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习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本科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本科学习计划

护理教育特征浅析

作者:杨燕妮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综合及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设置综合性非常强并且完全模块化。带来的好处一是课程总量很少;二是与灵活的入学途径呼应,便于课程组合,使获取学位的方式非常灵活;三是节约教学资源。以三年制护理本科为例,必修课共计22门,选修课共计13门(每名学生只需选修1门),平均每学期只有3~4门课,一般每门课的上课频次为1~3次/周,单门课程一学期的开课时间为10~13周。大多数学生一周只需安排2~3个半天来校上课,其他全部为自学时间。自学地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在图书馆或家中。课程设置方面,专门设置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而只是将其内容整合到其他专业课程之中。国内护理本科所开设的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及诊断、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1]在该校被整合为“护理1~6”共计6门课,每学期修1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在澳大利亚护理学院很常见[2-3],但与美国护理学院比较有较大差异[4]。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的开展。同时,该校还将课程设置完全模块化,18个学分为1个模块,大致相当于一个学期的课程,非常便于学生自主组合。比如,三年制本科学生可以通过标准的共计108学分的学习获得护理本科学位,也可先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毕业证书(graduatecertifi-cate),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学历证书(graduatediploma),相当于大专文凭,没有学位,但这些学分及证书在其以后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时均能得到认可,单科成绩的有效时间为成绩获得后的5年内。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使得一门课程的课堂内可同时有三年制、两年制或一年制的学生,因此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设计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处处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循证实践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由单个的教学组负责完成,教学组长主持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主题明细、必读的教程活动3个部分。学习计划和主题明细的对象包括国内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教案等,内容非常清晰明确。学习计划以周为单元,详细罗列了本周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听哪些课、看哪几本书中哪些章节、阅读哪些文章和网站、在线学习引导、预习内容与课堂活动的关系等。主题明细对学习计划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详细描述,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如何做学习前的准备,包括总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具体实践的安排,告知学生课程需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目、学习资源、在哪里以及怎样获取相关学习帮助和支持、怎样获取学校图书馆资源及怎样查阅电子数据库等;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任务,包括作业的具体内容、完成要求、提交方式、提交时间、评价方式及其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等。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有4种:(1)讲座(lecture),即大班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少,均有录像资料保存,学生可以不去听课,需要时可以随时观看授课录像。(2)小班讨论课(tutorial),在教学设计中所占课时比例最多,每节课可同时有多名老师授课,每班不超过30名学生;学生必须听课,有考勤制度约束,且课堂表现是此门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训课(workshop),内容及仪器设备丰富,但对学生程序性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发。(4)在线学习(flinderslearningon-line,FLO),每个学生有登录帐号及密码,在线提供教学资料、互动答疑、作业等,其课程考核主要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三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该设计的实施必须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和图书文献资源支持,因为大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必须以图书馆专业图书及文献阅读为基础;同时,必须有庞大的教师资源,因为每节讨论课不能超过30个学生。该校的教师大部分为临床非全日制教师,研究生也参与临床教学,该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之一就是要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制管理模式

福林德斯大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其充足的教学资源及严格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其如何更好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要完成课堂讨论汇报和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需要课前、课后阅读大量的文献,一旦完不成,将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某些课程如果条件具备,会有1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只给第一次作业分数为45~49分的学生,其余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没有补考或者重写机会)。若补考的学生补考没有通过,就只能重修该门课程,重修后仍不能通过就只能转学或退学。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该校的学费标准为三年制20900澳元/年,共8门课;1年制是23100澳元/年,共7门课,平均每门课的学费高于2500澳元/年。重修课程是需要重新缴费注册的,而且重修课程的费用每年都会变化。一般按照课程的学分缴费,3学分重修课程的费用是2500澳元,4.5学分或6学分的费用则高于4000澳元。但是有些课程是连续的,如“护理(nursing)”这门课,只有过了“护理1”才能够修“护理2”(以此类推);最后一学期学习“护理6”要求之前“护理1~5”的所有课程必须全部通过。所以,有些学生重修该类课程相当于留级1年。如果一门课程有太多学生没有通过考核,学校会开设暑期学校。暑期学校就是在暑假连续上课2周左右,然后进行考试或交作业,当然也要交重修费用。这种严格但不失科学的管理模式,促使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学习,希望所有课程能够一次通过。

阅读全文

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大数据时代环境,对大数据环境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

0引言

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知识点分布较为分散,再加上课程多、学时少,使得推行传统教学方式将难以满足当今社会追求个性化的大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大数据环境下,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可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1]。由此可见,对大数据环境下提升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以及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数据时代环境概述

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具备数据量庞大、非结构化、分布式化以及可视化展现等显著特征,这一系列特征可很好地契合当今社会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在大数据不断推进互联网融合背景下,计算机行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企业、组织在互联网方面得以不断发展进步。传统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往往是教师开展计算机理论知识教授结合学生的上机训练,教师仅需依据教学要求实行课程计划,学生也仅需被动地获取理论知识,再接受相关考核,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大数据技术推进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可有助于教学、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并且教师使用的教材、教学模式同样可实现改革,进而促进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大数据环境下本科院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阅读全文

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问题

摘要:思政学科教学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在思政学科教学中,仍然存在探索研究生队伍管理、探索教学方法、拓宽实践路径、训练学生学习潜质的很多具体问题。本文客观分析思政学科教学中研究生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阐述研究生教育阶段加强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对于促进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建设的发展,加快思政研究生教育的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科教学;对策分析;实践意义;学习潜质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的态势下,国家已经制定公布继续扩招研究生的政策。这对高校和考生无疑是大利好消息。各高校都在借用这一契机,加强研究生队伍建设工作,探索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之路。

1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管理的意义

2019年,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关键作用。不难悟出我们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前提,就是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国家对思政教师的要求和任务,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师供需矛盾,同时也为了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培养一批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胜任中小学生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要求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雄厚的基础理论,熟练的地开展教育实践能力,能够融合国内外时政发展态势,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灌输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开展与时俱进的有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能用新的视角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善于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法学法一体化研究与实践。努力打造有血有肉有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在全社会树立大思政观,捍卫意识形态主阵地,保卫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2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状况概述

近年来,由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不断扩大,而且,教育大类调剂政策的出台,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第一,思政学科教学研究生队伍本科专业参差不齐,思政学科专业素养低。自2016年开始招收思政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学科教学共有学生31人,其中属于高校统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共有11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就有20人,占比例高达64%,理工科和人文社科类混合在一起。有的是体育社会工作专业,还有产品设计专业、文化管理专业、新闻学专业。思政学科的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甚至理工科类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政学科专业的基本认知和专业的基本技能,起码的思政学科思政专业的本科基础知识的积累几乎是零。这样就给起主导作用的授课教师拟定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实践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也严重制约着受教育者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当然也给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挑战。第二,学业规划不科学,缺少整体均衡发展的理念。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首先要让学生给自己定位。划分出专业和非专业两类人员。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要高标准拟定适应自己的学业学术科研计划。那些非专业的研究生十分清楚自己思政本科专业知识的空白,有的学生不能理性地思考自己人生夹角,不能从现实出发灵活切实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带有前瞻性的职业规划。每天的生活忙碌且显得浮躁,想要补充短板却不能弯下腰来脚踏实地,结果知识的学习弄成了碎片化,没有整体系统的计划,不能统筹协调各门课程的研习。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对于专业的感觉还是懵懂一头雾水。知识的学习显得零碎无系统,缺少整体权衡协调发展的管理理念,没有系统观念指导下制定的专业学习规划。第三,专业基础理论欠缺,没有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储备。非思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缺少系统专业的本科阶段知识的灌输和训练学习。无论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和学习,缺少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灌输不足,理论的思辨能力和质疑性思维训练不够,内化专业知识和形成性知识的构成过程均缺乏,没有专业性的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感悟专业知识的前沿和热点节奏慢,各种专业的课题立项等学术科研活动也没有参与和系统训练,没有参与过“互联网+”背景下的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外化专业知识的敏感性和灵性就弱,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就更谈不上了。知识有断层,不是系统的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感悟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无法胜任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第四,学业积累的韧劲不足,畏难情绪急于求成的侥幸心理较浓。无论是本专业的研究生,还是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中普遍表现出韧劲不足,遇到困难往往表现的应付,甚至是逃避。缺少持之以恒的韧劲,有的人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反正都是自己的老师,不能难为自己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还有的非本专业的研究生,面对自己应该补充的专业知识,明显表现出畏难情绪,有急躁的心理,觉得太枯燥乏味,有理想目标但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缺少执行力和耐力训练。

阅读全文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目前论文质量下降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通过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存在的选题与实践脱节、科研创新性缺乏、论文时间短和抄袭造假严重、针对性指导缺乏、动手能力差、撰写不规范和论文监管不够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提早落实学术导师制、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和实验条件、完善论文管理制度、规范答辩程序,以提高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土木工程

1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中锻炼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后教学环节,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指标[1,2]。本科毕业论文可以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了解学生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解决问题以及科研创新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工作的通知”[3]中指出:“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增强社会意识、加强科研训练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应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特色[4]。然而,目前众多高校中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较大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存在问题并做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2.1选题与实践脱节

选取一定研究价值的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由于很多院校缺少与企业合作,校外实习基地难以结合实际工程,导致在选题过程中出现题目宽泛、针对性缺乏、选题偏离本专业知识或缺乏新意等现象。

阅读全文

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情况现状

摘要:学风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的发展之本。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地方高校学生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情况,赋予学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本科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学习影响因素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满意及学风建设的现状,从而分析出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满意度及自身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习满意度;学风建设情况;现状调研

1问题的提出

近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换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更重的历史责任。《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由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应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赋予学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此大的环境下,沈阳工业大学针对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引起的学风建设新动向,对广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调查问卷,开展了“沈阳校区本科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建设情况调查问卷”,共回收12600份,回收率100%。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内容主要包括年级、专业类别两个部分。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学风情况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目前自身及学校学风建设情况的满意度,以及学习目的、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大学生的表现和自我评价等内容。

1.1年级分布

参与调查的学生覆盖了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学年。人数分别为2685人、2647人、3076人和2852人。每个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各有侧重,考虑的样本来说,在人数配比上,比较全面和均衡,这样就能更好的反应实际情况。

1.2专业类别

阅读全文

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心理自立及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培养护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对84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得分为69.28分±10.19分,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维度分别为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护理本科生心理自立得分为75.58分±8.54分,其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维度分别是开放包容和自我坚信。护理本科生心理自立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呈正相关(r=0.467,P<0.01)。回归分析显示,心理自立中的目标管理、自我负责、自我做主、自我抚慰4个维度进入自主学习能力的回归方程(R2=0.264,P<0.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心理自立及自主学习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自立中目标管理、自我负责、自我做主、自我抚慰等特质对护生自主学习影响较大,提示护理教育者应注重培养护生该方面的心理品质,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心理自立;自主学习;护理

自主学习是指在有或没有他人帮助下,个体自主判断学习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评估运用学习资源、选择实施适宜的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的过程[1]。国外大多数医学院校已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2]。社会认知学派从环境与个人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自主学习行为[3-4],可见,教学过程本身应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多偏向于从“教”的角度[5-7](如教学方法、校园环境、学习资源等外在因素)对其影响因素和教改策略进行探讨,很少针对“学”(如学习者自身的个性特征、心理素养、人格特质等内在因素)进行深究。故本研究以自立人格为基础,选择其子概念心理自立作为探究对象。心理自立是个体从过去对权威、亲密的人的迷信与过分依赖和服从中摆脱出来,相信并依靠自己,掌握、管理、调节自己的心理资源、活动以及相应行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积极主动地接受外界事物、规划与发展自己的过程[8]。本研究通过对护理本科生心理自立和自主学习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二者关系,旨在探究影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心理品质,为培养护生积极心理素养,促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阅读全文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论文

1构建“大工程+大安全+专业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标准中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要求,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30多年的办学经验,调整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基础课程要求设置,课程设置体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既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宏大或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同时还有具备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素养。安全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涉及力学、电学、化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法律、人文、保险、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全面、系统的认识、诊断、评估现代大工程、复杂巨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依托江苏大学完整的学科门类,共开设了哲学、数学、外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学、人文、经管、艺术四十多门必修、选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体现“大安全观”,主要学习解决各行业、各类组织共性安全问题所用的科学理论方法、管理手段、工程技术,如安全管理学、安全与环境法学、安全学基础、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卫生学、防火防爆技术、设备安全技术等,以适应广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改善各行业在生产、服务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水平服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按照“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专业方向,依据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科优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安全管理与检测控制技术、危险有害源防治与职业健康、环保技术与设备设施三个教学模块。学生按照模块选课,既能满足同学不同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对行业安全问题的覆盖。

2打造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了解生产工作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特别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安全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联系合作,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形成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课实验、专业实践;多平台实践场所,包含学院实验中心、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点:

(1)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加强专业课实验建设。本院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已建成工业通风除尘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噪声控制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室,拥有各类实验仪器300余套。实验内容从预先设定好内容的演示性实验,逐步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让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

(2)提升课程设计水平,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设计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经过教师的升华提炼,变“满堂灌”为“用中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在培养环节,共安排了5个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分别是危化品与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备安全技术课程设计、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内容都与具体的生产现场相关,有若干可选方案,学生必须经过思考,独立完成。

(3)充分利用好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资源,做好学科基础实践工作,提高金工实习、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质量。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阅读全文

适合院情的本科生导师制对策

作者:蒋开东 朱剑琼 刘忠秀 单位:宁波大学医学院

宁波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98年,由香港著名科学家汤于翰博士捐资创建,并兼任名誉院长。聘任中国科学院洪国藩院士为院长。医学院以“博学守仁”为院训,以“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为目标,力争成为全国医学院校的后起之秀。面对加人“WTO”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并重的医学创新人才”,成为学院一项更具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学院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尤其重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平台+模块”全学分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自学能力及临床技能的培养,以创新教育为主题,以本科生导师制为载体,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创新教育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1本科生导师制

为适应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组织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一批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行因材施教的制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能力,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完成大学本科的教学任务。本科生导师不同于研究生导师,两者存在着差别:研究生导师更侧重于科研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本科生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是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的选题、设计及论文的修改,在做人、做事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保持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相互理解。因此可以说,本科生的导师比研究生的导师更难做,不仅指导的学生数量多、责任大,而且由于本科生对专业方向的认识还不很清楚,因此,要求本科生导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教学相长,引导学生从自发性学习向目的性、引导性学习方式转变;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树立正确、可行的努力方向;同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是我们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初衷,也是依据。

2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2.1营造“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为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创设一种新型教学环境,达到优化师资队伍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导师制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本科生直接参与导师的实验设计、课件制作、科学研究等过程,师生之间可以就某个学习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两者互为主客体,建立起一种“导师爱生重教,学生尊师爱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论文报告会,加深专业认知,了解学科前沿,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定环境中,在同一导师指导下,本科生还有机会与硕士生、博士生参与同一课题的研究,此时,硕士生、博士生也是本科生的导师,从而创建了一种教与学、学与学交叉互动的新型教学环境。导师制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师生交互式的学习与指导过程。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或激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从而优化师资队伍。

2.2强化导师教书育人职责,“德智合一”,为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了一种新型育人机制高校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目前,大学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的课堂传授,课外时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造成了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局限;本科生导师制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计划以及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并责成学生完成科研实践、社会调查等学习任务,是对现行的学生管理辅导员制度的有益补充,从而实现了对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有效融合,教师与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互为补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