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病案管理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院管理中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院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医院病案信息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在市场经济持续活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医院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挑战,为此,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就要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因此,本文对医院管理中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医院管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技术应用
在现阶段,虽然我国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旧有一部分医院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病案信息管理对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也没有将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医院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病案信息不仅是患者的病情记录或医疗数据库,统计信息库,而且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挽救人民生命的宝库。它可以真实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医院后续的研究提高科学的参考依据,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在医疗改革中发挥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改善我国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对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1医院管理中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病案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它不仅影响着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1]。由于医院内部的部门设置数量较多,且交错复杂,再加上部分医院内部的协调结构不够完善,因此就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与单一性,严重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医院内部无法形成完整的协调机制。
1.2缺乏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学科带头人
卫生信息管理中临床科室教学的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习中,增加临床科室教学实习的价值。方法沈阳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了42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按照不同大纲实习分组,将传统大纲实习者,作为B组(n=21);将增加临床科室大纲教学实习者,作为A组(n=21);对比两组学生的实习考试成绩。结果与B组比较实习考核成绩,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习中,增加临床科室教学实习,可提高学生的实习考核成绩,使其掌握医学相关知识、工作内容、职责。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实习;临床科室教学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属于新型综合边缘学科,可适应现代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使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医学相关知识、管理学相关知识、信息学相关知识、理论方面的知识等。当前,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实习,能够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联合起来,应用到现代医院建设、管理工作中,所以利于学生及早适应岗位工作[1]。本文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增加临床科室教学实习、传统大纲实习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2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按照是否增加临床科室实纲实习分组,分为B组、A组,每组均为41名。所有学生均为统招生、女性,A组年龄为18~22岁,中位年龄为(20.6±2.3)岁。B组年龄为20~22岁,中位年龄为(21.2±2.5)岁。A组和B组的相关数据相对比差异不存在,P>0.05。
1.2方法:医院方面需构建医务处、病案统计科、临床科室,保证两组带教人员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带教人员岗前接受培训7d。1.2.1B组实行传统大纲实习,均结合病案统计科内部实习方案轮转。1.2.2A组增加临床科室教学实习,初诊病案教学2个月,病案供应教学2个月,病案整理教学2.5个月,病案编码教学2.5个月、统计组教学2.5个月。带教教师均需结合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实习活动。教学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案建立、病案供应、病案整理、病案编目、病案统计、病案随诊。临床科室实习学生应协助带教教师应做好查房、病案整理、各类化验结果归档等工作,并及时将相关工作情况上报主管医师。然后,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报表、科室医疗工作流程及职责、了解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法及技巧。此外,需协助带教教师进行门诊复查资料收集、整体、统计等工作,加强和患者、患者家属的沟通,实行报告统计、科室设备维护、文档管理等工作。
1.3观察内容:对比两组学生实习考核成绩,总分100分,其中工作态度、考勤、规章制度、实习任务完成的分值均为5分;病案整理归档的分值为30分;科室常见疾病诊疗知识、医疗数据整理分析、查房辅助工作、使用及维护临床科室设备的分值分别为:20分、10分、10分、10分。
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摘要:通过对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育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信息类专业;高等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加强健康医疗(卫生)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使得卫生信息化人才能力培养得以强化。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类专业作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及时调整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本文通过调查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学情况,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1研究对象
在宏观了解全国高校医学信息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下,根据专业开设时间,从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域选取9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以这些医学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分析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2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类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向下涵盖专科教育,向上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1]。
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
【摘要】目的传统纸质病案回收、存储与提供在应用过程中不能满足医学科学的发展与需求,建立数字化病案管理模式,对实现病案信息共享,提高病案信息的利用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通过对传统病案管理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我院2011年建立数字影像病案管理系统,2014年随着我院信息系统不断完善,遵循节约制作成本原则,对数字影像病案管理信息平台优化升级,制订规章制度规范病案管理流程。结果影像病案管理系统解决了纸质病案保存、利用、信息安全、数据共享等问题,病案复印及借阅服务量逐年增加,2011—2017借阅量从1.35万份增至11.17万份,平均增长速度为59.65%。结论我院建立及优化病案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很好地解决了历史病案的存储与利用问题,充分提升了医院现有住院病案资源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效率。
【关键词】病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传统纸质病案回收、存储与提供在应用过程中不能满足医学科学的发展与需求,数字化病案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病案信息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化病案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信息化条件下新病案管理模式的标志,对实现病案信息共享,提高病案信息的利用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病案数字化”就是将纸质病案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息形式给予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1998年)第四章第二十一条中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要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利用的档案应逐步实现以缩微品和其他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印章标记的(院长印章),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法律效力。”其为数字化病案提供了法律依据[1]。我院2011年5月启动数字影像病案管理系统,标志着我院已建立信息化条件下新的病案管理模式、病案存储模式、病案借阅模式,目前已完成1986—2017年约97万份在档纸质病案的数字化建档工作。数字影像病案制作以图片形式存储影像化纸质病案,该方案的实施开创了我省地州级医院病案管理的新模式,同时为下一步开展电子病案奠定了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三级甲等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1500余张,年出院人数近7万人次,拥有比较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资料来源于我院数字影像病案管理信息系统、HIS信息系统、LIS信息系统、病案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所有出院病案均按医院统计标准进行统计,按病案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管理。
1.2方法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教学实践
【摘要】《内科学概论》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临床医学课程,其内容多而抽象,学时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笔者多年来一直承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的教学工作,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图文并茂的展示教学内容;传统教学与病例式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网络沟通工具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教师串讲每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每篇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清晰的整体的认识。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病案信息是卫生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卫生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病案信息在现代医学中日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医院管理、医院等级评估、临床重点学科申报、医疗收费、医保付费、医疗纠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我校自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病案管理方向)以来,为首都城市和农村输送了大批高层次病案专业人才,该专业涉及多个跨学科专业,包括医学、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技术等[2]。目前,我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设置的临床医学课程共有6门,其中《内科学概论》为该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课程学时相对较少,50学时,疾病种类很多,如果只讲疾病的概况,学生对疾病就会一知半解,学习兴趣就会减少,课堂效果不佳;作为临床课程没有医院见习,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少,学习起来兴趣也差。笔者多年来一直承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内科学概论》的教学工作,面对学时少,内容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
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在医院的病案统计科从事病案的收集、整理、供应、保存、编码以及统计等工作[3],特别是编码工作,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了解临床疾病的特点,熟悉疾病的名称尤为关键。《内科学概论》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内科临床疾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因为是概论,其教学内容不宜“精深”,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要广泛,但内容展开程度方面要有所限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重点介绍内科临床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对于其发病机制、具体治疗等较深的医学内容不进行细讲。如果像培养临床医师那样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等面面俱到,是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讲完这些内容的,即使有些疾病的内容能够勉强讲完,但不能讲得深入、透彻,以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对所要求的内容也就掌握不牢固,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每篇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章节进行讲授,并就其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讲透,学生理解了所讲内容,既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多媒体教学
县城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指标
1、发现并规范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08例;
2、全县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总体到位率达90%;
3、全县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95%以上;
4、全县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92%;
5、全县转入患者到位信息反馈率90%;
6、督导完成率95%;
手术规范化管理实证调查浅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探索日间手术工作管理机制,以期对日间手术的规范化发展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问卷对49所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者、医师和病种/术式等准入管理、麻醉评估管理、日间手术病历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出院后随访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和日间手术的发展困境等问题。结果:49所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情况不均匀,需加强科学化和同质化。结论:日间手术快速发展阶段需探讨推动日间手术开展的管理机制,研究制定保障日间手术规范化发展的制度和标准,持续改进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日间手术的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日间手术;管理机制;质量安全;规范化发展
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在不断推动日间手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我国日间手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整合第一批、第二批日间手术术式,推荐了日间手术术式708个,较2016年增加了7.85倍。在快速发展初期,需要以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不断完善日间手术管理的制度建设。本文通过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展的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状况的实证调研,探讨日间手术服务模式规范化发展的管理要点。
1对象与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选取了49所三级甲等公立医疗机构,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的开展情况。在问卷收集中,因各医疗机构存在数据收集的客观困难,每题完成率有所差别,各项收集问题以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构成比、率的计算。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层次较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归属类别较多,培养方向差异明显;课程体系各具特色,标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与之相较,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完善的行业标准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拥有多种培养路径,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借鉴国际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国内各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大数据与医学有效结合的平台,提升培养层次,拓宽学科交叉融合的广度及范围,通过高校之间联合培养,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关键词: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层次;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专业归属;课程体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专业开设之初,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目标相近、课程设置雷同〔1〕等问题。而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能够将卫生信息化的成果运用于临床诊疗、战略规划、患者管理、运营管理、培训与研究等方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提升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使命。
一、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一)培养层次较全,专业特色不明显
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主要为全日制教育,分四个层次———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层次较全。专科层次的专业名称为“卫生信息管理”,主要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共31所。开设本科层面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院校共计52所〔2〕,专业名称为“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药学方向)”,学制4-5年,授予管理学、理学学位或医学学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的院校有32所,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较多,主要有医学信息学方向、医院管理方向、医药信息管理方向、医学信息管理方向,学制2-3年,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种,分别授予管理学硕士、医学硕士、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工学硕士、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硕士。招收院校共计64所。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有7所高校,其中4所院校为医学信息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学位类别为管理学博士和医学博士。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本身固有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我国目前开展医学信息管理本科教育的大多为医药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国内医学信息管理本科阶段人才培养起源于医学图书馆学,并且为了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方向一致,较多高校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作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真正结合医学、医疗大数据的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教育成果并不多见。
(二)专业归属类别较多,培养方向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