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编程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素养的自动线技术课程设计
摘要:自动线技术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和应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培育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规律,使学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职业岗位目标任务、教学目标、学习训练项目及评价考核方案。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素养;课程设计;自动化生产线;专业技能
一、基于职业素养确定岗位目标任务
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内在规范和要求,一般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六个要素。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是一门技术综合性和应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学生初次就业岗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工、产品质量检测与售后服务、机电自动化设备维修维护工、自动化设备操作运行工,二次晋升岗有自动设备产品的创新设计、自动化设备技术改造升级、自动设备高级维修维护、自动设备售后技术支持,未来发展岗有车间技术员、机电产品质检管理员和生产技术调度员等[1—2]。依据机械设备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选择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工主要完成:部门单位值勤规定的各项任务,及时、准确处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紧急事件,安装调试主设备装置及附带辅助装备,负责生产设备装置和公用器材的日常巡视工作,设备的机械故障诊断与排查维修工作,规划好设备装置的维护保养计划,协助部长、副部长完成各项督查、检查、评比、总结及考核工作,协助本部门其他班组完成设备的维修维护及其保养,总结维修维护及保养设备的问题与经验,完善维修维护及保养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标准规程。每步工作流程有对应任务要求,接收新项目任务或需改造升级的自动化设备报告;依据设备的工作状况、工艺流程及生产原理等原则,交流完成系统的初步功能;依据技术交流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选择硬件的选型;依据选择的选型,保障、衔接和协调好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沟通配合工作;项目开始后到达项目现场督查质量并询问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项目施工进度和设备安装调试进度在施工现场确认,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制定的整改方案双方要签字留档;确认其他人员远离设备,设备内部及周围没有异物,没有异常报警信息,静态设备参数正常,设备满足调试的所有条件;进一步检查设备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的通电情况,打点确认系统所有点位,检验没有异常就可单体送点,调试完单体正常运行后调试联机运行;若试车过程中没有成功,查找问题,解决后继续调试;安装联机调试运行维护完自动化设备;成功调试完设备后,收集好所有相关的程序、报告、图纸及记录等资料,联系使用单位验收设备并交付。对接的工作人员是岗位操作人员、现场电气作业员、自动化部长及主任、设计单位人员、施工单位人员、现场调试人员、自动化程序编写员、资料员和使用单位人员。需要完成的过程准备资料有自动化设备改造报告、技术交流记录、设备选型及设计方案、招投标合同书、设计变更通知单、自动设备PLC程序和图纸等[4]。
二、融合职业素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以学生能正确设计、安装、故障排查、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安装与调试PPI通信联机自动化生产线项目为主线,项目完成过程中渗透自动化类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教师通过设计训练项目,现实案例引入学习任务,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5]。
1.职业专业能力目标
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学习项目设计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职大学生仅依赖课堂所学习的知识无法适应行业的需求,因此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文章以高职大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为开端,以培养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设计自主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突出“教”(引导)的作用,强调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
[关键词]自主学习;程序设计;高职
一、引言
培养高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2]。(一)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已经是书本教育远不可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要求。(二)完善自我与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社会与企业自动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就业岗位对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仅仅依赖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会越来越被动,无法适应新的挑战和任务。只有在校期间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习惯,才能够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变迁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长远、持续的个人发展和竞争力。(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校学习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高职大学生要能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具备主动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程序设计自主学习项目设计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走向成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自然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不怕困难,能够主动深入钻研,提高学习效果。以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为例:①由学生兴趣做主,设计教学案例,突出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在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拟尝试设计趣味化项目案例,分别从声音、图形图像和小游戏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乐曲演奏与点播、迷宫、移动的笑脸等,程序演示如图1和图2。②确定小目标,开始有效期望,增强自信心。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竞争激烈的中学阶段受到的肯定比较少,因此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在程序设计(C语言)教学中,将乐曲演奏程序案例项目划分为5个子项目———嗡鸣器发声、试音程序、生日歌曲演奏、两首歌曲选择一首演奏、多曲目点歌演奏,难度逐步递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以子项目确立学习目标,子项目简单易学,避免了学生因难度大、复杂度强而放弃学习,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确立大目标,体验专业成功感。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确立大的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学生设立课程竞赛项目,学生可以根据竞赛项目,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查询资料、做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荐学生参加企业的暑期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和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好的定位自身,确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二)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课程的出现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丰富的学习资源[3]。教师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①教师以程序设计基础网络课程为自主学习教学平台,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从“教”的角色转变为“辅”的角色。辅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地学习课程理论知识。②学生登录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收到学习任务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在指定的完成时间前,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课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完成自主学习的小测试题目。如果测试结果不佳,学生可再次观看教学视频,多次完成测试题目,检验学习效果。③教师以网络课程平台,跟踪自主学习情况,检验自主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利用网络课程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回收测试结果,检验自主学习成果,并及时总结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重点讲授。(三)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完成自主学习项目。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针对网络课程中的自主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强化知识难点、突出知识重点。然后,教师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理论知识,布置与其对应的趣味编程项目。学生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学生使用Visual.Net中C++进行趣味项目程序编写与调试,训练学生自主探索利用编译器辅助查找错误、修改错误的能力。对于,通过自身努力无法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习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完成课堂中的自主学习项目。(四)针对自主学习的总结、管理与调控。在课前与课堂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观察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自我监督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结合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保障自主学习的可持续性。
三、总结
信息安全考核系统研究与设计
1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开展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整合信息安全保密资源,为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教育提供信息系统平台。
1.2研究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在掀起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事变革浪潮。随着这场新军事变革的兴起,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战争开始崭露头角,制信息权的争夺日益成为决定胜负的焦点。制信息权既包含对敌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更包含对我方信息安全的确保。因此,确保军事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军队安全,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关乎军队的作战能力,关乎强军目标。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除了技术、技能上的提高以外,还包括保密意识的提高,保密素养的提高以及保密管理水平、保密体制的提高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借助教学、训练、管理等多方位的培养。在军队信息安全保密领域,中央军委文件及通知都对军队开展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落实这些规定,就是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和建设。目前,信息安全保密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失泄密案件依然频频发生,使国家安全、军队安全受到威胁,为了更好的提高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设计方法及相关技术
2.1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应用型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提供实践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C语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系统性认识C程序基本结构、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项目驱动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C语言;编程思维;实践教学改革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几乎是工科类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首选课程。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思维,积累程序设计中常用的、经典的算法,达到熟练使用C语言编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量大,知识点抽象、枯燥,理解困难,加大学习难度,学生难以上手,削弱了其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的意愿削弱,感受不到知识的价值,学生的编程思想难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笔者提出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一种以案例分析为主,结合项目实战,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编程思想[1],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
1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注重知识内容的讲授,忽略了C语言程序的实际应用,使学生陷入知识的细节。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经典算法的练习,学生可以看懂、修改和编写简单的程序,但是面对于一个较难的题目或者实际问题,学生却难以下手,不会分析问题、联系生活实践解决问题,自主创新[2]的意识更是难以培养。
1.1缺少课程间相互联系。C语言课程是大学生入校以来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对程序的计算思维不理解,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盲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很少从课程的培养目的、培养能力出发,很少考虑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今后课程和工作的影响;没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总觉得能及格就可以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缺少前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把已学的课程和现学课程联系起来,从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出发来考虑程序的执行过程,进一步来理解、学习C语言程序的结构组成,对本门课程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高职基础英语与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衔接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把专业英语引入高职基础英语教学之中,这是当前高职英语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着重描写了高职英语教学团队在高职基础英语与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衔接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英语;数控专业英语;措施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人才国际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专业数控技术人员仅仅会操作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需要越来越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看懂数控机床的英文手册,能够看懂英语数控机床的故障维修手册,是一些大公司选择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多数院校的基础英语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主,与专业英语没有衔接。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学期短,学时少,学生面对大量需要掌握的专业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往往产生畏难情绪,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国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号召[1],很多高职院校纷纷行动起来,打破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学时在校的有限学时,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渗透和融入专业英语,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一、基础英语与数控专业英语的衔接
我院在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数控专业为例,在制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基础英语的课程目标:结合数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需求,通过基础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融入相关的数控专业单词、句型和英语阅读资料,使数控专业学生能够阅读并翻译一般难度的专业资料,使数控专业的学生借助词典能够阅读本专业领域中等难度的英语文章,为数控专业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使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利用数控专业英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2]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英语教师通过与数控英语专业教师充分沟通,建立数控专业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和专业英文资料的资料库。第一学期由专业词汇入手,第二学期逐步增加简单的专业句型和数控专业英文资料。按照学生的英语基础,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有制造业自动化和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相对生动丰富。任课教师在授课中,积累有用的前缀,加强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及时总结单词构成的内部规律,用这种方式记忆单词,能快速地帮助学生积累大量本专业术语,在词汇积累的辛苦过程中,事半功倍,化繁为简,充满乐趣。很多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了适合自己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学生们逐步掌握了生产中常用的机械零部件的英文拼写,数控设备的类型,掌握了一些数控编程有关术语。当学生普遍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后,就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和翻译简单的数控专业英语资料了。教学为资料的阅读和理解,教师教给学生阅读资料的方法,并按照预习、复习、巩固、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的“五步法”,训练学生快速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常用语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甚至背诵下来,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英语自学能力、口语交流能力、专业阅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第二,组织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项目布置,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APDCA”工作流程加以展开,即Analysis(分析)、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djustment(调整总结),每一个项目实施均需要调整并不断改善五个阶段。以“数控机床的认知”这个项目为例: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选举一名leader(组长)带领组员分析教学要求:能够用英语说明数控机床各部分结构及刀具系统的名称,并了解它们的应用。第二步,制订学习计划,组员分配任务。第三步,组员到实训工厂现场拍照,正确识读数控机床控制面板;认识数控机床及刀具系统;了解几种典型加工的编程方法。第四步,核查知识点,搜索中英文对照,并制定汇报PPT。第五步,咨询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调整汇报内容。学生们在踏实严谨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心,增加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任课教师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机App,数控专业英语相关资源信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中,通过问题的讨论、抢答加分、当堂测验等形式,密切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后,教师把巩固练习题在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加深理解。教师们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动性。
二、结束语
技能大赛网站设计开发项目应赛方案
摘要:世界技能大赛中的网站设计开发项目是指根据项目需求制作站点设计,实现能在各种终端上使用的页面、交互效果以及后台功能的竞赛项目。文章通过对该赛项和赛题的分析,结合作者几年指导参赛经验,针对如何做好应赛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策略、措施和方法,重点论述了参赛选手指导方案。
关键词:技能大赛;网站设计开发;应赛方案
世界技能大赛深受国家重视,国家、省、市每两年都会进行选拔比赛,各学校单位都想取得好成绩,然而很多参赛学校不知如何组织赛前训练。本文作者根据这几年的参赛指导经验,将从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值得参赛者借鉴。
1赛项分析
1.1技术简要描述。选手要熟练进行图形图像处理,能设计站点logo及主题风格,制作出受欢迎的设计;能使用HTML5及CSS3技术,按设计稿实现页面,并完成各种交互效果的开发;要保证网站质量,做好异常和软硬件兼容性处理。
1.2赛项选手能力要求。(1)动画和视频:创建网页动画和嵌入音频元素来展示内容和提升视觉效果。(2)平面设计:创建、编辑和优化图像;选用可以增强设计效果的布局版式;为不同的屏幕分辨率进行设计,自适应于给定的分辨率;网站导航要高效、直观和易用。(3)通过PHP和MySQL进行服务器端编程。(4)表现层实现:使用XML、JavaScript等工具,CSS或其他的外部文件来控制整个网站样式;实现跨浏览器兼容和不同分辨率自适应;网站要符合当前的W3C标准。(5)可用性及可及性:保持网站的统一和一致性;创建易于使用的导航系统;网站内的信息易于被检索;增加网站的友好形可用性。(6)具备理论知识和能力:具备色彩构成理论;能够制作加工图片和动画;懂得HTML、XML、javascript、php、mysql、CSS等语言和工具的语法和使用规则;能使用MVC框架结构来对网站服务器端进行编码;能够使用开源代码库;具备站点设计和受众分析能力;具备所有需要使用的软件的操作知识。(7)必须了解的标准和法规:网页的W3C标准、网站版权法规等。
2赛题分析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已遍及各行各业,会计主要包括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面对会计日益发展,想要扩大会计数据领域,就要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各个领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为会计人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已遍布在各个角落,也导致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会计电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做出研究与分析,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从而体现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缺乏安全性
经济是一个行业乃至国家的命脉,但在电算化发展中安全性是否有保障也成为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现今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为U8和K3,它们都是有数据库和前台财务软件支持的后台程序,而数据自然是存在数据库中,但是现今使用的数据库的版本大多数为SQLSEVEN,但是由于数据库空间权限的疏漏,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进入到数据库内,这就成为会计电算化的盲区,如果一般企业中只是对软件设置用户密码,而忽略了数据库密码设置,就会对企业的经济造成威胁,情况严重会受到巨大损失。
(二)会计电算化自身存在的问题
众人皆知,会计电算化是一种会计应用软件,是由软件编程人员编写,但是编程人员并非专业的会计人员,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软件设计过程中就会自带诸多的问题。每一个企业与单位所采用的会计工作方式不同,造成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开发时就具有了广泛性特点。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广泛性特点,导致会计电算化在应用时出现许多自定义的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自身理解来定义,即使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专人指导,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会计电算化在数据转换和共享功能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就会影响会计信心在处理过程中不能够自动生成凭证,就需要手工再次誊写,这不仅加大了工作率,也增加了出错的概率。
微机教学中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1网络资源应用的现状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不仅是在就业竞争中的显著优势,更是一项生存的技能。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逐步完善,并在教学的运用实践中日益显现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网络资源引进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代教学的状况,它是真正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体现,弥补了以前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教师依据本校的具体的条件,并根据网络的环境和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和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重新安排,设计网上实践的课程,以此来补充课堂的传统的教学这很好的缓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更新换代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的现状,提高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2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资源是整合了的在网络上所能够找到的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信息,它具有涉及的范围广,所涵盖的信息量大,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征。凭借网络的通信功能,能够使网络资源平台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介,学生接受知识信息,教师接受反馈信息。因而在高校的计算机课堂中可以具备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第一,网络资源的可增值性。我们都知道网络上传递的信息可以说处在不断地更新中,而且更替的时间很短,这种高频的运动是的各种信息处在不停地增加中。将网络资源引进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中,可以保证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完善、更新和重复运用。而且网络资源的迅速更新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获得最新的资源如研究的最新的成果,刊登的最新的论文等。学生在这个信息量丰富的高频更新的平台中,可以快速的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自主的制定学习的计划。第二,网络资源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共享性。
网络资源凭借跨国网络通信和超链接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或地点查找不同地方的不同时间的信息。它是面向所有人的,任何人都有权利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现放入资料库中,与别人分享信息。第三,网络资源具有反馈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聊天、交友的软件层出不穷,如:微博、QQ、微信、飞信、论坛、博客等,这些软件的开发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我们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教师提出疑问,反馈信息,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学生解答疑惑,传递信息,及时准确的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甚至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这不仅建立师生间友好和谐的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及时的做出合理的课堂规划,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进行远程教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概念,而远程教学就是正对这两个概念的一种有效方法。远程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公众多媒体通信网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实时远程教育:一是以网络环境为主要支撑,借助网络这个媒体,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辅导资料和练习实现沟通的非实时远程教学。”网络资源可以为远程学习提供课件,供浏览的网站和相关知识信息,形式与课堂上的教学稍有差别,可是知识体系却基本相同。
3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型课程,而在我国当代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水平、课堂基础设施等的限制,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机会较少,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较丰富,动手能力却不足的现象,即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因而将网络资源引进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课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模式而言,依然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重心,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来安排课堂学习内容,而学生则只需要被动的接受,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无法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来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的进程,这也极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根本达不到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而且在社会竞争中不具备优势。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大学生不可能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接班人,不仅个人的升值空间有限,对于社会和国家所能够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其有限的。而将网络信息资源引进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