,这部分群体就是企业的目标客户。但是部分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顾客,只有明确了本企业的目标客户,了解其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加强客户的忠诚度,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众多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站稳脚跟,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餐饮企业形象设计研究
【摘要】
常州本地的餐饮老字号很多,其企业形象也呈现出十分浓厚的江浙文化特点,本文就结合实际对常州餐饮老字号企业形象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常州餐饮老字号;企业形象设计;社会价值
1、企业形象与企业影响力的关系
大多数国人对于企业形象的认识其实都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而对于企业形象设计的成功与否同企业影响力之间的关系能够形成一定的认识的就更是少数了。其实这并不能完全说国人的认识广度存在问题,其实是和国人对“招牌”的认识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融合有着直接关系。很长时间以来,国人对于企业的“字号”的认识完全停留在“字”上,一些久负盛名的传统老字号之所以琅琅上口是因为其字面寓意十分受到世人的喜爱,“全聚德”、“瑞蚨祥”、“桂发祥”甚至是“同仁堂”等这些企业的形象设计完全是从字号上延续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形成碰撞和对比之后,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反观国内的餐饮市场,由于并没有对企业形象有所重视,目前能够对消费群体形成一定影响力的,也仅仅只有“小肥羊”一个自主品牌,其它的基本上都被外来品牌所占据,细化到常州餐饮市场上来说,虽然常州餐饮涌现出了多个成功的区域性企业,形成了以中华老字号为龙头的餐饮经济文化,但是由于没有注重企业形象的基础设计,因此对于消费群体的影响根本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
2、常州餐饮老字号企业形象设计的理念
酒店管理考试革新探析
本文作者:林洁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什么是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所谓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课程分成各阶段学习并进行考核,同时实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后将各个阶段的考核结果按比例构成整个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经过筛选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基础课有《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心理学》、《酒店公共关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酒店英语》、《旅游政策与法规》。专业核心课有《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实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在这15门课程教学改革中运用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及考核内容应始终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考核内容要符合职业素质要求;在考核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酒店行业员工职业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要符合职业技能要求;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进校就要求“双证”(既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毕业,所以在考核标准建立时尽可能地参考国家酒店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考核形式要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组根据姜本源教授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于2010年开始尝试将酒店各部门工作岗位内容引入校内各科专业教学,考核内容基本实现与岗位要求相吻合。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
根据酒店各部门实际工作流程确定教学模块;我国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严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在近三年将酒店管理专业组全体专职教师共计12名,根据所授课程分派到各国际品牌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工作。这些经过酒店挂职工作的教师回校后将酒店工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确立基本职业技能做为教学主线,再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的方式,将各专业知识进行重组、衔接;确定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
旅游专业课程系统创新
一、课程体系及理论依据 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来源于的拉丁文currere,意为“跑道”。课程的原本意义是指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课程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部分在内的整体课程框架,或者说课程体系是所设全部课程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本文所指的课程体系是指狭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即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中课程设置这部分的内容。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是能力中心论。能力中心论的特征是以职业能力(compe-tence)为基础,将形成某项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要素按照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进行组织。能力中心论的根本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具备某种职业能力。能力中心论突出强调教学结果,即学生毕业后所具有的操作性的能力,而且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在课程体系中,模块是其组织课程的基本单位。从教学内容上看,能力中心论更多的是综合了多种课程论的思想,强调理论教学为技能服务,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按照职业活动自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来设计课程。由能力中心论而衍生能力本位课程观,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能力结构,并依据专项能力的细分进行课程设置,以专项能力所必备的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作为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以专项能力的复杂程度确定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湖南旅游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能力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基于湖南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对接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又区别于湖南旅游中职教育、本科教育,湖南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湖南旅游行业,服务于旅行社、景区景点及其相关企业,培养从事导游主管、计调主管、营销主管、门市经理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旅游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复杂,牵涉到的知识内容繁杂。仅仅具备娴熟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在语言、形象、心态、行为达到相应的要求。湖南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关注的素质、能力和素质如下表: 三、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探索旅游职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旅游职业基础能力、旅游核心业务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大模块。其中旅游职业基础模块又分为职业文化基础、旅游职业基础知识和导游基本技能三个模块;旅游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分为湖南专项导游技能、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三个与旅游行业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见图1)职业文化基础模块培养目标在于为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打下基础,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为公共基础课,具体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普通话、应用数学等。该模块与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证书等证书对接。旅游职业基础知识模块的目标在让学生具备旅游职业的基本知识,实现由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具备一定素质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校园人成功转变。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行社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政策与法规、认知实习等。导游基本技能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具备旅游职业最基本技能。该模块主要有课程有导游原理、导游实务、旅游商品与导购、导游语言艺术、导游文学、校内实训。以上课程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对接、融合。通过该模块学习,使学生具备准备职业人的条件,为下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湖南专项导游技能为湖南地方特色课程,主要课程湖南专项旅游、湖南导游、湖湘文化、湖南景点讲解实训、湖南民歌与曲艺、湖南旅游资源、湖南旅游英语和顶岗实习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导游湖南、服务湖南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园人的基础上,成功向准职业人转变。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模块的课程有计调业务、商务谈判、旅游地理、旅游线路调研与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计调师职业证书对接。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模块的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外联业务、旅游公关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营销师职业证书、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证书考核鉴定相互衔接。该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由准职业人向旅游营销主管、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发展。职业拓展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全校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形体舞蹈、音乐、美术、摄像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课程,实现“一专”+“特长”的目的,培养毕业生心灵美、行为美、仪态美和语言美(四美),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通过三大模块的学习,着力保障培养旅游职业技能优势明显、职业发展顺畅并扎实服务于湖南旅游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实施螺旋渐进式课程设计编排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遵循“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三阶段式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大螺旋套小螺旋课程设置思路即课程体系按螺旋渐进方式(大螺旋),同时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也按螺旋渐进方式(小螺旋)来设计。具体说,课程体系按大螺旋渐进方式设计,就是“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每个阶段均进行“理论教学—虚拟实训+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生产性实训—总结提升”安排。(见图2)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按小螺旋渐进方式来设计。例如:《导游实务》确立模块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结构以行业专家对导游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以湖南精品旅游线路为载体,以导游服务操作流程为线索,结合岗位工作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大模块12个子模块,即“准备带团”“、接团“”带团”“、送团”四个大模块,其中“准备带团”项目包括认识地陪工作、导游词设计、接站准备3个小模块;“接团”模块包括接团服务、入住酒店服务2个小模块“,带团”包括商定旅游行程计划、参观游览服务、旅游沿途活动设计与组织、旅游营销、餐饮娱乐服务5个小模块“,送团”包括送站服务、账务结算和工作总结3各个小模块。#p#分页标题#e# 在教学中,在第一个大模块即接团模块的第1、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待学习完第3个小模块即进行整个第一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在进学习完第二个大模块后,前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或专题实训(接团服务核心小模块进行专题实训),待第2个小模块学习完之后即进行整个第二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第三个大模块、第四个大模块依次类推,整个第四个大模块讲完后即进行整个《导游实务》课程的综合实训。(见图3)
蚕桑主题观光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策略
摘要:蚕桑产业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发展。如何将蚕桑产业与现代观光农业进行深入有机融合,开发延伸其潜藏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观光农业以其生态、健康、绿色、休闲等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各地的观光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发展规模和水平也越来越高。建设发展过程中,各地的观光农业园区也遇到了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规划、经营管理、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等方面。文章根据我国蚕桑主题观光农业发展的特色和现状,提出高品味、高质量建设的相关策略和建议,以促进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产业;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蚕桑观光农业的涵义、功能及现状
1.1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涵义
观光农业主要是指利用城市周边的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1]。蚕桑主题观光农业是指在现有的蚕桑产业资源基础上,深入挖掘整个蚕桑产业链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普价值、实用价值,通过将蚕桑产品的生产与旅游观光深度融合与科学规划设计,使游客切身体验农耕文化、自然风光和精美产品的同时,感受蚕桑辉煌历史文化的魅力,得到身心的放松、体验和享受。
1.2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功能
第一,蚕桑主题观光农业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农业生产功能,与传统农业一样,观光农业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农副产品,如桑叶(芽)、桑果、桑枝、蚕蛹、丝绵等,同时蚕桑观光农业更重视种养殖过程中的生态性和绿色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环保和健康的农产品。第二,蚕桑主题观光农业的主要功能就是休闲旅游功能,通过开发各种蚕桑产业资源,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事体验项目,如亲手摘桑养蚕、采摘新鲜桑果、品尝特色蚕桑菜肴等,这些项目都有助于让人们沉醉于农耕之乐,减轻压力。第三,发展蚕桑主题观光农业具有拉动社会经济的功能,除了可以直接带动蚕桑产业发展外,还可以间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场零售等行业的发展。第四,蚕桑主题观光农业还具有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为许多城市人提供了认识农业、体验农业劳动的机会,同时也为游客提供各种民俗文化项目,使得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2]。
1+X证书下邮轮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摘要]“1+X”证书制度为我国高职邮轮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在分析高职邮轮专业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全面研判,为做好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邮轮运营与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奠定基础。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学场地五个方面出发,确定已经纳入和将来能够在教学中完成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推进专业教学与获证培训的有机衔接。同时以邮轮营销实务课程为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以实践推进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邮轮专业“课证融合”的具体操作提供示范版本。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邮轮专业;高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
一、前言
2004年以来,全球邮轮旅游消费市场需求伴随着亚太市场的崛起与欧美市场的复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邮轮游客规模攀升至3000万人次,我国邮轮游客也增长至300多万,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行业的发展带动邮轮人才的培养,全国目前开设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共105家。伴随着邮轮产业的不断发展,邮轮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高职邮轮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试点,“1”指学历证书,“X”指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在传统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学历教育与工作岗位技能培训深度融合,增强学生职业岗位操作技能,对接企业人才需求“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融入高职邮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邮轮专业教学改革。“课证融合”是指将高职邮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与职业岗位技能证书考试相融合,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获得学历证书,还能够持有行业认可的专业技能证书。因此,“课证融合”成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路径与媒介,以此为切入点改进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有利于邮轮人才培养与邮轮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对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意义重大,从而能够为我国邮轮行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邮轮专业课程与职业等级证书现状研判
(一)高职邮轮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高职邮轮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船员培训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邮轮运营与管理、国际邮轮母港概况和邮轮服务心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使学生能够对邮轮专业具备初步的认识,为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邮轮实用英语、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邮轮前厅服务与管理、邮轮酒吧服务与管理、邮轮购物服务与管理、邮轮娱乐服务与管理、邮轮营销实务,其中邮轮实用英语是邮轮各岗位专业知识与英语服务能力的融合课程,其余课程分别对应邮轮餐厅、客舱、前厅、酒吧、免税店、娱乐、邮轮运营营销岗位的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岗位服务技能、双语交流能力等。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茶艺鉴赏、调酒知识与技能、咖啡研磨、葡萄酒鉴赏、插花艺术等服务技能兴趣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专业特长选择相应课程。船员培训课程包括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船舶保安意识培训合格证、国际航行船舶船员专业英语考试合格证和客船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这四门培训课程是邮轮专业学生获得船员证的必备课程,通过该类课程学生获取上邮轮工作的基本证书四小证,为毕业后到邮轮工作做准备。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营销探析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记,其蕴含着特有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和民族历史文明的传承。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论文选择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站长工具、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手段,从网络营销方面对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营销现状和用户特点,提出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营销策略。
关键词:网络营销;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江市
一、用户调查
本论文主要选取内江市本地居民、在校大学生及地区旅客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们对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态度。共回收100份问卷。据调查分析可知,有35%的人是通过电视节目和网络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是旅游见闻、博物馆展示、报纸杂志等相关途径而知晓。由此证明,电视和网络新媒体在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重要作用。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范围较广,但是人们并没有普遍关注。调查结果显示,39%的人不怎么关注,还有14%的人从不关注。在被问到是否会购买非遗产品时,有23%的人选择购买,有56%的人会看情况购买,这说明非遗产品的潜在客户非常多,市场广阔。在购买非遗产品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旅行纪念品、送礼,其次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觉得非遗产品好看好用好吃、非遗产品具有特色、为了收藏等,这说明人们对非遗产品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乐于探索它包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此外在旅行中人们也非常愿意将它作为伴手礼购买回家。在购买非遗产品喜欢的渠道上,61%的人选择了实体店,39%的人选择了网购。因此,在非文化遗产的开发中,我们可以依据人的喜好进行研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个性化包装,保留非遗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人们的需求与购买欲,这是非遗文化开发的关键。
二、网络营销环境
1.微信公众号。此次调研选择了最内江、内江头条、内江文化旅游、内江非遗四个公众号,以上四个公众号,信息推送的受众群体都是内江市人,主要提供新闻推送、在线订报等服务,对外的影响力非常小,外地人几乎不会关注这些公众号,对于内江市的对外非遗旅游形象宣传十分匮乏。内江非遗公众号在微信推送的文章排版上没有特别设计,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排版方式,对浏览者缺乏吸引力。其中较少的对内江蜜饯、资中木偶戏、吹糖人等特色非遗宣传文章的推送,最高阅读量6717,点赞互动人数110,平均阅读量约为600,点赞互动人数约5。从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内江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传播上的不足,但是潜力巨大,可以进一步加大线上宣传力度,不断丰富传播形式。
2.电商平台。此次调研选择了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在内江市的非遗名录里,食品类的产品较多拥有线上店铺,而其他类别的产品几乎没有。在三大电商平台中,对小型商铺最友好的是拼多多,例如,内江蜜饯这种名气较小的非遗产品在淘宝上很难看到推送,销售量最高只有248件,而拼多多平台门槛低,引流较容易,对于这些小商品的营销来说非常有利,内江蜜饯的销量达6937件。由于许多非遗产品并没有形成产业链,知名度也比较低,所以在淘宝和京东上的运营和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