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金融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本科金融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本科金融学

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创新

从学生教育计划安排的角度来说,大致分成以下两类:一类是培养普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其教学的基本思想应是宽口径,对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过多深入,应设置较多选修课,包括财务、会计、管理、营销等,希望学生有一个比较宽厚的基础,使他们能够适应多样化竞争的需要,可以向多方面拓展,能够成为具有较高适应性和竞争力的人才。第二类是培养金融行业的技术精英型人才的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熟知行业基本流程,在教学设计方面采用多门实验性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

一、《金融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金融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课提供理论基础。目前《金融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衔接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1.在现行课程体系上,《金融学》课程偏重宏观金融理论,而后续专业课程多偏重微观金融方面,两者衔接性较差。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场化要求金融的微观化,世界金融的运行效率逐渐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微观金融几乎和所有的实践工作联系在一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学专业秉承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教育思想,以至于在专业培养当中,无论何种类型本科高校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都是以宏观理论分析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这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专业基础课过分注重宏观理论,不能和专业课衔接起来,就削弱了《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作用。

2.课程的知识面覆盖不够。主要是现在《金融学》教材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的介绍不够充分,特别是对“公司金融”和“投资学”方面,影响学生对后续金融专业课的学习。

3.现行《金融学》课程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其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程的联系和衔接,而是单独针对本课程做出界定,缺少在学科体系方面的系统性,不能充分发挥《金融学》课程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统领和基础性作用。

4.现行《金融学》教学缺少实践和案例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渠道,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知识仅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同样的理论拿到实际中去,就变得生动具体,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现在的《金融学》教学单纯地把该课程看成是一本理论教科书,只注重对理论的传授,不注重对案例和实践的分析,以及对理论应用的引导,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讲,适用性较差。

阅读全文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讨

【摘要】为进一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沈阳工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该进行广泛的、深程度的改革。本文从指导教师选拔、写作方式、论文选题、撰写时间、答辩方式、成果形式等几个方面对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为进一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金融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在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的指导下,提出在指导教师选拔、论文选题、写作方式、论文撰写时间、答辩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认真执行学院指导教师选拔的改革方案

(一)实行双导师制

本专业拟在与金融企业密切相关的选题中配备校内外双指导教师,这样学生可针对金融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研究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令学生无论是在收集数据、调查资料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会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支持,并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指导,从而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这样,让校外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开题和写作全程参与指导同时还要指导答辩,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论文应用水平,也可以令校内指导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大大提高了校内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但这一过程也需要配备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因论文的基本要求、框架、格式、书写规范等必须保证统一,这必须由校内指导老师来把关。

(二)校内指导教师跨专业公开选拔

阅读全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

摘要: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问题比较突出,表现为大班授课、理论为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参与度低,课程设置滞后,考核方式有待改善,教学手段单一。基于金融职能范式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阐述了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应探索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加强与高校周边金融企业的合作,开展实验室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组织的作用,进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

1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大班授课、理论为主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学生数量连年增加,但是教师数量并没有随之增多,致使现有教师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很多高校在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中,通常以大班授课,且理论为主,即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各种金融理论知识,很少开展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

1.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高校都不够重视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金融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很多金融教师自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的经验,致使这些金融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但却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这不利于有效开展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

阅读全文

金融学本科教学创新分析

一、完善课程体系

在国外,各高校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比如美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金融学专业课程都比较新颖,一般每年都要淘汰掉5%左右的旧课程,增加约9%左右的新课程。即便是保留下来的课程,任课教师每年都会根据各方面的情况作出调整。这些举措可以缓解学生的需要及社会的要求与学校专业课程之间的矛盾,从而增加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其次,应加强宏观金融课程建设。我国的宏观金融学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国际间协调与合作得更突出了,宏观金融的研究内容也需要大大增加。如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利率与汇率、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等就需要扩展到国际范围进行研究。因此,宏观金融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方法需要调整,要在全球的视角下进行研究。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金融学课程内容偏重宏观理论方面,教学方法必然是偏重理论方面的阐述,而新型的金融学课程体系是以微观金融为主体,强调实证分析和实践操作,强调实践教学的方法已成为各国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通行做法。而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主要形式。在金融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案例教学包括讲解式方法、课堂讨论式方法和书面式方法。选择案例要适量适度、有针对性;应根据教学进程的不同环节,选择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区别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国内外金融领域的经典案例和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金融事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增加课堂讨论,通过创设科学、合理、新颖的问题来带动教学,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

金融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培养熟练掌握金融经济理论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运用新信息、传播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捕捉有用信息、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引申创新信息的金融人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这种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教学手段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与多样化。金融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更新了金融学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了高等教育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对有关金融市场知识的学习兴趣,将金融学全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都采用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进行形象化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了金融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使得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金融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才智,还是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技术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

四、建设教师队伍

阅读全文

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21世纪金融行业及产品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出新的教育改革方向,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建设上有了新的要求。当前金融机构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之间的不和谐日益突出,为此,本文从本科院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以SWOT模型为主要方法,分析无锡太湖学院金融系的内部优势与问题,外部机遇和挑战,通过解决矛盾来提高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金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实践创新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事关学校教学工作稳定和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大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本科办学历史较短,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为了更好的突显学校的地方性优势,在人才培养上做到扬长避短,其培养目标的定位理当与研究型高校不同。笔者结合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这几年来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遵循SWOT模型的思路,从我校金融人才培养的内在优势、内在问题、外在机遇和外在挑战这四个角度进行以下分析。

一我校金融应用型人才培养现有的优势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晰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5A的5A2标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高职类实用人才培养不同,应以学科为基础按行业分设专业,培养从事和适应高科技行业要求的行业专门人才,而非岗位操作人才,属于应用型人才划分中的工程型、技术型人[1]。无锡太湖学院在金融系人才培养规格中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培养金融学专业领域具有“本科水平、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金融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金融学专业的投资、银行及保险等理论知识和投资分析、理财规划的应用能力,在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工商企业等领域从事经纪、投资分析、理财规划、企业融资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阅读全文

金融学本科综合评价指标解析

【摘要】

2012年的辽宁省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由生源情况、培养模式、教学资源、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保障、培养效果等六个一级指标和专业特色指标(属于加分项)构成。在此,对该金融学专业本科指标体系作一下解析。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解析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针对金融学本科专业制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于2013年开始用于全省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估。由于各高校金融学专业办学时间不同,所以,为了更突出公平性,该指标体系被进一步分解为适用于普通本科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适用于新建本科的金融学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者差异不大,都是由6个相同的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加专业特色指标(属于加分项)构成,当然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安排有一定区别。在此拟结合新建本科指标体系作一下解析。

一、生源情况

生源情况权重为0.10,其二级指标只有一个:招生录取情况。主要观测点有两个:一是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其计算方法是:近四年的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得出标准分的平均值。二是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在学校整体招生中的情况,其计算方法是:近四年该专业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与该校所有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的差值。对于专业建议而言,这个指标可谓是外生变量,与专业建设本身关系不大。

阅读全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培养出应用实践性高级人才是院校办学的终极任务。传统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以“教材、课堂理论、教师”三点内容为中心展开教学。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种方法对于满足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需求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而国家当前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中明确提出,应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培养作为重点建设对象。鉴于此,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展开分析,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校教学;教学改革;课程创新

前言

目前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存在很大的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意义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领域中,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经过对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整理,逐步总结出“以应用型人才、本科生、教学、服务地方”作为培养主线的教育发展道路。但是,我国在该方面的探索依旧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讲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基于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相当有必要。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征

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办学特征:

(一)办学定位鲜明,用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阅读全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在部分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金融学专业作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应该如何应对转型,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本文首先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分析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金融学;培养模式

在全国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应该如何调整原有的专业培养模式,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内容。近年来,金融学专业一直是各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在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背景下,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优化和调整这一模式,是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适应教育部对应用型大学的定位,适应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扎实金融实务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能够胜任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应用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