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残联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县残联工作总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会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加快脱贫,坚定“三先”目标,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就业培训,提升残联服务能力,紧扣市残联2019年下达我县的各项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残联自身建设
为提高县残联机关办事效率,增强残联机关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召开了残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主席团第二次会议,调整和增补了主席团委员,调整了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推举了县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长,聘请了县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名誉主席。二是制定了《残联机关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分工》,下发到每一位干部职工手中,明确了干部职工的职责和任务,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三是完善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制定了2019年度残疾人工作要点和2019年乡镇残联考评办法。五是召开了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总结了2018年度残联工作,部署了2019年工作任务,传达了省、市残联关于“学跟听”活动精神,并对各乡镇残联理事长和专职委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二、规范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根据省残联、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残疾人证发放与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赣残联字[2018]51号)要求,我会与县卫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证核发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残疾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小组,规范了残疾人证申办流程。
三、加强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
1.建立了儿童康复制度。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转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着力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要求,努力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
书记在市残联工作会发言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确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去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表彰了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残工委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共建备忘录,区和垦利县政府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实事求是,部署全面具体,我完全同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抢抓机遇,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残联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总抓手,以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为重点,全力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全市残疾人事业呈现出规范有序、重点突出、富有特色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残疾人优惠扶持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各县区也配套出台了多个文件,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服务残疾人的能力明显增强。新建设了26处乡镇街道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和100个残疾人服务代表室,信息交流和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明显加快,顺利通过“十一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国家验收。三是残疾人生存环境显著改善。重点实施了农村残疾人共享小康、温馨安居、扶残助学、康复救助等系列工程,先后对8356名特困残疾人开展生活救助,有3000余名残疾人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5000余名残疾人免费接受了康复训练和治疗。四是我市残疾人工作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亲临我市视察,对我市残疾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市被省残工委确定为全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先行推进市。市残联在全省残联系统年度综合考核中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在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中被授予“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在全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均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广州亚残运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袁义志获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为我市争得了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残联的工作,市委市政府是肯定的,社会各界是认可的,广大残疾人也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市广大残疾人工作者,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党和国家对残疾人工作越来越重视。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强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这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其次,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好。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随着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全市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第三,我市残疾人工作已具备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政府主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积极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机制不断巩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残联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残疾人的能力明显增强。第四,有利于残疾人工作开展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把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作为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更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扶残助残已蔚然成风。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与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和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级各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从服务“三个率先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促进全市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发展思路解析
[摘要]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多年发展,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办学系统,严抓教学环节,基本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行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不平衡,不协同,不统一等问题。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思路是,在思想上重视,办出特色、办出社会效益;建立覆盖全区特殊教育办学网络,统一管理,规范办学;开拓新专业、新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点;完善特殊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加快资源建设;加强特殊教育研究,以研究促工作。
[关键词]特殊教育;发展思路;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大)特殊教育工作开始于2007年,当时主要是依托各级残联及电大系统办学,以学历教育为主。这些年,通过内蒙古残联及各盟市残联和内蒙古电大及各盟市电大的通力合作,特殊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办学范围不断扩大。
一、内蒙古电大特殊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依托政府,联合办学,基本形成发展态势
对取得毕业证的残疾人学员学费给予全额补助”等政策支持。内蒙古电大充分利用电大系统办学优势,从全面提升残疾人素养与学历出发,认真做好残疾人学历教育的各个环节,结合自身办学力量,开设了适合残疾人特点的专科、本科专业,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提升残疾人学历的同时,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技能、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在全区范围内,目前已有包头大、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兴安盟、呼伦贝尔等五所盟市电大和校本部开办了专、本科学历教育。共开设了社会工作、广告学、法学等三个本科专业,社会工作、数字媒体与制作、法律事务、会计、网络营销等5个专科专业,提升特殊人群的文化水平、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自治区残疾人学历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9年内蒙古残联与内蒙古电大签订《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教育合作框架协议书》,规定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将负责全区残疾人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工作,自治区残联按国家标准向内蒙古电大取得国家承认学历毕业证书的学生学费进行全额补助。该协议的签订为内蒙古残疾人教育面向全区电大系统展开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开启了内蒙古电大特殊教育的新时期。
(二)发挥全区电大系统优势,艰苦创业,业绩显著
农村残联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基层残联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残联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一体化”建设格局,健全工作机制,使残疾人工作向村居延伸。严格按照残疾人工作先进县、镇、村的标准开展争创活动,促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二、继续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努力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
目前,我县仍有部分贫困残疾人,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继续发放康复扶贫贷款,扶持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强化基层残疾人服务社和联络站的职责,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有效、及时的生产生活服务。与劳动、民政的部门密切合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定补、集中或分散供养。
三、深入贯彻《就业办法》,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
在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抓好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建立健全提供综合服务的业务体系,认真做好求职登记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和为用人单位提供残疾人信息。就业开发等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二是大力扶持和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三是争取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平衡发展。四是表彰奖励开展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以此推动全县的就业工作。五是管好用好保障金,严格执行县财政局的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
四、把康复工作作为残联的形象工程,常抓不懈
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调查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2008年6月,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也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文章基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基础上,选定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建水紫陶的历史沿革、分类、特点、工艺等四方面的内容进行简述;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当前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当前经济繁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未来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红河州特殊人群的就业,延续红河州建水紫陶的产业价值链,最终促进建水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8月中旬,在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段老师和唐老师的带领下,由3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三下乡”队伍,以“古滇拾志•非遗寻迹”为主题,前往滇南建水县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开展调查。2019年8月19日,我们对建水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进行了深入了解。首先,我们走访了建水紫陶的发祥地碗窑村,对建水紫陶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绍康先生做了详细采访;其后,前往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紫陶培训基地,同该校的老师进行了沟通交流。
一建水紫陶基本概况
(一)历史由来
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到建水县文博馆。馆内汪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建水紫陶的历史由来。据说,在建水县燕子洞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制品,由此证明建水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最原始的制陶工艺,有着几千年的制陶史。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兴起于清朝年间,根据1994年出版的《建水县志》记载:“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名的陶瓷学家杨大申教授对建水县碗窑村古窑址进行实地考察,并认为建水‘宋代有青瓷、元代有清花、明代有粗陶、清代有紫陶’”,[1]这一说法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清道光年间,鸦片打入我国市场,建水陶艺工人潘金怀使用五色土,制造出紫陶烟斗,促进了建水紫陶工艺水平的高速发展,也为之后建水紫陶的发展打下了基石。其后,出生于制陶世家的向逢春也对建水紫陶的造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良制作了现今闻名中外的紫陶汽锅,其子向福功也在其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为建水紫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2]68-691953年,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以及四川荣昌陶(现改为“重庆荣昌陶”)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二)分类
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深入推进健康建设和新时代残疾人工作,根据《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全民动员、科学施策、依法推进,着力构建综合性、社会化的防控网络,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联防联控。各级政府将残疾预防和控制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同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残疾预防工作格局。
以人为本,人人尽责。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活动,让残疾预防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残联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基层残联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一体化”建设格局,健全工作机制,使残疾人工作向村居延伸。严格按照残疾人工作先进县、镇、村的标准开展争创活动,促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轨道。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
二、继续把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努力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
目前,我县仍有部分贫困残疾人,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继续发放康复扶贫贷款,扶持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强化基层残疾人服务社和联络站的职责,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有效、及时的生产生活服务。与劳动、民政的部门密切合作,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定补、集中或分散供养。
三、深入贯彻《就业办法》,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
在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抓好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建立健全提供综合服务的业务体系,认真做好求职登记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和为用人单位提供残疾人信息、就业开发等服务。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二是大力扶持和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和组织起来就业。三是争取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平衡发展。四是表彰奖励开展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以此推动全县的就业工作。五是管好用好保障金,严格执行县财政局的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
四、把康复工作作为残联的形象工程,常抓不懈
“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探索
一、发展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大力实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发展基础等四大提升计划,顺利完成了“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全面胜利,残疾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残疾人工作法规政策日益健全。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省残联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清单,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以及“健康”建设等重要内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研究出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纾困解难的帮扶措施,有效缓解了疫情对残疾人生产生活造成的困难。
——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全力推进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全省30.7万建档立卡低收入残疾人年人均收入达6000元。创新实施光伏扶贫助残工程,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探索出一条破解农村困难残疾人脱贫增收的有效路径。深入推动残疾人就业增收,全省完成残疾人新增就业6.6万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302万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219万人次,推动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低保,残疾人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获得感明显提高。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增强。以市、县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为重点的服务机构建设基本完成,“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逐步普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残疾学生免费教育等政策有效落实。
——残疾人事业社会影响显著提升。成功召开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共创幸福美好新时代。召开第六次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倡导扶残助残风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公益助残活动,共募集助残资金(物资)2.47亿元,持续开展“家电圆梦”“阳光浴室”等40多个品牌公益项目。在里约残奥会、全国残运会和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丰硕的发展成果,有效改善了残疾人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残疾人依然是人数较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的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就业还不充分,就业质量还不高,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康复、托养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