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活动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毕业活动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毕业活动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问题与路径

摘要: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文章论述了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的主要特征,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存在的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驻园研习;角色转变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幼儿园工作的性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业务技能和较强的研究能力。开展学前教育驻园研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认识知识、增加实践、加强研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培养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充分发挥好驻园研习作用,培养出“学教合一”“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驻园研习的重要作用

(一)加深学生专业理论认知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学习和了解理论知识为主,较为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这些学科知识不仅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庞大,而且比较抽象化、理论化和专业化,不容易被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开展驻园研习,引导学生在幼儿园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获得亲身感受和体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将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理论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水平。

(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

阅读全文

谈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摘要: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与国民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从业人员质量和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就业率较低。而作为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构成部分的毕业设计,是综合性实践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将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还能增加就业率。因此,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通过对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实践能力进行探索,以期为科研型和就业型2种学生的培养指引方向。

关键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毕业设计;实践能力

0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因危害公共安全所暴露的食品安全事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3]。其中,食品中有害或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等研究均需较强的专业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主要关注点为食物、营养及其与人群健康关系,是多学科融合、覆盖范围广的一门学科,在预防各级疾病、保护及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具有较强的科学及社会适用性。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参差不齐,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中人才质量和数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4-5]。另外,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包含在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低就业率专业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现实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对专业的不明确性等。另外,参照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二级学科囊括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而多数高等学校将该专业设置在公共卫生学院[6],这就导致该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区分不明显而造成学生就业误区[7]。因此,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探索提升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育质量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要求为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为从事相关专业打下较好的基础进而增加学生就业率[8]。因此,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主要探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实践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相关专业就业率的提高指引方向。

1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毕业设计选题环节可决定毕业设计的方向、范围和深度,故正确且恰当的选题应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同时也要适合个人能力[8-9]。因此,选题方式是多元化的,既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实习单位课题的组成部分或学生自主选题,这种多元化的选题方式不仅利于教师根据实际科研进展而及时更新毕业设计,还有利于培养毕业生科研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1.1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阅读全文

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一、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育领域是最需要个性、最需要情感、最需要精神、最需要多元的领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紧贴市场的专业课程市场营销,更应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大力推进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二)通过一些标准将体验式教学分成不同的体验形式。体验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体验式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一主题,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体验会涉及到顾客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会包括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时也可因身体的一些活动。对于体验式教学也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体验的内容印象深刻,做到活学活用。

二、体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学应该是一个以“经历”为主,经历中求“体验”,“体验”中再学习的过程;而传统营销教育模式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全部或部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规定的实践基础训练完全在教室完成。毕业后才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三)体验式教学体系

阅读全文

学生课程改革机械设计论文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内容及目标

1.1具体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设置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程教学初期提出目标,如以往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为主题,并明确目标完成质量,将纳入期末考核并给定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应大于50%;学生自行提出任务,3人一组自由组队,寻找方法,教师在目标提出约两周后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答辩,对任务进行客观、准确评价,指出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在学期中组织“机构创意搭接”活动,在学期末组织“机构设计及动力学仿真”活动,激发学生热情。课程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可以是学生任务汇报、教师指导答疑、活动演示等多种形式并存。教师引导:提出目标、不规定任务;不规定方法;督促实施、解答疑问。学生主动参与: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寻找方法;边学边干,完成实践。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取材以教材为线索,又不局限于教材,在学生自行寻找的任务中,找到具有共性的问题,引入课堂;在各章节围绕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不拘泥于程式方法的符合度,看重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看重结果的创新度。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重点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多种考核形式并存,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成绩。打破传统的以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限时书面考试方式,传统考试方式会使学生临时抱佛脚,放松平时的学习。加强对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对组织活动参与情况考核、对实验室开放参与程度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循序渐进的过程,防止学生考前的突击应付,提高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考试题目增加一定量的设计型题目,强调工程背景,克服传统考试中题目的限时性、定向性、唯一性、单纯性的弊端,着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改革课程对应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将任务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多数作品可作为课程设计继续研究,丰富课程设计内容;部分作品可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深入分析;优秀作品可参加辽宁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1.2改革目标

阅读全文

提升语文实践能力探析

作者:刘永臻 单位:日照市东港职教中心河山分校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有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而且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也在逐渐增强。只有合理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学习运用的能力。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言说,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效应,从知识点的掌握到能力的训练,从文本的解读到情感的教育,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只要课堂上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他们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外的惊喜,诸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阐述和补充,或者根据自身的感受提出不同问题并进行解析和佐证,都是精彩迭出的时刻。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每节课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全班同学按照顺序自拟题目演讲,并由学生点评,教师总结,坚持演讲活动,能让每位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强化书写训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造成许多学生汉字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屡见不鲜,如不加以改正,对未来工作和就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的方块字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的写字技能和具备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每一个学期必须练一本字贴,定时布置作业,定时检查,及时总结反馈,把有进步的学生作品张贴出来,激发其他同学的书写兴趣。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写一手漂亮的字,这不仅是书写形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和认真学习态度的前提。语文教学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的写作,教师在平日教学中能感觉到学生说话思路不清晰,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在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项目,每周定期组织学生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把内心的故事说出来,培养学生即兴演说的能力,使其思维条理化,以达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一些应用文体的写作。应用文是人们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字工具。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从条据类到书信类,从公文类到表格类等等。还有让学生开学时制定学习计划,学期结束时写总结。在一些重大节日到来时,开展给亲朋好友写祝福短信比赛,并在黑板报上刊出。学校的各种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可以结合这些活动,写出各种应用文,如活动通知、新闻采访、调查报告、下乡活动总结等。

语文课要与专业课相结合,强调知识实用性

职业中专的学生是接受完学校教育后要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所以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要注重实用性,要与学生的专业课结合起来,催化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教学之外,还应注重语文知识的专业性,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事先对所授班级的专业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即将从事或能从事怎样的工作,工作中将会用到什么样的语文能力,而不是茫然地进行完全没有专业特性的大一统教学。比如市场营销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产品市场开发服务等工作,因而这类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应侧重于文字描述能力的培养,即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老师也应加强学生字词的积累,多进行即兴创作思维的训练,进行情景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简洁准确和优美的描述能力,并增大此专业学生的课余阅读量,多进行文学作品的熏陶和鉴赏,增强审美感受力等等。对电子商务专业可教授学生学习写商业信函、公文、实验报告以及学生找工作时的个人简历和求职信等,这些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必须准备的一些技能等。

所以,我们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中专学生在校期间仅有的语文课时,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通过寻找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的结合点,尝试把语文教学还原为个体体验,最大程度地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及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阅读全文

社会实践与自信德育教育

一、暑期社会实践对自信德育教育的意义和成效

1.磨炼意志,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的实践心得里写着:“学到了许多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懂得的东西,更让我学会了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我才真真正正地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我终于体会到了父母赚钱有多辛苦,我以后会更珍惜手上的钱,不乱用。我也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老师们每天督促我好好学习是为了让我以后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更加快乐。”“这次实习,让我明白了爸妈赚钱的辛苦。以前花钱时丝毫不知道节约,相信在这次实习之后再也不会胡乱花钱。”几乎每个学生的心得体会都有这样的文字,这次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心灵洗礼要超过上百次的说教。

2.了解企业文化,为顶岗实习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提高自信心。本次实践活动,学生都是负责相关专业的最基础的工作,他们到企业的目的在于了解本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怎么运作,最需要的技术和人才是什么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了解企业管理模式、生产运行模式,提升交往沟通能力,了解行业发展,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定位,回学校以后学习的目的性更强。高二年级之后有一年的顶岗实习,暑期实践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学生可以更快适应企业的需求。很多在实习中表现好的学生,企业将其作为企业储备人才培养,毕业以后直接转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也为就业做好铺垫。学生接触了比较先进的设备,对各个工种也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学生在实结中说:“我认识了很多学校里没看到的机车,增加了为人处世之道,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让我学会了独立。”“我不但积累了管理经验,而且学习到在专业课上所学习不到的东西,有效地补充了课堂学习的空白,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增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优势,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工作的不易和自己知识的欠缺。”让学生发现自我,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实践,提高自信心,在将来的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3.暑期实践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学生有服装“3+2”、服装礼仪、服装工艺和服装CAD等专业的学生,通过一个月的实践工作,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能力和技术熟练程度与企业熟练工之间的差距。假期之后,学校召开了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对优秀的个人进行表彰,并请优秀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现场经验总结和交流,如服装“3+2”的学生大多表示要努力学习,把目标定为考大学;而服装CAD等专业的学生则表示要努力把技术学好。参加此次交流的学生包括了那些没有参加暑期实践的学生,这在他们看来也是一次很生动的交流大会,有利于指导自己调整职业规划。使学生更明确了自身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班主任、教师的跟踪管理,及时鼓励,保障了暑期实践的顺利完成。生产经营单位与学校不同,生产任务变化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生产任务,经常出现临时加班、长时间不休班及各个车间不同时休息等情况,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出现抵触情绪,有的才工作几天就因为不适应工作环境、吃不了苦而想离开。为此,班主任和带队教师及时去企业车间了解状况,并多次电话联系学生和家长,安抚了学生的烦躁情绪,并及时地与工作单位联系,掌握生产动态变化、加班及生产任务调整情况,向学生及时地传达、解释,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把学生的要求反映给工作单位的有关领导,及时解决,化解矛盾,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家委会的参与,使得家、企、校三位一体,深度融合,为学生排忧解难,搭建更好的平台。家委会是联系家庭与学校、家庭与家庭的桥梁,家委会出面组织暑期实践活动,一方面表明了家长对暑期实践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口口相传,大大增加了学校的美誉度,对以后的招生和就业大有益处。

二、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阅读全文

人才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创新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将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融入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是文章的核心理念。在“TTCR”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课堂教学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运动项目俱乐部课余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以系列体育竞赛为抓手,全面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提升科研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TTCR;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创新

1问题的提出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则要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人才的培养模式入手进行创新与实践,把单一的学生培养模式转向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一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课题。“TTCR”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基于当前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管理层面上,将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融入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在此模式下,以课堂教学为根本,以运动项目俱乐部课余训练为基础,以系列体育竞赛为抓手,以培养科研能力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专门人才。本研究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价值体现于以下五个方面:其一,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要求,着力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其二,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覆盖面,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其三,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独立思考意识以及主动性的缺乏,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师生思想共鸣的效果;其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收获满足和愉悦;其五,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引向“终身运动”的道路上,提高其学教结合能力,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运动,进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向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2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契合

阅读全文

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方式调研

 

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将学校常规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训的一种教育方式。[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重大举措。“工学交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常见的一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于2009年至2011年分别组织学生进入苏州三星电脑公司、苏州汉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冠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不等的“工学交替”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明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意义,思考开展工学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对策及建议,为今后系部开展此项活动提供参考,笔者分别从学生、企业和学校角度对该项活动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学生个别访谈、走访企业以及下发统计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   一、学生角度的调研   学生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才能使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一)对企业的满意度   通过对公司规模程度、对安排职位的满意度、对薪资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企业的期望程度与企业实际基本相符,对安排的职位、薪资基本与其自身预想一致。在报名初期,学院和系部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师生动员大会,进行了宣传教育,阐述开展活动的意义、措施、方法,在学生进入企业前,通过辅导员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企业的情况,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种种思想问题与情绪波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如安全生产教育、就业教育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教育等,鼓舞了学生士气,增强了学生信心。   (二)从事工作   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在企业里有“师傅”的具体指导,并且由于从事的工作比较简单,所以适应工作的时间较短。学生在企业里主要完成电路板的组装、检测、装箱等工作,绝大多数学生在经过2~3周的适应期后都能比较熟练地完成自身的工作,工作强度也相应增大。许多学生都能把这看成是培养其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的良好机会,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磨练。不过也有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观念较差,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并随着工作强度的增加、工作性质的单调以及专业与实际岗位的迥异等,产生各种思想情绪。系部通过与企业沟通,尽可能解决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以过硬的技术、严谨的做事习惯来赢得企业的器重,真正实现综合素质的增强。   (三)实习收获   从对实践能力的提升程度、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身心状况的改变、实践活动的收获等方面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实习,学生总体感觉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最大收获并不是专业技术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而是社会经验的积累,这些调研结果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有极大的关系。由于学生在企业从事的是流水线工作,专业技术对于这些只有大一程度的学生来讲,是不可能深入的,更何况对这些技术企业是保密的,所以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学到任何专业知识或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   二、企业角度的调研   校企合作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取决于企业对合作教育的认可程度,为此,笔者结合本系开展的“工学交替”教学实践,在苏州地区的部分企业做了调查。调查的对象是苏州地区的30家企业,采用的调查形式为问卷或访谈。   (一)人才的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中,认为最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技术人才”企业占总数的58.2%,位居第一;认为最需要的人才是“高级研究人才”企业占总数的18.4%,位居第二;认为最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企业占总数的13.3%,位居第三。总体来看,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人才的素质要求   企业在对学校培养学生的素质要求上对要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占34.6%,要加强专业知识占23.1%,要拓宽知识面占20.5%。此项调查与前面一项基本符合,也体现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中对动手能力的要求。   (三)对校企合作的认可度   该调查是一个多项选择,要求答卷人按重要程度排列顺序。认为校企合作是一种长远策略的占93.3%,认为校企合作可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的占86.7%,认为校企合作是物色新职工的好办法的占83.3%。而中选率较低的是“使用廉价劳动力”和“受人之托”。这一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出于长远的考虑。而关于是否希望校企合作的学生来企业工作,有73%的企业表示希望与学校继续保持合作,认为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三、学校角度的调研   对学校的调查,分别从制约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校企合作相关机构所起的作用、学校对目前的校企合作情况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苏州市区的6个职业学校的12个专业,以下是调查的结果。   (一)制约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   调查的结果中体现阻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为校企之间缺乏沟通,信息渠道不畅;政府缺少有关鼓励、优惠政策的引导;校企双方职责不明确。在这三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会更加广泛。   (二)对校企合作相关机构所起的作用   从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合作相关机构主要是提供就业岗位和提供实习机会,说明目前的校企合作还在比较浅的层次,而我们所期望的企业提供专业发展信息和参与教学改革的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p#分页标题#e#   (三)学校对校企合作情况的评价   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校企关系一般,主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学校占41.7%;认为“某些专业好,某些专业不好”的学校占25.0%;认为“校企合作有名无实,无实质性合作”的学校占16.7%。从以上的对学校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企业能接受与学校合作教育,愿意通过为学校提供生产场地、资金援助、专业建设指导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获得一批可以直接顶岗工作的毕业生。同时,学校也对校企合作教育方式表示认同,尤其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情况下,学校更希望能通过校企合作教育来带动学校的专业发展,师资力量的增强,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调研活动总结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接受职业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弥补了校内教学的不足。学生积累了社会经验,思想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熟悉了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了有关商品知识、岗位操作技能,了解了市场需求状况。[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修正自我定位。通过在实习单位的实际体验,通过与他人能力、经验、报酬的比较,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势以及自己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分量,更加务实、勤奋,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通过工学结合,以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为学校提供了宝贵的校外实习基地,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生学到了技能,学校节约了成本,同时,创造了效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校企双赢。工学结合为职业院校跟踪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企业总是处于先进生产力的前沿,职业院校想拥有蓬勃的生机就必须贴近企业。通过工学结合,使师生接触企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在提高师生能力的同时,可捕捉市场最新的信息,从而指导专业的发展。[1]   五、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系部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提高参加工学结合学生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对学校提供的学生用得安心、放心,才能乐于与学校配合,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学校与企业要注意经常加强交流与沟通,不能让企业借“工学结合”的名义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获得学习的机会,从而促使人才培养质量的真正提高。[2]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   系部对在校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弘扬校园文化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能让合作办学的企业人员经常走进系,举办一些职业性讲座、报告、培训等。在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渗透着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教育。要注意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能够兼容,使学生经常受到两种文化的薰陶,为“工学结合”打下思想基础。   (三)切实制订好工学结合活动的规划和计划   开展工学结合活动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制订好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在学生工学结合的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教”、“导”相结合,跟进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协调或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特别要注意缓解学生的各种压力,鼓励学生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成为一个不怕吃苦,迎难而上,技术过硬的“员工”,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