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病人术后护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外科病人手术后护理管理方法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与综合性护理管理,护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的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应该积极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外科病人;疼痛;护理管理
在外科手术后,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疼痛症状,进而干扰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各个医院都在积极探索有效护理的措施,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我院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对于手术患者应该积极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现将相关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肠瘘病人护理
摘要:总结20例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肠瘘病人的护理经验。20例病人中治愈16例,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主动出院3例。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出入液量;防治肺部感染;注重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护瘘口周围皮肤;做好引流管护理;关注病人心理。
关键词:高龄;结直癌;肠瘘
肠瘘是胃肠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因手术后肠管或吻合口破裂,造成消化液、粪便漏至切口或腹腔外,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病死率可高达15%~20%[1]。高龄病人由于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生理储备机能不足,使肠瘘变得更为复杂难治,护理难度极大。我科2013年6月—2017年5月共收治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肠瘘病人20例,住院期间均得到积极治疗和有效护理,现对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本科室结直肠癌术后肠瘘3例,外院转入17例,男14例,女6例,年龄70岁~85岁,平均76.5岁;原发疾病为结肠肝曲癌3例,横结肠癌6例,结肠脾曲癌5例,乙状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保肛)2例。
1.2合并症
老年髋部骨折优质护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因髋部骨折入院的老年病人,其中男47例,女51例。将98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65.8岁±4.7岁;对照组49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63.5岁±5.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从收治入院日起给予优质护理:①安排病人住病房人数较少的病房,病房内环境整洁、清新,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协助病人床上擦浴,使病人感觉舒适,整洁;②术前、术后每日进行2次~4次生命体征监测,协助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翻身,按摩受压部皮肤,保持皮肤完整,无破损;③在护士的协助下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正确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④每日检查病人身上是否出现瘀点、瘀斑,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的形成;⑤由责任护士每日清晨、午饭后、临睡前分别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介绍成功病例,缓解病人情绪,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⑥术后第1天由康复护士协助病人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床行走,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降低病人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利于病人术肢功能康复。
1.3疗效评价
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2周时的心血管、呼吸系统、深静脉栓塞、压疮、尿路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两组病人出院时、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情况(满分100分,得分越低髋关节功能越不佳);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病人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优质护理在子宫疤痕早期妊娠后的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疤痕早期妊娠术后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疤痕子宫早期妊娠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后,将不同护理方法对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下地活动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病人对不同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子宫疤痕妊娠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疤痕;早期妊娠;优质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已经成为产科常见疾病之一,常导致病人阴道大量出血、晚期子宫破裂等并发症,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在早期疤痕妊娠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拟选取我院60例子宫疤痕早期妊娠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优质护理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1月住院治疗的60例子宫疤痕早期妊娠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选对象均既往行剖宫产手术1次以上。实验组病人年龄25~40岁,平均(33.1土1.7)岁,孕周12~20周,平均(16.7±1.2)周。对照组病人年龄25~41岁,平均(32.3土2.1)岁,孕周12~20周,平均(16.6±1.1)周。手术方式为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麻醉方式为局麻或静脉麻醉,病人无内外科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即年龄、孕周、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牙颌面畸形围术期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用于牙颌面畸形围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医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88例牙颌面畸形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入院时及手术当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当日两组病人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观察组病人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牙颌面畸形围术期可缓解病人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牙颌面畸形;焦虑;抑郁;并发症;满意度;优质护理
牙颌面畸形是由于颌骨发育异常引起颌骨形态、体积、上下颌骨间及其与颅面诸骨间关系异常,导致咬合关系失调,颜面形态异常,不仅影响病人的面部美观,还影响咀嚼功能,从而严重影响病人心理及生活质量[1]。该病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正颌手术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常用方法[2]。手术本身属于应激反应,加之对手术不了解,担心预后情况,病人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牙颌面畸形较复杂,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也影响手术效果[3]。研究发现:在围术期给予良好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轻病人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4]。本研究将优质护理用于2015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44例牙颌面畸形病人,观察病人负性情绪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人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21岁~36岁(28.9岁±4.1岁);上颌骨前突17例,下颌骨前突12例,下颌骨后缩9例,偏颌畸形6例;先天性10例,外伤性3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0岁~37岁(28.5岁±4.2岁);上颌骨前突14例,下颌骨前突12例,下颌骨后缩10例,偏颌畸形8例;先天性13例,外伤性31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枢椎齿状突骨折病人围术期护理
关键词:枢椎齿状突骨折;体位;并发症;护理
枢椎齿状突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1],在老龄人群中低能碰撞(如跌伤)通常是导致齿状突骨折的常见原因,而在青壮年人群中高能创伤(如车祸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2]。枢椎齿状骨折分为3型:第Ⅰ型———齿状突尖端撕脱骨折;第Ⅱ型———齿状突基部,枢椎体上方横形骨折;第Ⅲ型———枢椎体上部骨折,累及枢椎的上关节突一侧成为双侧性。第Ⅰ型较为稳定,并发症少,预后较佳,第Ⅱ型多见,因该处血供不佳,不愈合率高达70%,因此需手术者多,第Ⅲ型骨折稳定性好,血供亦良好,愈合率高,预后较好[3]。由于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骤停,多见于老年人,常当场死亡,护理任务艰巨,且国内对此类型损伤尚未引起广泛关注,相关报道较少。2017年9月我科收治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
病人,女,71岁,11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双下肢无力,摔倒致颈部疼痛伴活动障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2017年9月13日CT检查示“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伴寰枢关节对位欠稳”,给予中西药抗感染、消肿、活血、制动等对症治疗,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拟“颈椎骨折”予2017年9月21日收住入院。病人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精神可,颈部有轻压痛,活动障碍,四肢活动可,肌力Ⅴ级,肌张力及腱反射无明显减低、亢进。肩部无活动障碍,无头晕、头痛,双下肢无麻木疼痛感等不适症状。9月24日磁共振扫描:颈椎退行性变,C3~C4、C4~C5、C5~C6、C6~C7椎间隙轻度狭窄,椎间盘膨出伴变性。9月25日螺旋CT平扫(一部位):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两侧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9月22日—9月28日病人颈围保护,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稳定。用药:左氧氟沙星针(左克)抗感染治疗,甲钴胺针(弥可保)营养神经,前列地尔(凯时)针扩张微循环。9月29日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后路手术(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9月30日术后第1天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力Ⅴ级,左上肢肌力Ⅳ级。鼓励病人行双下肢背伸跖屈、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每天3次,每次15min。同时甲钴胺针(弥可保)营养神经。10月1日术后第2天予低半卧位休息,吞咽时有异物感,发音正常,四肢肌力正常。告知病人吞咽异物感可能是由于全身麻醉术后出现的症状,密切关注病人有无呼吸困难表现,鼓励病人多喝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术后第4天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四肢肌力恢复Ⅴ级,吞咽异物感较前好转,病人掌握功能锻炼方式,医嘱予以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保持合适的体位,保持椎体关节稳定
乳腺癌术后循证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肿瘤外科共收治92例乳腺癌病人,年龄26岁-78岁(平均48.3岁)。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病人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手术方式、肿瘤分期、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循证护理组由护士长1人、责任护士1人(收集病人资料)、质控成员5人(负责循证资料的收集)组成,在护士长主持下制订护理计划。所有成员均经循证护理知识培训学习,具有一定的循证护理能力;6名护理人员具有文献检索能力。
2.2确定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存在的护理问题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找出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亟待解决的护理问题:实行乳房切除的患者,术后看到自己的形体改变,可能会有震惊、恐惧、焦虑、绝望与沮丧等;术后1天,患者意识刚恢复,极度疲倦、乏力,不能完成责任护士宣教的指、腕关节主动锻炼;在术后7天,计划肩关节活动时遇到医生的反对,因为有些患者此期锻炼后可能出现皮下积液和意外出血;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统一作出院宣教,嘱咐患者回家后继续做患肢外展、上举、后背拉绳锻炼,而许多患者在此期间切口裂开,露出皮下组织,又不能重新缝合;因胸壁血供营养差,经久不愈。
管窥冠心病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的有效性
一、整体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由主管护士负责接待,介绍主管医生、病房环境设施,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消除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情绪。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安全性、必要性以及介入手术的一般知识,同时介绍病房类似病例,与新病人交流,使病人及其家属对手术有足够的了解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缓解病人及其家属术前紧张气氛,减少病人术前的恐惧和焦虑,使其最大限度地配合手术治疗。
②术前准备。术前24h做碘过敏试验,采集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备血,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测定。常规行Allen试验,检查手掌动脉弓是否通畅,以避免发生手部缺血并发症;Allen试验阴性者,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不良,不宜由桡动脉入路。检查禁食情况,嘱病人排尿。
③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包括强心剂、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扩张血管药、镇痛剂、造影剂等,并备好除颤器、氧气等;常规准备地塞米松及异丙嗪,以防术中出现碘变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基础疾病,有针对性地准备药品和物品。
④手术器械准备。常规准备PCI手术器械,备齐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指引导管、引导钢丝以及球囊、支架等。
2.术中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