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系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政体系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财政体系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与控制论述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管理意义重大但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论文通过探讨其资金管理的内涵和过程,分析其所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中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提供的服务或者商品具有公共性和普惠性,能为我国公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这些单位既有其他企业组织的共性,又有行政体制下的特殊性,而这其中,重要的不同点就是运营资金的来源、运用等环节的不同。而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并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流程

管理工作的主要步骤都包括计划、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而资金的管理工作就是上述步骤的实施受体都是资金。在较为广泛的概念上对财政资金管理进行流程上的分类,主要可以分成四个过程:筹资过程、投资过程、营运过程和分配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筹集过程中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方式,以保证在重要和关键领域内的国家管控力和人民利益;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投资主要是进行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主要以购置固定资产为主,对外投资如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股权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限制的,因为要保证行政事业的稳定性、定向性和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营运就是指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对收支项目进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主要就是对一定经营时期后的利润所得进行分配,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不以营利行为主要目的,其所得利润由全体人民和国家共享。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特殊性

1.定向性。行政事业单位由国家部门进行统一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因此在经营方面并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所以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定向性首先体现在资金来源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不像其他商业性企业中的资金那样具有多样性,如自有资金、银行借款、金融筹资等等。除此之外,定向性还体现在使用方向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受到较为严格的计划管理,因此其资金必须使用到规定的领域、方向和具体细节中。如公立学校作为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不允许将学校资金用于对外投资中,如购买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而只能投入到学校建设需要中。2.计划性。行政事业单位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而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社会组织。为了保障人民能够普惠的享有到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就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然后层层下达给下一级政府令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细则的出台,因此,在财政资金管理这一步骤也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政府通过总规划进行资金需要的估算和预测,然后再进行资金的拨调。而营利型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较为灵活的市场性,不管是筹集、投资、运营和分配都是依照市场化的标准和需求进行操作。3.复杂性。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层级过多、人员冗杂,这样在决策上存在缓慢失真的状况,而且容易造成机构内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所以在财政资金管理中,由于涉及到的层级较多,因此在资金运用上的决策和计划的下达存在缓慢的缺点。并且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的涉及人员过多,容易造成权责不明,人浮于事,因此很难在资金管理中做到追责。除此之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金管理具有较为复杂和冗杂的审批程序、管理程序和监督程序,因此资金管理不具有及时性。由于组织结构、人员设置和管理程序上的复杂性导致整个财政资金管理过程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阅读全文

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效果研究

[摘要]

近年来,财政部把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当头炮率先推进,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绩效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和环节,不仅体现在法律层面,在新预算法中增设了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也体现在机构设置上,专设了预算评审中心,负责指导全国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改革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文研究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效果的体制改革尚在不断探索、预算公开和透明化进程尚未完全到位、传统文化和理念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考评应用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当头炮率先推进。配合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进程,财政部根据新预算法中增设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出台了有关绩效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考评规定,改革进程开始大幅跨进。本文基于作者多年从事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工作实际,在前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制约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作者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思维框架。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的背景

绩效管理是各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通行做法和最新主题,旨在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国预算资金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政府效能的一项重要内容[1]。2015年,财政部根据新预算法中增设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规定,配合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考评规定,改革进程开始大幅跨进。改革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阅读全文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下高校项目管理分析

摘要: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财政管理体系、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教育部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各高校严格落实并构建三全预算绩效体系。高校项目中采用全面绩效管理应强化日常管理并保证管理工作的详细性,从而提升高校项目整体效益。高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但是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做好资金分配与使用工作。因此高校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利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对财务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充分发挥出资金在项目中的作用。

关键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高校项目;管理研究

一、高校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一)未按照要求完成项目预算绩效编制及申报工作

近些年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采用了预算绩效管理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多数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未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预算绩效编制工作。采用预算绩效编制时应落实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的原则,项目申报单位应将预算与绩效目标同时上报,合理的绩效目标可以为项目事前评估提供依据。目前多数项目单位为了得到更多的资金充分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为项目立项论证提供了全面、详细的资料,从而为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进行绩效目标申报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首先,因人员专业性不高无法保证绩效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多采用文字方式对绩效目标进行描述,缺少有利的数据支持,且无法给后期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其次,为了保证项目可以顺利开展,在预算编制文件中多会出现支付方式不合理、额度过大、口径不清晰等现象,无法满足预算编制要求,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二)监管不到位,未按规范使用资金,工作效率较低

高校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多数管理人员将管理重点放在投入与支出方面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及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未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地监督。此外,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未对项目目标、施工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控制。现阶段部分高校项目中资金使用比较随意且无法完全按照规定使用,这样也给绩效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管工作不到位也会导致偏差,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当项目完成后就无法再进行改变,给项目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阅读全文

谈乡镇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管理方式

摘要:新时代大环境下,为高效提升乡镇内审工作质量以及水平,需结合工作实情,对乡镇内审面临的问题以及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以期为提升乡镇内审工作质量以及水平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未来乡镇的建设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制度;体制

新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了公共财政职能,用于乡镇的资金占据国家财政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乡镇内部审计监督与管理工作,与党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息息相关,更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甚至还与城乡的统筹发展紧密相连。所以,提升乡镇内审质量及水平,发挥乡镇内审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管理,是乡镇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途径。

一、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1.符合时展需求。新时代大环境下,不断更新内审工作是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现阶段,乡镇内审部门在运行期间,多样化收入与各项成本费都对审计工作的常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还有可能增加风险。这就要求内审工作者不断更新以及深入了解内审工作。

2.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在新时期背景下,为推进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需对审计思维进行及时更新,将重点放在创新环节。近些年,虽然中国对一系列经费管理政策进行了陆续颁布,但始终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调整乡镇内审工作,与此同时提升内审工作抵抗风险能力,从本质上确保资金安全。

3.利于内审工作的转型。由于乡镇内审工作中的审计任务以及审计资源之间产生问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将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到一起,进而快速解决产生的问题,同时随着乡镇组织地位的不断提升,还应对乡镇内审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来有效提升经费的利用率。

阅读全文

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新时代大环境下,为高效提升乡镇内审工作质量以及水平,需结合工作实情,对乡镇内审面临的问题以及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以期为提升乡镇内审工作质量以及水平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未来乡镇的建设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制度;体制

新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了公共财政职能,用于乡镇的资金占据国家财政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乡镇内部审计监督与管理工作,与党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息息相关,更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甚至还与城乡的统筹发展紧密相连。所以,提升乡镇内审质量及水平,发挥乡镇内审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财政精细化、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管理,是乡镇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途径。

一、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

1.符合时展需求。新时代大环境下,不断更新内审工作是一件不可小觑的事情。现阶段,乡镇内审部门在运行期间,多样化收入与各项成本费都对审计工作的常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还有可能增加风险。这就要求内审工作者不断更新以及深入了解内审工作。

2.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在新时期背景下,为推进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需对审计思维进行及时更新,将重点放在创新环节。近些年,虽然中国对一系列经费管理政策进行了陆续颁布,但始终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调整乡镇内审工作,与此同时提升内审工作抵抗风险能力,从本质上确保资金安全。

3.利于内审工作的转型。由于乡镇内审工作中的审计任务以及审计资源之间产生问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将内部审计资源整合到一起,进而快速解决产生的问题,同时随着乡镇组织地位的不断提升,还应对乡镇内审进行不断创新,以此来有效提升经费的利用率。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学科期刊的文献计量

近年来,我国公共治理领域改革和实践如火如荼,医疗、卫生、体育、教育、行政、环保、治安、扶贫等领域均迈出了治理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关于公共治理领域的学术研究热情高涨,产出一大批优秀的成果。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逐步实现了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转向[1]。那么,我们的公共治理研究进展情况到底如何?目前,已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评估。文宏[1]、陈振明[2]、张康之[3]、孙晓春[4]、施雪华[5]、陈天祥[6]、周燕[7]等学者就公共管理的研究主题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景怀斌[8]、朱春奎[9]、王洛忠[10]、陈那波[11]、托尼•布瓦尔德[12]等学者对公共管理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阐释。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视角看,公共治理研究是对公共管理研究的传承和发展,公共治理是新时期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演化出的新的研究主题。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公共治理研究的主要议题和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是什么?目前公共治理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如何?研究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善我们的研究范式?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基于研究的相关度及期刊的规范性、权威性情况,本文选取公共管理学科国内四本核心期刊《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选取,时间设置为2001-2017年,词频设置为“模糊”,按照篇名带有“治理”或“公共治理”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907篇。考虑到研究的精确性,人工剔除掉会议论文、书评、访谈、新闻报道、征稿启事、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文献,又去除掉重复文献,最终得到样本论文803篇。

(二)分析指标

基于研究需要,本研究拟选取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一是研究关键词。主要考察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用以分析得出研究的类别和研究的热点。二是研究群体。主要考察研究者的工作单位信息,以得出研究者的群体分布情况。三是研究类型。主要考察研究的论证信息,以得出研究的方法取向和逻辑思路。四是研究目的。主要考察研究的目标取向,研究是基于概念介绍还是为实践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参考。五是研究获得的支持。主要考察研究中获得的各级别基金的资助信息,以得出研究获得的支持情况。

(三)研究方法

阅读全文

日本行政管理发展启发

本文作者:赵国金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一、日本教育行政体制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仍在不断地努力探索教育行政体制改革途径而积极趋向均权化,日本教育行政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长,既加强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彼此取长补短组织领导教育事业的均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均权制度下,中央教育行政负责制定教育方针及政策、各种教育规定、全国教育发展规划、教育课程的最低标准和全国教育统计,等等。地方则遵照既定的全国性目标和标准,根据地方的需要,拟订具体计划并付诸实施。中央注重指导和监督,地方注重执行和创新。文部省在内阁统辖之下负责国家的教育、学术、文化及宗教等国家事务。文部大臣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命,是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的最高长官,主要对教育、学术和文化等国家事业负责,统辖文部省所管事务,并在被认为有必要时,决定与上述事务有关的法律和政令的制定或修改或废除。

二、日本教育政策的现状及发展

(一)日本课程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1.课程标准的颁布机构

在中央层面,文部大臣公布“中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在地方层面,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订定各地方课程;市、町、村教育委员会确定课程编制的基本事项。在学校层面,各校在中央及地方之课程标准范围内参酌地方需要及学生的特性,编制课程。

阅读全文

高等教育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有效的成本控制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建设贪大求全等不讲成本效益的现象,没有成本控制意识,存在成本失控风险。高等教育成本失控使财政不堪重负、学校债务沉重,究其原因是对高等教育成本控制的认识不足、动力不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科学,高校成本控制手段不完善。加强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应加大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力度,促使高校加强成本控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让高校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成本控制机制。同时应改革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完善高校信贷管理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控制;风险防范;资金效率

高等教育成本是指高校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承文化和社会服务而发生的资源耗费。我国当前财政体制下,高等教育成本由政府、学校和学生个人分担。其中,政府是主要的承担者,学生以学费形式承担一部分,学校以社会服务收入、捐赠收入等方式承担少量教育成本。经济新常态对成本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新常态发展也必须转型。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模式,控制教育成本就成为其中应有之义。

一、高等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要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财政资金。但是,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严格考核,对教育成本没有健全的控制体系。长期以来,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1.学校建设相互攀比,贪大求全。随着竞争的加剧,高校都想做大做强。做强很难,做大却是只要有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因此各高校都想把自己做成“大”学。除了更名为“大学”之外,最主要的是扩大规模扩建校园。为了吸引学生,甚至建设豪华校园,例如某学校花几百万元建设校门、花10亿元建豪华校区,某某大学扩建新校区等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发展高等教育是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建设高等学校是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的手段,是促进GDP增长的不二选择。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不管能力大小,都热衷于支持高等学校建设,为高校划拨土地、担保债务、争取项目。社会评价助推了高校建设的攀比。社会甚至部分专业机构对大学的评价都依据论文数量、办学规模、校园体量、设备器材等可量化的硬件指标。在大学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及家长在选择大学时往往看重的是学校大不大、校园美不美。教育部门在项目验收评价中也把花了多少钱、钱是否花完作为评价考核的指标。这些评价方式助推了高校把建设简单地等同于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的改善和新增。2.人员机构不断膨胀,人浮于事。服务业的“成本病”及其福利效应,导致高校就业人员不断增加,校内组织机构不断膨胀,人浮于事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以湖北省为例,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2014年以来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下降,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数量却都在不断增加。3.经费预算没有刚性,支出失控。高校预算编制在方法上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方法,即以“上年实际+本年预计增加数”的简单方法确定各项支出预算。这种方法在逻辑上会导致高校成本不断增加。在时间上,预算编制在每年11月完成,而此时高校基本没有编制下年度计划,导致预算编制与工作计划脱节,不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观念上,很多学校没有把预算管理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是把它作为应付财政部门的一种手段。在制度上,很多高校明确规定没有预算的开支项目,根据金额大小分别由校领导签字同意、校长办公会审批同意、党委会审批同意就可报销。但是对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则没有明确的规定。类似“XX高校花6000万元买设备放了5年没有拆包”的事件在很多高校都存在。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加上高校较强的债务融资能力,使得高校疏于成本控制,而更关注财政供给能力、融资渠道和授信额度。

二、高等教育成本失控的危害

1.财政不堪重负。高校不关注成本控制,导致开支逐年增大。由于高校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开支压力很快传至财政部门,从而形成沉重的财政负担。教育部直属高校由于具有较高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中央财政较大的供给能力,这种财政压力并不明显。但地方高校对于地方财政造成的压力却非常突出。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长率超出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率,且具有长期性趋势,导致高教支出必将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以湖北省为例,2010~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高教经费的增长幅度有6年超出了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而且均在20个百分点以上。在中西部的地级市中,高等教育更是地方沉重的财政负担。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2017年黄冈市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190567万元,承担两所高校的财政供给4000万元,高教经费占财政收入的2.1%。但按生均计算的拨款仅为每生2667元,与国家规定的生均12000元拨款有很大差距。如果落实国家标准,则需要18000万元,达到本级财政收入的9.44%,这种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在2010~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的统计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省市一般公共预算高教经费增长幅度都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债务隐患较大。在财政资金不能满足高校建设发展需要时,债务融资是高校最主要的筹资手段。2007年前后,我国高校出现过一次债务危机。2010~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地方高校化债工作,有效地减轻了地方高校债务负担。但并未建立起有效的成本控制与债务约束机制,导致近年来高校债务再次反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公立高校共计欠债2000亿~2500亿元,高校的债务平均达到每所学校上亿元。2018年,云南部分高校陷入债务财务双重困境。3.资金效率低下。由于成本控制意识和手段机制缺失,高校普遍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率。虽然在十八大以后,基于八项规定,各高校普遍比以前节约了,但仅限于办公费、招待费和差旅费等。消耗资金额度最大的人力资源成本不降反升,项目建设单位造价不断增加,资产利用率一如既往地低下,人才培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这些都说明投入到高教领域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这也是高教领域“成本病”的表现,实质是作为服务业的高等教育劳动生产率落后于第二产业的生产率。4.质量提升缓慢。大额的资金投入改善了高等教育的条件,促进了高教的发展,但并未有效提高高教的生产率。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仍然是以教师个人服务为核心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知识技能传授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在人格塑造、素质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虽然培养了大量人才,但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并不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低下,啃老族越来越多。5.腐败案件多发。大量资金投入高校,又缺乏有效的监控,导致高校成为腐败案的多发地。自十八大以来,中纪委执纪通报中每年都有几十名高校领导干部。高校腐败的“重灾区”集中在基建、采购、后勤、招生等部门,而经费的不合理使用和不当监管成为高校贪污腐败的主要诱因。高校腐败相较于其他部门腐败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很多腐败都披着合法的外衣,因为相关财务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