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申请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毕业生申请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毕业生申请书

论建立培育学生党员制度的可行性

一、存在的问题

1.重数量,轻质量

学校支部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为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不少党组织在具体工作中认为数量是关键,忽略了党员的培养与考核,对于质量把关就不是很严格,或者说口头上强调质量,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当忽视,使得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时常发生。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模范典型,各方面都要在群众中起到表率作用,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高职学生的来源决定了这些学生质量不如本科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多元差异,具体体现在他们的基础知识,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人生规划等等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课的成绩普遍偏低;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少之又少,甚至机会没有接受过任何关于党的知识教育;入党动机不纯等等这些现状无形中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而学校方面为了完成指标,降低了培养要求,或是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考察不够彻底全面,甚至发展了一些不符合入党基本条件的学生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的党员很大一部分思想上不够成熟,表率作用不够明显,有悖于提高我党党员质量和我党的生命力的党员发展要求,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低年级入党很难、毕业时可突击入党的错觉。

2、高职学生党员培养在校期间与实习以及毕业之后的脱轨真空阶段的矛盾

3.1培养上学校和实习脱轨大部分高职学生自进校之后经过党的基础知识学习,递交入党申请书,团支部推优,确定积极分子之后才能进入为期一年的积极分子考察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根据教学安排,入党积极分子需要进入了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顶岗实习,与学校培养人的联系会减少,甚至完全远离了培养人的视线,处于真空状态。这一年里,学生刚刚从学校跨入社会,本就难以适应,与象牙塔完全不一样的社会使得原本设想一切美好事物的学生在思想上发生着剧烈的冲击,特别容易走偏。而此时培养联系人如不能及时地进行疏导教育,他们则可能就会把不好的思想留在心底,而这种情况也可能对以后他的党性等各方面发展造成阻碍。顶岗企业的带教人员觉得学生就是来实习,专业技术是学习重点,主要传授技能。对于党员培养方面不是很关心,觉得没有这方面的义务,同时也没有这方面的机制。更有单位外企或中小型私企,根本就不存在党的基层组织,对其培养更无从谈起。这就造成学校培养和实习单位都不培养的脱轨,不能保证党员培养的质量。

3.2顶岗实习较为分散且流动性较大难于管理第三学年,学生被要求离开课堂进入到单位进行实习,积极投身到社会实际生产工作中。在这段时间里,容易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一顶岗实习变更了手机号码却没有及时通知支部或联系人,致使在出现状况时联系不到积极分子本人;二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更换实习单位频繁,支部不易通过实习单位了解他们的顶岗实习的工作情况;三是校外顶岗实习,地点分布全国各地,支部不易组织民主生活会和进行实地走访考察等。

3.3在校学习期间的培养和毕业之后单位培养的脱节根据现有的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学生必须在进校之初就需具备积极要求入党的思想,才有可能一步步通过培养教育到毕业之前发展为预备党员。如果某位学生到大二下半学期才考虑成熟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根据现有的发展程序,该同学是来不及在毕业之前发展的,即使经过党校学习,经过组织考察培养,这些材料到了单位通常不具有任何参考作用。这是程序造成的,但是却无形中对那些真正想要入党并且具备入党要求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壁垒。久而久之,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再努力争先创优。

阅读全文

谈完善综合性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摘要:随着各大综合性医院对医教研协同并重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医学研究热度不减,医院科研项目的管理在引导医院科研方向,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凝练提升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科研管理方面改进的的经验做法,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可分享推广至省内其他医疗机构选择性借鉴参考。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医院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教研协同发展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对医院科研水平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整体学科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1]。为完善三级综合医院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调动广大医技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需要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并强化顶层设计与引导,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促进创新治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就近几年医院在科研工作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创新做法进行阐述介绍,为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1重视科研与学术活动

2017年底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与学术活动,实施科教兴院战略,高位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向提质增效转变。领导层在制度层面迅速完成了顶层设计、高屋建瓴,中层干部勇于担当、执行到位,短时间内大幅度修订科研管理办法、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管理办法,拟定并实施科研奖励激励制度。定期举办院内学术活动周活动暨年度最佳学术报告评比、每季度举办博士餐叙活动、常态化邀请院外专家来院讲学,实施学术任职激励计划,院内学术氛围达到空前的浓厚,职工参与学术活动、承当科学研究任务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2强化项目前期辅导与研究基础的奠定

2.1推行国家级项目重点辅导计划。为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立项率,医院每年不定期邀请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讲学,针对项目申请书中的选题整体把控、思维创新、研究基础等“雷点”与“亮点”进行大众式的专题辅导。通过初步筛选出上一年度申报未立项的具有一定有潜质的申请书,交由专家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地现场辅导,有的放矢地指出待改进之处。进一步提升申请书的质量,为下一年度的项目申报做足准备工作。

阅读全文

探讨完善综合性医院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摘要:随着各大综合性医院对医教研协同并重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医学研究热度不减,医院科研项目的管理在引导医院科研方向,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凝练提升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科研管理方面改进的的经验做法,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可分享推广至省内其他医疗机构选择性借鉴参考。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医院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教研协同发展中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对医院科研水平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整体学科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1]。为完善三级综合医院科研项目组织管理,调动广大医技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需要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并强化顶层设计与引导,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促进创新治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例,就近几年医院在科研工作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创新做法进行阐述介绍,为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1重视科研与学术活动

2017年底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与学术活动,实施科教兴院战略,高位推动科研管理工作向提质增效转变。领导层在制度层面迅速完成了顶层设计、高屋建瓴,中层干部勇于担当、执行到位,短时间内大幅度修订科研管理办法、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管理办法,拟定并实施科研奖励激励制度。定期举办院内学术活动周活动暨年度最佳学术报告评比、每季度举办博士餐叙活动、常态化邀请院外专家来院讲学,实施学术任职激励计划,院内学术氛围达到空前的浓厚,职工参与学术活动、承当科学研究任务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2强化项目前期辅导与研究基础的奠定

2.1推行国家级项目重点辅导计划。为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立项率,医院每年不定期邀请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讲学,针对项目申请书中的选题整体把控、思维创新、研究基础等“雷点”与“亮点”进行大众式的专题辅导。通过初步筛选出上一年度申报未立项的具有一定有潜质的申请书,交由专家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地现场辅导,有的放矢地指出待改进之处。进一步提升申请书的质量,为下一年度的项目申报做足准备工作。

阅读全文

高校多层级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一、业余党校多层级班级管理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初级班

根据“早启发、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的原则,在开学初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将初级班党课教育纳入入学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宣传党的历史和党的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入党的愿望和热情,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引导更多的同学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培训每个专业班级就是一个党校初级班,全体大一新生必须参加,新生辅导员即为党校初级班的政治辅导员。任课老师为各系政治辅导员、学生处教师、团委教师、思政课教师。初级班的教学内容为党团基础知识教育,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入党动机教育和入党的基本程序以及共青团的基本历史、学院共青团工作的简要介绍。

(二)中级班

为了让经过初级班培训后,对党有初步认识和认同,并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早日入党,由党校教研室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分发到各系,由各系党总支组织积极分子进行学习。培训内容主要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通过开展读报讨论活动、观看红色电影、参加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任课教师主要是党总支书记、党校办公室、党校班级管理办公室、党校教研室负责人等。

(三)高级班

经过中级班学习,表现优秀,确定为发展对象或者预备党员的学生可参与学校校园管理和学风建设,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素养要求比较高。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要更加注重能力教育、素质提升和核心价值观养成,要把他们培养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在实际行动上自觉践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全面提升学风校风。高级班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员素质教育,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教育;现代领导力、现代执行力、演讲与口才、公共社交礼仪、创新能力培养;参与党校管理和建设,参与校园管理和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任课教师主要是专家、教授。

阅读全文

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问题

摘要:高校学籍档案对学生、学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的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阐述高校学籍档案的概念作用,分析国内高校提供利用学籍档案的方式现状,以云南大学档案馆为例,浅谈开展高校学籍档案的远程利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字:高校学籍档案;远程利用;对策

近年来,高校学籍档案在学历认证、政治审查、人事档案材料补充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凭证作用,利用率明显提高。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大多数高校已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维护高校学籍档案内容安全,绝大多数高校档案馆采取本人或委托他人到现场查询的方式提供利用学籍档案。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升学、留学的区域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产生了大量异地查询、利用学籍档案的需求,异地查询需求与现场提供利用的矛盾开始显现。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服务工作,高校档案馆应适时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在确保学籍档案内容安全的情况下,充分依托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信息化工作,结合自身情况开展远程查询业务,以便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一、高校学籍档案概述

高校学籍档案是指高校从事各学历层次的学籍管理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真实反映学校学籍管理活动和学生学习经历的重要依据,是学历认证、干部政审的重要凭证。参考云南大学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将其分为以生源地、学院、专业等属性为单位集中保存的综合学籍档案,如新生录取简明登记表、毕业资格审查表、毕业生领证签名册、毕业生转档名册等反映多名学生学籍情况的文件材料,以及反映某个学生学籍情况的个人学籍档案,如报考登记表、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个人奖惩材料,及以个人为单位集中归档的研究生学籍档案等。高校学籍档案是高校教学档案的核心内容,也是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包含、交叉与转化的关系。学生毕业前,其综合学籍档案和个人学籍档案属于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学生毕业后,其综合学籍档案和研究生学籍档案仍属于高校教学档案,而学生的个人学籍档案则根据学生毕业后入职、升学、待业等情况,归入其学生档案,分别转递至用人单位、高校或各省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随着高校学籍档案凭证作用的进一步凸显,引入远程利用服务新模式,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籍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高校学籍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现状分析

作者对北京大学等10家高校档案馆作了调查。我国高校档案馆提供学籍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包括到馆查询、自助查询、在线预约、在线查询、远程办理几种方式。基于档案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到馆查询依然是利用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为方便毕业生查询档案转递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开通了档案去向在线查询服务;为实现用户分流,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开通了在线预约服务;同济大学、燕山大学开启远程服务,在线受理用户查档需求,并通过现场自取或快递到付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部分学籍档案的查询利用;燕山大学还提供认证回复服务,在线处理查档申请。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成熟和进步,诸多高校已就远程查档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使得远程查询利用档案服务成为可能。但目前提供远程利用服务的高校数量较少,且远程利用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尚不能满足高校学籍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

阅读全文

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六条明确,该条例适用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严格审核拟聘人员的人事档案,做好新聘人员的档案建立、整理,是完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例》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也为事业单位新聘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要求。

一、新时代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布,明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是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的主要方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七大程序进行。其中,人事档案审核是考察环节中的重要一环。2018年印发的《条例》中第三十五条,“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干部管理权限发生变化的‘凡转必审’,在干部动议、考察、任职前公示、录用、聘用、遴选、选调、交流、人才引进、军队转业(复员)安置、档案转递、接收等环节,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标准,及时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进一步明确“凡进必审”,明确干部录用、聘用及人才引进应及时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突出了全面从严要求。

二、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聘用前存在简化程序的现象。近年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面展开,新聘人员基本都通过公开招聘的七大程序。也有部分单位、部分岗位存在简化程序的现象,把直接考察视作通过全部流程,为通过考察的人员直接办理聘用手续。在走全公开招聘七大程序的单位中,也存在简化考察程序,特别是人事档案审核程序,甚至有直接省略掉人事档案审核这一环节。档案转递方式不规范,也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一种现象,主要有四类原因:一是机要交通耗时长;二是用人单位公开招聘流程紧;三是用人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严或档案管理员业务能力不强;四是拟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混乱。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转递单位和接收单位不严格履行转递手续,通过非机要交通或非专人送取的方式转递人事档案。简化程序这类问题容易给后续的岗位管理特别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

2.聘用后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事业单位与新聘人员订立聘用合同,办理完聘用手续后,应及时办好新聘人员档案的建立、接收,档案材料的整理和档案入库。如用人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严,或是档案管理员业务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未及时联系新聘人员或来档单位补充缺失材料、档案材料整理归档不规范等现象。档案管理不规范这类问题会给后续的岗位异动、工资异动、职称晋升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使得新聘人员错过补充材料的最佳时间,给档案管理员增加工作量。

三、新时代事业单位新聘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任务

阅读全文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殊性

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在衣食起居、礼仪交往、婚嫁、丧葬、节庆等方面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民族性、地区性差异明显。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不同,是在长期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相对稳定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虽不同,但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具有平等的地位,都应得到尊重。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少数民族大学生虽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他们对国家,对党的忠诚是一样的。只要对其进行培养、教育,明确党的方针、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必定会坚定他们对党追求的信念。

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1.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

来自“三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大体上是热爱、拥护中国共产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昌盛紧密地联系起来。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一部分学生由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影响,思想上存在信仰迷茫、信仰模糊等问题,从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不坚定,因此我们要依靠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教育,从而坚定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

2.民族地区繁荣稳定的需要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数量及质量的建设,一方面会充实、壮大党的队伍,另一方面对民族高校地区的稳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教育学习中,会不自觉地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向党的方向靠拢。民族高校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交平台,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和其他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便于真正地了解到群众的心声,并把这种心声及时报告给老师,老师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微杜渐。高校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未来,承接着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巨大的历史重任。然而,大学生求学期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是极易受到外来思想影响的。让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宗教的束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有效地促进其人生价值观的转变,为民族地区的稳定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阅读全文

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出国留学的学生党员也越来越多。由于相关政策滞后、出国学生党员入党时间较短、党性观念相对较弱等原因,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困难。针对出国学生党员的特点,分析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沟通联系难、考察鉴定难、预备期处理难及党员自觉性不够等问题,提出通过搭建专业队伍、加强行前教育、做好归国交流、用好网上学习、完善政策衔接等对策,以期优化和完善对出国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校;出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出国留学人员不断增多[1],呈现出国留学本科生越来越多,留学低龄化等特点。在出国留学人员中,包括为数不少学生党员,如何加强对出国学生党员的管理,尤其是做好其在留学期间及回国后的教育管理,确保学成归来能够将学识用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出国学生党员特点

(一)综合素质高。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发展党员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高校党委按照要求严格把好政治关。以北京为例,高校系统每年发展新党员3万人左右(含教师),在校生数基本维持在58万人左右,毕业生数稳定在15万人左右,发展党员比例约为1:20[2]。按照大学中自然班每班30人计算,平均每年每班一般发展1人,能够在大学期间成为党员的学生,无疑是青年学生中的优秀群体。

(二)入党时间短。近年来,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出台后,发展党员的程序与流程更加严格、规范。对于大学生而言,学制一般为4年,大部分学生是在进入大学后提交入党申请书,从申请到确定为积极分子,再到培养考察和组织发展,学生党员一般要到大三或大四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日益增多,大多采取“2+2、3+1”模式,存在国内学习时间不长,出国学生党员培养时间较短,以及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增加等情况[3]。很多党员甚至在预备期就已经出国留学,真正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较短,在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上有待进一步巩固,党性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可塑空间大。出国留学学生党员在大学时期虽已初步形成较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生活在环境相对简单的大学校园,社会经历和阅历较少。同时,大多数人并没有亲身经历党和国家的艰苦奋斗过程,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多来自于书本,很少经历重大事件或时期的考验,可塑空间较大。出国后,他们在接受西方教育时,会直接感受中西文化的反差,许多新鲜的观念和思想将会呈现,冲击其原有的价值体系[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