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毕业班级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中考政策下的毕业班管理对策
摘要:新中考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了健全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招生录取方法,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新中考政策下,在毕业班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教育理念的错误认知,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学习需求等角度入手,完善毕业班冲刺管理的新体系,为班级管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活动平台和活动方向,有效促进毕业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新中考政策;毕业班;班级管理
2018 年秋季开始,先后推行了新中考政策,从本质上分析,新中考政策的落实不仅是考试科目等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中考改革的推行首先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需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其次,新中考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最后,新中考改革与“双减”政策等新教育政策相呼应,在减少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订教育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管理要点探究
新中考改革优化了考试内容,充分发挥了中考命题的育人导向作用,调整了卷面分设置,将语言学课的口语测试,以及理化生的实验操作等内容纳入到考试范围内;改革了普通高中的录取办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设置为前提条件等,从这些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中不难发现教育方向的变革。毕业班是面临中考最近的班级,是中考的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贯彻落实新政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毕业班的班级管理,如何确保毕业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新中考政策的引导,在毕业班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将德育与班级管理有机融合起来,比如针对学生当前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借助主题班会活动等,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用“愿望”“梦想”引领自己当下的学习。其次,在毕业班管理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双减”政策下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新中考政策倾向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学校、教师给予良好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家庭教育的巩固和保障,毕业冲刺阶段更需要家校双方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与生活平台,保障毕业班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发展,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中考的到来。基于此,新中考政策下的毕业班班级管理要从多维度入手,发挥学校、教师在毕业班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对毕业班学生管理的巩固和保障作用,从而更进一步推进班级管理综合质量的提升,确保毕业班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于新中考政策的毕业班管理措施分析
(一)融入德育,管育并重
易班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网络信息时代的需要
网络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友方式、思维模式,仅仅通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流。依托网络,可以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信息的平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平台、心理咨询的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感悟的分享交流平台。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近年来,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定位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有长达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只有三年,由于年级不同,培养目标和重点不同,对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也不同: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等适应性为主的问题;二年级学生更多的是侧重于人格完善、人生目标设定、自我意识进一步成长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到了毕业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踏出校门走进企业,实习期间学生相对分散,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一阶段,学生还面临择业、升学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鉴于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适应高职院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利用易班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一)完善的功能模块,是利用易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
以评促建高校班主任管理模式思考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从班主任考核办法的修订、内容、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深度分析了所在学院的以班主任测评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管理模式,给出了一种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模式思考。
关键词:艺术类学院;高校班主任;班主任考核;班主任队伍建设
1积极听取意见,完善考核办法
笔者所在的学院属于艺术类学院,由于专业特性,专业老师对做行政工作有经验不足,对于如何开展工作不知所措。学院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在开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效不大。在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学院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主任考核办法》,一方面通过考核评优给班主任施加一定的工作压力,激发工作活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班主任考核办法》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指导,补足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每年招生完成后,学院根据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新一级班主任的招募;9月,对招募到的新班主任进行上岗培训,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发放与《班主任考核办法》配套使用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经过几个学期的实施,《班主任考核办法》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某些考核条例不够明确,表述含糊无法进行评估、一些考核条例与实际情况不符、同一考核内容在加分和减分上体现得不一致、毕业班肄业班的考核标准一样但实际情况不一样、评优人数过少分布不均、学生测评部分所占比重过大等。通过多方调研,积极听取意见,学工办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对《班主任考核办法》进行讨论,不断对其修订、完善,更好地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推进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2严格执行考核,激发工作积极性
学院的班主任测评主要考核各位班主任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由学工办量化考核、学院测评、学生测评三部分按照相应的比重组成,也即:班主任考核成绩=学工办量化考核∗50%+学院测评∗30%+学生测评∗20%。量化考核主要考察班主任的勤和绩,侧重点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如组织评奖评优工作、与学生沟通交流情况、家校联系情况、学风建设、宿舍管理、活动开展、班级建设等方面。“学工办负责对班主任履职情况实行一月一公示、每学期末汇总再公示。”摘自《班主任考核办法》(下同)第六条。“学院测评由院领导及教师代表对班主任履职情况进行打分,取平均成绩为该班主任的学院测评成绩。”(第七条)主要考察班主任的德、能、廉,侧重点在班主任的个人品德、所带班级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创新性工作等方面。“学生测评随机抽取班主任所带班级学生代表通过网络对班主任工作予以评分(参评率不低于30%),取平均成绩为该班主任的学生测评成绩。”(第八条)主要考察班主任的德、能、廉,侧重点在班主任的师德师风以及工作的落实情况。根据《班主任考核办法》的规定,“每学期对班主任的履职情况进行一次测评,年终取两个学期算术平均分作为自然年度班主任考核最终结果。上半年毕业班班主任及当年新生班班主任只计一学期考核成绩。”(第四条)“班主任工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率为30%,其余原则上评为合格。学院对获评‘优秀’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发放荣誉证书及物质奖励,并且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和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合格的直接撤销其班主任资格。”(第九条)从2017年严格班主任考核以来,在《班主任考核办法》和《班主任手册》的指导下,本来不擅长开展行政工作的艺术类学院的班主任都慢慢成长,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已经有20余名班主任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各班学风建设、党团建设、精神面貌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先后涌现出了两个校级十佳班集体、一个校级活力团支部、两位校级十佳班主任,学院的整体风气也变得更好,学院的班主任管理在全校范围内深受好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基础是“合”,要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全过程链接“生师家校社”五大主体,全局性优化“人财物时空”五大条件,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在此背景下,学院的《班主任考核办法》对班主任提出了家校联系要求。新生开学时,班主任通过家长会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通过家长群分享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共同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学习、发展等问题;每学期末,通过网络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动态,解答家长的疑问。通过一系列举措,学院沟通了家校联系,实现了家校共育。
3及时总结表彰,做好经验分享
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
新学期新起点,面对六年毕业班,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因为这一学期是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容易变化的重要时期。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顺利结业,我要时刻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交流,勤督促,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教育,做到科学育人。
为了开展好各项具体工作,我坚持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为指导,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班级管理为重点,开展好日常教育和各项活动。
纪律方面:严抓不懈,树立榜样,责任分工,发现共性问题利用班会针对解决。
卫生方面:抓好室内外卫生,责任落实到人,设立监督岗,做到早、中、晚的清扫工作。
习惯方面:以《快乐成长》为主线,做好各月培养目标,树立典型,评选好习惯之星。
学习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预习,复习建立帮差小组,以优带差,争取人人有所提高。
2013年德育工作安排
从学生管理角度看学风建设对策
一、抓教育,树学风
1、针对大一新生,抓好入学教育
开展理想信念和适应性教育,引导学生实现角色转换,顺利实现由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到大一课程的重要性并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2、深入进行校校情史教育。
校情校史是大学精神最生动最具体的诠释,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校情校史的了解,更好的学习和继承学校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3、举行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
调查分析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抓住关键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组织开展学业经验交流(含考研经验交流)、优干工作艺术…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新生“赢在起跑线”活动的开展,规划大学生涯,启迪人生。以考研、考级为抓手,请高年级优秀学生,读研的学生以及落实就业好的学生组成宣讲团给同学们做讲座,介绍他们的大学学习及生活经历,给低年级同学传经送宝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都通过采用校园宣传栏、开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防火、防电等基本知识,安全防范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
1.重管理轻教育
当前,安全事件频发,高校各部门都把安全问题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但也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即把安全教育当作管理问题,注重安全控制,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此框架内活动,约束学生的行为。不可否认,这种通过规则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可以取得一定的短期效果,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方式具有强制性,不能被大学生认同,不能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但是只是作为辅助教育,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学校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认为只要学校太平无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可有可无。只有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才会抓一抓,管一管,当风波过去之后,又把安全教育忽略了,安全教育并没有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这种重管理轻教育、通过突击的方式来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2.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
首先,安全教育手段落后。与专业课“点、线、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相比,安全教育更多地强调“面”的教育,局限于开展一般性讲座,局限于交通、消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当前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采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和辅导员说教等形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过于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传统的教育手段更多地侧重安全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安全防范技能的实践,使安全教育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教育的手段也要与时俱进,顺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积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微信、新浪微博、QQ等新型媒体平台进行安全教育,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其次,安全教育内容陈旧。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依然停留在防火、防电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枯燥和重复,严重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高校常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将此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提及新型的犯罪方式和犯罪行为,更忽略了安全防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所以网络安全教育应该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制度,同时警惕各种网络陷阱,尤其是网络交友陷阱。但是目前学校在安全手册和安全须知等方面很少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相反,传统的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占据了很大篇幅。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紧跟时展,安全教育要具有时代性,少进行道理的说教,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安全演练和实践操作的学习,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具体贴切,这样才能使学生警觉和重视。
3.安全教育不够系统
航天学院学风建设分析
摘要:
当前学风建设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二是教师育人方面: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内容陈旧,灌输式教学;学术风气不浓,学生走进教研室、实践机会少。三是学生工作管理方面:个别学生干部作风不正,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树立榜样作用;评优评先、奖学金、推优入党等体系过于单一;部分学风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浮于表面[1]。本文针对航天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开展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学风建设;现状;思路
1落实“五抓”学风建设体系,培育校园文化孕育学风建设
抓教育,树学风。针对大一新生,抓好入学教育,开展理想信念与适应性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展校史校情、院史院情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学校、学院精神,培养学生爱校、爱院之情,增强学生荣誉感;举行学风建设专题研讨会,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新生作指导。抓教风,促学风。配合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会,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根”理念,强调教风建设重要性,以教促学。结合学生教务网评、师生座谈等形式促进教学方法、课堂吸引力的不断提升。其次,督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进度,毕业班辅导员(教导员)不定期对毕业生进行抽查、考勤,检查进度。日常考勤由指导老师负责,规范过程管理。抓纪律,正学风。落实早签到、晚自习及零报告制度。辅导员(教导员)不定时检查学生到课率、早晚自习率、课堂及考试纪律,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督促。严抓考风建设,按照“严格、严肃、严厉”原则,进行考前教育、诚信考试及无人监考班级创建等活动,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观和理性分数观,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对违纪学生不姑息、不迁就。关注后进学生,建立档案,开展“一帮一”帮扶,辅导员、学业指导老师深入宿舍跟踪指导督促,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进广大同学对学校和学院的了解,强化其认同感和责任感,把工作落到实处。抓管理,建学风。学院领导牵头,分层次召开各类学生座谈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要求,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面向低年级各班主要学生干部,了解班级情况,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了解学习状况;面对高年级学生召开就业实训座谈会和毕业生特殊情况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的了解各类学生情况并进行指导。辅导员(教导员)加强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日常情况、上课情况,及时反馈沟通,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积极性,带动周围同学勤奋学习,优化学习方法,共同进步。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抓榜样,带学风。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突出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班委应率先垂范,团结同学,落实日常自我管理,在早操、自习、考勤等方面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寻找不足,分析原因,积极弥补。加强典型带动作用,营造氛围。加强先进典型的总结、宣传工作,在学院营造浓厚的学习进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肥沃土壤。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社团建设、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优化学风建设氛围,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借此积极引导和宣传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是学风建设的有效延伸。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进行工作体验,了解工作实质、了解社会,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人才,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对接用人单位需求。通过吸引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发挥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将活动重心下移,结合专业特点,营造学术氛围,以科研带动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邀请校内外老师开展学术性讲座,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孕育、培养工作,对在科研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加强角落文化育人功能,因材施教搭建人才特区,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不用同一标准或固定模式去塑造学业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的学生,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在激励中超越自我。组建校企俱乐部,引进对口单位资源、平台,汇聚人才培养能量,争取更多对口单位实践机会,主动对接用人单位人才培养需求导向。践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发挥班级校外导师作用、强化教学实践锻炼,实现学业促发展。
2构建全生涯育人平台
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评价机制探索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保障本科毕业生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我国工科类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契机。其中,毕业要求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环节。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毕业要求的评价流程及其达成度的持续改进机制,对推动本专业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评价机制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我国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完成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和毕业生工程师资格国际化认可的重要举措。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生能力为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认为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应获得认证标准中规定的12条能力要求,因此建立明确且完善的毕业要求评价流程及其持续改进机制对保障毕业生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要求的评价流程及其持续改进机制进行了介绍。
一、毕业要求评价流程
为全面准确地评价本专业学生在工程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状况,即学生毕业时达到专业制定的毕业要求情况,依据《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办法》,对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修订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等提供了依据。
(一)评价对象及评价依据
分别采用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对本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进行评价。直接评价法的主要的评价依据包括课程档案、学生提交的课程考核材料、课程质量评价报告等;间接评价法的主要评价依据主要包括毕业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以及他们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定性描述。数据来源为各门课程考核材料,在进行达成度评价过程中,样本来自于本专业近年年毕业生,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每级自然班的所有学生的情况作为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