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统计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标准化统计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标准化统计学

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在精神科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组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在精神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均为28例),护理管理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体系,观察组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为92.86%、71.43%,2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依次为7.14%、2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

本文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患者于护理管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56例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8~62岁,平均(34.21±5.45)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8.66±1.61)个月。临床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病例数均为28例。在包括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阅读全文

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的流程与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以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4月我院急诊科开始施行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对实施前后6个月的分诊数据进行统计,实施前共接诊5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共接诊60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实施前后的分诊指标。结果对比实施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实施前后的结果可知,实验组在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停留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都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

在急诊科接诊的疾病中,急性胸痛是重要的病症类型。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国三甲医院急诊科接诊患者中,因胸部不适或者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占比达5%左右[1]。胸痛成因较为复杂,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气胸等都会造成胸痛。因此,迅速的鉴别胸痛的类型,对患者进行急诊分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缺乏急诊胸痛标准化的分针流程,仅仅依靠护理人员的分诊经验,无法实现上述目的。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本文对我院急诊胸痛标准化模式实施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9年4月我院急诊科开始施行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实施前共接诊5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共接诊60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有男248例,女301例;年龄19~89岁,平均(53.78±9.36)岁。实验组中有男298例,女311例;年龄18~89岁,平均(53.41±9.41)岁。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14周岁以上;(2)发病症状在24分钟内有加重情况。所有患者在资料比较上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依然采用传统的依靠分诊护士个人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决定患者胸痛等级从而分配医疗资源的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胸痛标准化分诊模式。首先,分诊护士要对患者的相关病史进行询问和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发病情况等,采用制式表格记录询问要点,确保真实性。整个过程控制在5min以内。第二步,将患者送入胸痛绿色通道当中,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时间要求控制在10min以内。第三步,经筛查为高危胸痛的患者,要通过绿色通道予以积极医疗干预,办理住院事宜;而中低危胸痛的患者,转移到普通急诊救治程序,进一步查明胸痛病症缘由[2]。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停留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阅读全文

中药药剂管理中标准化管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化管理措施在中药药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的中药药剂管理档案516份,按照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2016年6至12月作为实验组,2016年1至6月作为对比组,实验组进行标准化管理,对比标准化管理前后的中药药剂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问题发生率5.03%,对比组11.24%,满意度、考核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剂管理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效果的主要手段,标准化管理能够提高中药药剂管理的效果,改善临床用药安全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药药剂管理;标准化管理;提高效率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国际上并未规范和出台管理办法。临床上应用的药物管理标准,仅针对于西药、化学药物、成分药物,对中药的管理尚为法规空白。我国目前已经针对管理规范空白进行改进,利用临床常规药物管理规范,总结中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将管理规范细化、量化,产生中药标准化管理规范,但由于与常规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临床在接受和实施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对中药药剂的管理产生影响。无法达到管理标准,对中药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产生影响[1]。本文对2016年间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标准化管理对中药药剂管理的改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我院2016年1至12月516份中药药剂管理记录,按照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258份/组。选择我院中药管理人员16名,男6例,女10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2.15±12.86)岁,工作时间1~15年,平均工作时间(12.53±2.41)年。技师3名,主任技师2名,普通管理员11名,两组管理人员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阅读全文

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高职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我院2019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训考核成绩,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实训考核成绩及格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普遍认同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认为通过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结论在高职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高职外科学;教学

外科学是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学科,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外科学也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学好这门课,在外科见习或实习中,需要大量接触病人,从而积累临床经验,加强外科技能的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生的数量成数倍增加,但是实践教学资源,尤其是到医院见习机会并未相应增加,甚至有所减少,这为外科见习或实习等实践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另外,随着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发生改变,加之新出台的《执业医师法》提出禁止将患者用于临床技能的教学[1],见习或实习生不被大多数病人接受,往往拒绝接受见习或实习生的问诊、查体等。这必将严重影响外科见习或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是每一位外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训练后,能恒定、逼真地模仿真实临床病人的情况并接受相应的临床检查,从而充当患者、教学指导者、考核者的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和轻症患者[2]。标准化病人模式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Barrows教授在1964年研发的一种医学教学模式,刚开始主要是模拟神经性疾病,考查医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3]。1991年标准化病人模式被引入我国,首先在国内3所学校试点推广。目前,标准化病人模式已在本科院校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护理、西医相关学科、中医及康复治疗等领域。近几年,我院将标准化病人模式应用于高职外科学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9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8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5人,女生45人,平均年龄21岁。按照班组及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校成绩、入校后各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系统化技能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论文

1现状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医患关系由原来的医生主导、患者从属的地位逐渐转变,患者可以自主就医,因此,在一些医院,由于没有足够的病源,造成临床实习的学生无法找到充足的病例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单靠传统的临床见习培养模式培养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故此,寻找一种新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2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本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新兴的、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临床体格检查视频相结合,采用多环节、多角度教学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购进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为模型,通过参数调控模拟临床所有疾病体征,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的特定体征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采用问、视、触、叩、听基本手法对临床需要掌握的体格检查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病历之中,使临床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加,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和创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2)让有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亲自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并录制课件,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合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以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不足。(3)将多媒体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之时已经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入临床见习。(4)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3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3.1实验分组

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计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学生进行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授课,半年后,比较分析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第二组:选取我校见习生112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和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半年后,对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阅读全文

系统化临床医学教育应用

1现状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医患关系由原来的医生主导、患者从属的地位逐渐转变,患者可以自主就医,因此,在一些医院,由于没有足够的病源,造成临床实习的学生无法找到充足的病例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单靠传统的临床见习培养模式培养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故此,寻找一种新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2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本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新兴的、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临床体格检查视频相结合,采用多环节、多角度教学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购进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为模型,通过参数调控模拟临床所有疾病体征,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的特定体征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采用问、视、触、叩、听基本手法对临床需要掌握的体格检查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病历之中,使临床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加,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和创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2)让有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亲自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并录制课件,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合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以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不足。(3)将多媒体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之时已经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入临床见习。(4)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3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3.1实验分组

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计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学生进行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授课,半年后,比较分析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第二组:选取我校见习生112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和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半年后,对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阅读全文

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消化内镜室收治80例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挂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标准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0%比实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0%高,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实施标准化护理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使用。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消化内镜室;应用效果

在临床中消化内镜应用较为广泛,是诊断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1]。然而消化内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对检查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出现抗拒检查的现象[2]。在此研究中讨论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消化内镜室收治80例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挂号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纳入标准:患者同意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4~65岁,平均(44.5±5.6)岁;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6岁,平均(44.0±5.4)岁。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阅读全文

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对象上,需要收集我院2014年全年之内收治的需要实施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其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57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43例。患者的年龄在45-7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65岁。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需要实施择期脑血管造影术实施检查以及诊断。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上的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均需要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其实施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需要实施标准化管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成立标准化护理的小组,小组按照医疗措施、评估、检查、化验、活动、护理、饮食以及宣教的方法对患者制定出相关的计划。同时按照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计划,制定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计划表格。为了保证到对患者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护理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对实施临床护理的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严格的设定出相关的护理标准,保证到能够按照相关的要求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当患者入院后,可以对患者热情的接待,并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术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为患者详细的进行知识宣教,保证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术过程中的正常进行。在手术完成后,可以和护士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并仔细的对护士讲解手术的流程,让护士能够较好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患者的卧床过程中,可以尽量的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并鼓励患者多进行饮水。在患者即将出院时,需要对患者实施出院宣教。

1.3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中可以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包括了5个条目。若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高于或等于6分,则患者为满意,对满意的患者进行记录。同时需要记录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