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包装工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面临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前期工作、导师分组课题分类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工程意识和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华盛顿协议》是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最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互认协议[1]。我国2016年6月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因此,我国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本科毕业设计是工科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本科生工程意识的培养、专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组织对高校的工程教育有一个权威的指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3]。该标准在内容中对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标准:是否与专业的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协同创新精神是否得以锻炼、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是否得到综合运用等。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重要的基础。包装工程专业是工科中与工程结合最紧密的专业之一,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如何提高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包装工程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包装工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包装容器、包装结构、运输包装的设计;掌握包装工艺的设计;掌握新型包装材料的应用与技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独立、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包装工程专业类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前期准备不充分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从第七学期11月初师生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指导老师。而由于包装工程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大多数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人数均达到8人,而指导教师要在一两周时间内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选题,而且5年内课题不能重复。接到课题后,要求学生在12月中旬完成开题报告。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实习,第五周返校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由于时间紧张,难免会出现选题科学性低、可行性差、创新性不足,课题,学生准备仓促、资料文献查阅不全面,对课题研究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等问题。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方法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依据,从指导教师遴选、选题、互选、开题、中期、查重、答辩前、答辩中、答辩后等阶段入手来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将“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毕业设计管理中,提出相应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案,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本科教育;包装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探索与实践
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着重于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本科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过程性”的特点[1]。自2005年至今,国家教育部出台多项指导性意见,旨在于全面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格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2]。包装工程专业立足包装行业,面向服务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完整包装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素质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自2018年负责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起,一直致力于完善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下面就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举措探索及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1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升举措探索及实施策略
1)明确选题的工程设计背景,培养包装专业创新人才。根据工程认证需要,选题要结合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专业老师学习文件,把握选题方向,拟定任务明确、有针对性、符合专业要求的选题。明确每个方向的设计内容及流程、成果要求,细化评价标准,保证质量[3-4]。
2)实施校内外专家协同筛查机制,确保选题符合要求。在审核指导教师上报的课题时发现题目存在范围过大或内容与专业无关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和研究背景来自包装工程、材料、化学、力学、农学、机械、生物、环境、食品等领域,教师申报的课题也主要与教师的学科背景有关。由此,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前,首先应对指导教师进行遴选,确定指导教师人数及每位老师所带的名额。为进一步确保选题符合工程认证和专业培养要求,对指导教师提交的毕业设计进行初步筛查,返回题目范围过大、不符合要求的选题。汇总后提交学院教务办公室,组织校外专家进一步对选题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筛查。学院组织进行定性分析,将不合格的反馈给指导教师,进一步整改,以保证立题的科学性、综合性和实际性。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及选题过程见图1。
3)优化毕业设计的双向互选,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人们在完成主动选择的任务时,其积极性和任务完成质量要比被动选择时高。由此,专业根据立题论证后公布的题目采取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模式,充分尊重师生意愿,确保双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学生可以选择公布题目,也可以采用符合条件的自拟题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包装工程专业的高分子物理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高分子物理课程,紧扣轻工与食品专业与高分子物理课程之间紧密联系的部分,采用引入协同式教学、“线上-线下-实验”学习形式、案例式实验教学、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分子物理,掌握高分子物理的相关知识。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素质和综合知识的科学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分子物理;教学改革;协同式;案例式
教学改革需要符合学校以协同创新为引领的要求,能培养出面向工程、应用、社会、全程互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在包装设计方面充分掌握包装结构及容器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的印刷、材料、机械和工艺等包装工程知识,适应科技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且具有丰富综合知识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在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应用领域方面,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让毕业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增大择业竞争力,减少就业压力,实现包装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橡胶、棉、塑料、麻、纤维、玻璃、胶黏剂和高分子涂料等,以常见的材料——塑料为例,这个分类下的应用琳琅满目,最常用的矿泉水瓶就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快递中的泡沫塑料和外包装盒也是由PS(聚苯乙烯)加工而成,PE(聚乙烯)可以制成脸盆、保鲜膜甚至应用于医疗范围,就连水杯也是由聚碳酸酯(PC)制成,可以在100℃的高温下保持稳定,如今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材料[1]。学习高分子物理不仅能了解到这些基本的高分子材料,还能进一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运动,即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之间的转化。高分子物理与四大化学联系紧密,学好高分子物理,对四大化学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的教学活动中行为方式的总称,是2种方法的统一。为实现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需要以学习方法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上课模式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由传统传授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高分子物理课程作为包装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中进行创新,相互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综合去运用协同式教学、“线上-线下-实验”学习形式、案例式实验教学、合作活动、主题汇报等教学方法。同时,让学生参与包装工程项目的探索性讨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龚春丽等[2]提出削支强干实例教学、突出课程主线、激发学习兴趣的教改手段;常冠军和晁敏等[3—4]提出了把握教学主线的教改手段;梁红波等[5]提出了知识点模块化培育创新意识等教改方法。文中借鉴已有的教学改革手段,通过教学改革的手段,着重高分子物理课程与轻工、食品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将理论实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期取得成效。
1教学改革手段
1.1引入协同式教学
协同式教学即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协同地完成高分子物理学科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在高分子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协同式教学手段,将多来源数据(如图书馆、中文数据库等获取的相关资源和补充素材)与课堂内容和包装工程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素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首先,学生指导自学,在学习内容后,列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中的案例材料,并要求学生撰写案例研究报告;其次,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面,提供给学生一些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研究并准备讨论,在学生小组完成分析方案后,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最后,解释分析,在老师阅读完学生撰写的案例研究报告和分析方案后,对其进行评价,并在课堂上将案例材料和列出的思考问题相结合,向学生解释案例材料中的所涉及到的高分子物理知识,并分析高分子物理知识涉及到的原理。
1.2“线上-线下-实验”学习形式
包装机械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摘要:通过分析包装机械教学现状,文章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创新实践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一种针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
关键词:包装机械;教学改革;双创型;实践教学
自1984年教育部批准试办包装工程本科专业以来,我国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学科体系逐渐趋于完善,更为我国包装工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1]。尽管我国包装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须认清我国目前在包装工业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较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2]。为了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促进我国包装工业更快更好发展,这就需要包装工程专业积极努力培养“双创型”人才,为经济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我校包装工程专业被设置为机械工程学院的一个专业分支,其开设的课程包含包装材料、包装运输、包装装潢、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包装机械课程作为包装工程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为包装机械行业发展及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立足,兼具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目标。如何基于包装工程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好“双创型”人才培养,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包装机械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机械专业知识匮乏
包装工程课程涉猎广泛,涉及机械、材料、食品、艺术、力学、管理、计算机等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性专业。这就造成学生课程科目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在学习各科课程时缺乏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包装工程机械类课程缺乏机械类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支撑。
(二)教材内容陈旧,课程知识更新慢
CAE在金属包装设计和制造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数值仿真技术(CAE)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汇集了数学、力学、材料学、物理学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在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文中以包装工程专业课程《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为例,将大型CAE软件AnsysWorkbench引入到课程的教学环节,开发多个金属包装结构数值仿真实验。实践教学表明,仿真分析技术在《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的融入充实了该课程的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数值仿真技术;数值仿真实验;包装工程;金属包装
新工科的建设是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适应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以国家战略导向为基础,为培养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新方向。2019年,教育部发布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通知,一些高校组织力量对专业改造升级的路径、方案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包装工程专业一流本科及新工科的建设更需要一系列先进教学资源的支撑,需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将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持续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不断丰富专业内涵,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新工科建设既涉及到专业宏观、总体、方向性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也涉及到课程层级的教学改革[2]。《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是介绍金属包装制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过程的一门系统应用型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包装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金属包装容器是用金属薄板制造的空间薄壁腔体结构,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品包装、日用品包装、仪器仪表包装、工业品包装和军品包装。金属包装材料相比一般包装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且方便运输,不易破损,款式多样,印刷精美,是主流的包装容器之一。由于金属材料强度大,金属包装容器制备和实验对设备的投入大、危险性高,目前在包装工程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国内高校的《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试验课程很少开设,影响了学生对金属包装容器设计理论的理解,需要融入更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支撑理论教学[4]。为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5]。国内外高校掀起了开发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热潮,解决了部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虚拟仿真在各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有待持续的建设、改革和探索[6]。目前数值仿真已经成为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并称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手段。传统的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基于理论教学加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其已不能满足包装行业新的发展需要,需要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包装行业的新需求和数值仿真分析技术特点,将仿真分析技术引入到包装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优化专业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仿真分析技术具备丰富的多物理场模拟分析功能和结构优化设计功能,能够对包装工程专业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补强和增厚[7—8]。
1传统《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突出容器设计与制造相结合的主体思路,注重实践性,由于金属包装容器实验开设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高校《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课开出率难以保证。在传统的《金属包装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主要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构成。实验教学方面设计了金属卷边实验和冲压实验,金属卷边实验设备操作难度较大,设备维护要求比较高,该实验很少能够正常开设,2015—2016年作为演示性实验开设的2年,由实验教师做演示,学生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工艺参数对卷边结果的影响。冲压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危险性,经过安全评估不建议在本科实验室开设。
2)理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金属包装容器结构及成型工艺复杂,其典型的结构有波纹、膨胀圈、环筋、圆边、穹顶等结构,成型工艺有卷边、辊筋、膨胀、冲压、拉伸、缩颈等,知识点较多,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学生难以理解这些典型结构对金属包装容器性能的影响,也不能够观察到典型加工工艺的作用,效果有待提高。如有些学生不理解金属容器中的弧面结构、箍筋结构等是如何成型的,以及这些结构对提高容器强度、减少材料使用方面的作用。
教科产模式包装印刷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摘要:在齐鲁工业大学包装工程和印刷工程专业建设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思政引领、理实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形成了教科产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将该模式应用于专业建设。实践表明,该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包装工程专业和印刷工程专业均进入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提炼出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教科产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专业建设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校坚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教学环节。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极度关切。齐鲁工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和印刷工程专业是传统的轻工类专业,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一直面临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科研对教学的支撑度不足、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工程教育与生产实际脱节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欠缺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一直是解决问题的研究热点[1-2]。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3],强调产学融通。在包装工程和印刷工程本科教育方面,不少学校也进行了教科产方面的探讨[4-5]。齐鲁工业大学秉承建设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一直重视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整体合并,在科教融合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办学多年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坚持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校企合作,提高专业群建设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6]。随着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专业建设中不断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7]。以产教融合建设专业,其实践内涵包括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以及一体化资源共享3个方面[8],笔者所在学校的包装工程专业和印刷工程专业建设方面也积极推动资源、师资的共享。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传统的包装工程专业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还需要解决制约专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里对教科产融合模式中专业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在笔者学校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1教科产融合专业建设模式的探索
针对包装工程、印刷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构建课程体系,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在思政引领下,形成基于教科产融合模式的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改革方案。经过实践检验,成效显著。
1.1思政引领
坚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的全面育人观,构建了轻工类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包装工程和印刷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有机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成果《课程思政建设-轻化工程》即将出版,撰写了《轻工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指南》,保持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
包装设计类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具备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创新型包装工程人才为目标,对包装工程专业设计类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选题方式、设计要求、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并实践。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包装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本科教育[1]。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被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本身的创新[2]。作为教师,关注教育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探索每个教学过程的新模式,将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3]。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包含多门设计类课程,包装设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设计,其涵盖内容广,涉及力学、材料学、美学、心理学、设计学和市场学等诸多学科[4]。课程设计是一个包装设计类课程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学生针对具体的被包装对象,运用课程知识进行包装设计的重要实践环节[5]。以包装工程专业中的设计类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从课程设置、选题、具体执行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为包装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
1存在的问题
1.1选题方式单一,缺少市场调研。设计题目往往由任课教师选定,或是由学生自选,题目雷同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个体包装和独立包装已成为主流,这种现象往往会限制学生的设计思维。以“物流运输包装设计”课程设计为例,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围绕生活中常见的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多是体积较小的产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和化妆品等。大体积产品的独立包装和多件产品的集合包装容易被忽视。学生选题后忽视市场调研环节,造成设计的新颖性缺失,甚至出现不及现有包装的问题。
1.2设计目的不明确。包装设计涵盖包装材料学、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和物流运输包装设计[6],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但归根结底是以产品为根本,是为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的,所以也称之为“包装系统设计”。各设计类课程之间既相关又相互制约,所以课程设计虽然是为了巩固课程中所学的设计方法所设置的课程,但也不能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课程设计要求往往由任课教师制定,很容易出现仅突出该课程的知识要点,而忽略了其他设计类课程要求的现象,造成学生整体设计、系统设计理念的缺失,所设计的包装无法满足产品的需求。
1.3课程内容重叠现象严重。包装设计类课程中的内容容易出现重叠,如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物流运输包装设计中都涉及到瓦楞纸箱、塑料和金属包装容器的设计。一方面在相对应的课程设计中,容易出现课程重点不突出、设计内容重复的现象;另一方面课程设计的教学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这可能就会出现设计条理混乱的情况。过去的课程设计都是由教师将设计要求下发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一过程缺少了师生互动环节,设计时间零散,这将对课程设计的完成效率产生影响,也容易出现拖拉现象。
食品包装学果蔬保鲜实验设计
[摘要]食品包装学是包装工程专业重要的选修课,课程教学内容中食品变质与包装原理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部分知识,在综合实验里设计果蔬保鲜实验模块,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活学活用知识,锻炼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验设计思路、实验项目内容和实验效果等方面提出果蔬保鲜实验的执行方案和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对于食品包装学课程知识的深入认识,最终达到服务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食品包装学;果蔬保鲜;涂膜;实验设计
《食品包装学》是包装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后续实验类毕业设计的前期理论基础。《食品包装学》课程主要是研究包装食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运用食品包装技法抑制腐败反应发生的一门学科[1]。该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其理论内容需要大量的实验结果进行支撑。在以往的专业综合实验中,很少涉及果蔬保鲜实验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课组教师以本科毕业设计为教学目标,选取多种水果和蔬菜作为食品原料,通过多糖涂膜操作延长果蔬的保质期,旨在为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1实验设计思路
果蔬中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2]。目前果蔬保鲜包装的方法包括气调保鲜、涂膜保鲜、添加剂保鲜、包装材料保鲜等[3],其中多糖涂膜保鲜果蔬的理论成熟、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实验设备,成为保鲜果蔬的主要方法[4]。本实验选取草莓作为水果保鲜实验的样品,测试室温条件下7d经过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淀粉四种多糖涂膜的草莓的相关理化参数和营养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选取黄瓜作为蔬菜保鲜实验的样品,测试4℃冷藏条件下14d经过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淀粉四种多糖涂膜的黄瓜的相关理化参数和营养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定。
2实验项目内容
2.1实验药品与设备。过氧化氢、丙酮、抗坏血酸、儿茶酚、酚酞指示剂、葡萄糖标准液、蒽酮溶液、2,6-二氯酚靛酚、3,5-二硝基水杨酸、福林酚指示剂、没食子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三氯乙酸、氯化钡、硫代巴比妥酸等,实验药品均为分析纯。电子天平、高速离心机、匀质机、质构仪、阿贝折光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硬度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