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本科护理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ICU临床本科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43名护理本科生,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等4所高校的4年制护理本科生,均为女生。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4批9名,第5批12名,共计21名本科护生为对照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67±0.79岁;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实习的第5批7名,第6批7名,第8批8名,共计22名本科护生为观察组,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77±0.86岁。两组护生入重症医学科的评估成绩(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带教教师均具有本科学历,持有临床带教资格证,参加了我院举办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班,临床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由带教老师集中开展专科知识、疾病小讲座,专科示范,护理操作,集中查房,然后实习护生分别跟不同的带教老师轮班,出科前对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护理基本技能(CPR、人工气道吸痰、GCS评分等)、护理实践能力(护理查房、小讲座、个案护理)进行统一考核。观察组采用“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实验教学方法。第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实习护生的成绩、认知能力、个性特点、交流沟通能力、兴趣、爱好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观察组的22名实习护生分为5组,每组4~5名,形成“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确定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小组讨论和学习情况的管理、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第二,确定合作学习目标,带教老师结合ICU临床护理教学要求及护生自身特点,提前1~2周向实习小组预告教学方案和有关教学要求,实习小组根据教师所提要求,在正式查房和讲课前收集好有关病案资料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一起查房,发现缺陷问题,完善临床资料,引导护生依据ICU临床护理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目标。第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首先由带教老师组织专题讨论,实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专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定期督导讨论,并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鼓励等。之后,由各学习小组在小讲座上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其他小组可提问,汇报小组成员进行答辩。针对小组学习、讨论和汇报中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集中讲解、答疑,提出解决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最后形成较为统一的、正确合理的方案。第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估。实验教学评估采用各小组成员自评、小组间互评、带教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第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由带教老师组织查房、讲课总结、教学质量点评、教学效果测评,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1.3评价指标
主要评价两组护生出ICU的成绩。成绩(一)主要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护理实践能力3个部分。采用护理基础理论、护理基本技能测试,护理实践能力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两组护生的实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护理基础理论测试主要测试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的护理基础理论水平;护理基本技能测试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CPR(40%)、人工气道吸痰(30%)和GCS评分(30%)等方面的操作水平;护理实践能力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经过实习教学后在护理查房(30%)、小讲座(30%)和个案护理(40%)等方面的护理实践能力。成绩(二)主要评估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该成绩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护生自我评价(30%)、带教老师评价(40%)、患者评价(30%)3个方面获得。
护生写作毕业论文时期的焦虑
护理科研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护理学发展的程度,而护理本科生是护理队伍中在科研方面被寄予较高期望的群体[1]。然而,由于科研能力不足、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紧张的毕业实习、就业压力以及各种考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遇到很多问题。同时,由于毕业论文的通过与否直接关系护生能否顺利毕业,导致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容易产生焦虑。鉴此,通过调查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的焦虑水平,并了解护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缓解护生焦虑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11月—2011年2月实习后期,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广东药学院2007级四年制本科护生8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女64人,男16人;本地实习49人,外地实习31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已选定指导老师并完成了选题及开题答辩工作,实习时间为第6学期和第7学期,护生需要在实习期间实施课题和完成论文,于第8学期参加学院论文答辩,通过者方能毕业。指导老师为学院老师或主管护师以上、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老师。 1.2调查工具 1.2.1自制问卷 调查包括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以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2.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2] 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4级评分,1分“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分“有时有”,3分“大部分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其中有5条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取得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SAS标准分≤50分为正常,51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严重焦虑。 1.3调查方法 向调查对象说明此研究的目的,并向护生保证匿名调查和调查资料严格保密,征得护生同意后,以统一指导语对SAS和自编调查表的填写方法进行指导,以实习点为单位集中发放问卷进行填写,完成后当场检查合格后回收。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焦虑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焦虑标准分为30分~67分(49.9分±7.71分),55.0%的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感到焦虑,其中7.5%的护生感到严重焦虑。 2.2本科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 65%的护生对《护理研究》的学习兴趣不高或没兴趣,75%的护生该课程成绩为70分~80分,仅18%的护生对《护理研究》的教学评价较好。 2.3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讨论 3.1本科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焦虑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存在焦虑,且有7.5%的护生存在严重焦虑。可见,焦虑在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普遍存在。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但长期的、超常的焦虑会损害人的健康。由撰写毕业论文所导致的焦虑,不仅影响着护生撰写的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对护生的学习或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有调查表明,从护理教育者到护理管理者对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的期望值过高,已超过本科毕业生实际拥有的能力[3]。本科护生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训练仍然是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4]。因此,是否考虑降低对本科护生论文撰写能力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培养护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上,是每个护理教育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3.2本科护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的相关情况 本调查中大多数护生对《护理研究》兴趣不高,成绩一般处于中等水平,对教学的评价不高。本院该课程在第4学期开设,为4学分,包括了医学信息检索及医学统计分析的内容。《护理研究》是本科生了解认识护理科研的基础[5],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生的科研能力。在学习《护理研究》时护生可能没有意识到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思想上不够重视。若护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没有掌握护理科研知识,在撰写毕业论文时会产生畏难情绪,易出现焦虑。因此,教师应通过教育使护生充分认识到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是本科护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同时改变以往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方法,给护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使护生对科研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3.3本科护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护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忙于临床实习而无暇撰写论文,毕业前临床实习对护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应激源。由于实习生活与理论学习期间的校园生活截然不同,护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临床实习生活,因而护生会觉得没有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其次,实习期间参考资料不足也是护生遇到的主要难题,参考资料是撰写论文的基础,实习医院很少有可供护生利用的资源,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而论文的反复修改会打消护生撰写的积极性。再者,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调查对象人数不足及其合作程度低阻碍了护理科研活动的进行,给毕业论文的撰写带来困难,影响护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进度以及撰写的积极性。上述问题均会导致护生论文撰写障碍,影响护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使其出现焦虑。另外,由于就业压力大,护生需要抽出时间忙于找工作,导致无法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除了实习期间的出科考核,也有部分护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考研。护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撰写论文的时间大大减少,毕业论文撰写的紧迫感导致护生容易产生焦虑。#p#分页标题#e# 撰写毕业论文使多数本科护生产生焦虑,出现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部门及护理教育工作者应从学校实际出发,指导护生合理安排找工作、实习、考试和论文的撰写等,在护理科研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6],激发护生学习科研相关知识的兴趣,促使护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缓解护生的焦虑。
护理人员医院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荆州市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2所(S1、S2),县级医院5所(X1~X5),共计2567名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对荆州市所辖的7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护理科研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部资料实行原件查看,由护理部将所有发表的论文期刊、科研课题下达文件、课题登记证书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备查,调查内容包括:全院护士数、数、统计源期刊篇数、专著、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以及专利情况。
1.2.2统计学方法
自我效能对护理教育的价值
作者:钟玉杰 陈玉卿 王鹏举 单位: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结果
1文献的类型共检索文献110篇,去除无关及重复文献30篇,最后获有效统计文献80篇。论文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综述、现场调查、干预性研究、教学经验介绍及其他(如量表的编制、质性研究等)。其中以现场调查的文献最多,为49篇,占61.25%;其次为干预性研究,为12篇,占15.00%;教学经验介绍9篇,占11.25%;理论综述8篇,占10.00%;其他2篇,占2.50%。
2文献的研究对象调查与干预性文献中,以本科、专科、高职、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56.5%、6.50%、6.50%、1.60%;以本科及专科、不同学历层次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14.5%、6.50%;还有5篇文献未报告护生的学历。
3文献发表的年代各年发表数:2004年3篇,2005年2篇,2006年2篇,2007年3篇,2008年13篇,2009年20篇,2010年21篇,2011年16篇;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以2009年、2010年发表数量最多;从文献发表的类型来看,2004年、2005年文献主要为理论综述,2008年文献类型开始增多并以调查、干预性论文为主,2010年各类型的文献均有发表。
讨论
1对护生自我效能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蒋晓莲等[3]首次将自我效能理论引进我国护理领域,对自我效能的概念、信息来源、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自我效能理论对护理教育的启示。此后,护理教育者们便对如何有效地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护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我国护生的自我效能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学历、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与来自学校、家庭、个体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护理教师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4,5]。一些护理教育者尝试将自我效能理论用于护生的护理技术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平[6]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教学中通过运用心理激励、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建立支持系统等措施有效地增强了护生的自我效能,使护生能更好地掌握儿科头皮静脉输液的技能;周艳等[7]提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采用授权法、绩效反馈法、合理归因法、发挥替代性经验等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能够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临床护理教师将自我效能理论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来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学习态度等,促进护生对新转入科室的适应,从而改善护生的实习效果[8-10]。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实践探究
摘要:毕业论文的设计是学生在求学阶段学习成果综合能力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具体方案,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并且提高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双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升入,双导师制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许多教育改革的专家也争相在这些方面做相关的研究。其中,文献[1]主要构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文献[2]主要分析了双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的研究,文献[3]分析了教育类课程采用双导师制的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本文在参考了部分双导师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新型培养模式,其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的指导价值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必要性
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两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而联合培养的一种模式[4],两位指导教师包括来自于工作在高校的教学型教师和来自于企业的实践型教师。从双导师制本身的含义来看,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享有两位导师不同的教学特点而带来的创新性效果,这是联合培养的较大的意义所在[5]。同时,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高校的培养模式对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离校毕业之前能够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具有发展意义的,对于高校而言,双导师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双导师制形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性原因。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本科毕业论文不同于硕士或博士论文的书写要求[6],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在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将整个设计过程及其重要的方法理论书写下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形式单一,不能够综合体现学生在求学阶段所学知识,因此,传统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不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
摘要总结安全文化的创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强化制度、提升手术室业务水平、加强人员关怀服务理念、优化重点管理流程等。认为创建手术室的安全文化可以有效培养手术室护士的安全理念,让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树立起安全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减少或杜绝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手术室作为一个抢救治疗患者的诊疗场所,其工作环境特殊,工作任务复杂,医疗风险大,因此,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的重点安全管理之一。近几年来,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路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建设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本院手术室构建了科室安全文化,以增强手术室各项护理安全的质量控制,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状态,减少和防范手术医疗差错,杜绝手术室医疗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制度的强化学习
1.1强化核心制度的学习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为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利用晨会的时间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医院的各项核心制度。通过提问,让核心制度的规定深入工作人员心里,并指导其实践技能。列出与手术室相关联的重点制度,例如手术分级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等。安排手术室护师级别进行PPT授课,通过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让各项核心制度深入人心,规范护士的日常工作行为。
1.2成立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小组
手术室多元化专科培训在继续教育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多元化专科培训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17年8月正式实施手术室多元化专科培训,选取2017年1—7月接受培训护理人员86名为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5月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90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传统培训方式,研究组护理人员接受多元化专科培训,记录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和培训期间,并对比两个时间段内患者对于手术室内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人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篇数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培训期间(即2017年8月—2018年5月),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满意程度更高。结论手术室多元化专科培训在继续教育中应用效果理想。
【关键词】手术室;多元化;专科培训;继续教育;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手术室是医院行使诊断、治疗、急救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医院手术治疗工作开展的核心场所[1],承担着大量手术;由于手术室内医疗操作开展多而复杂,对护士护理配合能力与专业素养水平的要求较高[2],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医学专业的不断细化,引进的手术的设备越来越高端、精良、顶尖,因此对于综合性的医院的护理工作来说,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所以需要护理人员的水平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接触工作不久的新护士来说,要想短时间使其在面对手术室内高强度的工作量、复杂多变的手术病种、精密复杂的仪器设备、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种种意外突发情况时做到游刃有余,并以较高水平的手术护理配合辅助手术医师完成手术,采用一种合理、实用、高效的手术室护理培训方法至关重要[3]。为提高培训质量我们采取了多元化专科培训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该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7月的护理人员86名为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5月的护理人员90名为研究组,对照组护士年龄均在20~43岁,平均年龄(28.2±1.5)岁,男性9名,女性77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50名,大专学历36名,平均工作年限(3.4±1.6)年;研究组护士年龄均在19~45岁,平均年龄(27.8±1.7)岁,男性7名,女性83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52名,大专学历38名,平均工作年龄(3.6±1.4)年。经比较,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段内存在的人员变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学专业信息化现状的文献计量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信息化在护理学专业中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为今后护理学专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选择高级检索,对护理学专业信息化文献从作者分布、文献分布、文献类型、研究内容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10篇文献;作者单位遍布我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献类型以科研论文数量较多,在科研论文中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为主(21.82%);文献共引文653条,被引论文共55篇;25.45%的文献有基金资助。结论护理学专业信息化已引起了护理专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相关探讨与实践,但由于信息化模式发展时间较短,还需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增加相关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探索适合护理学专业的信息化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基础护理学及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护理;文献计量分析
护理学专业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与技术,各个环节和要素得到科学安排,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学、临床与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优化整合[1]。信息化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的介入,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它能充分激发个体积极性,主动对知识有效构建,深刻认识、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信息化教学模式现已逐渐运用到护理教学及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但信息化模式在护理专业的具体实践应用中还会受到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不够完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不够先进;对护生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等。因此,构建高效的适合护理学专业的信息化模式,还需广大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为更好了解护理学专业信息化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与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在“主题”字段或“题名或关键词”字段分别检索“信息化教学”AND“护理”。结果共显示130篇文献,删除无关和重复文献后,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10篇。
1.2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文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