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务课程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设计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为出发点,结合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了有关该课程的学情、地位、目标及设计等方面,旨在加快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财务会计实务;学情分析;课程设计探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理实结合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情分析
(一)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学生存在为难情绪
纵观《财务会计实务》教材目录,我们不难发现,该书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粗略估计,有上百个知识点;而且专业术语晦涩难懂,对于只学过《基础会计》、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往往知难而退,望而却步。
(二)基础会计掌握程度不同,学生水平不一
工作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设计
1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
1.1能力目标
本课程以岗位工作内容为驱动设计学习任务,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于一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内容完全一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力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能力。
1.2知识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以下四个。①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会计的概念、特点;财务会计的本质与目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②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则;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③会计岗位的核算要求。主要内容从货币资金业务、应收款项、存货业务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和债务重组业务共13个项目。④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掌握各表的编制方法等。
1.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务实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职财会课程设计
[摘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会计报告业务的管理方法,它不需要在各分支机构和外部办事处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其优势在于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职财会课程设计及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会课程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涵及设立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称FSSC)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会计报告业务的管理方法,它将不同国家和地点的实体会计业务应用到FSSC(共享服务中心)中进行账务处理和报告。这种运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确保会计记录和报表的规范化和结构化,有利于财务人员进行企业统筹性的合理安排,因为不需要在各分支机构和外部办事处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具体而言,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样全面了。在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各地的分支机构都拥有自己的财务部门,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每个财务人员都必须熟悉整个财务系统,所有的账户都必须独立完成。但在施行共享服务模式的财务中心,每个财务人员只需要完成整个账户处理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财务人员不需要为一个分支做一整套账户,而只需要处理所有分支机构的相同账户,比如应收账款是全国各地和国外所有分支机构相同的业务内容,就像是一条工业流水线,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能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入职培训,很快适应流水线上某一具体岗位员工的基本要求,在节约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的同时,保证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并有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许多基本财务功能都汇集到FSSC进行操作。由于这些基础业务被共享中心所操作,原有的财务人员从人力资源使用角度得到释放,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基础业务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业务财务和财务管理决策。原有的财务人员被划分为高端财务决策者、业务执行财务人员和FSSC财务运营人员3个层级。高端财务决策者负责宏观业务和方向把控,与企业财务的接口是对收集到的财务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并做出准确的决策,与FSSC的接口是实现集成管理和支持服务,例如定义业务流程和系统开发决策。因此,这类财务人员不仅需要特定的业务知识,还需要综合的战略管理能力。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对业务敏感,比如对产品或价值链有深入的了解。此外,这些人员还需要掌握财务会计、预算编制、绩效考核、营销管理、对外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和财务等方面的综合知识。FSSC财务操作人员只需要了解当地规定在某些领域完成工作(如报销业务等),其财务专业要求一般不高。一般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区别于传统财务操作模式,它在对人员要求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除了业务操作能力的要求之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财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无纸化办公操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FSSC财务业务人员的主要业务操作范围和流程
FSSC财务业务人员的主要业务操作范围和流程,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第一,负责办理本单位或部门各项销售收入确认及上缴业务,办理日常经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专项经费)的报销业务,上传报销电子单据,并进行原始单据的妥善归档保管,同时完成FSSC安排的各项报表工作。第二,负责领取、保管、使用好本单位的备用金。备用金只供本单位进行零星业务的开支,备用金不足时要及时报账以补足备用金,要对备用金实行严格的报备管理,应按照规范制度积极上报FSSC备用金收支情况,保障备用金的安全,不用时应及时上缴至银行账户,不得将备用金转存、挪用及私借。第三,负责在FSSC反馈的财务收支账务情况和税务情况,进行税务核实,依据税务核实数据,在本单位或部门驻地进行税务申报工作,并将税务申报情况及时上报至FSSC中心。第四,负责提供本单位或部门人员工资变化情况,协助FSSC进行人员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发放工作,按时登记各项收支流水账,使本单位和FSSC能随时掌握单位收支情况,有利于单位对下一阶段资金的收支进行合理计划。第五,向单位领导和有关经办人员宣传有关财务知识,向FSSC有效的反馈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使FSSC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能够合理有效地得到执行。
3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职院校财会课程改进的思路
财务会计应用能力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财务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现状,提出强化财务会计应用能力训练地位的观点,并从基础性、提升师生财务会计应用能力、实用性和开放性等方面阐述了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材的构想。
关键词:会计应用能力;课程设计;教材开发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将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轨。应用型大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学校的转型与变革,作为传统重头专业,会计专业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会计职业技术标准,突出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构建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并开发出务实的相关教材,以满足社会真实的人才需求。
一、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所谓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是指在财务会计岗位中,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应的财务会计核算,并能充分体现出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各应用型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更多的是在教学方法上改革,没有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上下功夫,即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总的来看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1.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目前,社会经济的转型与高速发展,市场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要求会计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有着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因此,财务会计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突出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不少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负责人与教师,仍习惯沿用传统学科型大学的思维开发课程,强调会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而忽视会计实践环节,使得开发的课程脱离职业岗位的需求,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竟不会做会计基础工作,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2.尚未构建以中级财务会计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由于不少应用型大学的会计专业仍强调学科体系,所开设课程往往贪高求全,忽视中级财务会计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没能充分发挥该课程培养会计应用能力的独特作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更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既是对前设基础会计课程在内容上的升级阐述,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入手,讲述企业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内容,又是后续电算化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财务专业课程深入学习的基础,可以说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枢纽课程。但一些学校却对这门课程定位不够准确,虽说强调其是核心课,却仅仅只是在课时上给多了一点,没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安排相应的实践辅助课程实现课程目标。3.忽略对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材的开发建设。由于在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历史较短,一些学校的会计专业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课堂,轻实践”和“重学历,轻职业”的教学模式,因而忽略了对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材的开发建设。在欧美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都是以实用性为主,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职业性非常强,课程难度低。在课程安排上,专业课和实践课占有极大的比重。而在我国图书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本科院校使用的财务会计实践性教材,只有一些高职高专的类似资料。因此,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或者只有会计基本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缺少了财务会计实训这一环,或者以财务会计的习题取代极其重要的财务会计实训。即使是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教材,由于是以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用书等为基准编写的,使得教材内容繁杂,难度大,让学生望而生畏。可以说,财务会计应用能力训练资源缺乏,也是制约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财务会计应用能力训练课程设计应明确的问题
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需求,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走出学科体系老路,突出能力本位,强化财务会计应用能力训练地位。为此,需要明确几个问题:1.明确财务会计应用能力训练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关系。首先,两者在课程上是主从关系:中级财务会计是主,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是从;中级财务会计属于全面打基础,而财务会计应用能力则是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学活动,是在中级财务会计完成理论教学和随堂实践性教学之后,单独开设的一门课程,以培养学生识别并核算经济业务,以及搜集并处理会计信息等能力。其次,财务会计应用能力的教材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中级财务会计是专业技术职务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因而教材涉及的会计理论宽泛又琐碎;而作为配套的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材,尽管与中级财务会计的章节顺序保持一致,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上有区别,重点和难点也不尽相同或各有侧重。2.明确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材与财务会计配套习题的区别。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而杂,实践性也很强,只单纯地讲理论,单靠老师教,不仅抽象、单调、枯燥,而且学生学起来困难,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配备配套习题集,或者在每章后附上大量习题,供学生练习使用。但是,这些习题资料并不能代替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材。第一,习题资料是供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随堂使用,而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单独开设的实训课,有独立的教材、教学大纲,设置有单独的学分。第二,习题资料题型多样,有名词解释、简答、填空、选择、计算、分录、案例分析等;而财务会计应用能力教材,通常只有高度仿真的原始凭证,供学生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等,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促进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明确财务会计应用能力实训与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的关系。在三者关系中,财务会计应用能力实训处于中间环节,承上启下。会计基本技能是指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之后,应该具备基本的会计技能,如数码书写,整理和装订凭证,能够建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查账等。中级财务会计是在会计学原理和初级会计的基础上,对会计理论的进一步阐述,侧重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每一个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判断,同时也为财会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会计综合实训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完成后,让学生融入仿真的工作环境,根据情境分别扮演会计岗位的不同角色,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操作,体现的是一个会计循环过程。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
【内容摘要】“大智移云物”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技术的发展也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本研究结合金陵科技学院课程改革实践,以《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为具体实施对象,探讨当前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框架、实施与成效。
【关键词】新兴技术;财务报告分析;慕课教学
一、引言
“大智移云物”技术使诸多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变革,推动了生产、运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财会领域也不例外,财务和会计工作正逐渐向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由此对财会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有调查显示,当前背景下,财会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专业知识的整合能力、再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职业判断分析能力。而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忽略了能力培养,难以满足技术和市场需求。在此情形下,本科会计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等都亟待变革。同时,“大智移云物”技术的发展也为会计教育模式优化提供了技术和资源支持。具体到课程改革层面,以《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为例,如何借助新兴技术进行课程改革是高校教师关注的重点。例如,郭炜、王珮等都提出了“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结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认为利用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形成线上理论教学+线下案例分析+线下课程设计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是《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
二、《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总体框架
《财务报告分析》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它以企业财务报告为基础,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是一门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课程。2018年,金陵科技学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团队建设的慕课在优课联盟上线,相关课程的改革也逐步推进。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构建慕课+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慕课要求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完成课程理论知识的预习,并通过作业和章节测试等方式进行理论回顾和复习。课堂教学包含两项内容,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基于课程建立的案例分析库,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案例讨论;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建立课程小组,选择上市公司进行课程设计,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职业能力。
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方式
校企合作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重构设计
【摘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向,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重构设计中,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优化中的积极作用,关注企业用人需求,加强职业岗位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实训实践教学模块上,更应该依托企业师资、场地、财务项目案例等资源优势,完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竞争力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财务管理;课程建设
0引言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然要从校企合作中,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拓宽合作途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强,在育人模式上,更应该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积极与企业展开课程建设,发挥企业在财务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优势,化解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矛盾。
1当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突出问题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还存在不足,问题表现在3个方面。
1.1沿袭原有课程结构和对实训课程重视不够
高校课程设计改革研究(3篇)
第一篇: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改革
【摘要】
时代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需要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只有将信息素质教育和《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笔者就该门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归纳总结,力求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师资、教学方法到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环境;文献检索课;改革
0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能力。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按信息检索概述、图书馆服务与馆藏书刊的利用、事实与参考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文献型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特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综合分析与利用等大章进行教学,每一大章又细分为若干小节;教学方法上一般先讲概念,再讲检索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但是目前《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缺乏信息管理背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势必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调整文检课授课内容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如何用”向“如何存”转移是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顺应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必然。
探索技术经济学课程策划
一、课程设计中系统思维的引入
1.系统思维的概念和特征系统思维(SystemThinking)最早由切克兰德在著名的《SystemsThinking,SystemsPractice》中明确提出,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系统思维也是一套概念框架或话语体系,可以运用它来整理思想,这是各种思维方式的共性;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的个性是借助“系统”这个词所把握的整体性概念来整理思想,强调把握对象的整体性,强调把思维成果系统化。因此,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带来整体观。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运作过程中形式多、创造性强。将系统思维引入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目的是改善其常规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它是让学生站在整体的视角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习研究,从概念、判断、推理阶段到进一步用模型来模拟、检验推理阶段,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构成一个知识系统。
学生在学习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只要和他的知识系统融合,就很容易成为一个拓宽知识体系的节点,从而形成扩大的知识网络系统。这种思维习惯从课程开始就应该养成,因为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有的甚至在学期末,所以学生对知识的学与用的衔接也考验了其思维系统的持续性。
2.系统思维促进理论知识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比如“现金流量”、“内部收益率”、“技术经济分析”等重难点,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就引入适当的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把各知识点串联起来。一方面把课程设计的要求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带着课程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比如说课程设计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Excel软件,因此目的性强、兴趣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从系统思维的角度,让学生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把握知识存在与变化的根据和规律,让学生能够整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直接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实践运用能力。
3.系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在决策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它的内容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解决社会实际生活问题而设。设计内容可以分为必做和选做两部分,让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将设计向更深层次进行;客观题不设标准答案,让学生思维发散,争取创新。当然有一些数据可让他们自己设定,模拟市场情景,把自己当作一个可行性研究人员,就某个具体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一步的决策。最后,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把决策行为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会给出每次决策的结果。
4.系统思维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项目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经济评价中最重要的工作,它是项目建设程序的一个子系统。从项目这个大系统的角度来思考,系统思维让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的学习上升到更高层的项目管理领域。因此,设置技术经济学的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按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深入研究一个案例,包括原始数据收集、计算方法的选择、财务报表的编制、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写出项目评价报告以判断项目财务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同时,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以项目建设程序为目标,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