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音乐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本科音乐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本科音乐教育

和声学在本科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和声学的学习,对于各种音乐活动(指挥、演唱、演奏、作曲等)的基本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在我国本科音乐教育中,和声学的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层面,实践应用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将和声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于实践中,这严重影响着本科音乐教育后续教育及课程推进。文章针对本科音乐教育和声学教育现状,探讨了和声学在本科音乐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本科音乐教育;和声学;改进措施

作为本科音乐教育比较重要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和声学以研究和声理论与和声语言运用为基础,逻辑结构严密,理论性较强,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和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本科音乐教育中,不仅教师觉得和声课难教,学生也觉得和声学难学,和声课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和声学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和声学概念及其学习意义

(一)和声学概念

和声学是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科音乐教育中所学习的和声学,主要是研究和声的产生、构成原则,和弦的连接与相互关系,和声风格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以及应用与写作方法的理论等内容。和声学在古典时期比较讲究循规蹈矩,注重声部之间的进行以及调式内各个和弦的连接。19世纪至20世纪,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复合功能的和弦以及多调性和弦开始出现,调性向远关系调进行离调。在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开始大胆运用变音手法,现代和声逐步形成。在和声学的范畴内,和声的内容有许多种,如民族和声、现代和声、功能和声等。在调性音乐中,和声不仅具有功能性的意义,同时还具有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和声如果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其功能意义就会消失。在和声表现作用中,和声的色彩是主要因素,不管是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和声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和声学的意义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培养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为了给毕业后学前教师工作经历奠定基础,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这一技能包括了学前教育使用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的主要方法就是让他们多参加音乐教学模拟活动、音乐必修课、音乐选修课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等。提高演奏和演唱能力为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要将学前所需的实用音乐教育知识和技能作为重中之重,才能为成为更好的学前教师奠定优秀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培养路径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音乐教育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拥有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不仅仅能够提升学前教师的个人魅力,还能够保证学前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但是这几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受到了学生音乐素养、生源质量、高校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技能并不强。所以,要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状况进行细致分析,将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作为音乐教育技能的核心培养目标,探索相关的途径,让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音乐教育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其与学前教师这一职业的未来发展相适应。要以现阶段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为切入点,将音乐学科的特点及其教育特点相结合进行考虑,然后全面性地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音乐教育技能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具有四方面的意义:(1)引导学前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演唱和演奏,认识音符等简单的音乐技能和知识。(2)培养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知。(3)让幼儿能够使用音乐进行情感表达,体会快乐。(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幼儿能够逐渐培养出艺术活动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感受美、表现美,让他们的审美经验变得丰富,能够体验创造和自由表达的快乐。”这是在《学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的内容。这种教育观念改变了以前以音乐技艺为重的学前音乐教育模式,现阶段的学前音乐教育则是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以及身心的全方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这样学前音乐教育就能够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进行表达、交流、创造,进一步挖掘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具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技能的学前教师能够以学前音乐教育目标为引导,进行音乐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的挖掘,这样才能够让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并提高音乐素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特点

1.非专业性

阅读全文

高职音乐教学新发展现状

 

1高职音乐教育误区与不足   1.1教育谁和为什么教不明确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并不是本科师范院校的压缩版,它应有自己的培养目标、生源考量、教学特色、教学模式。应该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出发,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注重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的职业素养。但现实是很多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只是套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将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缩短至三年制,强调专业性,教学的应用性、可操作性强调不多,无视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别,也无视高职教育的目标与本科教育目标的差别。   1.2如何教和教什么不明确   现阶段,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大都脱胎于本科师范院校的模式,并没有形成适合高职教育独有的教学模式。高职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从事音乐职业的素养。专业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科师范院校、高职教育、专业艺术院校各有各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其各自的目标和任务也应有各自的方法和手段。   1.3不能很好理解非专业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对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来说,非专业课程例如美术、戏剧、舞蹈与音乐其实是一脉相通的,他们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历史、文学等课程对于学生了解他们所要面对的市场(即人的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非专业学习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的重要性还有很多高职人(包括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存在非此即彼的误区。如何将它们做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还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4扩大招生与增加就业还未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   如何扩大高职院校招生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而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困难又加深了招生工作的难度。在现行国家教育政策下,高职院校是作为专科职业技术教育主体定位的。作为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专心学好专业技术,毕业后学有所用,学有所专,得到就业市场的认可和尊重,反过来再促进高职院校的招生,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就好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样,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几个重点问题   2.1高职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了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   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教育的对象不是本科院校的落榜生,而是高中教育之后的专科教育生,他们选择了高职音乐教育,除了是自己的个人爱好之外,也希望自己经过三年的高职教育,掌握进入社会的一技之长,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因此,高职音乐教育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多的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精神,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高职音乐教育有自己的独立教育体系,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不仅仅是闭门造车。高职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是一个融合高职院校和未来就业目标市场的高效模式。   2.2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一个培养创新的教学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举足轻重,如何用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2.2.1用音乐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高职音乐教育院校学生相较其他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感性基础,在音乐教育中,想象力是教育培养的重要方面。想象力丰富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全方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其思维潜力,进行更多思维创新,是高职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通过巧设提问、启发、对比、讨论、解析和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社会、自然、艺术、生活的科学态度以及学生理解掌握的音乐知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科学认知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   2.2.2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形成新认知、新思维   除了在想象力方面形成新思维以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一种新的认知、新的思维,成为一种有规律的创新活动。   2.3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是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教育的终点是就业市场。而就业市场又是千变万化的。如何紧贴就业市场的需求,决定了高职音乐教育模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还是艺术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艺术实践既可以通过学生组织音乐表演、音乐竞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最重要的艺术实践是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单位组织的各种音乐或其他艺术活动。艺术实践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离就业市场的需求有多远。同时,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经验也将成为他们个人的宝贵财富。通过艺术实践,特别是实习,能让学生与实习单位增强联系,让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有一个全面而系统考察的机会。所以说,高职音乐教育新模式对实践的重视,其实正是对高职教育目标的最好注解。   3结束语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很好的转变,我们更应该吸取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新高职音乐教育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的积极性,用他们的专业和素养赢得社会尊重,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良性循环,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全文

高职音乐教学创新教学应用

【摘要】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几点问题,创新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已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音乐的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高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创新、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创新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目的是是要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其知识面,还有利于学校社会形象的建设,所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应从当前现状出发,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为目的,在音乐教学中加入新的元素,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一、音乐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观念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目前,由于我国部分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本科院校钢琴课程教学出现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钢琴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改变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尴尬发展局面,为国家音乐教学领域提供更多的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音乐教学;钢琴课;课程建设

引言

由于部分本科院校自身建设的不完善和对音乐教育专业的不重视,缺乏钢琴课程的系统培训,致使钢琴课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使学生在未来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钢琴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不能良好的胜任未来的音乐工作。所以,本科院校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进行改革完善建设是亟需进行的。

一、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课程的教学现状

1、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学生的钢琴水平有限

目前,在我国很多本科院校钢琴课专业中,受教学生的钢琴水平普遍低下,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钢琴。对于钢琴这种乐器感到熟悉又陌生,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钢琴课的过程中显得极其吃力。并且由于钢琴课的课程有限,仅靠学生平时自己练习钢琴,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钢琴水平提升也极其有限。另外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虽然学习过钢琴,但学习时间还是相对较短,钢琴水平也特别有限。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内容摘要】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者关注的问题。音乐具有调节生理、心理的功能,因此,将音乐教育与研究生心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调节不良情绪、改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文章探讨了运用音乐教育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推动音乐教育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近年来,研究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比例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严重化的趋势,教育部在2013年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现有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心理有显著影响,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已经将音乐教育纳入本科生的通识课程体系,然而针对研究生开展的音乐教育十分匮乏,因此,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及音乐的功能

音乐教育,属于教育活动的一种,它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发展个体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①。可见,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身心健康发展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音乐具备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音乐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科学实验研究证明,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曲调体系与人体的生理节奏有着奇妙的联结,不同类型的音乐会使大脑控制情绪的相关部位产生变化,音乐甚至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其次,音乐具有调节心理功能。音乐可以调剂情绪变化,消除外界压力,缓解内心的紧张状态,使人身心愉快、心境美好。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不同,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和降压等作用。最后,音乐具有社会功能。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音乐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许多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属于团体的音乐活动,需要合作协作完成,音乐在当中发挥了聚合作用,促进了参与人的自我表达,提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从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的音乐活动也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评价。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37.8%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心理问题②,其中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偏执等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同时,研究生群体存在着规模的扩大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思想问题复杂化、心理年龄低龄化等特点,使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科研学习压力大。一是所学专业知识难度增加,理论体系内容加深,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二是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能力要求更高;三是从知识的获取者向知识创新的参与者转变,对创新能力要求高;四是研究生的学习不仅是完成课程内容,往往还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级别的论文才能顺利毕业,使得研究生必须绷紧神经投入学习。这些高要求导致了紧张和压力,长时间的紧张情绪容易引起心理问题。第二,人际交往存在一定障碍。研究生阶段的生活区别于本科,班级和校园的概念更为模糊,一般限于实验室或者导师团队,本身的交际圈大大缩小,同时研究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学习及实践中,集体活动参与度不高,这使得部分研究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经济压力大。经济压力是研究生普遍面临的压力之一,90%的研究生均是本科应届毕业生,本身没有经济基础,而年龄的增加使得情感上不愿再依靠家人,因此大部分研究生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经济压力不仅使其承受着物质生活压力,而且会带来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第四,自我期望与社会期望的落差大。由于时间、精力和经济方面的投入更多,研究生对于自身期望值较高,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稳定,社会的期望值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这种落差在研究生就业时得到凸显,使得部分研究生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

阅读全文

音乐教育的分类探析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音乐的本质在各个领域中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内容,音乐教育则为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所传递的认知和情感。音乐教育的创新模式应是以音乐技能为内容、音乐行为为方法、音乐思想为途径、以对事物的思维认知和感触为重点和本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分类;音乐教育功能;创新模式

音乐的本质,从一般意义上说是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乐理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术语言对音乐本质会有不同的释义。音乐教育是基于音乐的本质而言的,音乐是音乐教育的内容,而音乐教育则为音乐发挥社会功能的手段和方式。正如王光祈教授所讲:“中华民族独立的唯一的特性就是一种谐和态度,具体表现为‘爱和平,喜礼让,重情谊,轻名利是也’,礼乐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本”。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从音乐教育的分类对音乐教育的新模式及其意义谈一些认识。  

一、音乐教育的分类

第一,学校音乐教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在具体教学课程中,有的往往只注重了第一项目标的完成。例如:歌曲《雪绒花》的教学目标:一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式,声情并茂地演唱全曲,通过教师的讲解体会歌曲在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并能够运用音乐术语表达。二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力等方式演唱歌曲并体验歌曲创作所传递的情绪和愿望。三是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体会和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深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德与情操。从教学过程看,音乐课程通常花费大量时间在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而忽略了情感价值的培养,在《雪绒花》的教学目标中,学生应当感悟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熔炉”。《雪绒花》的教学课堂应该将学生带入到真、善、美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想象,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人间真挚情感,在音乐的陶冶中得到精神的丰富与提升。只有在对音乐内容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之上,才能让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感悟力。

第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既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包括家族继承;社会教育,即为学校的音乐普及教育以及相关音乐培训、比赛和社团活动等。例如:侗族大歌的流传和继承,依靠歌师对学生口口相传以及家族中长辈言传身教的方式,保留了古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传统的音乐教育虽然保留了音乐的原汁原味,但教育范围偏小、教学质量偏低是一个问题,制约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校外音乐教育培训。其主要是指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发展,由于覆盖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在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音乐人才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毋庸置疑,一些校外培训也存在不少弊端,如机构或组织往往兼顾效益而非质量,兼职教师流转性较大且水平和能力没有硬性标准和监管机制。在管理方式上,许多校外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多采用“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授课模式。在教学方式上,一些音乐教育培训机构把看似水平相近的学生组合上课,追求组合的默契以及表演方式的新颖而忽视每一个学生的专业能力。校外音乐教育的存在,是培养希望得到更多专业音乐素养的学生,让学生整齐划一地将曲目快速、完整地弹奏出来是其希望快速达到的目的,但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能力,校外音乐培训机构并没有加以关注和重视,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停留在表层,在学生看来,音乐就是音符,就是“勾托抹打”的组合再无其他。  

阅读全文

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策略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则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一直以来的主要培养目的是为中小学培养优质音乐教师,也是维持中小学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基础。

一教学技能的意义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实施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呈现,作为最主要的音乐教育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了满足工作岗位需要,除了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与学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师所具备的丰富经验,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目的在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我国《音乐课程国家标准》中提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应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音乐活动。同时,要将与之相关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内容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因此,基础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照搬音乐学院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中,依旧出现重声乐、钢琴等专业技能课而轻视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教学技能课程的现象,久而久之在学生当中便形成了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风气,还有学生在追求专业进步的同时却忽略了文化课的系统学习,最终导致其专业课名列前茅,公共课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二)学校课程设置与基础音乐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