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保障技术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特色学科硕士论文质量保障建设
摘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一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围绕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介绍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为地方“双一流”高校特色学科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特色学科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关乎国家希望和未来的大问题。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1],为我国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研究生培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2]强调,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对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述背景,以地方“双一流”高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对纺织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在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往往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研究生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盲审”及答辩四个环节。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群体素质、价值观的变化,从近几年我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上述四个环节并不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对近几年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论文盲审结果、研究生督导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抽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影响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总体上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偏少,选拔余地有限,优秀生源第一志愿报考比例不高等因素制约了研究生生源质量。
(2)开题报告把关不严。从毕业论文“盲审”专家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在论文选题的科学性上存在着空泛等问题。如果在开题报告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发现并加以改正,不会在论文完成之后才被发现。
小议农业推广学位论文质量
有悖于农推硕士将来主要在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潜在就业前景。农业政策研究类论文比例偏高,占到样本的40%,此类论文大多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而应当作为农推硕士论文写作首选类型应用研究类和技术示范与推广类论文分别占17%和24.5%,对于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侧重于农业实际应用的农推硕士来说,这两类论文的比重明显偏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业推广硕士的论文写作重点还是应放在农业生产技术的开发、转化与推广应用上,立足于应用性而不是学术研究性,这是相比于农学硕士而言,农推硕士所独有的特点。
论文内容。部分论文选题不合适,所研究的问题范围过大,对于一篇仅需三万字左右的硕士论文来说,题目涉及问题大、多、广,反而哪个问题都说不清楚,造成论文内容宽泛,既没有进行深度系统的分析,也无法得出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深刻结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论文"大而不实",小而不深",即论文选题过小,论文题目是学员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或生活区域的现实问题来设计的,这就需要学员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获取第一手资料,来作为论文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撑。但事实是由于自身条件困难或对论文的不够重视而没能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结果导致论文既没有理论创新点也没有解决好实际问题,且对其他地区缺乏普遍借鉴意义。研而不究,有的论文整篇都是对调研或实验数据的简单罗列,并没有用相关理论或先进技术手段来进行分析,论文难度不够,内容不够饱满,不能得出有实用价值的结论。
论文外在形式。学位论文都有规定的形式标准,以便保证学生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论文的学术质量。从现有论文样本来看,学生论文结构不完整、不严谨的情况仍存在,论文中缺少引言的、没有英文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过少的问题相对较多;论文格式不规范,论文整体结构排版缺发统一标准,文献引用和参考文献标注方式五花八门,论文中的图表、文字排列不符合要求,字体、字号等细节问题处理上过于随意;有的论文篇幅过短,内容过简单,达不到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应有的份量,且各部分内容繁简安排不当,主要内容不突出。
一、论文质量问题的原因探究
1.缺乏专门针对农业推广硕士制定的论文评审基本要求和指标
农业推广硕士在我国实行的晚,如何更好的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各培养单位都还在探索当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推论文,各自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并没有一个统一可以执行的方案,不同类型论文在论文选题、论文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也不明确,这既不利于培养单位对论文进行有效的评审,也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参照。很多农推硕士培养单位只是简单套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论文评审标准偏重于学术研究,不适合农推专业学位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特殊要求。因此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无论是外在写作形式上还是内在硬性质量上,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问题。
2.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位论文质量过程保证体系
数学教育硕士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摘要:近几年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体系日趋成熟。值得重视的是数学学科教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提升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文章从学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对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引言
1997年,我国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距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其学位论文的质量上。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1]。2014年,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1)选题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数学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学位论文既有教育学科性质,又具备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文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3)相对于理论创新而言,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主要指学位论文主体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内容水平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形式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排版格式、字数等[2]。而大多数数学教育硕士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纯数学知识,理科综合能力较强,对于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些文科能力的培养不够好,导致其学位论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假大空,不能脚踏实地,大量摘抄往届论文成果内容,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表达混乱;(2)论文地基不稳,没有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整理,论文内容缺少数据支撑,论证乏力;(3)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照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规范论文格式,各种图标、数据等使用不规范;(4)缺乏创新,不能与中小学数学教育与管理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及学术价值不高。基于上述分析,将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探讨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使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为数学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许多专著或者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刘良华教授[3]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研究”、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历史研究”、怎样做“调查研究”、怎样做“实验研究”、怎样做“理论研究”等。张定强教授[4]通过对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王林全教授[5]针对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保障机制,对如何指导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卢锷教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师自身再学习、再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全民数学素质的需要[6]。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选定研究领域,到认真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利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得出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这是大多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保障体系,就要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入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构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高等中医院校临床医学
一、明确选题标准,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在学位论文选题上,专业学位论文有与科学学位论文相混淆的趋势,有部分论文学术性有余,实践性、应用性不足。按要求,专业学位论文是要重点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1998)6号文件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要求是: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学位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经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由于各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导师对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认识不统一,甚至不清楚,导致了专业学位论文选题仍存在科学化倾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临床基础知识为依据,要培养出从事医学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临床“专家”人才,从而体现“知行统一”的特点。因此,我校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明确了对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并不断探索、完善其质量保障体系。我校通过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原则》,加强导师及研究生管理人员培训;通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答辩过程管理等途径,更好地引导研究生立足临床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恰当的临床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避免为了盲目追求高、精、尖的科研项目而脱离临床去从事单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事实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要遵循创新与实用的原则,根据所在医院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及研究方向,选题可以包括调查研究、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前瞻性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研究及临床新技术革新等方面。在整个课题设计及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导师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充分发挥导师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多渠道、联合培养的模式,为研究生课题的完成及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最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明确选题标准的同时,我们从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狠抓学位论文全程管理、创建各种激励机制等环节入手,通过建章立制,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不断探索并完善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行逐级管理
截止2013年6月,我校统招研究生已达1234人。为切实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大力推行“三级四导”管理体制,即实行“研究生处—院部—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具体培养过程中,以导师为主导,学科为辅导,院部为指导,研究生处为向导。通过这种逐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保障了学位论文质量稳中有升。我校近八年来,先后制定学位相关管理制度近20项,并应用于日常管理中,经过反复实践再行修订,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了学位管理,促进了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质量的提高。如我校实行了年度院部考核制度,更好地推进逐级管理体制。从修订导师遴选条件、定期进行导师培训、制定导师考核制度、制定兼职导师管理办法及优秀导师评选等办法入手,制约与激励制度相辅相成,从而加强了导师队伍建设,突出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落实学位论文期中检查,跟踪检查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实行学位论文科研原始资料审核及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严把论文评审关。建立优秀论文评选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及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工作,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新与创优热情。修订学位论文答辩相关规定,举行观摩答辩,严格规范整个学位论文答辩程序。实行制度,对研究生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质量实现了公开检验。制定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办法,加强了学术道德规范,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鼓励研究生申报创新基金项目,提高我校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支持研究生管理队伍、导师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临床培养单位管理与合作,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我校通过以上举措,全方位健全管理制度,进行多环节、综合管理,有效保障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提倡研究生“自我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目标和作为学习者的身份特征决定他的学习特点在于自我教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尤其在科研学习方面更显不足,限制了研究生学习成长和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是研究生为完善、发展自己而自觉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我们认为研究生自我审视、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科研学习、论文写作等各种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学位论文的撰写,不应是最后一年才提上日程的任务,而应该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自入学伊始,一个循序渐进筹备的过程。经过三年的自主学习,不断积累,最终将所见、所学、所想、所做汇总,提炼成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此外,我们把学术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各阶段,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临床教学等过程对研究生进行引导、管理。通过各类培训,告知研究生、导师、各院部及学科管理人员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强化学术道德规范,逐级管理,努力引导研究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防止少数研究生和导师不求质量,以求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学位论文造假现象。
四、结语
学术期刊出版诚信体系构建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诚和信都有诚实不欺之义,但是细分来看,二者也有一定的区别:“诚”侧重于人性实现和人的本真存在之完成,“信”则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履行方面。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诚信缺失和各种道德乱象,在学术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学术诚信是人类一般道德规范在学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与学术事业的内在特征有关,并随着学术本身的发展和学术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丰富[1]。学术诚信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术出版的相关主体对学术研究要讲求“诚”;第二,对其他研究者及其劳动成果要讲求“信”。但是当前学术浮躁之风盛行,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一稿多投(发)、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给期刊学术诚信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2]。一方面影响了期刊出版的可信度和公信力,造成了学术信任危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的期刊学术诚信领域缺乏监管和治理机制,近年来学术诚信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问题。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形式,近几年来颇受关注,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开放性等特性,因此具有在多种场景应用的可能。2016年10月中国政府《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和加速了区块链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进程。目前区块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期刊学术诚信方面也可以借鉴,利用区块链技术特点,为构建期刊学术诚信体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学术期刊出版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出版之前: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学术不端现象
剽窃、抄袭和侵占,是学术不端的最主要表现之一,目前存在的情况也最多。表现为:引用他人成果,故意不注明出处;故意将他人未发表的全部或部分学术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使人们误将其视为原创作品。特别是目前的系统和软件还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盲点”,一些“隐形”的学术不端难以发现,更难以监管。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一稿多投是指将同一篇论文同时向多个刊物投稿。重复发表是指将公开出版的会议论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发表的论文再次发表[3];在没有征得首发和再发期刊同意的情况下,将中文发表的论文用其他文字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再次发表。论文数据造假。主要包括伪造数据、篡改数据和买卖数据。伪造数据是指未经过正常的渠道或者实验过程,凭空捏造出论文数据;篡改数据是指故意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故意对自己不期望得出的结果进行挑选或者删除,或者故意使用非正式或者误导性的统计手段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结果进行有偏向性或歪曲的表述;买卖数据是指论文中的数据是真实的,但不是作者本人实验所得,是由他人做出来的,论文作者通过花钱购买到的数据。
(二)出版之中:专家评审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
审稿专家与被审论文不相匹配。一方面,审稿专家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编辑在选择送审时也不可能一一具体了解,可能导致对稿件的误审误判,从而使评审结果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送审时专业匹配困难。目前学术研究领域极度细分、研究内容高度融合,加之交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因此找到与送审论文精确匹配的专家存在困难,可能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论文。部分评审专家滥用学术权力和信誉。论文的评审专家是学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论文的评审过程中,如果他们滥用学术权力和信誉,不能诚信履职,利用职务便利或学术地位、学术评议评审权力在论文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就会对学术成果做出不实或者不公正的评价。同行评议的结果不会对外公布,也可能导致审稿专家不负责任、权利滥用和持有偏见。可以说,以上行为是学术活动中的权力变性与异化的产物[4]。
(三)出版之后:学术评价缺乏公信力和论文复证难以实现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机制初探
摘要: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本文以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围绕达成毕业要求这一核心目标,形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的支撑对应关系,构建“评价—反馈—改进”的螺旋上升式持续改进路径,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为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专业认证;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持续改进
一引言
目前,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已开始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是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评定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应专业认证的要求,提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研究现状
关于毕业设计内容和过程的质量监控研究,赵岩松等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融入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形成目标制订、科学出题、过程考核和结果反馈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体系[1];唐鸿儒等介指出严密的组织和关键节点监控能有效地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实践效果[2];刘海彬等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构建了以全程质量监控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3];马超群等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准则与质量标准子系统、质量组织与管理子系统、质量监控子系统、质量评价子系统、反馈与修正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阐述了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主要任务,并就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措施建议[4]。对毕业设计质量改进的研究,孙晶等基于持续改进理念,构建了“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提出了基于“内外部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逐层递进的改进体系,并从毕业要求支撑度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实践情况[5];高扬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提出采用加强过程化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在本科教学全过程中采用渐进递增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6];张薇探讨了PDCA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发现、解决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进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好的效果[7];尹慧敏等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中,使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标准化,以达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连续提高[8];徐虹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建立多模块设计方案,改进毕业设计从最初选题、修改过程、评阅答辩到成果反馈等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方便时效的本科质量控制体系[9]。总结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数学者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中的问题,探索了从毕业设计内容和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构建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了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学者则从某一个方面(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或采用某一种技术(如PDCA或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研究;孙晶等对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三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教学体系
【摘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高校毕业论文指导全过程教学档案管理
摘要:本文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根据当前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教学档案归档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教学档案管理及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为发挥高校档案作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思路。
关键词:毕业论文;教学档案;归档管理;过程管理;服务流程
1引言
2018年8月,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是运用书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创作的过程,是独立意义上的承担科研项目或企业课题的起点,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和关键一步。[1]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以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利用,能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实现高校档案教书育人的价值和功能。
2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归档和利用现状
2.1非纸质化的分散状态
目前,毕业论文相关文档包括题目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保证书、质量评价表以及答辩记录等已经不再是纸质版,而是采用电子版,因没有统一进行信息化归档管理而处于分散状态。从教师利用的角度看,论文题名的采用专家人工审核方法,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也不准确。从学生利用的角度看,归档不完整导致毕业论文低层次重复,难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