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病理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病理学

病理学培育综合技能的探究

作者:赵时梅 单位: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的发展,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应具备各方面素质,成为综合性医学人才。相关资料表明[1],医学生中自学能力差者占30%,文字表达能力差者占65%,信息处理能力差者占60%,创新精神与科学气质差者占80%,无课外阅读习惯者占90%,这显然不是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所以,教师必须把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旧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新观念,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综合技能,培养他们如何进行科学思维及广泛应用知识的能力。然而,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能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品格、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的人格。天津大学宗文举等[2]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希望的教师“应该具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一副能够鼓动人心的口才,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一颗热情的心、年青的心,有着温和的性格及强烈的责任心等”。因此,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更好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病理学实践课是培养医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教学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笔者采取了以下操作方式。

设计观察指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识来源于实践,病理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学生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实物标本的观察,只有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才能懂得形态改变的实质[3]。为了使学生对形态结构获得感性认识,加强对所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学会观察大体标本成为病理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们在医学学习生涯中,病理学是他们接触疾病的第一门课程,之前学习的都是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组织解剖结构,再者,我们给同学们呈现的大体标本均经过10%福尔马林液长期浸泡,颜色、质地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一些变化,故而同学们乍一看到这些大体标本,很茫然,不知从何看起。对此,笔者在实践课伊始,即告知学生:经过10%福尔马林液浸泡的标本,较新鲜组织颜色变浅、体积稍小、质地变硬,出血灶则变黑,并制定精确、客观指标,使学生直接按具体的指标去观察。这些指标的设置,给学生建立了一个观察思路,消除学生观察标本时无处下手的困惑,降低了观察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采用类比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病理实验课堂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类比式教学法,即把相同或相似的病变标本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点[4]。比如把胃溃疡病和溃疡型胃癌标本同时呈现给学生,引导其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二者相似不相同的变化。经分析得知: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酸分泌增加,或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可导致胃黏膜缺血、坏死,从而形成溃疡,此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由于胃蠕动的方向性,可见溃疡贲门侧较深,幽门侧较浅。又由于溃疡有瘢痕形成,牵拉周围黏膜组织,使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而溃疡型胃癌则因癌组织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此溃疡不规则,比较浅,底部凹凸不平。由于癌组织浸润生长,常破坏血管,故常见癌肿及周围黏膜继发性出血。再比如:把2个鼻息肉的标本展示给同学,一个标本颜色灰白,质地较硬,而另一个标本则色白有光泽,质地稍软,切面见囊状结构。让同学们分析解释同一种病为什么表现出不同的外观质地?经分析,同学更深切地体会到疾病变化的多样性。二者同为一种疾病,都为增生性炎症,但增生的细胞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经此训练,既让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从机械记忆转变为记忆性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今后护理工作不单纯是打针发药,更重要的是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及预防工作。鉴于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给学生展示一个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标本,学生们按前述指标观察标本后,提问“肺动脉血栓栓子主要来自于什么部位?”学生回答后,再问“什么情况下,下肢深静脉容易形成血栓?”当学生考虑到下肢静脉炎和长期卧床的病人易形成血栓时,接着又问“临床应怎么预防?”此时引出临床应注意抗凝治疗及尽早鼓励病人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的背伸运动,促进静脉回流,及时应用下肢静脉泵或穿弹力袜等,以防止血栓形成。这样,通过步步引导,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制定出配合医生做好预防工作的相应护理措施。再如:当同学们观察一个脑出血标本后,问“一轻症脑出血患者,总担忧着脑中的血块取不出来,情绪低落,不积极配合治疗时,应该怎么做?”问题一出,学生们可能很迷惑。这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手臂或下肢不注意碰伤至皮下出血时,皮肤瘀斑的消散情况。此时,学生们就会想起少量流出血管的血液最后可通过溶解吸收而消失。由此学生就可用此知识向患者解释,解除病人忧虑,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治疗。用此方式教学,既体现了病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注意的是:教师在设问时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采用病例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表达、协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病例讨论是实践课中最精彩的一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病例讨论的实施,不仅需将所学的病理知识融会贯通,而且需把学习过的基础理论与病理及临床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在讨论过程中,笔者常以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从资料中寻找线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尤其是归纳、推理能力。讨论时注重引导,鼓励学生讲解自己分析的具体步骤、过程,推理的依据,面临的疑点,最终的结论。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纵横驰骋”,无论观点如何,尽可能发现并指出每个学生观点中的合理部分,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鼓励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互动。从而学会借鉴、吸收他人观点,完善自我的方法[5]。讨论结束,总结时应重点讲解如何剖析病例,而不是单纯地回答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病例讨论中适用的普遍方法:如逆推法、顺推法,不能忽略提供的阴性结果等。如此病例讨论,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熟悉了如何运用各种思考方法剖析一个病例,这对学生今后临床实践中思维分析力、判断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另外,在积极踊跃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病例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树立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高职护理教育是以“能力为本”,培养面向临床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通过转变观念,在病理实践教学中,从不同层面、不同环节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协作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做好准备。#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病理学课程思政研究3篇

病理学课程思政篇1

摘要:文章依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确立病理学课程思政目标,并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需求,将思政元素以典型案例的形式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初步探讨病理学课程思政在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课程思政

如今,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健康促进者的摇篮,更应该成为国家思政教育导向的践行者。这对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和医学伦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病理学课程思政的现状

病理学课程教学以理论课为主,教师通过讲解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疾病结局等,让学生掌握常见病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整体认识疾病,具备护理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目前,病理学教学实践存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认识不足,在授课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和逻辑引导,忽视思政教育;第二,教师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单一,以灌输为主,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无法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导致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第三,现有的教材缺乏思政元素,没有思政案例和素材可供参考,课程思政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二、病理学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

阅读全文

病理学教学的难题及对策

作者:邹少娜 夏琳钦 唐姝 朱亚平 单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需要不适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成人病理学教学普遍是按照绪论、病理学总论、病理学各论、病理生理学的顺序逐章讲解[1]。再加上教材内容基本雷同,缺乏个性,实践性不强,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教学内容重复,各层次各专业无明显差别,缺乏连续性和实用性。第二,课程安排与教学模式落后,与新的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成人学员的特殊性我们的学生大多为医院在职人员,且来自基层和社区,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与临床经验,他们提高学历层次的动机,一是由于工作需要,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二是以得到医药系统和社会的承认。可以说,他们是带着问题和明确目的来接受继续教育的特殊群体。加上成人教育护理学生平时工作时间多,集中学习时间少。针对此特点,我们对成人病理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除集中时间进行理论授课外,重点在于其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还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与主动参与者,有利于学生掌握自我更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与技巧,注重独立获取及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病理学教学内容繁多,但是学时数仅为正规专科教学的1/2。考虑到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精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明确难点,组织好每一堂课。对于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只做适度提示,或使内容问题化,同学自学为主,必要时归纳小结或提问讨论。而重点、难点的部分一定要讲解透彻,让学生充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形成知识框架。病理学和临床实践有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常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串联起来讲解,通过镜下变化推断出大体改变,由病理变化推断出临床表现。因为成教的学生对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有着强烈的感性认识,通过联系,使他们对一些疾病不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如讲栓塞时,提出为什么给患者输液、注射时要把空气排干净?如输入气体过多,将会对机体造成什么影响[2]?另外,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增加临床真实病例、尸体解剖案例,插入相应的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学切片,以案例引导教学,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培养实用型人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引导,精讲启发,视听组合,讲导结合,讲习结合,讲练结合,课堂形式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手段多样化,如利用数码互动显微实验教学、观察大体标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演示、教学VCD/DVD、挂图和教学图谱等多种教学形式,课余采用病理学教学网站、开放数码互动显微实验室、临床病理见习等手段,强化教学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成人教育护理学生轻基础、重临床的普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病理学知识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这样既复习巩固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又将知识点渗透到相关的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重视病理学实验课。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病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慢性肺淤血时根据肺脏切面特点:肺质地变硬,颜色呈棕褐色,称其为“肺褐色硬化”。学生记忆时只是感觉这个名词有意思而死记硬背下来,当在显微镜下观察慢性肺淤血病变时,看到肺泡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也就是我们教学时讲述的“淤血性硬化”,肺泡腔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于是我们就可以提示学生含铁血黄素颜色呈棕褐色,这样就将肉眼改变和镜下变化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慢性肺淤血的病理改变,并牢记“肺褐色硬化”这一名称。

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成人学生由于工作忙、家庭负担重,只能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利用休息时间听课、学习,课时少,教学时间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过去都学过病理学这门课,有一定的基础,又在临床工作多年,有一定临床经验。依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指导为辅助的教学理念。从传统单调的“教师讲述”的专业知识培训模式向“自主性”、“开放性”的培养模式转变,突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现代性和实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我们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精选教学内容,充实新理论和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精选教学内容时强化应用病理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充实与专业有关的病理学新进展。我们尝试在成人大专护理专业2011级学生的理论课中,将病理生理学中四大衰竭(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的内容按系统归类到病理学的各论里讲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及满意度得到提高。如何使学生通过对病理课的学习,学会运用病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临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讨论不失为较好的方法之一。临床病例讨论课是针对病理学中的某些问题以病例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教学评估与反馈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病例讨论,学员不仅充分应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启迪和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由于结合临床实际,教学生动活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学生的欢迎。

网络教学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网络优势,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通过网上聊天室留言本、E-mail等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探讨学习上的一些问题[3]。同时,我们充分借助于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这个平台,病理学课程教学网站已经建立,病理学课程具备完整的教学相关资源,包括了教学教案、教学课件、实验指导、课后习题、典型病例、教学录像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员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学习相关内容,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将病理学的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堂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病理学教学革新的困难研讨

作者:黄小英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统一在病理学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用科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之外,也要注重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实践的时候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内化为外化创造条件,最后在实践中还要注意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通过外化来体现和检验内化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精编PBL教学病例,围绕病理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并进行PBL教学试点,学生就病理大课学过或尚未学的疾病主动性学习,自己查资料、写提纲,自己组织发言和讨论,让学生充分阐明当他们遇到医疗问题时应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处理。老师仅作必要的引导和归纳。实践证明,PBL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空间思维和促其个性发展,培养其自学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试举两例,一是以SPDCA教育模式为例。尤其是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些新的疾病类型不断出现,医学技术和相关的研究也处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病理学的教学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开展病理学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途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融合了系统论、控制论和教育论的SPDCA教育模式可以在病理学教学工作中予以采纳和推广。具体来讲,SPDCA包含五个阶段,即serach:病理学教学工作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过程;plan:教学决策与计划的制定过程;do:教学决策和计划的执行过程;check:教学决策和计划执行结果的检察;action:最后效果的总结与处理。这五个过程依顺序不断循环,既保证了系统的有效连接性,又克服了循环断裂的现象,而且在开展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在计划阶段与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制定方案,体现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性,这样在目标明确、方案合理、过程科学的情况下,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二是建立病理学综合教学模式(理论课-实验课-网页),把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适当应用于教学过程,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病理学知识。病理学教学网页设立,研制了网络课件及病理图片。选编典型病变图象,制成图片,图文并茂,体现形态学教学特点,用于橱窗展示图片,并制成影像资料;制作一套完整的本科《病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其理论内容与病理学教材内容一致,语言精练,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记忆;在实验教学的大体标本中,选择典型病变,描绘成实物写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肉眼标本,提高教学质量;在各类病理学幻灯片中,精选典型图片,分别用于总论、各论的阶段复习,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病理学知识。加强临床病例讨论,充分体现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桥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医学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创新教学工作的方法高校病理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切实有效推进病理学教育工作的关键,学校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政策措施和财政经费的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很多学校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虽说已进行改革多年,但有些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倾向于传统灌输的方式进行,没有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不满意学习病理学课程的方式,从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另外医学教育改革按系统、器官教学的新趋势,推进了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方面实施学科整合的步伐,病理学教学学时缩短,但目前仍没有适合改革需要的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整合未切实执行,教师也依然按原来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科教学,这给教师授课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校必须结合教改的新要求,加强教师进行相应的进修与培训,拓展、充实、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新趋势。还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把传授知识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将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采用科学的具体教学方法病理学的重点是“病理变化”,其直观性很强,除了实验课直接观察实物标本和切片外,还必须借助实物图片。因此,本课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大量典型病变图片,不断更新、充实图片库并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采用教学简笔画、电视录相片等多种直观手段予以补充,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病理学的概念多且较抽象,必须借助形态学的直观性予以阐明。因此,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病理形态学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学生一目了然、豁然开朗。实践教学如形态学实验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及时将理论课的内容与实验课的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并通过开放形态学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有疑惑时可自己随时动手观察最现实、直观的病理形态变化,印证理论、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校园网建立病理学网络课程,使学生在课堂外可延续学习,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或选部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组制作课件、自己讲解,使学生有选择主动构建知识的权利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学;同时训练组织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形态实验课适时增加病例讨论教学。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4],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点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病理学很多的资料、参考书籍都是外文的,要学好病理学为临床服务必须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在教学中可选择性在某些班级进行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考虑到医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负担较重,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主要针对专业名词及基础概念等以英文讲述为主,在课堂上反复使用这些名词,以强化记忆。但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则以中文讲述,使学生们既锻炼了英文应用能力,又不会因为英语基础差而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当学生对课堂上使用专业英语比较适应时,可逐步增加英语的成分,对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可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表述,然后再用中文进行解释,或先用中文讲,再用英语加以解释。其他班则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期末考试中增加外语测试题,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专业外语,提高其专业外语水平。#p#分页标题#e#

事实上,病理学包含医学、社会、教育、教学等一些基础理论,病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人类探索和认识自身疾病的过程中产生的,病理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对自身疾病本质的理解与认知,对现代医学的深入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鉴于当前病理学教学存在的一些困境,结合当前我们所拥有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统一;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加强病理学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创新教学工作的方法;采用科学的具体教学方法;试点实施双语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促进病理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阅读全文

中职病理学疾病共同规律教学设计

摘要: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能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病理学教师教学必须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和要求,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收获病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想、精神上有所收获,成为有知识、有道德、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德育渗透;信息化;病理学

在2019年度山东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考虑到新的教育形势,确定了病理学科参赛内容为“疾病共同规律的教学设计”。在病理学教学中积极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施有效的隐性教育,即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主要由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评价、教学反思4部分构成。

1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病理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桥梁学科的作用。本次参赛课程涵盖了总论的内容(包括绪论、疾病概论、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等),理论课14节,实验课2节,见图1。总论部分共同特点为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学论是学习各论的必要基础,并且为后续临床学科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2授课对象

阅读全文

多媒体病理学双语教学探索

【摘要】病理学是高校医学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实践教学基础课程知识和医学之间的沟通枢纽。因此,病理学教学在当代医学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双语教学作为当代特殊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国外专业医学技术,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本文针对当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病理学相关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探讨,首先提出了相关概念,同时阐述了当代病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病理学多媒体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最后总结了基于多媒体教学的病理学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希望能对培养国际型专业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理学;高校医学;课堂教学;双语教学;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在国际化和人才化建设的21世纪,英语已经成为全球被广泛接受以及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之一。英语也成为国际医学领域标准的交流语言。搜到早期国内环境建设影响,我国病理学教学较为传统,没有涉及到国际合作领域。结合近年来发展,病理学学科发展日益广泛,各国之间技术交流也愈加频繁,理解并掌握专业的医学文献、学术报告成为当代病理教学难题。在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中,大量的医学专家、科研人言虽然能够听懂、看懂一些医学报告[1],但是自身书写和交流能力较弱,这也让我国医学科研建设受到限制,影响了医学建设发展进度。本文主要阐述、探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病理学双语教学探索与思考,详细分析如下。

1相关概念分析

1.1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在国际上称之为“Bilingual”,指的是在校内拓展学生的第二学习语言,结合教学要求和环境,在一定训练程度上让第二语言能够接近母语表达水平,以满足拓展学习和教学要求。

1.2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病理学教学革新及探究

作者:胡建明 李玲 李锋 赵瑾 刘春霞 陈云昭 常彬 齐妍 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应用多媒体教学,改进实验条件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PPT幻灯演示成为实验课的一部分。实验课前十分钟左右的理论知识的回顾、实验重点内容的点拨及病变观察要点图片结合显示,成为学生理论知识巩固和启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讲解,形象分析,避免了单纯枯燥的病理形态学描述,使学生病理形态识别、记忆,一目了然,唤起鲜明的表象,产生“形象启发”效应[3]。采取“观察→引导→再观察”的方法,把形态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教师在讲切片时,不是全盘托出式的传授,而是设疑问、提示、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点,从而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设立数码互动局域网教学实验室,提高学生对形态学知识掌握的效率。在互动实验室中,每位学生和教师的显微镜连接在终端电脑上投影与屏幕,使每位学生和老师显微镜下的切片动态的成像呈现在屏幕上,老师可以通过按键单独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就老师或某位学生的切片,动态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教授或讨论。在此过程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对病理切片重点难点掌握,加深病理学知识的记忆。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设临床病例讨论课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是验证性实验,通过大体、镜下标本的观察,让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病理学各论的教学内容应更加强调联系临床。开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临床病理讨论课,结合以授课教师提问,学生互动的PBL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组培学和病理生理学等基础课程,对宏观与微观正常人体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病理学。病理学又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所研究的是各种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共同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内容的特点,病例讨论课设立于各论的实验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各论每章节系统疾病都编写了实验病例讨论的内容。每堂病例讨论课,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每小组4~6人,对所设立的病例进行组内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心血管系统病例讨论”,针对30岁的患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男性开设病例讨论,以“心慌、气短五年多,浮肿3月,皮肤发黄1周”为主诉,提供该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住院后体检、住院经过及患者死后尸检的描述,学生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经过进行分组讨论,老师作为旁观者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允许学生翻阅课前预习检索的资料和书籍,提出各种假设,同时允许组间进行询问和探讨,最后由每组选派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发言,学生和老师参与对总结发言的学生进行提问,同时,每组代表发言学生进行联系和讨论,对该病例达成共识,最终由老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更正讨论中错误的结论,对讨论中的难点和争论的内容加以讲解,这样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豁然开朗,加深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联系。在此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灵活性。

3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验室通过对时间、内容的开放,能很好地弥补课时不足,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设备和实验室利用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实验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兴趣[4]。教师利用开放实验室给学生配备病理组织大体和切片,在教学的第16周、第17周固定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开放时间内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教师在此过程起到指导、答疑和咨询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一些学生课堂的内容没有完全掌握,在这里可以重新学习或复习,通过形态学和文字知识的比较联系,更加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开放实验室还准备一些难度稍高的切片,比如各系统多发肿瘤,对病理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学习,拓宽知识,增加对病理的了解。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多层次考核

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评价的重要形式。考核方法的改革是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科学的实验考核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任何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考试,但是优秀的考核方式能够起到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医学人才的作用[5]。实验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课程结束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兴趣学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方法,通过实验报告书写、标本及切片认识等手段考察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

阅读全文

病理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病理学作为沟通基础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本文针对中职教学特点,探索在合理使用数字化技术的前提下,以病例为基础进行PBL教学法、加强学科间联系相结合的多维一体的教学方法在病理学中的应用,寻求有效、实用、符合中职生特点的病理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病理学;教学方法;探索改进

中职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大部分,分别从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变化的角度观察、研究疾病,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以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作为基础,与临床学科纵横交错,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由于融合了不同的医学学科相关知识,病理学涉及的广度、深度、难度水平以及范围都超过其他医学学科,需要理解性记忆,对于习惯机械性记忆的中职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恐惧和气馁[1]。加之现今中职入学门槛较低,学生的理解、逻辑思维能力较为薄弱,且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更加大了病理学的授课难度。因此,寻求有效、实用、符合中职生特点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在病理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益探索。

1合理使用数字化教学

对于注重器官形态结构改变的病理解剖学来说,一图解千惑,大体标本和切片观察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随着诊疗技术和手段的改进,诸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已经得到有效的治疗,伴随而来的便是典型病例稀缺、尸检率降低,标本及切片的来源逐渐减少[2];另一方面,经过长期使用之后的标本及切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褪色、模糊等老化现象[3];加上近年来中职扩招后学生数量急剧膨胀,这些都造成各种病理标本及切片严重缺乏,成为制约病理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同时,对于注重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学来说,传统的动物实验及试剂存在一定危险性,且有较大操作难度,实验中很难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而且实验器械通常价格昂贵,对于办学经费有限的中职学校来说确实是很大的负担。信息化教学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成像及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标本、切片及虚拟实验室的问世,使得传统的病理观察方法有了替代途径。学生直接在电脑终端就可以浏览三维立体动态图片及仿真实验,教师可通过控制,与学生达成内容同步,讲解时可通过旋转、放大、缩小,对视野进行调节,清晰展示病变特征,准确示教。数字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数字化病理标本及切片生动形象,较为真实地还原各个病变细节,可同其他教学资料如示教视频一起作为病理学微课、慕课制作的素材,将数字化更好地融合到病理学教学进程中。虚拟实验能够创造如同真实一般的环境,实验者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舒适地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时仿真操作,完成预先设定的实验目标,甚至所得到的效果还优于真实环境中的操作。对于医学生教育来说,虽然数字化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教学。但是,对于强调技能培养的中职生来说,重点并非掌握临床诊疗技术,而是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认识众多常见、经典的病理变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学生开阔眼界、掌握技能,同时解决了中职学校病理标本、切片、仪器及资金等严重匮乏而影响实验教学的问题。

2以病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现今多数中职学校的病理学教学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按大纲知识点滔滔不绝地讲授,占据了几乎全部课堂时间;然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4],这种教师主导性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考量,以及是否具备“获得知识”、“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无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5]。可设计针对具体章节的合适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大胆表达自身观点[6],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栓子运行途径时,引用了一个平素健康的小伙子因大面积烧伤入院,股静脉反复多次输血输液近2个月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脱落致死,并附上尸检报告的案例。通过复习血液循环途径,让学生掌握栓子的运行途径,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①肺部梗死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对出血性梗死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②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的原因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先联系性地复习生理学中抗凝、促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等知识,再进行血栓结局的讨论和分析。③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学生考虑到患者大面积烧伤造成的血液凝固性增高、长期卧床造成的血流速度减慢、反复多次股静脉输液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提出了避免在下肢近端反复穿刺,尽量选择上肢粗静脉以及尽早下床活动、适当使用抗凝血药物等措施来预防血栓形成。因此,将病例与PBL相结合,并注重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可以给学生塑造一堂生动、高效的病理课,初步树立临床观念。但是,我们发现在PBL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问题讨论时常充满不确定和发散性,容易突破原有设定的知识框架且往往耗时较长,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现场控制和引导能力。因此,只能选取相对简单易懂、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且应点到即止,不可过分深入研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