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调查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仓库调查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仓库调查报告

高职仓储管理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生能否适应企业需求的关键是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岗位能力要求。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六步四结合”为设计思路,通过以“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对接工作”实施具体教学过程,使课程设计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工作过程

根据对毕业生、企业及行业的充分调研,结合《中国职业大典分类标准》对职业的分类,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为仓储管理人员、采购员、运输管理人员、配送管理员及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岗位。其中仓储管理人员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职业面向。故仓储管理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设计是保证授课效果的关键,其效果将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1—2]。本文遵照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六步四结合”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任务为引领贯穿课程设计始末,符合行业、企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切实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课程设计思路

“六步四结合”是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在提升内涵建设期间提出的课程改革理念,旨在以职业教育推行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等作为理论指导,创新“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对接工作”的整体课程设计思路[3—4]。其中“六步”指:根据课程定位为课程制定详细的课程目标,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前提下确定课程内容、设计训练平台,课程内容与训练平台完善后进行课程实施,最后进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四结合”指: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任务结合、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结合、考核评价与职业能力养成结合。为严格贴合课程设计思路的要求,每门课程设计前期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行业、企业调研,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假期进行顶岗锻炼,顶岗期间针对对口工作岗位进行深入岗位任务提炼,并对岗位任务工作流程进行梳理。顶岗期间教师还需要不断与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对接,对提炼出的岗位任务及作业流程进行确认,并让企业人员对每项工作任务的考核指标进行定性、定量确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企业岗位任务的要求,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别从基础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三方面展开:

阅读全文

推进铁路统计发展策略

作者:田华    单位:太原铁路局计统处客货统计所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撤销分局、路局直管站段、生产力布局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铁路的各项改革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新的管理体制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铁路统计还存在着统计机构不完善、统计人员不稳定、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等种种弊端,进行铁路统计改革已刻不容缓。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构建统计信息平台,是铁路统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1铁路统计的现状

铁路企业属于特大型企业,按照现行管理体制,铁路部门既有运输业,又有工业、建筑业,物资供应等企事业。与生产管理业务相适应,铁路统计既有专业性的铁路运输统计,又有与全国社会经济统计有共性的铁路工业统计、铁路建筑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劳动工资统计等各类专业统计。铁路统计发展是实现科学决策、改进领导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铁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迫切需要;是搞好运输经营、实现经营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基础工作、加强铁路管理的迫切需要。深化统计改革,全面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1统计机构改革滞后制约着统计职能的发挥随着铁路改革的深入发展,铁路各部门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由统计提供的各种数据越来越成为领导决策、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统计指标也是铁路财务清算的重要来源。需要进行的统计工作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统计工作量,统计机构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是不断弱化。撤销分局,路局直管站段后,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各站段进行机构整合,很多站段撤销了专门的统计科室,合并到其他科室。没有了专门的统计机构,就造成政令不畅,上传下达出现延误。但机构改革又不可避免,针对此种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才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1.2统计干部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铁路统计工作目前存在着基础薄弱、产品质量不高、指标体系不健全、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铁路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铁路统计干部队伍的状况令人担忧。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信息化道路。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准确掌握运输生产情况,科学地进行组织指挥;才能跟踪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铁路统计队伍的素质与信息化的要求差距甚远,统计资料和统计手段仍然停留在习惯的逐级上报方式上,内容单一、周期过长、动态性差、缺乏反馈。

1.3缺乏改革创新精神由于铁路统计改革的相对滞后,绝大部分统计人员满足于狭隘的统计观念,习惯于落后的统计手段,留恋着陈旧的统计指标体系,因此统计信息产品极其有限,且质量不高。反映在统计干部队伍中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是“三少三多”:一是了解、熟悉信息技术,融会贯通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去,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互动发展的人少;满足于习惯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只关注本部门直接管理的统计数据的人多。二是思考统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完成信息采集、编辑、发送的人少;平平庸庸应付上报统计报表的人多。三是联手互动,互相协作,关心整体的人少;各自为政,闭关自守,只关心自身利益的人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阅读全文

推进铁路统计发展对策

作者:田华       单位:太原铁路局计统处客货统计所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撤销分局、路局直管站段、生产力布局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铁路的各项改革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新的管理体制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铁路统计还存在着统计机构不完善、统计人员不稳定、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等种种弊端,进行铁路统计改革已刻不容缓。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构建统计信息平台,是铁路统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1铁路统计的现状

铁路企业属于特大型企业,按照现行管理体制,铁路部门既有运输业,又有工业、建筑业,物资供应等企事业。与生产管理业务相适应,铁路统计既有专业性的铁路运输统计,又有与全国社会经济统计有共性的铁路工业统计、铁路建筑业统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劳动工资统计等各类专业统计。铁路统计发展是实现科学决策、改进领导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铁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迫切需要;是搞好运输经营、实现经营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基础工作、加强铁路管理的迫切需要。深化统计改革,全面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1统计机构改革滞后制约着统计职能的发挥随着铁路改革的深入发展,铁路各部门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由统计提供的各种数据越来越成为领导决策、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统计指标也是铁路财务清算的重要来源。需要进行的统计工作不断增加,但相对于不断增长的统计工作量,统计机构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是不断弱化。撤销分局,路局直管站段后,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各站段进行机构整合,很多站段撤销了专门的统计科室,合并到其他科室。没有了专门的统计机构,就造成政令不畅,上传下达出现延误。但机构改革又不可避免,针对此种情况,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才能够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1.2统计干部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铁路统计工作目前存在着基础薄弱、产品质量不高、指标体系不健全、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铁路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铁路统计干部队伍的状况令人担忧。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信息化道路。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准确掌握运输生产情况,科学地进行组织指挥;才能跟踪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目前,铁路统计队伍的素质与信息化的要求差距甚远,统计资料和统计手段仍然停留在习惯的逐级上报方式上,内容单一、周期过长、动态性差、缺乏反馈。

1.3缺乏改革创新精神由于铁路统计改革的相对滞后,绝大部分统计人员满足于狭隘的统计观念,习惯于落后的统计手段,留恋着陈旧的统计指标体系,因此统计信息产品极其有限,且质量不高。反映在统计干部队伍中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是“三少三多”:一是了解、熟悉信息技术,融会贯通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中去,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互动发展的人少;满足于习惯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只关注本部门直接管理的统计数据的人多。二是思考统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完成信息采集、编辑、发送的人少;平平庸庸应付上报统计报表的人多。三是联手互动,互相协作,关心整体的人少;各自为政,闭关自守,只关心自身利益的人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

阅读全文

物流管理专业自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探讨

摘要:本文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在寻求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契机的同时,也可以自发的融合产业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自建配送网点,由相关老师和学生来运营维护。针对市场行情,本文就高职院校自建配送网点的可行性进行了多方面探讨。

关键词:高职;配送网点;生产性实训

2011年,为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高职办出特色,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高职院校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然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校企双方存在着利益主体相关度差异、合作质量不高、合作深度不足等特点。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在寻求校企合作共建生存性实训基地契机的同时,也可以自发的融合产业和教育,进行工学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自建配送网点,由相关老师和学生来运营维护,既培养人,又服务高校市场。针对市场行情,本文就高职院校自建配送网点的可行性进行探讨,认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通过自建配送网点不仅可以解决校园和周边社区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而且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给与学生真实的生产实践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具有很强的实施可行性[1,2]。

一高校配送服务现状分析

(一)高校配送服务市场行情

据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年85.8%提升至90.1%。手机网民中通过3G/4G上网比例为88.8%。新网民的不断增长,手机网民的快速提升,让网络零售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另据2015年北京市居民家庭网购调查报告显示,网购者6成多为大专、本科学历。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高中/中专/技校,分别占37.8%、25.8%和22.8%。这些调查报告均显示大学生目前是网络购物的庞大生力军。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和晚上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学校的后门口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包裹,高校师生的网购行为非常频繁且网购总量非常大。

(二)当前高校配送服务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职生产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为服务“智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满足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生产物流管理》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关键词:生产物流;教学改革;物流管理;“中国制造2025”战略

《智能制造2025》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职业院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加快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应该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来专业定位基本为培养面向仓储、运输、配送、国际物流等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局限,增加培养面向制造企业内部物流岗位群(例如采购、储存、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员等)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然要以职业(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准则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生产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显得犹为迫切。在中国制造2025全面提速的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制造企业需要的企业内部基层作业与管理人才,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笔者下面就根据多年的任教经验及在制造企业工作的经历,对《生产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生产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适合高职层次的教材少,缺乏实践教学内容

市面上的相关教材汗牛充栋,但真正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高水平服务的教材并不多。生产物流的边界起源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贯穿生产全过程,在整个制造系统中循环流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所以说生产物流管理是生产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企业内部物料的实体移动,综合考虑企业的各种因素,以提高物流整体作业效率。而教材中缺少企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即使有相关知识也只是泛泛而谈,不重视与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的关系,导致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与不连贯性。另外,大多数教材只强调本课程知识点的学习,缺少可操作的实践教学内容。

(二)采用理论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全文

数据湖下内部持续审计模式探究

[摘要]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不仅是本部门本单位强化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读取多源异构原始格式数据的数据湖方法,不仅与审计取证、证明、责任判定等活动具有内在适应性,还有助于机器学习。为此,在审计环境、审计对象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的发展趋势下,内部审计可以基于此技术方案,探索实时、自动(或半自动)、集控制和预警于一体的综合持续审计模式,挖掘数据潜力,加大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建设,促进内部审计增值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数据湖;持续审计;数据分析;思维

在经济数字化、信息数据化背景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单位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内部审计应积极应对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在审计环境、审计对象信息化、数字化、数据化的发展形势下,转变理念,努力学习,实现创新发展。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规范与要求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与所在单位组织机构宗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医学院作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全面发展的研究性、创新性医学院校,遵循综合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在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通信、信息等技术手段,创新方式发挥精准分析、宏观指导和科学前瞻作用,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医学院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医学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所在。2017年12月,教育部《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审计署《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强调,结合本部门本单位业务特点,积极创新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综合运用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方式,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以上内部审计规范和要求已指明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以下结合本单位信息化战略和日常履职方式和手段,提出适应本单位现实情况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具体路径。

二、高校信息化与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坚持以应用驱动、机制创新为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新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科学规范管理,“智慧校园”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然而,2016年国内243所高校信息化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国内高校信息化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从管理视角看:数据难共享;部门难协作,身份、密码体系多,师生使用不方便;重管理轻服务;缺乏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从技术视角看:缺乏数据标准,造成决策障碍;技术标准不统一,整体规划不详细;业务系统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等。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统筹,信息孤岛严重,难以满足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管理和决策需求。高校信息化发展仍处于从手工向计算机转变的信息化初级阶段,与数字化以及智慧化融合、共享仍有相当距离。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因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经费、人力等资源紧张,在繁重的日常审计任务压力下,审计信息化程度更低。已经购置的商业化审计软件,象征意义明显,实效较差,仅能实现手工作业向计算机作业的转移,无法与财务、资产管理系统互连共通,更缺乏与学校整体信息化发展的协调和沟通,审计效率较低,审计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教学创新思索

本文作者:喻志军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一)

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各国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展开了以科技、教育为核心的激烈角逐。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到德国经济的后来居上;从战后日本的迅速恢复到美国经济的称雄于世,无不是这些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结果。在知识经济为主的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又一次集中在科技和教育上。在科技战略方面,日本已经认识到与美国的差距不在应用研究领域,而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因而在继续贯彻《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构想》的同时,提出了《科技白皮书》,决定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增加一倍,在21世纪与美国一决雌雄。欧洲曾经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昔日的辉煌威振全球,近200年的资源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知识经济叩响新世纪大门的时候,欧盟各国通过了《第四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规划》,加快了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努力用高科技这把利剑重铸辉煌。

在美国,1993年2月,克林顿总统上台后就科学政策发表了第一个正式声明———《技术为美国经济服务:加强经济实力的新方针》。1994年8月,克林顿签署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科技政策文件,提出美国科技政策的五个目标:保持在科技前沿的领先地位,强化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的联系,加强工业界、大学与政府的合作,为21世纪培养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技素质。1996年7月,美国科技委员会发表《科技与国家利益》的报告,再次强调了科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报告还指出: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商品。美国创造知识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个世纪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在教育战略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并把重点放在创造力教育上。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要培养全球性的、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注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各种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靠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日本,正在为21世纪称雄世界而大力培养各种创造型人才,在学校开设“创新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训练和创新方法的教育,开展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国由国家科学基金会拨专款,在高等学校建立“创新中心”。早在1986年11月,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就发表了一份专题调查报告———《学院:美国大学本科生教育的经验》。这份报告历时3年,耗资百万美元,其中心议题就是:能力培养———当代美国高等学校教育的改革方向。自从这份调查报告公布以后,不少高等学校都制定了各自的能力培养目标。目前已有50多所大学设立了创造力研究机构,还有几十家创造力开发咨询公司应运而生。美国高等教育的重心已逐渐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的培养方面。进入1997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为了建设一个知识欧洲”的《白皮书》,书中明确了建设知识欧洲的六大基本目标:鼓励获取新的知识;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网络建设;反对社会排斥;建立欧洲教育空间;掌握三种欧盟成员国语言。中国也开始意识到了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

八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引起了全国大讨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人们的共识。九十年代以来,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则成了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的热门话题,并成立了以总理朱?基为组长,副总理李岚清为副组长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朱?基总理强调了新政府将力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正在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和《211工程》将为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的技术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与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及科研打下基础。

(二)

阅读全文

公共图书馆公众安全教育思考

摘要:

近年来,国内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反映出公共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同时也暴露出公众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公共图书馆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对公众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国民的安全素养,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故的损失。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安全事故;公共安全教育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不受危害,它是生命和健康的保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人类社会存在和进步的必要条件。《汉语大词典》对安全的解释,一是平安、无危险;二是保护、保全[1]。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安全需求视为人的第二层次需要,认为人除了第一层次需要即生理需求之外,其他三个层次的需求,即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是建立在安全需求得以保障的基础上[2]。没有安全的保障,人类的生存与生活不可想象,更别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单位、国家,没有了安全的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可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安定、人类发展的头等大事。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面临大自然给人类人身安全带来的威胁,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动物侵害、疾病等,还要面临财务安全、社交活动安全、信息安全、心理疾病等等。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地震、台风、山洪、雷击、校园伤人、爆炸、火灾、楼体垮塌、污染、诈骗、踩踏、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自杀等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数据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较大事故起数总数达1944666起,年均达324111起,死亡人数总数达430818人,年均达71803人[3]。数字触目惊心,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这些血的教训无不警醒人们决不能忽视国民的安全,必须重视和加强国民的安全教育。

1目前我国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安全教育方面与以前相比有明显进步,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国民的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