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实习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务实习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财务实习论文

实践教学下财务管理论文

一、应用型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它既是理论教学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尽合理。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程,再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仅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和验证,学时少,内容老,多数安排在理论课之中,大多是以实训室、教室为主要场所进行的实训、操作。在实践教学中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过多,体现知识综合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考核方法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践知识,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实习、实训方面,我国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氛围和机制,实践教学条件尚不充足,通过关系依托少数企业来安排学生的实习,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被认为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被录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1.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对高校的实践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对高校的学生实习和实训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真正深入生产一线,介入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过程。尤其是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招生数量迅速增长,对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去实习。另外生产实习、毕业实都安排在大四年级进行,学生由于考研、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实习投入缩水,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受到影响。

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研究如何将实践教学模式嵌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中去,提高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符合时展的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文章基于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的问题与特点,结合可雇佣性培养维度,探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态构建思路、实施办法,提出产学合作教育效果与展望。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可雇佣性

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标准》明确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首先要掌握“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跨学科知识”[1]。在深入学习上述五种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将获得“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五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四年本科的学习中应获得跨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具备中英文双语双文化综合商务实践能力,而国际商务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标准》中还提出:“实践环节涵盖实训、实践和实习,占总学分的10%~25%(不包括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实践学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在本科教学阶段,高校应鼓励学生取得外贸、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司法等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如:商业创意、商务谈判、商务技能等类比赛)和涉外商务活动(如: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商品会展等)等课外环境中完成”[2]。因此,构建并实施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开展过程检测与反馈评价,检验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创新国内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新标准的培养模式,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的实践教学模式大体包括三种:①课堂实训;②第二课堂实践;③实习。

(一)课堂实训新探索

课堂实训包括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课堂工作教学、翻转课堂与在线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多模态教学[3-4]。从系统工程角度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点,多门课程联动则成为一个面。课堂实践教学打破了原有的“填鸭式”“一言堂”的局面,践行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在既定情境中,根据项目、任务、工作、案例等要求,运用多媒体、移动互联网、网络平台等媒介,去学习、去思辨、去体验、去构建。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的大胆实践,是课堂实践教学的新探索。

阅读全文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议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会计提出了全新的需求,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从本质上深入开展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思维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探讨了当前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并对现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善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一带一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各地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整体布局,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受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外贸呈整体下降态势,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逆势上扬。人才是发展的基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撑。高校要用国际视野重新审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善,突出“应用型”兼顾“国际化”的培养方向。

一、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稳步推进,需要有大批的会计专业人才来支撑。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机遇,深化会计变革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助力作用,而这种变革的基础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各大高校为了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结合相关政策以及自身实际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会计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打造道德修养高、专业技术扎实、视野广阔、创新能力强的会计人才。

(二)挑战。目前大多高校忽视学生个人国际视野的培养。首先,培养目标与国际大环境脱节。其次,课程设置上没有考虑国际大环境,与国际会计相关的课程大多流于形式,忽视国际化本质,存在把会计的双语教学视为国际化的误区。专业教师国际化水平欠缺。此外,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满足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的。这些问题阻碍了会计人才的国际化培养。

二、国际化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

阅读全文

谈校企合作下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对校企合作背景下独立学院财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展开讨论。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独立学院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课程建设上依然以传统课程架构为主,没有突出体现校企合作的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很少发生改变,还有些课程内容设置出现了重复的现象;缺乏管理学和经济学原理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思路,学生不能有效做到学以致用。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独立学院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引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开设更多选修课,为学生量身定做能力提升课程。校企合作背景下独立学院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实践的重要性,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独立学院;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校企合作背景下独立学院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1课程缺乏实践性

现阶段,我国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理论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习、论文、实践这几方面,大多数校企合作更多是以建立实习基地为主。虽然部分学院已经设立了企业合作班和创业班,但在实践当中并未有效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耽误了学生对于本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无法取得应有的实习效果,校企之间的合作过于表面化,无法充分将财务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课程建设上依然以传统课程架构为主。一些独立学院的财会专业课程考核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也结合了实践内容,实习、实训等具有实践内容的课程占独立学院财会专业整体的60%,但还是以理论性的教学模式为主,过于看重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学生是否取得会计资格证书,以卷面分和日常出勤率来作为衡量学生实践课成绩的标准,这会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没有突出体现校企合作的实践性原则。

1.2课程内容重复且落后

会计作为一个反映财务、经济现状数据的专业课程,其发展与现代社会经济体系息息相关。经济体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一些独立学院财会专业的课程内容却很少发生改变,还有些课程内容设置出现了重复的现象,导致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不能有效衔接,学生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有限。

阅读全文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实践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至关重要,本科院校应从专业基本素质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社会认知实践教学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采取措施保障这一体系的落实。

[关键词]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引言

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业进入快速扩张发展阶段,2009年3月,国务院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列入“十大产业规划”。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特别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专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从无到有。《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建设及学科战略发展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达到393个。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期,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与产业提升的关键阶段,对物流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因此该专业学生特别是本科毕业生除了应掌握系统的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应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业务流程和运作,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物流业务运营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以及物流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然而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等原因,相较于其他管理类专业,很多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但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工作,导致很多企业在学生上岗前要重新进行系统的专业培养。因此,如何更好地适应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国内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其教学内容通常可以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践与创新教育课程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除了个别课程如运筹学、体育等外,一般都应设有实验或实践学时。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常包括专业基本素质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社会认知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核心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等五部分。

2.1专业基本素质实践教学体系

阅读全文

管窥财务管理课程体制的构建

一、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基本思路:在进行课程设置上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找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统一规律,全方位、多视点地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树立新理念,设置新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由学校聘请企业的财务高层和高校中的专家教授一起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以扎实的会计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以及精深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以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资金运营为核心运用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根据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财务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财务管理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进行整合归纳制定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分成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试验大纲,依次施教,突出专业特色。

(二)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

财务管理专业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一个专业,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关注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

(三)职业资格考试辅助嵌入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

职业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文章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国际化培养等方面论述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本科;职业技能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建设的持续推进,既懂英语又具备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适合从专业建设切入。[1]在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战略的背景下,我校根据职业本科教育的要求,从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转型升级入手,将人才培养与大湾区的发展相结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保障,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切实提高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支撑。

一、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

1.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掌握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商务翻译、商务谈判、涉外企业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国际商务活动;能胜任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国际物流管理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等行业的各类岗位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承担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等。以英语为本,商贸为翼,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英语+国际商务/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贸实操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3.构建强化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是专业的基石,是商务英语专业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2]我们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按照“定位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编制课程标准→设计学习项目”的程序,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突出“英语+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开发对应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配有“项目考核表”的配套教材;在课程项目化的基础上,设立“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全球化”、“企业智能化”项目班,更新相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同时注重课程间、单元模块间能力的衔接和贯穿,包括“硬技能”(HardSkills)—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软技能”(SoftSkills)—完成工作任务具有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计划组织、自主学习、创新与应用等综合能力。[3](2)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不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达总课时的60%以上;增加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以国际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通过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强化训练和国际商务活动的仿真模拟实训,凸显“动口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3)增加职业资质技能课程内容。基于“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以社会需求及认可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专业技能课程引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资格考试深度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国际商务单证”、“剑桥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证内容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继续加强优秀和特色教材的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材调研和自编基于课程项目的系列教材;进一步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指标,选用高质量的本科教材、特色教材和双语教材,确保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和职业性;组织教师编写体现经典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双语商务实训教材,校企双方共同编写体现工学结合、基于课程项目的系列专业教材;同时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外语教学软件库、外语影视资料库等媒体资源库。

阅读全文

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初探

1经济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依据

经济法作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选修课,是高校中开设最广泛的法学课程。为了能保证完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并完善经济法课程体系,形成以日常实务性教学内容为主,将真实案例纳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演练,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在独立学院已经开始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定,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前后续课程,修改、制定适合不同专业使用的《经济法学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保证经济法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出广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经济法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较强的时势性、开放性及回应性,理论体系包含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与传统的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体系化程度与规范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2经济法实践课程改革前期工作

2.1根据“3+1”模式修订经济法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所谓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传统的三年半理论课程和半年的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改成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教学,一年的毕业实习及论文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七八学期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又要保证实践环节切实可行,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七学期增加了法学类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中经济法课程实践环节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把实践环节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是一个单独授课、单独考察、相对独立的实践体系。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本校的实践条件,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实践调研报告;聘请法律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导师,邀请他们实质性地参与学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工作等培养工作。

2.2重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大纲

新的培养方案的修订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于实务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实务的理念,将法学原理与法律实践密切结合,将学生对法律实践的零散认知升华为系统的法律实务能力训练,成为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