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培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播音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播音培训总结

少儿播音主持线上教学浅论

【摘要】2020年我国遇见了难以预测的“疫情”,一时间全国的各种教育行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不影响学习进度,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全国各院校都采取了多种平台的线上教育模式。少儿艺术培训中的播音主持专业因为其语言的独特性,很适合利用线上教育模式进行授课。如何利用线上模式解决少儿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并发挥其优势呢?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少儿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线上教学模式

一、现阶段少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在民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少儿艺术教育一直是培养少儿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形式,全国多地中小学已经将少儿艺术特长作为加分项加入到招生考试中。而其中非常有特点的一个专业——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及家长的关注。通过对少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快速建立自信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同时也可以将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听众进行传达,这都是大多数未经过培训的孩子们可望不可即的。经过了专业学习甚至是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播音主持考级比赛的孩子们,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可谓是已经占得了先机,不论是参加学校组织的联欢会、联谊会,还是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类晚会,都可以将语言艺术这一特长进行很好的发挥,从而丰富孩子们的社会活动经验,锻炼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很多培训机构也将少儿播音主持专业作为自己的主打专业,招收了很多该专业的学员。然而由于少儿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对专业教师也有相对特殊的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相应的要求,教师也很难被称为是一名合格的少儿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同样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走访了多家少儿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考察,总结出了少儿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保持童心和耐心。作为少儿艺术教育者,第一要求不是播音主持专业能力,而是保持童心和耐心,能随时随地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走入少儿的内心,了解少儿的想法。从少儿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少儿真正地接受自己,才能让少儿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专业知识,让少儿对教师没有距离感,使教师能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甚至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从而将播音主持艺术的魅力进行更好的传达。这其中对教师的要求不可谓不高,除了本身具备的能力外,对少儿心理学、少儿相关法律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把握好和少儿交流的尺度。

(二)寓教于乐。我们对少儿的心理进行研究发现,填鸭式地传授知识很难让少儿自发地接受,授课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何才能提高少儿接受专业知识的效率呢?寓教于乐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的娱乐化改编,可以很容易地让少儿集中注意力,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激发少儿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将课上内容进行合理的改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经验尚浅的教师很难将这点做好,此时需要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将这类内容进行系统的改编,编排成册,成为相应的教材,以此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的优势最大化。

(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少儿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是必不可缺的,这也是播音主持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只不过面对少儿这个群体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利用语言的魅力,将孩子们吸引到语言艺术的课堂上来。这其中对教师的情商和沟通能力都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少儿爱憎分明、童言无忌,与少儿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措辞,不要对其表现出不必要的反感和不良反应,否则会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产生阴影。要用适合他们的语言方式与之沟通,循序渐进地引导其进行专业学习。通过专业的播音主持学习,孩子们就可以独立完成晚会主持、诗朗诵、舞台剧表演等与语言艺术相关的演出。通过以上的总结不难发现,虽然少儿播音主持专业表面上看来要求不高,门槛较低,但是深层次的要求却非常严苛,因为涉及到少儿的内容都是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每位家长和学生都是最严厉的考官,如何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每一位少儿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阅读全文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应用探析

摘要:当前阶段,随着各类媒介不断创新融合发展,新媒体时代大幕正式开启。由于互联网技术与各类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传统媒体各行各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其中播音主持行业尤甚。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亲和力在播音主持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策略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亲和力;播音主持;重要作用;应用策略

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播音主持人在整个广播电视行业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主体地位,播音主持堪称为全面促进节目与听众良性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播音主持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与众不同的气质能够给受众带来最直观的观看、聆听感受与节目享受。新媒体时代,想要全面提升自身节目质量和影响力,播音主持必须要具备足够的亲和力,并且能够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展现出优秀的人格魅力,不断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自身节目效果更加出众,拥有更多的受众度和支持率。

一、新媒体时代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具体应用魅力

(一)亲和力能拉近播音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新媒体时代,一名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人日常工作简要的流程如下:阅读稿件、个人理解、背诵记忆稿件、用心感受、正式发声。具体来讲,新闻稿件往往会涵盖多种渠道、多类题材和多项内容。一名播音主持人在每天的播音主持工作中必然会接收到不同新闻内容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差异。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想要将亲和力融入自身播音主持工作中,就必须要对稿件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研读,并且要产生自我主观性的深入理解,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当前阶段,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必须要能够站在不同观众群体的视角以及心理去审视待播报的新闻节目内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足够的丰富生活经验与生活体验,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走入受众的内心世界。确保为广大百姓和受众传递真实、客观、时效性强的各类新闻信息,进而逐渐成为一个合格且具有满满亲和力的、深受受众喜爱与支持的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人。

(二)亲和力能充分激发观众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各类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与迅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和重重的压力。因此,想要让自身节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拥有一席之地,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凭借自身的亲和力与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与受众和观众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要能够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读新闻,并且利用自身亲和力与感染力激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热情与参与积极性,让受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和感受到播音主持自身的魅力,进而充分了解和掌握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和方式,逐渐认可与喜爱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

(三)亲和力能彰显播音主持人魅力。新媒体时代大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必须要全面创新改革与升级。必须要突破传统固化模式的播报局限和播报风格,要能够将亲和力“完美渗透”到播音主持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并且要为新时期每一位播音主持人给予足够广阔的才华施展空间,让其能够将自身独有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举例说明,新媒体时代,许多优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转变了传统严肃、古板的播报风格,逐渐开始以“聊天谈心”的亲民模式去进行新闻内容的播报。显而易见,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与播报风格必然能够与受众之间产生有效的互动,进而激发受众收看节目的热情。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播音主持一旦亲和力十足并且大方得体,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节目收看、收听感受,受众也必然会觉得亲切自在,并且会高度认可这名播音主持所播报的节目内容。此外,还有许多播音主持喜欢在自身节目中加强与现场观众和受众的互动与沟通,比如接听场外观众的电话,阅读受众的微信、短信留言等。这些工作方法和创新策略都能够在凸显播音主持亲和力的同时,全面展现出新时期播音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阅读全文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的创新探讨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之下,随着本科播音主持专业呈现出不断扩招的态势,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每年的招生名额只有几十个。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个本科院校积极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但是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来看,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处于相对饱和状态,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压力非常大。本文将针对“就业优势强化”模式理论构架进行分析,明确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提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中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就业优势强化;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一、引言

传统媒体在很长时间内是我国主要媒体手段,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诸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扩招。很长时间以来,播音主持专业成为考学热门专业。但是当前社会媒体环境出现了变化,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相对饱和状态,导致新毕业生就业成为困难。此外,新毕业的实际能力与岗位素质往往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岗位专业需求,造成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率持续创新低。如何在“就业优势强化”模式之下,实现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成为高校教学教育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将针对“就业优势强化”模式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中的创新进行详细分析。

二、“就业优势强化”模式理论

构架“就业优势强化”模式顾名思义,便是结合当前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在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爱好和特点的基础上,在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学系统之下,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强化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优势强化”模式便是以就业为目标,对社会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进行细分,让人才培养方向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具备指向性。结合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来看,已经约定俗成的将其按照“艺术人才”目标进行培养,忽视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就业优势强化”模式强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性”培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与社会上本专业领域对口的人才,促使人才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本专业对口工作。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来看,播音主持专业就业形势紧张,贯彻“就业优势强化”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顺利就业,具备极大推广与实践意义。结合当前我国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来看,并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措施,一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不明确,甚至一些高校教学时,人才输送方向不明确,导致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力降低。

三、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问题

阅读全文

谈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的创新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普及的大环境之下,随着本科播音主持专业呈现出不断扩招的态势,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窘境。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每年的招生名额只有几十个。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个本科院校积极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但是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来看,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处于相对饱和状态,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压力非常大。本文将针对“就业优势强化”模式理论构架进行分析,明确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提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中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就业优势强化;播音主持;人才培养

一、引言

传统媒体在很长时间内是我国主要媒体手段,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诸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扩招。很长时间以来,播音主持专业成为考学热门专业。但是当前社会媒体环境出现了变化,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相对饱和状态,导致新毕业生就业成为困难。此外,新毕业的实际能力与岗位素质往往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岗位专业需求,造成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率持续创新低。如何在“就业优势强化”模式之下,实现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成为高校教学教育亟待解决问题。本文将针对“就业优势强化”模式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中的创新进行详细分析。

二、“就业优势强化”模式理论

构架“就业优势强化”模式顾名思义,便是结合当前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在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爱好和特点的基础上,在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学系统之下,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强化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就业优势强化”模式便是以就业为目标,对社会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进行细分,让人才培养方向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具备指向性。结合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来看,已经约定俗成的将其按照“艺术人才”目标进行培养,忽视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就业优势强化”模式强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性”培养,使其成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与社会上本专业领域对口的人才,促使人才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本专业对口工作。结合当前社会背景来看,播音主持专业就业形势紧张,贯彻“就业优势强化”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顺利就业,具备极大推广与实践意义。结合当前我国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来看,并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措施,一些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不明确,甚至一些高校教学时,人才输送方向不明确,导致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力降低。

三、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就业问题

阅读全文

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浅谈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行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勇于面对新的挑战。首先需要面临的即是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而这样的要求也就相应使得人们催促着高校提升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速度,并使其最终教学质量向着更高层次迈进。本篇文章基于融媒体时代特点,对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提升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教学;适配性

近年来,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媒体行业逐渐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变革和发展,多样化的媒体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感官上的刺激,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媒体的期望,使得媒体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是为传统媒体行业输送播音主持人才。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入了融媒体时代,高校应该意识到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市场和受众已经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学校应顺应发展趋势,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对当前播音主持专业中存在的教学弊端进行分析和改革,以求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专业性人才,使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切实承担起媒体行业的重任,保障传统媒体行业的稳定持续性发展。

一、概述融媒体时代的特征

要规避当今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盲目性,使改革后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理念能够切实符合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媒体行业标准,首先要对融媒体时代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多样化媒体形式的出现使人们眼花缭乱,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形式由于其局限性而逐渐被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部分取代。必须承认,不管媒体的形式如何变更和迭代,新旧媒体之间仍具有一定共性,并能够在某方面实现互补,而融媒体创造了使不同媒体形式达到充分整合的社会环境。媒体融合可以帮助不同媒体形式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并满足大众对媒体的多层次需求。深入分析融媒体,总结出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多样性、实时性和互动性。由于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在融媒体的背景之下实现了整合,所以广大媒体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还能够做到信息的实时传达,使媒体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各方的信息。融媒体还为网民提供了开放的互动平台,在完成信息的阅读后,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实现资源交流和信息共享,充分表达自身见解。媒体融合对媒体形式、信息传输方式和传受关系都产生着巨大影响。

二、融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对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系统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体形式共存,学生更应该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将自身所学技能充分发挥到各种媒体形式中。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教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阅读全文

新媒体语境对播音主持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人们的精神领域以及思想上的发展。播音主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在电视节目以及其他大型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同时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新媒体也逐渐涌现,在这个过程中,播音主持的发展方向相对于以前来说更为广阔,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播音主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主要特征,最后指出了播音主持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播音主持;主要特征;发展前景

一、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的主要特征分析

基于新媒体自身的发展特点,播音主持发展的整体特征与之相关,对于现阶段出现的新特征,相关人员需要有准确的认识,并对这些新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如何放大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促进播音主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

(一)具有一定时代性特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播音主持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征,尤其是在如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期该特征更为明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为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媒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播音主持也可以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潮流,促进自我的发展。具体来说播音主持可以结合时事,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找到人们关心的事物,并对该事物进行调研和播报等,以此来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具有一定审美性特征。播音主持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节目审美和主持人审美两个方面,在节目审美中主要涉及的是播音主持人需要站在大众的审美点上来思考问题,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对于主持人审美来说主要是指播音主持人的外表和语言的运用。人们总是会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需要提升自我的审美性,满足大众对美的需求,让美好的第一印象留在群众的心中,让群众可以感受到播音主持的魅力。很显然,播音主持人审美特质和能力提高,将有助于吸引观众对节目及从业者的关注,进而提升节目及个人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

(三)具有一定开放性特征。根据新媒体自身的特点,不难发现新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比传统媒体更为灵活。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播音主持也具有相应的开放性,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更好地生存。播音主持具备了开放性后,可以直接拉近媒体人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播音主持的了解更深,以自身的魅力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播音主持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开放的程度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过度而引起观众的不适,破坏观众的观看度,作为新媒体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同时不断地寻找观众感兴趣的点,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去对待新媒体。

阅读全文

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摘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专业教育。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也纷纷创办了播音主持专业,然而,现实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在遭遇媒介变革、播音主持专业优势逐渐消弭、“双一流”大学优势教育资源挤压的重重考验之下,地方院校只有转换办学理念,紧跟时展,立足现实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植开发新的就业渠道,找到适合自己异质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破冰突围,重塑专业价值。

关键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现状;人才培养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是我国所独有的特色教育,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招生教育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纷纷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近年来,面对持续高温的“艺考热”和众多学子对播音主持职业的向往,一些地方院校也争相创办播音主持专业。从早期屈指可数的几所院校发展到如今全国遍地开花,每年的招生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扩展到逾万人,激增的办学数量和招生人数势必带来就业市场的压力。“目前国内包括各级电台、电视台在内的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的用人缺口却还未有如此之大,纵然算上新近崛起的新媒体发展需求,也远无法和极度膨胀的招生规模相适应,毕业生在专业对口这一层面上供大于求已成定局。”①2014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被教育部公布为近两年地方高校中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年有2—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能提供的播音主持相关岗位不过几百个。”②“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基本在10%—20%之间,大量的学生学了四年播音,却无缘走上主播台,不想失业就只有转行。”③据笔者所获取的资料数据显示,目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媒体工作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岗位的少之又少,有些学校对口就业率甚至在10%以下。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了教育培训机构,还有一些学生入职文化传媒类公司,其余的学生则基本选择企事业单位或自主创业。瞬息变化的传媒生态、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实的就业境况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专业教育,在新时代,播音主持大学教育的专业价值究竟何在?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在遭遇媒介变革、播音主持专业优势逐渐消弭、“双一流”大学优势教育资源挤压的重重考验之下,地方院校只有转换办学理念,紧跟时展,立足现实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植开发新的就业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异质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破冰突围,重塑专业价值。

一、入学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晰专业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衡外情、量己力”,基本了解行业发展的景况及就业形势,更好地认知自我,找准自身专业定位,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从而有的放矢地付诸于实践,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一般而言,考入地方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学生往往存在考学原因多元化、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自我认知模糊、专业信念迷茫摇摆、文化基础较薄弱等问题,因此,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就须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精心组建专业教辅团队,切实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专业特点,科学评估自我,发掘自身的特长、优势、潜质,找准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落实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建立学生职业规划专类档案,动态跟踪,有序推进。

二、注重涵育学生的专业精神,培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播音员主持人首先是新闻工作者,新闻性是播音主持的根本属性。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媒体的泛化更迭,新闻传媒人的职业光环不再,“站在船头的?望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专业理想与责任意识似乎逐渐被淡漠,如何重拾专业自信、强化专业坚守、传承专业精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往往面容姣好,自身条件优越,从小到大备受关爱,容易滋生高高在上、轻浮自大、疏于学习、不愿吃苦、懒于钻研的习气。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俯下身子,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田垄地头,关注社会问题,体察百姓生活,感受人情冷暖,助力社会和谐发展。“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真听、真看、真感受、真思考,有声语言创作才能注入灵魂;只有离新闻现场足够近,报道才能鲜活生动接地气;只有沉心、用心、掏心,怀揣对专业的敬畏,不断锤炼打磨、精益求精,主持采写制作的作品才能触达人心;只有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心系人民,专业价值才能得以彰显,个体生命才会更加丰盈。

阅读全文

播音主持基础课程教材建设的问题

摘要:播音主持高等教育发展近60年来,其教材建设经历了起步萌芽期、规范成长期与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专业教材体系逐步完善,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保障。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基础教材快速发展所出现的创新度不高、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缺乏数字配套等问题,应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学术团体的指导作用,组建高水平教材编写团队,构建“大思政”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观,结合“新文科”发展理念向数字化出版新形态转型,促进播音与主持专业建设良性发展。

关键词:播音主持;教育出版;教材建设;一流教材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材走过从练习资料汇编到校本教材,从单本出版到成套规划教材出版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沿用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所创立的专业教学培养体系,长期以来也以选用该校组织编写的专业教材为主。近20年来,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多,对专业教材的需求也随之增多。由于专业基础教材学科理论知识基本成型,同时有声语言艺术学科的实践性需要教材内有大量练习素材,近10年来,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发展迅速,进一步完善了教材建设,发展了学科理论,同时也出现了内容粗糙、低水平重复、缺乏规范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精神,在坚持正确学术导向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与教学改革同向同行,以一流教材建设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培养一流专业人才。

一、播音主持高等教育基础课程教材发展历程

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基础三门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大一、大二阶段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解决有声语言表达基本功方面的问题,为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以教材出版时间为序,三门课程的教材建设经历了起步萌芽期、规范成长期与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

(一)萌芽期:1963年至1984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对播音员主持人这一专业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当时的主管部门中央广播事业局主要采用短期训练班的方式培养人才,而训练班使用的教材主要为翻译的罗马尼亚等国家广播工作经验体会文章,以及当时的影视戏剧演员、作家所撰写的关于戏剧台词、朗诵方面的文章汇编资料。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开设中文播音专业(三年制大专)。该校最开始使用的教材也沿用短期训练班的模式,主要为播音员所撰写的创作体会汇编,以及借鉴曲艺、戏剧等艺术关于吐字归音、语言表达方面的经验总结出的训练方法汇集形成的校本教材。中国播音学博士郑伟通过对中国播音学开拓者张颂老师的访谈,证实“最早的63、64级,所用教材就是张颂老师编写的,当时所参考和借鉴的主要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以及《苏联播音经验汇编》(黄皮书)、《播音业务》(白皮书)、《全国播音经验汇辑》(蓝皮书)、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中国传统曲艺等等”①。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广播学院于1966年停止办学,直至1973年恢复办学,1974年播音专业恢复招生。阎亮的《中国播音主持高等教育史论:1963-2000》系统归纳了1974年到1984年播音专业教材的使用情况:1976年由张颂老师编写的《播音基础》和1978年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教研室编印的《播音基础讲义》在校内使用,1979年由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印的三本《播音业务参考资料》汇集了这一时期书刊中与专业相关的文章、这一时期苏联相关主题的译文。1980年,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成立,由徐恒指导、李钢编写的《播音发声》也作为内部教材服务于教学。虽然以上汇编资料在当时没有正式出版发行,只作为校内教学使用的“校本教材”,但是这些资料的梳理与汇集经过教学实践考验,为后期教材的正式出版奠定了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