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政监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村镇财政建设的资金监管
作者:高永祥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前锋镇财政所
货币资金贯穿乡镇财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支持政府运转的“血液”。所以,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运作机制对我国乡镇财政建设意义重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乡镇财政货币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够
目前,许多乡镇财政忽视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关键点的管理。授权批准、内部稽核、盘点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手续不健全,并且出纳与会计的职责分工不够严谨、合理,起不到相互约束监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支款仅凭领导口头安排,未及时补办签批手续,原领导离任后一直无法正式入账,长期以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会计不监督出纳库存,日常现金盘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出纳人员自行完成;银行印鉴管理和与银行对账制度有漏洞,空白支票、银行印鉴未分开保管,由出纳本人与银行对账,以致一些错弊不能及时发现;未安排主管会计或指定会计人员对收、付款凭证进行审核,收、付款原始票据未及时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造成证单不符、重复报销等问题。
(二)货币资金的监管松弛
有的乡镇领导对镇直部门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部门统管”、“收支两条线”制度多流于形式,乡镇部门仍然存在坐收坐支现金问题,个别部门还存在侵占、挪用公款问题,不少乡镇政府支出缺乏预算约束,多头审批,随意性强。例如,在某县审计过程中,查出7乡镇计生部门截留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124.73万元、某镇土管部门坐收坐支土地出让金34.55万元等现象。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目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的漏洞。
财政监管质量管理论文
一、财政监管概述
(一)财政监管的定义
所谓财政监管,是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监督检查活动财政监管寓于管理活动当中,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与资金运动同步进行,其主要作用就是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保证财政分配的科学正确和有效。
(二)财政监管的范围
由于财政分配活动所覆盖的范围决定了财政监督的内容,而财政监督的内容也因经济体制、财政模式及政府职能的演变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从一般意义上来分析,财政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预算管理监督。主要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及决算等预算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监督。
2、财政收入监督。这是财政部门对税收收入征收机关和财政性资金征缴部门征管质量的监督,包括行政性收费税收、收入征管质量的监督和基金收缴执行情况的监督以及其他财政收入缴纳情况的监督。
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监管机制完善
摘要:近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但对于这些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究竟如何,很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监管机制的完善”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具体完善监管机制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监管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国家频繁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政,并通过补贴资金的方式来鼓励其扩大发展规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很多受补贴的中小企业在使用补贴资金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而相关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政策,导致这些资金并未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作用和价值大打折扣。
一、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小企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所管辖,主要承担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方面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完善服务体系。而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只是目前中小企业财政补贴资金在发放和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贴对象不清晰
在现行的中小企业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当中,补贴对象和补贴范围十分广泛,诸如商贸、餐饮服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都可以是被补贴的对象。但是这种“广撒网”的方式也意味着补贴行为没有重点、没有关键、没有鼓励和倾向。换言之,过多过广、没有限制的补贴行为并不利于对区域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不利于激发中小企业的竞争意识。
行政事业会计核算财政监管思索
本文作者:李鹤 郑傲 单位:沈阳市科学技术局会计核算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
在会计核算上,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基本上都是按照核算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报销单上的费用列支渠道和科目内容进行核算,这样就难免出现信息不完全准确的现象。会计集中核算以后,被核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资产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分离,许多被核算单位往往只重资金管理而轻物资管理,容易造成固定资产购置及报废处置不规范、随意性大、固定资产入账及核销不及时,甚至有些被核算单位为避免管理资产麻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化整为零不进入固定资产核算,形成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部分被核算单位领导认为,进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往来、财务收支都由核算中心进行核算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本单位不必再进行财务管理。单位报账员认为,自己只是现金收付的出纳员和会计凭证接收、报账的票据传递员,这些导致了单位财务的预算、计划、分析、控制、监督等重要管理工作没有开展,造成了单位财务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弱化。
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核算中心,审计部门了解部门预算、专项经费、财务收支及核算详细情况时,往往核算中心会计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实际情况说不清楚,而被核算单位报帐会计对账务处理一问三不知,使得审计资料提供不及时,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
核算单位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本部门的财务状况由于核算中心每月只向核算单位报送一次报表,并且报表数字相对浓缩、抽象,这对单位财务及时、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本部门的财务状况极为不利。同样,核算中心会计对单位情况了解较少,都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后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
针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财务现象和问题,应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初期,各部门结合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检查制度等,逐步建立起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但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会遇到原制度没有涉及到的新问题,各单位要根据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堵塞管理上的漏洞。
财务管理建立在会计核算信息基础上,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由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共同实施,如果不能相互很好地沟通、协作与配合,就难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被核算单位要主动、及时地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沟通,使会计人员能深入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情况,从而对本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更为有效地核算、监督和管理。会计核算中心也要加强与被核算单位的沟通,全面了解被核算单位的项目实施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等,加快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职能转变,指导核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
财务管理论文:工程建设财政监管探析
本文作者:李青
工程项目确定正式实施后,就需要进行设计、勘察,对施工单位、设备购置等进行相对应的招标手续,财务人员在此环节看似作用不大,但实际上,在对设计、施工单位的考察过程中,需对参与单位的资金情况、信用情况等进行考证,落实参与工程招标的资质;在招标文件等的审查过程中,财务人员需对付款情况、付款进度等进行审核把关,对比项目总投资计算资金控制情况。投资实施阶段:工程项目正式实施阶段,财务人员需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首先要建立合同档案。合同是约束双方,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文件。建设工程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大宗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等都要依法订立合同。合同的签订对于施工单位和承建方有着一定的制约,财务人员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支付工程进度款、办理竣工决算,合同始终存在于整个项目中,参与整个项目的运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收到的合同,要对其内容的完整性、条款清晰性,要求明确性,对付款条件、履约担保责任和违约处罚条款等,财务人员应设立专门的登记账簿,进行逐一编号,建立该项目的档案,以此作为日后支付工程进度款、项目决算等的主要参考依据。其次,在对项目总体投资的控制中,应对总体概算进行分解控制,按照可行性分析中对项目概算的分解,逐项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按照动态进行核算,及时调整项目明细,保证概算金额不超。有一些被俗称为“烂尾楼”的工程,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施工下去,这都是因为项目中重施工、轻管理而造成的后果。
竣工决算阶段:项目竣工决算编制阶段,财务人员在这一环节显得尤为繁忙,这也是财务人员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充分体现。竣工决算是对项目建设的全面总结。在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之前,要求财务人员要熟悉每一项资产的性质与用途,核实每一项资产信息,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并对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于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待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发生施工单位因与建设单位对某项明细的认价、工程量等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使工程结算迟迟不能完成,影响项目的最终决算。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一方面督促相关人员尽快解决施工结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已完成且投入使用的资产及时进行会计财务处理,保证资产上账的及时性,也对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
从资金来源来看,无论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还是建设自筹的资金,都希望用最少的资金建设出更多更优秀的资产,这就需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就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只有将完善的财务管理融入项目建设整个过程,才能保证资金的合理、安全、有效。加强财务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减少经济范罪,也是对同志的爱护和保护。目前,尽管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有关的制度建设和制约机制的建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仍居高不下,常常是“一栋楼房建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这就要求根据相关的法规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财务监督体系和审计监督体系,进行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如招标、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等过程管理,从而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建设单位应对设计单位所做的规划设计进行审查和核查,对为达到不同的目的,采用各种违规手段。如:建设单位为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在可研和设计过程中,指使可研设计单位故意扩大设计规模,增加设计概算,以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财务管理也是项目建设质量和任务顺利完成的保障。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工程质量事故。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均为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如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并深入到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握住了不合格不付款这一关,我想也可能不会再现这些事故。因此如果财务管理不健全,对款项的支付无法监控,资金筹集不力,那么工程建设的质量就不能保障,建设任务就不能按时顺利完成。
强化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让财务融入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去,让财务参与可研工作,参与预算的编制,参与项目建设招标文件的编制和招标过程,参与合同的签订,参与项目建设实施过程,参与各项变更会议,参与各个阶段的验收工作,及时向财务人员提供相关信息,让财务真正了解项目建设整个过程的状况,并形成财务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相关制度,保证财务能顺利参与建设过程,这样才能有效的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财务核算、财务监督和财务管理。否则就会使财务管理产生脱节,财务就无法参与监督和管理,那就无法就建设项目进行精打细算,也就无法保证资金筹集、使用、安全与监控,管好用好资金就成了一句空话。增加评审制度,将项目执行情况作为项目评价依据之一。项目建设预算是全面预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本年预算执行情况,也直接与全面预算的执行准确率有很大的关系,更影响到成本利润的完成情况。因此编制年度绩效考核时,应将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财务部及各专业部门对已完成的项目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评审,建立完善的财务考核机制和项目建设投资评价机制,对项目进行打分评比,作为项目组绩效的考核依据之一。这样才能本质上解决超预算的情况,也使项目组成员增强项目成本意识。建立健全财务考核制度,完善财务评价体系。根据各项责任制和各项投资决算、年度计划,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促进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熟悉并贯彻落实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认真地去学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关的法规和规章,熟知这些法规和规章,广泛的宣传这些法规和规章,使人人学习并掌握这些法规和规章,并认真地、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这些法规和规章,使人人都能自觉地去执行和遵守这些法规和规章,在思想上形成基建项目必须要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范去办理的概念。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寻求如何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途径。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基金财务人员应多了解和掌握关于基本建设定额管理及建筑工程方面的知识,对于工程的造价、决算额度、取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能力,熟悉项目建设各项程序和主要技术工艺的关键点,能将财务管理融入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搞好财务监督与控制,发挥财务管控作用,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p#分页标题#e#
预算管理制度措施研究
一、预算监管优化的重要性
(1)预算监管的优化有利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化。
每一笔财政支出首先都要有预算,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预算分配,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首先,参加财政预算的不只是财政部门,还有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和司法等部门的参与,参与部门的多样化可以集思广益,让预算更加准确和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2)预算监管的执行可以促进财政支出执行力的提高。
当预算从理论变成了实践,预算工作就得到了有力执行,预算落实到位以后,就有利于财政支出相关决策的实施。在这系列工作开展以后,会形成一个相互合作的团队,有利于财政支出执行力度的提高和相关部门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
(3)预算监管的优化有利于对项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评价。
预算团队在进行项目评价的时候,可以发现相关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对项目的可执行度进行评价。对于可执行的项目,可以通过发现的问题来加以分析并找到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规避项目风险。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实践思考
摘要:笔者在2017年7月参加了一次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巡查工作,巡查的范围是山东某市的4个乡镇。本文客观总结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发现的亮点以及工作经验,同时,客观分析巡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希望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好国家的各项民生惠农政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乡镇财政资金使用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经验做法;问题;解决办法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乡镇财政则是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石,是涉农资金支出的最终落实者和终端监管者,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的乡村和农民群众,是密切关系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国家的各项强农惠民政策的最终落实,关系到财经纪律在基层的执行,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还有待改进,必须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1.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落实财政部“两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两基”建设是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即是对“两基”建设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具体实施,是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贯彻落实财政“三农”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当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是“两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2.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型的有力推手
关于强化乡镇财政工作之见
一、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强化乡镇资金监管。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以财政业务综合应用平台为基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了财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先后将乡镇财政的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集中支付、账务处理、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惠农补贴等业务工作纳入到财政综合业务平台,基本实现了乡镇财政日常业务的信息化,达到了县、乡资源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综合运用平台数据,构建了“账务远程监控、资金全程监管、信息公开透明”三位一体的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监管模式,对资金运行过程进行自动预警和分析汇总,实现资金全程动态监控。二是实施“财政监督下乡”,乡镇财政内部监督实现常态化。围绕建立完善乡镇财政内控机制,将“月审月促”内部监督机制延伸到乡镇,实施“财政监督下乡”,即乡镇财政内部设立财政监督员,由县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对乡镇财政资金及其他业务事项实行“四审制”,即“月末自审”、“季度报审”、“半年复审”、“年底终审”,对乡镇财政业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实现了事后检查向事中监控转变,达到了及时“报警”、及时纠错的效果,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上了一道“保险锁”。同时搞好内外结合“双监督”,采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全程参与和财政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抽查巡查和公开公示“内外双监督”作用,拓宽资金监管渠道,营造全方位资金监管环境,使乡镇资金监管更加公正、透明。三是规范和完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机制。一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将各类惠农资金发放电子数据进行备份,随时根据农户变化情况进行修改更新,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健全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台账。二是设立惠农补贴资金专账,实行电算化管理。在乡镇财政所设立专项资金账,对已经提供补助对象详细信息并且相对固定的补助项目集中兑付,加快资金发放进度。三是建立每月定期通报制度,分管会计每月5日前必须对上月惠农资金发放情况进行通报,对各村发放进度进行综合排名,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四是建立督查回访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核实补贴发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资金的安全。五是大力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岗位管理,稳定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制定出台了《乡镇财政人员管理办法》,建立乡镇财政人员管理台账,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备案管理,保证了乡镇财政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工作连续性。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坚持把抓好学习培训作为强化队伍管理的首要环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组织基层财政人员到大学参加培训,将财政业务培训纳入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强化考核奖惩,提升资金监管工作效能。每年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制定下达《乡镇财政所考核办法》,将乡镇财政工作情况纳入科室、乡镇年度考核,明确有关科室和乡镇财政所的责任,确保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二、目前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职能正由过去组织收入为主的征收管理型向现在发放各种补贴为主的支出管理型转变,由负责乡镇财政收支为主的管理型向农村农民实施公共服务的服务型转变,由单纯从事财政业务型向注重与其他部门工作衔接的综合协调型转变。从实际情况看,在有些地方,目前乡镇财政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如预算管理不科学、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这不仅影响了基层财政的正常运转,也影响到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不尽科学,执行不够严格从近年来各级审计和监督检查反映的情况看,乡镇在预算编制、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没有完全遵守《预算法》等有关政策规定。有的乡镇财政部门掌握的基础资料不全面,对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政供养人员等方面的基础底数不清,如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不完善,项目支出预算太粗,预算编制不尽科学。有些地方实行的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需要确定的方法,既不全面也不细致,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够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范围,预算外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
(二)工作制度流程不健全,规范化程度不高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乡镇虽然制定过财政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但没有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与实际工作需要有一定距离,对工作指导作用不强;有的乡镇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虽然比较完善,修订也较及时,但是缺乏监督,执行不完全到位;个别乡镇没有制定明确的财政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流程,靠多年形成的惯例指导日常工作,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工作计划性不强,参谋服务作用发挥不到位随着乡镇财政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强化,乡镇财政需要在服务经济发展、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路子。但有的乡镇财政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工作任务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工作缺乏计划性;有的在管理上没有找对路子,往往是重收入、轻支出,重资金分配、轻资产管理,重突击性检查、轻日常监管。特别是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培植乡镇财源、招商引资项目税收评价等方面,超前主动服务的能力和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