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博弈分析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户选择参与农田水利建设行为的博弈
摘要:文章基于完全理性和博弈理论构建了重复博弈模型,对博弈过程中农民发生"犯错误"行为进行假设并利用模型对最终达成"合作"的均衡条件进行求解和证明,并对其博弈达成稳定合作的内在机理和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然后依据区域实际状况给出了农户参与选择的影响因素和主要依据,以期为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平和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博弈理论;合作均衡
0引言
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农户作为博弈的决策人具有选择不参与和参与的自由,而农户是否选择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依据是参与成本和收益状况。一定的可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固有属性,因此其表现出典型的公共池塘的特性。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农户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通常会出现“搭便车”的行为和现象。为减轻农民的负担并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田水利设施收益范围内农户需投工投劳、支持建设并参与建设管理即选择合理的“合作”措施,这样不仅可节约农田水利建设成本,而且可理顺管理体制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然而,如果在农田水利建设时背离策略则会出现浪费、设施重复建设等相反情况的发生,在建设使用过程中未尊重农民意见可能出现“公共地悲剧”,此模式不仅减少了社会福利而且具有囚徒困境的负面效应[1-3]。所以,为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并正确引导农户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文章构建了博弈分析模型对农户选择参与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从理论上对农户选择合作策略的达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激励手段和管理方法。
1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农户参与机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其中定性分析法是研究应用较多的方法,并且有少数学者涉及到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相关研究,而对参与式组织达成合作均衡的内在机理利用博弈方法的研究较为少见[4-6]。据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模型,通过将其扩展和延伸形成了重复博弈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农民合作策略运行条件进行分析。考虑到在博弈过程中农户可发生“犯错误”等要素,文章针对此现象构建了重复博弈模型并对此情况下农户进行合作的条件进行证明和分析,从理论上对农户参与行为的奖惩和管理机制展开说明和探讨,并归纳和总结了在博弈过程中农户达成稳定合作策略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创新农户参与建设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2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与博弈模型
博弈论下战略管理探究
摘要:博弈论与战略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从本质上而言,战略管理就是一种博弈。通过博弈论,使得人们再度回顾组织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对战略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首先从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战略管理与博弈论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从两方面探讨博弈论对战略管理的影响,最后根据现状从三方面分析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局限性,以期推动战略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博弈论战略管理局限性
一、相关概念
(一)战略管理。1972年,H.igorAnsoff在提出在其发表的《战略管理思想》一文中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他认为,战略管理是一段从未来角度出发,动态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是将组织的日常管理与长期计划有效融合的一系列管理行为①。1982年,Steiner出版了《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在这边书中他定义了战略管理的含义: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贯穿组织战略目标的始终,从组织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确保组织管理战略目标的计划与确定,同时依据组织内部的条件将其决策实施,从而确定组织的使命②。1987年,Henry.Mintzberg依据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首次提出了5P模型。从五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战略管理的认识。第一,从组织未来发展的角度,战略管理是一种Plan(计划);第二,从组织过去发展过程的角度,战略管理是一种Pattern(模式);第三,从产业层次,战略管理是一种Position(定位);第四,从组织层次,战略管理是一中Ploy(计谋)。战略管理的设定以及实行过程贯穿以下四个关键要素: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调整。战略分析能够帮助组织了解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起到关键影响。战略选择是对战略的制定、评价以及选择,能够决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实施即组织采取行动与措施,充分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战略评价和调整是通过组织的发展现状,检验战略管理实施是否科学有效的主要途径。
(二)博弈论。1928年,JohnvonNeumann从多个主体间的关系出发,研究社会现象的特定数学方法,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此博弈论正式诞生。1944年,JohnvonNeumann与OskarMorgenstern对博弈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合著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作为博弈论的奠基性著作,该书从两人博弈推进到N人博弈的构造,将博弈论体系推广应用在经济管理等领域。博弈论是一门研究理性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冲突,是研究组织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产生不同作用时所对应的决策。博弈论的概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局中人,即有决策权的参与者;策略,即指导整个行动的方案;得失,即博弈结束时的结果;次序,即博弈各方决策的先后顺序;均衡,即稳定的博弈结果。参照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可将博弈论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从管理者对其他参与者的了解程度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将上述两种分类相结合,进一步分类得出四种博弈,即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同时,根据上述四种博弈,可以得出四种均衡概念,即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③。博弈论被各个组织广泛应用,研究者们依据其不断发展的理论,研究推进了新的管理战略方法论,改进了战略管理的研究宏观、微观环境,拓展了组织管理者的研究视野,将其理论基础和建模方法融入到战略管理的各个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战略管理研究不断发展并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博弈论与战略管理。博弈论在结合了组织中的竞争与合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思路、先方法,为研究组织间的竞争与合作带来了飞跃性的变革。美国的乔治敦大学教授RobertMGrant对基于博弈论的战略管理中的价值进行了概述,他认为:一方面,通过认识游戏的参与者、将参与者的选择权力具体化、平衡参与者的选择权、使用游戏树来表现决策的次序等方式来描述一场游戏,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竞争的形态与结构,并有利于管理者使用系统的方法行使决策权。另一方面,通过博弈论对与竞争态势的进一步研究,管理者可以预测竞争形势的平衡结局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战略性行为导致的最终结果④。
二、博弈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探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范围愈发广泛。在市场贸易中,互联网能够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受到多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制约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产生的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对策,使电子商务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阐述了博弈论的基本内涵和几点要素,基于博弈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电子商务风险的规避路径,达到了优化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的核心目的。
【关键词】博弈论;电子商务;信用风险
0.引言
电子商务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商务模式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人们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也愈发频繁。相比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能够有效的节约消费者查找商品的时间,并能够选择更优质的商品,并且可以让消费者足不出户,购买到国内甚至国外任何地点的商品。但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诈骗、违约等现象越来越多,暴露出了电子商务还存在着信用风险的问题,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博弈论的概述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或赛局理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博弈方处于同一个环境中,并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的前提下,每个博弈方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博弈方决策的改变,对自身的决策方向进行改变,从而选择出最优的对策的理论。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博弈的情境下,每个博弈方所获得的收益,不仅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对策的改变,还取决于其他博弈方的行为,因此,每个博弈方能否取得最优的收益,取决于对其他博弈方行为的把握和决策的预期。博弈论在多个领域内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对抗性质的娱乐活动,大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指挥,通过贯彻博弈论的思想,能够为自身带来最优的利益。博弈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第一,局中人。局中人也就是指在一个博弈的环境中,每一个参与博弈的博弈方。局中人的数量在两个至两个以上,一个人不构成博弈对局。第二,策略。在一场博弈当中,每个博弈方都需要在一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之下,制定自身的行为和决策,同时,每个博弈方也都会具有一套贯穿博弈始终的完整的方案。如果在一场博弈中,一个博弈方使用了有限次数的策略,则可以称之为“有限博弈”,而如果一个博弈方的策略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则可以称之为“无限博弈”。第三,得失。在一场博弈结束后,每个博弈方最终的收获和损失,就被称为“得失”。在博弈论中,每个博弈方的得失不仅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对策的改变,还与全局整体的决策和行为有直接的联系。第四,次序。在一场博弈当中,每个博弈方的行为或对决策的转变,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其步骤具有先后之分。而每个博弈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都会不止一次的进行活动,这也就涉及到了次序的问题。针对同一个决策方向,如果其次序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第五,均衡。均衡更多的体现在经济学中,也就是涉及到博弈方决策的变量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例如,在一个市场当中,当某种商品处于一个价格的时候,消费者能够买到,而商家也可以卖出,就可以证明这个商品的供需关系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
2.基于博弈论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机理
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探究
摘要:文章建立在当前学术期刊评价趋势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两个角度出发,利用TOPSIS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为今后我国经济管理研究领域方面的学术期刊评价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TOPSIS法
随着我国步入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途径趋于多样化。因此,衡量一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单单只看传统引文这一单一指标,应将新媒体这一项指标纳入到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内。那么,在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时主要包括哪些新媒体的指标?权重多大?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TOPSIS理论,来对湖南省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从而确保这一模型方法使期刊评价工作既能便捷有序地进行,又能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并在实践中具有指导价值。
一、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理论框架
(一)学术期刊影响力概念。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重要体现,学术期刊是推动学术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体现的是在一定期间内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当前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所提供的贡献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本质来源于所承载文献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但其影响力也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限制,如该期刊自身传播途径与方式、社会对于该期刊的认知程度以及该期刊的内容是否具有多元化特征。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式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学术期刊的水平,保障期刊的稳定发展。
(二)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现状。1.定性评价。就当前定性评价方法而言,期刊影响力最基础的评价方法是同行评议。同行评议一般是通过业界内的权威专家对期刊根据不同等级进行分级排序,从而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一个直观的评价。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易操作,但缺点也十分突出,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成本,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定性评价容易受到学术偏见、人情分、个人理解与见解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会产生不同专家的评审结果差异十分大的情况出现。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期刊文献的计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期刊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其中单指标评价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学术期刊影响力定量评价的两种方法。一是单指标评价。指的是通过单一的指标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国外的研究表明对于期刊的影响力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年下载率、文献转载率、H指数、SJR指数等。随着信息技术对科研环境的影响,由此诞生出例如Altmetric等的补充计量指标。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一些优秀的学者也在不断挖掘新的文献计量指标。有的学者是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完善,如熊晓英(2005)提出将影响因子同相同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作对比,证明了影响因子适用于不同学科期刊的比较研究①,但该指标依然受期刊不正当自引、批判性引用等因素的影响。邵作运(2015)提出了一种新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f(x)指数,综合考虑了期刊的载文量、被引量、篇均被引等因素,以及低被引和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性,但f(x)指数默认所有引文具有同样的权重,没有排除自引现象对评价结果的干扰②。二是多指标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德菲尔法等。如王建军③选取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H指数、Web即年下载量和基金论文比8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管理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马虎兆④选取期刊载文量、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被引半衰期、H指数、即年指标和Web即年下载率7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乘法模型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等等。
(三)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内涵。TOPSIS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所统计的数据信息进行利用,其最终计算出的结果便能够充分反映出对学术期刊的不同评价方案之间的差异性⑤。其原理是以原始数据矩阵为基础,通过余弦法找到评价方案中的最优项与最劣项,最后根据所评价的对象来决定最优项是否合适,通过该种方法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TOPSIS主要是根据数据的样本分布来分析,对它的次数没有严格的限制,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容易计算。
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决策探析
[提要]技术创新是经济组织赖以生存和赢得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对于组织的可持续成长意义重大。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为促进我国农民合作社组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静态以及动态博弈模型,对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的决策过程及机理进行剖析。研究结果显示:市场收益、预期占有率、投入成本以及模仿成本是影响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决策的重要因素,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态博弈;市场预期;创新成本
引言
长久以来,技术创新都是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组织赖以生存和赢得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农民合作社创新能力的大小成为制约其吸收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过程的关键。一方面技术创新赋予了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升级的必要能力;另一方面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农民合作社组织能够凭借强大的竞争优势安然应对。R&D投入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任何经济型的组织都有最大化其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然而,技术创新需要昂贵的资源,创新的收益受投入累积效应的影响,存在一个有效的规模阈值。如何把握时机,加大科研投入,适时实现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对于农民合作社自身乃至整个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博弈论在学术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基于不同的标准,博弈的类型也各有不同。其中,动态博弈对于分析市场中的经济行为,模拟利益各方的竞争过程及预测最终结果尤其有效。本文基于博弈论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试图对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的影响因素和过程进行深入剖析,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博弈模型分析
(一)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的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假设市场中只存在两家农民合作社,双方均满足理性经济人的要求,且具有相同的发展水平和条件。为了应对外界竞争,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均有选择技术创新或者维持原状这两种策略,他们的得益矩阵如表1所示。(表1)博弈矩阵中P代表农民合作社进行技术创新的市场收益,Q代表技术创新所需要投入的研发等成本,M代表维持原状的农民合作社受到其他同类型合作社的创新冲击而损失的市场收益。由表1中得益矩阵可知,如果双方都进行技术创新,那么双方除了付出必要的科研等成本以外,将共同平分潜在的市场利益,这也是这一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策略,并且符合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习惯的认识。如果两农民合作社都维持原状,两者得益均为零。此时,没有新技术的出现,整个市场维持原来的状态。如果一方进行技术创新,一方维持原状,那么进行技术创新的农民合作社将得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其直接的结果是进行创新的农民合作社不仅获得全部的潜在市场利益,还会抢占维持原状农民合作社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市场份额,最终打破双寡头垄断的市场局面,将维持原状的农民合作社逐出市场,实现完全垄断。
(二)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的动态博弈分析。1、动态博弈模型的假设与构建。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动态过程。因此,任何两家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之间的竞争都不是静态的单次博弈,而是动态的重复博弈。下面引入技术创新风险、知识产权、互相模仿等因素,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对农民合作社之间的技术创新决策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假设市场中只有两家农民合作社,双方可选择的策略为创新或模仿,则双方长期博弈的最终得益矩阵如表2所示。(表2)博弈矩阵中N表示农民合作社模仿需要付出的成本,&表示模仿的农民合作社选择模仿策略所能获得的预期市场收益的比率,Q代表科研投入成本,P表示预期市场收益。由此可知,当双方同时选择技术创新或模仿时,其结果同于单次博弈。如果一方农民合作社选择技术创新,另一方选择模仿,由于知识产权的专用性和创新的外部性等因素,选择创新的农民合作社即使实现技术创新,也不能获得预期的全部市场份额,有时反而会因为过高的科研投入等成本(Q)而处于竞争劣势。特别地,考虑到农民合作社资源的匮乏性,创新存在失败的风险,选择创新的农民合作社有可能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相对地,选择模仿这一策略的农民合作社,在知识产权保护极端不利、农民合作社组织的学习能力极大化的条件下,能够迅速、低成本的学习和运用创新技术,从而与选择创新的农民合作社共同抢占潜在的市场份额,并且还有可能将创新农民合作社逐渐挤出市场。A、B农民合作社的动态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图1)2、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决策的动态博弈分析。如博弈矩阵所示,假如A农民合作社选择技术创新策略,则B农民合作社同样选择技术创新的收益为P/2-Q,选择模仿的收益为&P-N,作为理性经济人,B农民合作社的策略选择取决于x1=P/2-Q-(&P-N)=(1/2-&)P-Q+N。当x1>0,即选择创新的收益较大时,B农民合作社选择技术创新;当x1<0时,B农民合作社则选择模仿。假如A农民合作社选择模仿策略,B农民合作社选择技术创新时的收益为(1-&)P-Q,选择模仿策略的收益为0。同样地,当x2=(1-&)P-Q-0=(1-&)P-Q>0时,B农民合作社选择技术创新,反之选择模仿。很显然,在不考虑创新风险的情况下,x2>0是很容易成立的,所以B农民合作社必然会选择技术创新。然而,事实情况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高成本、高风险特点往往使许多农民合作社组织望而却步,倾向于选择模仿(维持原状)策略,从而形成了市场上的“囚徒困境”现象。此时,如果市场中存在其他同种类型农民合作社,那么A、B两家农民合作社将会被低成本地模仿,双方共同的市场利益会受到侵蚀,市场份额随着模仿者数量的增长而逐步稀释萎缩,直至整个市场重新回到零经济利润的完全竞争状态。事实上,市场中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即双方农民合作社组织事先并不完全知晓对方的策略选择,因此,博弈各方将根据收益预期来决定自身策略。假设B农民合作社选择模仿的概率为f1,A农民合作社选择模仿的概率为f2。那么:A农民合作社进行技术创新的预期收益为:y1=(P/2-Q)(1-f1)+[(1-&)P-Q]f1=(1/2-&)Pf1+P/2-QA农民合作社选择模仿的预期收益为:y2=(&P-N)(1-f1)+0f1=(N-&P)f1+&P-NA农民合作社的期望收益为:Y(f1,f2)=y1(1-f2)+y2f2=(N-1/2P)f1f2+(&P-1/2P-N+Q)f2+(1/2-&)Pf1+1/2P-Q要使A农民合作社的期望收益即Y(f1,f2)值最大,必须有坠Y坠f2=0,由坠Y坠f2=0得:(N-1/2P)f1+(&-1/2)P-N+Q=0,从而有f1=[&-1/2+(Q-N)/P]/(1/2-N/P)同理,B农民合作社期望收益最大化时有f2=(1/2-&)/(1/2-N/P)因此,可以得到两合作社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f1,f2)=([&-1/2+(Q-N)/P]/(1/2-N/P),(1/2-&)/(1/2-N/P))根据结果可知,A、B农民合作社选择技术创新或模仿策略,与模仿的预期市场利益比率&、市场收益P、技术创新成本Q以及模仿成本N四个因素有关。对于A农民合作社而言,为了实现预期收益的最大化,其选择模仿策略的概率为f2=(1/2-&)/(1/2-N/P)。假定预期市场比率为定值,则f2取决于成本收益比(N/P)的大小。不难发现,当成本收益比(N/P)增大,也即模仿成本N增大或预期市场收益减小时,A农民合作社选择模仿策略的概率反而提高,这显然相悖于人们一贯以来的认识,却是不完全信息市场中逆向选择的必然结果。因为,当A农民合作社根据已有信息得出预期的模仿成本收益比(N/P)较大时,其认为B农民合作社会有更大的意愿进行技术创新,此时A农民合作社若选择模仿策略,不仅可以节省高昂的创新成本,还可以利用知识的外部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外部条件轻易地习得B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而低成本地分享潜在的市场份额和收益。特别是,当A农民合作社具有一定的操纵市场信息的能力时,便可以以此提升预期的模仿成本收益比,促使B企业更加坚定不移地选择技术创新策略,从而达到以低成本、低风险换取高收益的最佳结果。B农民合作社期望收益最大化时,其选择模仿策略的概率为:f1=[&-1/2+(Q-N)/P]/(1/2-N/P)显然,B农民合作社选择模仿策略的概率与技术创新成本呈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当预期的技术创新成本增大时,农民合作社选择技术创新所承担的代价以及风险将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不再“炙手可热”,受人追捧,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合作社往往会避而远之。因此,此时B农民合作社倾向于选择模仿策略也就解释得通了。
博弈论下食品安全监管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社会、人民也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在国家的监管下,我国食品安全得到一定的改善。在改善过程中,我国在学习其他国家经验的同时,虽然已经考虑到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的特殊性,但是在企业逐渐演变的过程之中,监管的立法和执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虽然多部门监管比单部门监管有优势,但是其相比于单部门监管来说具有一定的协调难度;再比如,第三方检测机构难以做到真正的权威性,甚至会存在消费者投诉失效等问题,因此,文章主要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基于博弈论视角下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优化策略,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关键词]博弈论视角;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引言
“民以食为天”。由于食品安全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的热点之一,消费者的维权和健康意识也随之越来越高,再加上现在媒体的报道和监督,一定程度上震慑了食品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是不管政府多重视、消费者意识多高,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食品安全监管得以改善,但是与预期相比,还存在着改进空间,因此,在博弈论视角下研究政府、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的博弈行为,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优化有一定的意义。
2相关理论基础
2.1博弈论。博弈论属于运筹学中的一个学科,其也可称为对策论,主要是将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放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一样的规则进行管理,让个人、群体或组织同时或先后从策略选择集合中进行选择,在时间的推移下通过选择的策略,对其过程所需要承担的结果进行比较。因为博弈论所针对的对象和环境条件都相对广泛,因此博弈论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之中,但是博弈中的主要对象包括人、行动、策略信息收益等。而文章中博弈论的决策者主要包括消费者、食品安全、生产者、媒体、第三方机构,而最终支付的结果就是比较企业个人利润最大化的一个程度。但是由于博弈论的博弈主体具有完全理性的特点,因此,文章主要依据的是演化博弈论,其基础假设的博弈主体具有不完全理性,这样会更适用于研究食品安全的利益博弈。因此,在演化博弈论的视角之下,对多主体参与的食品质量监管时,博弈主体具有有限理性,需要决策者在整个博弈过程之中不断的探索和演化,从而寻找较好的监管策略。
2.2食品质量监管。首先想要了解食品质量监管,必须了解食品质量是什么。食品质量就是指其本身具有的特定性质对某种要求的满足程度[1],其中要求包括安全性、营养性、可食用性、经济性等。安全性就是指食品在进入使用者口中之前,所经历的储藏、运输、销售等过程必须要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营养性是指食品之中必须具备人类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济性是指食品在进行生产加工时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基于此,食品质量监管就是政府部门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经济性等,对食品进行监管的一种活动。而食品质量监管存在于食品生产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使得食品可以安全地呈现给使用者。
虚假广告整治形式分析
作者:刘宏涛 杨彬 王维华 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一、引言
随着商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和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显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自己在购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信息,例如商品的性能、价格和种类的等重要信息,因而广告成为商家竞争的重要营销手段。但是在广告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量的虚假广告充斥市场。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更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虚假广告的治理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消费者和广告主或广告主和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着消费者、广告主、媒体和监管部门等多重关系,而且在各方博弈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在消费者对虚假广告进行举报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的虚假广告存在,尤其以药品和保健品的虚假广告为甚,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和部分监管部门官员存在腐败寻租行为。因此,利用博弈论的观点,建立包括虚假广告主、政府及寻租者三方的更贴近于现实市场环境的三方博弈模型,以期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能够完善虚假广告的治理模式。
二、博弈的基本理论
博弈论主要应用于理性参与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与合作的研究,是指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一个重要学科。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经典博弈论中,有关博弈论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战略、信息、支付(函数)和均衡等。表述一个完整的博弈问题至少需要3个基本要素,即参与人、策略集合以及支付函数。参与人,又称局中人,是博弈过程中的决策主体和策略制定者,是参与博弈的直接当事人。在不同的博弈模型中,参与人的含义是不同的,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者集团,但这些团体或集团必须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参加博弈并最大化自身的收益;信息在博弈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博弈者应掌握的关于博弈的规则和其他博弈者的策略选择和收益等相关的知识;策略组合是指博弈方可能采取的全部策略的集合,它是博弈方进行博弈的工具和手段,每个策略集合至少应该有两个不同的策略;支付是指博弈者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所获得的利益和效用水平,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
经典博弈论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个人的理性,即当事人在进行博弈策略的选择时,对眼前局势认识得非常清晰,对进行博弈策略选择后各方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因此获得的收益能够准确地分析,并根据一定的规则作出理性的策略选择;二是假设博弈的主体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相应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博弈者的效用函数,选择对博弈者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博弈论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区别主要是参与人能否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根据参与人行动的顺序和掌握的信息,非合作博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动态是指博弈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后行动一方能够观察到先行动一方采取的行动,否则为静态博弈。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博弈者对所有其他博弈参与人的特征、战略和支付有完全的认识,否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三、我国广告治理模式
博弈论视角下诚信教育论文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目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学习、经济、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不尊重科学事实、臆造科学数据等方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下大学校园发生频率较高的现象。在经济方面,拖欠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欠学费、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意识。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提供虚假信息获取求职岗位、求职签约后又随意毁约、网络交友及网络求职提供虚假信息等现象。这些诚信教育的缺失行为不仅冲击了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失效,也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被赋予的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形象。如果在这一阶段诚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深化,那么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这不仅会加剧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退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社会诚信的建设。
2博弈论视角的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分析
2.1诚信与失信的简单博弈分析
博弈论主要是用来解决主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之间的均衡问题。为研究方便,本文选取了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与银行放款这二者之间在诚信与失信方面的博弈分析,并在分析中做出了以下的假定:①本文只研究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诚信与失信的博弈,假定一方为大学生,另一方为银行,假定大学生和银行这两者都是“经济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不能控制对方的决策;②博弈的双方均为“理性人”,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即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发现欺骗可以获利时,就会采取或选择欺骗策略;③博弈双方可以选择的策略为诚信或失信;④博弈双方的获益。采取诚信,大学生和银行双方都可以获益5;如果银行放款,大学生失信不还款,则大学生获益10;如果大学生诚信贷款,而银行失信不放款,则银行获益10;如果大学生选择不贷款,银行选择不放款,即双方均选择失信策略,这样助学贷款制度就失去意义,则双方的获益均为0。在上面的博弈矩阵表可以看出,表中策略组D为纳什均衡解,即大学生、银行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选择目标,其最终的选择结果有很大可能是“失信”,因为“失信”是能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双方博弈的结果,如果大学生选择贷款但是不还款,那么学生得到的效用最大,即得到了免费完成学习的机会成本,而银行损失最大,失去了放贷本金和利益以及可以投资在其他领域的沉没成本;而银行如果存在比给学生放款更有收益的项目,那么银行会选择不放款而转向其他,这样银行可以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生损失最大,不能贷款助学,失去了完成学业的机会。但以上两种策略的选择都不是博弈的均衡点,必然无法达到稳定。实际上只有在学生不贷款,银行不放款的时候,即达到失信的纳什均衡,这样一来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将毫无意义可言,如果这项制度取消了,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学生。然而,经济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非价格因素和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个体理性行为选择的结果,往往是非理性的。上述例子说明,由于双方的理性行为,导致了诚信的缺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2诚信与失信的重复博弈分析
重复博弈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在博弈中,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重复多次,甚至无限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都只关心一次性的获益;如果博弈是重复多次的,参与人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因此,重复博弈的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上述的分析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失信的“囚徒困境”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双方所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简单博弈,即大家所说的“一锤子买卖”。学生和银行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组织一次博弈、再做一次选择,基于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益。但从动态博弈的过程来看,如果这种博弈是重复的、持续进行的,那么博弈的结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诚信策略的纳什均衡就会成为双方博弈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动态博弈中,参与博弈的主体过去的行为都是可以看到或者查询到的,因此博弈中的一方可以通过这阶段博弈的选择,来回应博弈中另一方在上一阶段博弈中的失信行为。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如果银行在上一次助学贷款的博弈选择中因采取放款的诚信策略,而大学生选择拖欠还款甚至不还款使银行利益收到损失,那么在本次的博弈过程中,银行必然会选择失信的策略来“报复”失信的大学生,比如将他(她)列为银行系统征信的黑名单,那么他(她)将面临银行以后所有的“报复”。在这里,银行所采取的策略被称为“以牙还牙”策略。基于此,为了更加长期、稳定获取各自的效用,博弈双方都会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双方都会选择诚信,于是必然会出现诚信纳什均衡的博弈结果,由此可见,要想使诚信成为博弈双方的主动选择,其关键是要把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