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部门预算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摘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举措。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拟基于企业中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BSC与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不断挖掘财政资金投入使用的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BSC;KPI法;绩效管理;绩效评价
1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印发,加快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步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还能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近年来,我国高校在预算管理改革上不断探索,管理方式从“投入与产出”逐步转变为“投入与绩效”,挖掘财政资金投入使用的潜力。从管理流程上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从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管理,到预算执行与绩效运行监控,再到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而形成的一个综合闭环式体系。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建立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能够指导预算编制和绩效目标设置,并且能够监控辅助预算执行全流程的工作机制。
2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及研究方法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目前高校仍未形成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绩效管理体系,大多数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第一,缺乏目标管理。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不断调整学校战略,而这种目标一般是一个时期的长期目标,大多数高校设定的绩效目标局限于短期的财务指标,而弱化了长期的全面的目标管理。第二,缺乏过程监控。由于缺乏绩效管理的经验,以及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高校缺乏对预算绩效的全过程管理。第三,设定的绩效指标缺乏可操作性。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其中绩效指标设定的优劣决定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大多数高校绩效指标设定存在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的缺点,这使得绩效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全覆盖多维度的评价过程。在企业中,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BSC(平衡计分卡法)和KPI法。BSC即平衡计分卡法分别从财务、内部流程、顾客、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出发,建立综合衡量的指标体系。BSC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外部指标与内部指标相结合、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相结合,对绩效进行多维度的平衡和全面的评价。KPI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则是按照“二八”原理,抓住绩效管理中关键性指标,其特点是按照科学优选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择绩效指标。基于BSC与KPI法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探索,体现了绩效指标应当具有综合统筹和科学优选的特点。
3基于BSC与KPI法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
基层会计预算管理研究
摘要:
我们此次主要通过对基层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站在基层预算管理的角度,从管理会计、内控制度以及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在工作实践中的现状,分析了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预算管理水平的认识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
基层管理;会计预算;管理;分析;研究;对策
一、预算管理概况
我国的预算改革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冥想的,但是会计预算管理在基层单位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未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像在会计预算中经常会遇到的预算编制质量问题,预算执行力问题,约束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使基层单位很难通过预算管理来提升自己的实际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形成上述问题的因素非常多,不仅有内部因素,也包含了外部因素,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制度的确定与实际落实之间的差异也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
二、预算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内部控制下科研管理规划范和透明化也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将大数据引入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笔者学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分析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以期促进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互联网+”;内部控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要求,为深化改革、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此外,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出要求,通过制定制度、理顺流程、分析风险、实施措施、执行程序、加强监督,形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因此,“放”不意味着“放任”,“管”不应该是“管死”,在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也为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简化科研管理流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科研服务”的模式,搭建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因此,将“互联网+”思维方式和会计领域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科研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1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科研管理系统很难与校内其他部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高校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不同系统开发商不同,使用的数据字典也不尽相同,导致系统兼容性和数据共享程度低,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主要依赖于人工传递,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管理。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需要定期从校内其他系统中导入所需的科研人员及经费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在职称评定、博硕导评审、研究生招生指标等工作中均涉及科研成果数据,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材料并填写各类不同的表格,管理人员也要多次审核科研数据,效率较低。
1.2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尚不完善
物流成本预算管理构建
【摘要】
文章对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制度进行介绍,结合国内物流项目的实际情况,将直接编制法以及间接编制法作为构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制度的切入点,并从基于弹性预算法的编制、基于零基预算法的编制、基于滚动预算法的编制以及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编制四方面入手,设计一套适合国情的成本预算制度,旨在为物流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体系;编制模式;编制方法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预算体系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者可据此掌握物流成本的变化趋势,并了解企业物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对物流管理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如果缺乏科学的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制度,就会在物流环节中造成资金损失。本文参照国家规定的物流成本计算法则以及物流成本组成要求,对构建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进行探讨。
一、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
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是在成本核算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手段揭示物流成本的变动,并对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揭露企业物流环节中所面临的问题,便于管理者对各物流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因此,物流项目活动成本的预算体系应和物流项目活动的核算体系保持一致。
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探析
摘要:
质检机构传统科研管理在人员能力、管理模式以及经费监管等方面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科研制度上进行创新,经费使用环节上进行掌控,才能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走向课题管理精细化道路。
关键词:
质检机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创新管理
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科技竞争先机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随着各级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成本的大力投入,质检机构更加注重自身软实力方面的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各质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技术机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在重大质量安全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是当前质检机构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我国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1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化程度低
核能发电企业科研管理创新
【摘要】随着核电的快速发展,核能发电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科研管理水平成为提高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文章针对当前核能发电企业存在的重生产轻科研、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从理念转变、制度建设、人员培养等方面提出管理创新策略,明确关键举措在于科研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可为核能发电企业的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能发电企业;科研管理;创新;组织架构
1引言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次大会上指出: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核能发电企业作为高科技密集型企业,在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部署中扮演关键角色,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核电的快速发展,核能发电企业科技创新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企业科研管理与发展趋势未能有效匹配,如何进行科研管理创新,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值得科研管理人员认真思考。
2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核能发电企业工作重心在于保障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运行、维修、技术等生产部门作为企业的主力军,是科研任务的重要承担者。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科研创新各自为政、科研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亟待进行解决。
2.1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
内部控制在疾控中心科研管理中应用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力的增强,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疾控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日益增多。内部控制理论作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内部管理具有控制、评价和监督的作用。将内部控制理论运用到疾控中心管理中,对防控科研管理的风险,顺利推动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内部控制理论,对其应用在疾控中心科研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疾控中心;科研;管理
近年来,国家在医学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疾控机构科研经费也迅速增加,科研实力水平已成为衡量疾控中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包括纵向课题如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及单位内部自立课题,以及横向课题,而疾控中心科研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给科研管理带来挑战。本研究采用内部控制理论,探讨在疾控中心科研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50年代,美国颁布了《会计与审计法》[2],明确了政府部门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内部控制理论研究,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3],明确了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2012年,国家财政部统一了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目标,加强了内部控制的力度和方法。2014-01-01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6年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4]。上述规定也适用于我国的公立医院、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可以提高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水平,有助于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发展,标志着公立医院、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始。
2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和分析
2.1内控建设重视不足。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内部控制管理思想意识不强[5],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研课题负责人对内控的重视不足,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学习不到位,意识不到科研管理中的风险以及实施内控的必要性。而且从单位领导到科研管理部门均不熟悉内部控制,缺乏对科研管理内部控制的顶层设计,不能真正使用内部控制原则来指导科研管理。
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创新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现状,指出项目单位缺乏预算绩效理念和机制保障、重视资金投入而忽视预算绩效、预算绩效评价尚未有效应用等三大问题。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四项优化对策:构建事前预算绩效评估机制,加强项目立项管理;严格资金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和绩效指标双监控;健全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机制,完善全过程项目管理流程;加强责任人考核,责任和激励并举。
关键词:事业单位;项目管理;预算绩效;创新研究
一、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长期以来,由于其非营利性特征和政府出资的背景,事业单位项目运行普遍以会计核算职能为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尚未健全。新时期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积极开展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不足
1.项目单位缺乏预算绩效理念和机制保障
(1)管理人员绩效意识不强。长期以来,项目管理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习惯认为只要钱没进自己腰包即可,项目完成就好,而对项目的质量和效果重视不够。主管单位对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单位对项目管理人员也缺乏必要的绩效考核和监督,多种因素导致管理人员预算绩效意识普遍不强。(2)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和人员难以保障。财务部门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部门,但其机构建制不受重视,一般是设在办公室下的一个科(室),而且核算工作量很大,没有更多时间参与管理,在预算绩效等重要事项上根本没有话语权。有的单位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相对随意,一些非会计专业人员被安排到财务岗,导致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而且财务岗位设置上也难以不相容。因此,财务管理体制上难以保障预算绩效管理。(3)内控机制有待完善。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的内控体系并不健全,或者建立了相应机制,但不能有效地实施。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普遍缺乏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也未能在体制机制方面和专业人才方面提供足够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