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财务管控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内部管控和财务管理制度论文
一、内部管控和财务管理制度产生的问题分析
(一)邮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产生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邮政单位在整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管理机制划分非常不明确。而且财务管理制度在很多邮政业务方面并不能体现,也是集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有些邮政单位从不进行主动实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邮政相应的部门都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在单独进行财务审查措施,这就造成整个单位不能整体进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机制基本成为摆设的存在,对于整个系统用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隐患。还有很多问题体现在,本单位对于职工的财务制度思想教育跟进不及时,业绩关心程度远高于思想关心,这就造成很多并不能发生的财务问题的思想产生,而得不到及时的控制。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是极其不正确的,正是因为对于员工的管理失控,造成很多财务问题的产生,而在处理发生问题方面,单位只是单方面的堵漏措施,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管控制度只会一时出现,当问题解决后,就又回到恶性循环当中。在很多邮政单位都是管理制度口头派,各种规章制度都体现在墙面上,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根本没有制度管理的概念。
(二)提高内部管控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为了提高邮政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邮政系统的各个部门必须按照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管控执行,建立定期和临时的财务管理制度思想教育。在内部管控方面,要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踊跃和自主的进行自检、监督等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结合国家财务规定创建一套符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管控机制。创建层次管理模式、阶梯式管理模式、交叉式管理模式等,加强执行力的操作。对于邮政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方面,单位要明确划分主次关系,做到在财务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督、内部监督人员或班子。单位负责人要主动担任主管,并全力配合监督工作。并且在操作上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充分的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在单位的运行。保障管控机制长期有效的执行。在问题处理方面,必须做到透明化处理所有问题,不回避、不逃避、不畏惧的态度。对于个人出现问题的,在处理上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邮政企业的整体情况,增设信息化财务管理,实现财务全面管控,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财务基础的管理建设,必须合理,确立会计师为内部管控的主体,因为只有单位内部的会计师才能真正了解单位财务出现的问题,而作为邮政单位的会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单位实现经济最大保障化。只有确立财务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保证执行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二、邮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要点
邮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必须要做到人性化执行,充分的考虑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并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一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的层面进行财务制度建设,一切的措施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谈物业管理企业收入和财务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在全国范围内新兴楼盘数量大幅增多,物业管理等配套产业随之不断发展完善。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业主对居住环境及生活品质等提出了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并且业主可以和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各物业管理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为促进盈利水平的提升,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财务方面的管控,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经营收入实施科学管理,切实提高管理的效果。论文对收入管理和财务管理进行了简单介绍,探讨了物业管理企业加强收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收入管理;财务管理;策略
1引言
当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有一些不足,尤其是涉及经营收入及财务方面的管理仍需改进。为更好地满足业主的多方面需求,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人员、制度以及财务等方面的管理,为业主提供更为周到且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管理概述
物业管理企业的收入是物业管理企业根据签订的服务合同维修养护及经营管理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及公用设施设备等,同时,在管理环境卫生及维持秩序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物业管理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主经营收入和多种经营收入,物业管理费和物业经营收入属于主经营收入。
2.1物业管理费收入
作业成本法在教育成本核算中应用
[提要]高校教育成本,即高校日常运行费用的总计。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优化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控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核算是高校优化预算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施行,新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为高校成本核算指明新的方向。
关键词:教育成本;作业成本法;成本管控
一、高校成本核算现状
(一)缺乏成本核算意识。高校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人才培养和教育科研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使得社会及高校自身普遍忽视学校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注重资金投入数量而忽视资金的利用效率,加之过去各类财政拨款考核都是单方面考核预算执行进度、资金执行情况,很少有成本管控考核,对资金使用效率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高校缺乏成本管理的动力,工作重点集中于资金收付、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环节,强调经费收支,成本管理粗放滞后,成本管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财务人员自身成本意识薄弱,受传统“报账式”会计思维的约束,重核算、轻管理,财务人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会计的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高校成本管理的认知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成本管控的理念较弱。
(二)缺乏合理方法,分摊不合理。成本分摊才能了解高校成本真实的构成情况,目前高校成本的分摊有失公允,许多业务部门承担的成本与自身不配比,造成成本扭曲、数据偏差,提供无效的成本信息,与成本核算目标背道而驰。直接成本直接用于特定业务的耗费,能够直接体现,直观且容易量化,间接成本是项目间接耗费的费用,构成相对复杂,难以量化。间接成本的承担主体多,而且每个消耗主体各自承担的业务不尽相同,特点各异,导致难以找到一致的标准,难以确定合理的分配率。比如,高校的水电暖费用,没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分摊到教学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后勤管理费用,往往是一刀切地计入后勤管理费用。部分教学行政“双肩挑”的人员,其人员支出也没有在教学和行政管理费用中分摊。此外,科研间接费用,如水、电、暖气、场地、管理人员等费用也缺乏合理的分摊方法,导致成本核算难以推进。成本分摊不合理,必然造成成本项目无法正确反映,该由教学承担的成本分配到了后勤管理,该由科研承担的成本分配到了行政管理,人为地降低了教学科研投入,使得教学评估、检查巡视等汇报的数据不达标。
(三)成本核算难度大。高校成本核算在实际操作上面临许多困难。高校人员数量多、教育活动多、成本项目多、经济活动复杂,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量大。高校人员构成复杂,按照不同口径可以将人员划分成各个类别,可以按人员身份分为教师、学生,可以按工作性质分为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还可以按教学层次分为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的人员对应着不同的成本信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高校规模扩大,高校人员数量逐年增多,普遍达到了几万人的规模,高校人员数量之大,也给成本核算增加了难度。高校成本项目种类繁多,有工资福利费用、商品服务费用、对个人家庭补助费用等,各种经济活动层次广、维度多,不同维度的经济活动对成本信息有不同的需求。此外,高校以学期、学年为运行期间安排教学活动,而高校因需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照自然年度为一个会计周期,核算周期口径的不一致给高校成本核算加大了难度。另外,高校财务人员对于成本核算及缺乏实践经验,又缺乏理论知识,普遍没有掌握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成本核算难度。
(四)基础性工作薄弱。成本核算基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尽管已经实行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但是目前高校采用的核算思路并未完全转变,核算方式仍然是依据收和支,应当按时计提的费用没有及时计提,仍然在付款时一次计入费用,当期应收未收的款项的不及时计入收入,等到款项到账时才计收入,收入费用仍然出现跨期入账,时间不配比,没有实现成本期间合理划分。高校的成本管理缺乏成本核算制度,对成本核算目标、原则不明确,成本核算对象、范围模糊。成本管理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成本管理缺乏约束,缺乏监督环节,不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此外,成本管理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也不仅是行政管理部门的事,而是应当由全校全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任务,从行政管理到二级学院每个师生员工都应当树立成本责任意识。目前,高校的成本管理工作铺开面较窄,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责任感不足。
国有控股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着较为创新的现实状态,并且其自身所拥有的经济效益及综合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使其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转变与优化,由此也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经营及管理工作提出了较为突出的创新型挑战,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更加多元化的现实要求。基于上述角度,论文对当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优化的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优质化发展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参考。
【关键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内部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1引言
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新常态特征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稳定经营的双重性压力,其内部审计工作在整体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突出。而目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问题有待于完善。由此,论文对整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优化提供有效的现实性参考。
2在新常态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现实变化
2.1对审计目标进行变化。在当前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增强服务意识的观念予以有效的应用,使其服务所具有的优质化特征得以体现,需要将服务及监督工作进行共同化的构建,监督审计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且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能够获得更加深入化的改革,使其自身所拥有的科学发展特性得以体现,需要从机制及体制等诸多角度对合理化的建议进行构建,需要使各类改革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规范化特性得以体现。此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对企业进行积极化的探索,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工作,并且对改革经验进行综合性的分享,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错误能够获得有效的优化,并且使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能够以改革为基础,对外部的发展条件进行有效的创造。
2.2对审计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新常态背景之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的审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并不能将相应的工作局限于财务收支工作,需要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经营决策能力能够为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企业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分析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合规,是否与相应的程序要求相符合,并且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所拥有的实际效益,需要对整体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性以及相应的完善性进行综合性的检查。此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环境保护工作、节能减排工作等诸多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现代生鲜企业全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如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再加上配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生鲜行业快速兴起。与此同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本市场的青睐,推动了生鲜企业的扩张。尽管现代生鲜企业目前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其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都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现代生鲜企业全面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首先探讨了生鲜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种类,之后对生鲜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最后关于生鲜企业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措施,以此来帮助现代生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生鲜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问题;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动了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生鲜行业也在该背景下迅速成长,行业总交易额不断上涨,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尽管如今生鲜企业的产业体系相对成熟,但是其企业利润并未充分挖掘,怎样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中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就变成了生鲜企业财务板块的关键问题。因此,如何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出现改变时迅速适应,并在短时间内解决由于企业迅速成长而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就必须要拥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其除了能够与企业总体战略布局相匹配,增强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力,还能够提升公司财务系统与其余部门的协调性。而且,全面财务管理模式还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进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所以,怎样挑选科学全面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公司的迅速发展就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
二、生鲜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类
(一)集权型模式
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在于企业领导阶层掌控企业的所有权力,公司其余部门只能依照领导者的决策开展相关工作。通常来说,集权型模式在公司起步时期或者迅速扩张时期使用次数较多。企业建设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意味着企业领导层直接管控财务管理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会干预财务决策的实施环节。
航空工业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摘要:财务数据作为企业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信息之一,在企业经营财务活动日益复杂、企业集团规模日益庞大的今天,财务数据处理的质量、效率、安全等问题深刻影响着企业集团的经济运行管理效能。实践证明,财务共享模式能有效促进大型企业集团再造流程、提高理效率、降低成本。本文研究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功能作用与建设模式,分析了航空工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式及有关具体建议。
关键词:航空工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模式
1财务共享中心的功能作用与建设模式
共享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福特公司、通用公司等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提出,通过把内部不同事业单元间相同或重复设置的流程集中到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以此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三十多年来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已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财富500强公司里面,86%建立了共享中心的模式,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的财务运作成本。在国内,中兴通讯、海尔、华为、宝钢集团等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从国家层面来看,鼓励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国资委于2011年7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99号文)》中,明确提出:“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财政部会计司于2013年12月6日的财会[2013]20号文《企业会计信息化规范》中,第三十四条明确提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国内众多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案例经验来看,财务共享日益成为推动企业实现财务转型的推手。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将企业财务人才从大量的日常性财务交易处理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业务财务以及战略财务,更好实现业财融合:战略财务(专业财务)———主要聚焦于各类财务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和制定政策、标准、流程和工具为业务单位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如资金、税务、内控等专业人员。共享财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展业务的支撑人员,通过财务结算支付等集中,降低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业务财务———融入业务,引领和协助业务团队研究用户需求、市场容量,用财务专业技能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事前算赢的决策支持,向业财融合迈出一大步。对于已经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的企业集团而言,不少管理者认为会计集中核算等同于财务共享。对此,有必要说明下,两者有一定差异,或者说财务共享是会计集中核算的高级阶段,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经营策略,侧重于资源集中管理;而财务共享则是一种商业策略,旨在强化管控、降本增效并推动企业向管理会计转型。
2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目前国内在共享服务领域的一批代表企业正在脱颖而出,财务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如中兴通讯、苏宁、海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平安等企业。集团公司所属部分企业也着眼于实际业务需要启动或开展了财务共享工作。中兴通讯、华为、海尔等企业先后开展财务共享服务实践,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2.1中国电信广东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过程与功能成效
国内公司财务分析(3篇)
第一篇:公司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
摘要:
本文以深交所2010-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研究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以及财务状况能够显著影响信息披露质量,而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信息披露质量;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
一、引言
目前,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依靠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判断企业获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从而做出相关决策,信息披露的质量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直接相关。而近年来,国内外会计造假案件接频发,使得各方对信息披露的质量产生了强烈质疑。2012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做出的公开行政处罚中,近200项与信息披露相关,其中包括重大事项、关联交易等信息的隐瞒。这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上信息披露效率较低,不仅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更是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最终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健康长远发展。国外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起源于EugeneF.Fama(1970)首次提出的资本市场上信息的有效性问题。Healy和Palepu(2001)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报酬、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EngandMak(2003)研究发现,较低的管理层持股和较高的政府持股会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王斌,梁欣欣(2008)认为信息披露质量与与独立董事比例、财务收益能力、资产规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林昕,安国祥和胡亚君(2010)得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而独立董事比重以及两职分离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较小的结论。胡海川,张心灵(2013)研究表明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和高管持股因素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影响。徐爱莉(2013)认为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高管报酬、两职分离与信息质量有显著关系。目前,国内外对于信息披露的研究存在以下特征:(1)研究结论在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方面存在差异,这与样本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相关;(2)大多集中在研究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的关系,而忽略了公司财务状况对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3)在研究方法上,多数国内研究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将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简单分为1和0,在数据处理上较为粗糙,可能遗漏重要信息。因此本文将以信息披露质量为起点,以2010年-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研究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
科研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构建探究
摘要:本文将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和科研事业单位预算实践相结合,以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重建全面预算架构体系、梳理和重构预算编制流程、提升预算信息化能力以及探索预算考核措施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构建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适应科研事业单位需求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使科研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研究中提出的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是众多科研事业单位共同面对的,提出相应的优化构建措施具有借鉴意义,对科研事业单位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很好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1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1.1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不断随着时代创新发展,但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经营业务的特殊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进度落后,预算管理主要以资金管控为主,原有体系存在与战略目标结合不紧密,组织结构简单,重编制轻执行,信息化能力低等瓶颈,客观上需要科研事业单位必须优化科研管理流程、加强科研成本管控,细化资金管理。构建与科研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经营效能和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课题,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来引导科研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对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根据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2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意义。1.2.1有利于落实战略目标,承接经营计划战略目标是指导科研事业单位开展活动的引领性规划,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接单位战略目标与业务活动的有效工具。全面预算基于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细分各业务板块职能,通过组织开展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把科研事业单位的经营计划落实到具体的科研管理工作中,促进业财融合。各职能部门和科室的科研生产活动不再是主观臆断的,而是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依据,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制定或调整管理活动来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1.2.2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实行计划管理式的体制,导致整体的经营管理能力较低,在利润创造能力和资金周转效率方面与其他生产型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理顺职能范围,加强在研项目全周期成本管理,全过程实时管控业务活动的进展情况。全方位的划分和配置资源,达到统筹控制和利用资源的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科研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管理不能紧密承接整体战略规划。由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各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等,以及规划与执行之间存在运营偏差,使得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存在较大的困难。预算管理中业务与财务融合度低,预算依据不充分,全面预算编制与业务开展不匹配,预算编制中预算松弛和偏紧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