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务规则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谈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对策问题研究
摘 要: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的存在会影响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虽然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断地努力,尽量减小表外融资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至今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而且大多数报表使用者对表外融资并不了解,鉴于此本文在对表外融资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几种常见的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表外融资;财务状况;
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由于表外融资行为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利用表外融资可以改善企业的负债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还能开辟融资渠道,加大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自有资本金利润率等。但是由于表外融资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率,所以可能成为企业管理人员蒙骗所有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手段。虽然会计准则机构在表外融资予以表内化的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初见成效,但是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局限性,所以对表外融资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一、关于表外融资调查结果
经过对张家口市100人的随机调查分析,不论是投资者还是潜在投资者,不论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工作人员,100%的人不了解表外融资。目前涉及表外融资的事项,会计准则基本上都是要求对其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但是据调查显示,投资者中仅有3.3%的人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会关注报表附注。至于涉及到表外融资是否会影响投资决策的问题,投资者中仅有1.7%的人认为会影响投资决策,而少数人认为不会影响,大多数人甚至对这个问题是不清楚的。所以有必要阐述常见的几种表外融资业务,分析各种表外融资业务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提醒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加以关注,以免投资决策错误,导致经济损失。
二、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经营租赁
科技期刊应重视出版机构伦理责任
摘要:梳理了出版机构以及作者以外的出版相关者(编辑、同行评议人、媒体传播、期刊评价及媒体评价)的伦理责任。国内行业学(协)会、出版机构和出版相关者应开展更多维度的探索,在期刊出版相关者层面进一步完善治理,制定伦理政策,形成完整的期刊出版伦理生态,促进期刊出版活动全方位规范、多方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出版相关者;伦理治理;伦理责任
作者、出版相关者(编委会、编辑、同行评议人、媒体传播、期刊评价及媒体评价)与出版机构共同参与出版活动,在出版活动的链条中,互为影响,互有责任。出版活动中的伦理涉及作者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及发表()、信息传播、期刊评价等过程,完整的出版伦理学规范和准则应该关照到出版机构、作者、编委会成员、编辑、审稿人、传播者、期刊及媒体评价等各方各类行为。国际上,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已经形成了行业学会和出版机构不同层面的出版伦理规范。比如,在2017年11月,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整合《期刊编辑行为准则和最佳实践指南》和《期刊出版商行为准则与最佳实践》推出了新的“核心实践”(CorePractices)[1],指导和帮助出版商、研究机构、期刊等多方出版相关者共同维护和促进学术诚信。大多数国际出版机构也制定有自己的出版商指南,如Elsevier制定的《出版伦理》(PublishingEthics)[2]、JohnWiley&Sons制定的《科研诚信和出版道德最佳实践指南》(BestPracticeGuidelinesonResearchInteg-rityandPublishingEthics)[3],均对自己期刊的出版行为进行了伦理规范。国内已有大量有关作者伦理方面的编辑学研究文献发表,关注作者的学术诚信与学术不端、关注生物医学期刊涉及人的研究伦理审查等方面的问题。例如,李玉乐等[4]分析文献发现,近10多年来国内出版伦理研究的热点主要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与建议、对出版伦理的思考与建议、科技期刊存在的出版伦理问题等。但国内有关出版伦理的研究对于出版机构、除作者外的出版相关者(编委会、编辑、同行评议人、媒体传播、期刊及媒体评价等)的关注和实践不多。作者也是出版相关者,鉴于已有大量研究关注作者层面,本文所涉及的出版相关者不包含作者。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19年5月29日的CY/T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提出了审稿专家和编辑者的学术不端[5]。国内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和编辑在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出版实践中,除科研规范、伦理审批、作者署名外,应加强对整个出版领域同行评议、版权管理、利益冲突、信息传播、期刊评价等更多相关内容的关注[4]。鉴于编委会多由期刊的学术领域相关的顶尖科研人员组成,他们既是作者、读者、审稿人,或作为单本期刊的学术领导者参与期刊出版机构的部分管理性质的决策性工作,或带领编辑做一些出版环节中的终审工作,编委会专家个人的角色存在多元交叉和转换,涵盖在其他出版相关者不同角色中,本文不再单独表述。以下从不同角度探讨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及各相关角色的伦理责任。
1出版机构的责任
1.1发表优质学术内容。《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6]。科技期刊在传播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出版机构应该:1)强化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期刊的出版应该以发表和传播精品内容为己任,不断推进期刊成为本学科领域内最优秀的期刊。2)避免发表粗制滥造的低劣信息,避免单纯以满足为目的来获取收入的逐利行为。SCI指挥棒造成的发表要求,大量到国外的期刊上,很多“掠夺性期刊”或巨型OA期刊掠夺性现象应运而生[7]。这些期刊利用科研工作者的压力,或通过电子邮件寻找目标,或通过中介机构向作者推介期刊,作者时需支付高额论文处理费(APC)。无论是否严格进行同行评议,这些期刊多数在网站上都声明其遵循了国际同行评议标准,对论文进行了同行评议。2020年2月,科技部的《关于破除科技论文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中宣布:“完善学术期刊预警机制,定期国内和国际学术期刊的预警名单。”[8]12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通过综合评判期刊载文量、作者国际化程度、拒稿率、APC、期刊超越指数、自引率、撤稿信息等,列举了具备风险特征、具有潜在质量问题的学术期刊[9]。“掠夺性”期刊还催生了工厂的产生。“掠夺性”期刊和巨型OA期刊的掠夺现象需要通过行业治理、社会监督,不断促进优胜劣汰,改变低质量期刊滥发论文的局面。国际上,多个学会或出版平台如ALPSP、DOAJ、INASP、ISSN、LIBER、OASPA、STM、UKSG和出版商联手创建了网站ThinkCheckSubmit,帮助作者识别“掠夺性”期刊。同样,中文“掠夺性”期刊是抛弃学术期刊质量性(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公正性、导向性办刊原则,忘记了学术期刊初心,纯粹以掠夺作者稿件处理费为目的的期刊[10]。国内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学会应该进一步加强治理,帮助作者识别“掠夺性”期刊网站,甚至期刊假网站或“”网站。3)避免为追求影响因子的不当自引或联盟引用,杜绝为追求经济利益或评价指标的各类不端行为。
1.2注重学术、文字质量和传播质量。学术期刊内容为王,除了学术内容质量,文字质量和传播质量也是优秀出版物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出版物读起来行云流水,给人耳目清新的感觉。国际期刊出版经验表明:1)出版机构应具备完整的编辑手册,指导和培训编辑以科学的精神认真进行文字加工,保证科学语言表述的严谨性,避免表述的冗余和杂芜;2)期刊出版机构还应该建立出刊后自审、年度审读等审查机制,文字质量奖惩措施,保证和加强期刊的文字质量不断提升;3)精美的构图、新颖的封面、高品质的印刷和装帧都是构成优秀出版物的重要元素,多数一流的期刊都有一流的封面创意,配合重点文章传播的短视频、网站头图等增强论文传播的设计[11]。这些方面,国内科技期刊值得进一步学习和尝试,加强探索。
1.3提升效率,快速出版传播。让优秀的成果最先、广为传播,既是作者的心愿,也是出版者重要的责任。开设病毒肺炎(COVID-19)优秀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优先出版能力的一次应急实战,对适应优先出版而优化的同行评议、编辑加工、生产制作、上线等流程的一次全面的演练,对各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完备性进行了全面检验。2020年疫情初期的统计数字表明,文章从投稿到网上,平均用时6.2d,与国外知名出版平台相差无几。不同于国外预印本未经同行评议上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平台的所有论文均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刊出时滞大幅度缩减,缩小了与国外期刊的差异,吸引了国内一批优秀科研论文首选在国内优秀期刊平台投稿和优先出版。作者十分重视论文首发确权时间、发表流程时长、平台的影响力及传播力,因此,加速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有影响力的优先平台,就能吸引优质稿件回流,让更多优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12]。出版效率是信息传播力和期刊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2019年停止纸刊订阅,2021年转向持续出版模式(优先出版与正式出版整合为一次在线发表)。文章完成同行评议和文字编辑立即在线发表,研究人员可更快地发现和引用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自2020年12月推出“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发表平台”,正是考虑在确保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优化稿件审核和出版流程,大力压缩各流程时滞,提高出版效率,构建快速交流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服务作者[12]。国内平台需要加强对国际标准化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通过国际通行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加强数据的多平台交割、共享、互联,提升信息的快速传播能力,增强国际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13]。
智能财务机器人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摘要】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技术在释放人力资源、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着眼于RPA技术在通信行业金融领域的实践,创新性地将RPA技术应用于通信企业的数据填报、报表编制、数据审核、银企对账等核心金融业务场景,以期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企业应注重RPA落地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提升。
【关键词】过程自动化;RPA;财务管理;通信
1引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级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领域正在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以德勤、安永为代表的国际咨询公司相继推出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RPA在赋予财务人员权力、提高财务运作效率、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RPA基本介绍
2.1RPA概念机器人过程自动化(RPA)是一种编程软件。它基于预先配置好的自动执行脚本,完成一系列的手工处理,从而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借助RPA虚拟劳动,员工可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完成标准的、重复的、大规模的业务流程工作。RPA作为一种过程自动化软件工具,以其降低人工成本、改善客户服务、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受到市场的广泛好评,被认为将会是三到五年内发展最快的一项新变革。在很多行业中,云扩RPA平台将企业常用的操作内容组件化。云扩RPA机器人可以登录程序、打开/抓取浏览器、复制粘贴数据、处理Excel和邮件、填写表单、从文档里提取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等。通过拖拽丰富的组件即可模拟大部分人工操作,实现人工操作的流程自动化,解放人力。
2.2RPA特性简介RPA是通过模拟用户流程的处理行为来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RPA机器人需要执行业务流程,并且必须有清晰的业务流程规则。通过将清晰固定的规则配置成预置的执行脚本,可以重复人工业务操作的过程。如报表数据录入、系统数据审核、发票审核、供应商审核等场景,这些重复性低值的工作可以通过配置RPA来完成。RPA虽然是一种轻量级的软件工具,但它也满足了企业应用软件的高安全性要求。RPA在其操作过程中不需要传输或存储任何业务数据,只在当前用户的指定进程中执行操作。RPA软件支持离线操作,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RPA处理结果支持完整的审计跟踪和数据不可否认机制。所有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都被存储、加密和保护。在数字化设备中完成的具有高重复性、强规则性的流程与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均可以通过软件机器人进行自动化,大大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科研管理论文
1本校科研管理需求
在我院的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处需要了解教师的每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项目名字、项目经费、项目人员、项目状态等;最特殊之处是本校项目经费编号必须和财务统一,只能按照财务软件默认给出的编号建立数据编号.这样才能核对项目经费、纵向经费等;项目所获得奖励(科技进步奖等)按照科研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奖励;项目人员的信息和项目的每个内容都相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位都有相同名字的人员,所以每个人员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一个区别码,可以是身份证,也可以是工作证代码等等.
2数据库结构设计
2.1数据库选择
由于科研管理的保密性,本校科研管理不对校外开放,基本不用考虑并行查询的系统需求,另外,鉴于本系统目标用户普遍应用Windows系统,所以项目采用了WindowsServers系统下的SQLServer,在跨平台操作时,可直接用SQL语言进行数据读写和查询等操作命令.用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2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一定是在项目的最初完成的.构造数据库必须考虑所有需求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我们习惯称之为范式,参考关系数据库的多种范式,依据科研管理的需求分析,为扩大操作功能和减少冗余度选择了第三范式.科研工作者的信息是贯穿于整个数据库中的,必须单独建立的,同时为了避免多人同名可以采用唯一身份证号码加以区别.其表内信息依据需要建立以下字段:包括年龄、性别、单位院系、职务职称、技术领域、个人信息(电话)等.每个表单都有一个和人员相关的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是工作证号,也可以是身份证号码.每个表单都可以单独进行,甚至可以在备份的同时也不影响录入.如果将来需要查询某科研人员的详细成果,只要每个库调用相同工作证号或身份证等就可以.科研经费是每年国家审计管理的重点,每笔经费一定要保证和唯一项目编号准确对应.所以建立经费和经费分配两独立表单.两个单独表中经费都含有项目编号,这个项目编号和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编号一致.由于项目管理表中有人员信息相连,所以只要通过调出科研经费相关联的项目编号后自动在逻辑层调用项目表和科研工作者库中信息,就可以得到全面的经费信息.而经费分配表中的人员必须符合人员库,这样就杜绝了非项目人员经费报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查找同一个人员参加的不同项目的经费结果的复杂度.成果管理模块通过建立专门的成果库,成果库可以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设计时同样建立一个单独的表,而成果中也有和经费模块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包含项目人员,这样将来查询某人员的时候,项目和成果可以一起得出.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探讨
摘要: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学校呈现出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态势,财务模式也从原有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模式。要提高高校的财务控制工作,就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提高高校管理质量。本论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高校的管理模式发生改变,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就需要高效管理工作中要严格内部管理工作,对促进高校经济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没有构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规则在使用中主要是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高校的内部控制作用,也没有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这就必然使得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通常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对于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财务共享服务提高管理会计水平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与“互联网+”时代的冲击,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针对财务共享服务对提高管理会计水平进行探讨,在了解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探讨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的作用,还提出了一些财务共享服务对提高管理会计水平的策略。通过本文研究,读者大致可以了解财务共享服务,对财务共享服务提升管理会计水平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
一、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的简要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早推行这一管理模式的公司有通用电器等大型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是建立在财务流程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数据进行收集,之后再统一进行分配与管理的分布式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运用财务技术与信息技术,将企业财务部门与管理部门联系到一起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而对企业财务进行统一分配与管理。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一般存在于有众多子公司或事业部的大型集团企业,例如通用、一汽、中石油、西门子以及海尔等企业。管理会计是创造组织价值的信息系统,其输出的信息提供给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和员工。在我国组织是指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外是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这种提法源于两方面:一是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与其他三位教授编写的教科书;二是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发表的学术论文。我国财政部在2016年6月22日出台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相继在2017年10月19日正式《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通知》说明管理会计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机关与社会公众的关注。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的作用
1.促进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为企业提供了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可靠的技术保障,还有效的整合了各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使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强度得到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业务和战略决策支持等高价值领域中,实现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例如,2007年海尔集团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团队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在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当中,海尔实现业务流程、行业规则和专业语言三个方面的统一,同时制定了GAAP(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是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规范了交易过程和规则,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在业务端上实现无账户、无现金、无会计,有效地管控财务、交易、运营和资金风险,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强了规避风险的能力。海尔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为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开启了“方便之门”。2.有助于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随着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的联系日益密切,管理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在内容、结构和人员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来帮助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更完善的运行。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从数据采集开始,再进行信息的汇集、筛选和统一分配,再到最后的管理决策,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同时也保证了管理会计信息化收集数据的有效性。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财务共享服务跨越了地理上的限制,使得不在同一地域的集团企业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做出反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目前企业运用信息化工具常见的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财务基础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以及财务辅助系统等。以财务基础核算系统为例,信息系统实现了设置会计科目——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标准流程,此外还有复式记账、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三种功能穿插在这4个流程当中,财务共享服务的加入使业务端工作量减少,分析数据的速度更快捷,回馈给高层信息的更准确。可见借助信息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财务基础核算标准化、简单化和流程化,不仅大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推进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3.有利于管理会计工作标准化。信息不对称是管理会计在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之所以存在这一严重难题往往是因为财务数据的不准确导致的。过去的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规范性并且人员的专业水平整体不高,导致根据同一份财务报表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样管理者就很难根据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财务共享服务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将采集的数据输入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当中,再用财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就能很有效的规避人员上的工作失误,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此外,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也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水平,不断的更新也必须要求会计人员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三、财务共享服务对提高管理会计水平的策略
数智时代新商科会计财管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从新商科理念出发,根据数智时代对会计财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分别从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机制、实施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新商科会计财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着力打造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同时强化实践环节。
[关键词]数智时代;新商科;会计财管;人才培养
进入数智时代,现有的商业模式已经被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彻底改变,数字化和智能化持续不断地影响、改变着企业生态以及营商环境,应运而生的“非中心化”商业形态,使得所有的企业都成为社会化商业的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扁平化组织和新的商业价值观的确立,使得“去中心化”的社会生活的共享模式的构建成为可能,于是新的商业规则随之产生了,新商科生态也顺势得以形成。在这种新型生态环境下生存发展的企业,一定会面对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转型等方面的变革,这让传统财务和会计业务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以往传统的企业核算处理性业务会大幅度减少,企业目前正从业财一体化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财务快速过渡,业务财务的比重也会持续快速提升,传统会计要转型为智能会计,财务人员需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各大企业将会利用大数据与智能技术来重建会计财务场景。这预示着新商科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必然要做出重新定位和重大调整,高校会计财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都要适时进行重构与优化。
一、“新商科”理念内涵概述
140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首开大学商科教育先河,长久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商科的内涵始终都在不断地调整与变化。早在十多年前彼得•德鲁克就对新世纪会计的角色做出了新定位:“新兴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尽管它发端于企业,肇始于商业信息,但是它一定会席卷社会中的所有组织,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与个人对信息的认知……而领导这场革命的往往是信息产业会忽视的人———会计人员。”[1]他准确预言了会计对于未来所有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今天的数智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形态、生产方式、金融范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以往的财会行业受到“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因此“新商科”理念应运而生。新商科生态的本质就是企业的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性与共享性是其典型特点,因此新商科是对传统商科模式进行学科交叉重组,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财管类课程,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教育,从而更好地构建“学科本位”和“交叉融合”相结合的培养方案。“新商科”理念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新商科”是交叉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传统商科是以职能为导向来培养专门人才的,如市场营销、财务、金融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而“新商科”则趋于向市场输送跨学科的创造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如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网络营销等,这就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把互联网会计思维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目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商业模式,“新商科”必然会主动回应这一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学生也应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手段来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
新商科会计财管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摘要]从新商科理念出发,根据数智时代对会计财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分别从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机制、实施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新商科会计财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着力打造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同时强化实践环节。
[关键词]数智时代;新商科;会计财管;人才培养
进入数智时代,现有的商业模式已经被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彻底改变,数字化和智能化持续不断地影响、改变着企业生态以及营商环境,应运而生的“非中心化”商业形态,使得所有的企业都成为社会化商业的组成部分,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扁平化组织和新的商业价值观的确立,使得“去中心化”的社会生活的共享模式的构建成为可能,于是新的商业规则随之产生了,新商科生态也顺势得以形成。在这种新型生态环境下生存发展的企业,一定会面对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业务转型等方面的变革,这让传统财务和会计业务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以往传统的企业核算处理性业务会大幅度减少,企业目前正从业财一体化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财务快速过渡,业务财务的比重也会持续快速提升,传统会计要转型为智能会计,财务人员需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各大企业将会利用大数据与智能技术来重建会计财务场景。这预示着新商科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必然要做出重新定位和重大调整,高校会计财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都要适时进行重构与优化。
一、“新商科”理念内涵概述1
40年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首开大学商科教育先河,长久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商科的内涵始终都在不断地调整与变化。早在十多年前彼得•德鲁克就对新世纪会计的角色做出了新定位:“新兴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尽管它发端于企业,肇始于商业信息,但是它一定会席卷社会中的所有组织,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与个人对信息的认知……而领导这场革命的往往是信息产业会忽视的人———会计人员。”[1]他准确预言了会计对于未来所有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今天的数智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形态、生产方式、金融范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以往的财会行业受到“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因此“新商科”理念应运而生。新商科生态的本质就是企业的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性与共享性是其典型特点,因此新商科是对传统商科模式进行学科交叉重组,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财管类课程,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教育,从而更好地构建“学科本位”和“交叉融合”相结合的培养方案。“新商科”理念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新商科”是交叉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学科
传统商科是以职能为导向来培养专门人才的,如市场营销、财务、金融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而“新商科”则趋于向市场输送跨学科的创造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如金融科技、财富管理、网络营销等,这就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把互联网会计思维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目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商业模式,“新商科”必然会主动回应这一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学生也应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手段来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