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保障工程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论文
一、关注资料的收集工作。
一是做好政策准备和资料收集工作,主要是通过学习和讨论相关的制度法规、领导重要讲话、舆论关注热点以及学者的观点看法等,使参审人员及时了解时事动态,积累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知识,为全面开展审计工作积累评判依据。二是要做好审前调查工作,以座谈、看汇报材料等方式,掌握现行政策制度,对保障房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情况进行前期了解,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丰富和拓展专业思维,开拓审计视野,找准审计切入点。
二、关注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到位的情况。
审核财政部门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指标及财务资料,全面掌握资金来源的结构、规模及各年度投资完成额度,项目资金筹集到位使用情况,即中央、地方财政性资金、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及企业自筹和社会融资等来源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结合项目审计,查看是否存在资金筹集不到位、滞拨工程项目资金、拨付不及时导致工期延误、改变建设内容违规使用、挤占挪用骗取专项资金等问题,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单位或个人涉嫌贪污、侵占等经济犯罪线索。
三、关注建设程序及建设管理情况。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主管部门或建设部门以资金筹集难、建设工期紧为由不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和疏于建设管理。审计中要通过查看项目建设资料、现场审计和调查等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审计,从项目立项、用地、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等建设程序中审核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质量管理、工程施工、规划设计以及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违法转包、分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等环节注意查找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线索。
四、关注保障房分配运行及配套支持政策的执行情况。
实验教学保障中机电工程论文
1发展现状及挑战
1.1基本情况
我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是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机械基础实验室始建于1981年,电气实验室建立于1984年,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始终致力于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996年根据机械类专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将原来分散的基础课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了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中心由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部分组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中心拥有3000m2左右,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价值1500多万元,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有200多个;实验队伍有4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名,具有博士学历教师15名。中心主要承担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等近机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校管理类专业提供“机械工程概论”“先进制造”等管工结合特色教学任务,每年完成的学生实验达18万实验人时数。
1.2面临的挑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把代表中国制造业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真正支撑。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航空武器装备不断跨代升级的今天,中国航空工业(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提出了“以人力资源升级助推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作为一所与中航工业有多年历史渊源的高校,如何建立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航空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我院可持续办学的必然要求。面对行业需求,中心还存在巨大差距:中航工业机械加工基本数控化,而中心还是以老旧的普通机床为主,仅有少量的教学型数控设备;中航工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加工一体化,而中心在数字化设计方面仅有少量软件,且还与中航工业一线应用软件不一致,更谈不上一体化操作;中航工业的制造检测越来越精密化,而中心仅能满足简单测量要求;中航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而中心由于资金限制还无法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对实验保障的要求。此外,“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对中心也提出了很大挑战,需要中心在实验保障体系整体化、学生自主实验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理念和内涵
2.1建设理念
房建工程质量保障土木工程论文
一、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质量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相对于其他的一些建筑工程来说具备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其工程规模一般来说比起其他的一些工程都大,工程的时间也长,整个工程掌控起来就比较的麻烦,另外,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对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要求更为严格,容不得一丝的马虎,因此,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比较的困难,但是因为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特殊性,其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严格的保障,所以,做好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是极为关键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要想做好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却并不容易,基于其规模大、耗时长的特点,能够影响到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质量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进行控制的话就极不容易,很容易因为自身的一点疏忽造成整个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失败,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努力把质量保障工作做好。
二、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措施
做好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并不容易,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也必须从各方面入手综合把握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的质量保障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切实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管理到合同,再到经济措施等三方面针对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进行必要的质量管理。
(1)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管理在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中都必不可少,土木工程和房建工程因为其规模大的特点更是应该加强管理工作,为质量保障工作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细节做好管理工作:
1、方案的制定。
高校特色学科硕士论文质量保障建设
摘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一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围绕提升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影响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介绍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为地方“双一流”高校特色学科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特色学科
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而且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关乎国家希望和未来的大问题。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1],为我国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研究生培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建设“双一流”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2]强调,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对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上述背景,以地方“双一流”高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对纺织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在研究生论文质量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往往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研究生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盲审”及答辩四个环节。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群体素质、价值观的变化,从近几年我校(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上述四个环节并不能有效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对近几年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论文盲审结果、研究生督导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抽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影响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以下几个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必然带来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科,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总体上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偏少,选拔余地有限,优秀生源第一志愿报考比例不高等因素制约了研究生生源质量。
(2)开题报告把关不严。从毕业论文“盲审”专家反馈的意见可以看出,在论文选题的科学性上存在着空泛等问题。如果在开题报告环节进行严格管理,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发现并加以改正,不会在论文完成之后才被发现。
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探索
摘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分析了毕业论文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重要作用与存在问题,提出采用加强过程化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在本科教学全过程中采用渐进递增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升及工程教育认证相关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本科毕业论文;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认证的产生与发展是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和不断追求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1],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工程教育质量的客观评价与质量的提升,更有益于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未来的生源的吸引。在工程认证通用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课程体系中必须包括工程实践与毕业论文部分,且至少占总学分的20%,其中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下限是8%,足以见得毕业论文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培养标准实现与检验的重要环节[2]。然而,该环节在当前的各工科专业中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值得思考: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否有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环节,其检查、答辩环节的结果能否反馈于培养过程及方法的改进,保障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与目标的达成;选题是否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是否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供以下策略。
一、加强过程化管理,完善保障质量机制
规范的过程管理及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及其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根据毕业论文各环节开展的时间顺序,结合工程类专业实际特点,其管理规范及保障机制中应包含以下环节及要求。
(一)选题环节
1.由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毕业论文的导师资格。原则上校内导师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至少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承担过实践教学工作;企业导师应具有两年以上本行业的从业经验。2.具备毕业论文指导资格的导师在第七学期第一周内将毕业论文题目及对学生的要求上报各专业系主任。提交题目由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是否符合工程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要求。3.学生应在第七学期第三周之内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以师生双向选择方式分三步开展:学生选导师,先由学生根据本人意愿选择课题及导师;导师选学生,导师根据候选学生挑选合适的学生;学院微调,学院根据导师应指导学生人数做适当的调整并落实。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机制初探
摘要: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出发,本文以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围绕达成毕业要求这一核心目标,形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要求能力指标点的支撑对应关系,构建“评价—反馈—改进”的螺旋上升式持续改进路径,改进毕业设计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为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专业认证;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持续改进
一引言
目前,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已开始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工程管理专业是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评定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聊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指出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对应专业认证的要求,提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及持续改进机制,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研究现状
关于毕业设计内容和过程的质量监控研究,赵岩松等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融入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形成目标制订、科学出题、过程考核和结果反馈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闭环体系[1];唐鸿儒等介指出严密的组织和关键节点监控能有效地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实践效果[2];刘海彬等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并构建了以全程质量监控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了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3];马超群等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质量准则与质量标准子系统、质量组织与管理子系统、质量监控子系统、质量评价子系统、反馈与修正子系统五个子系统,阐述了各个系统的结构和主要任务,并就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措施建议[4]。对毕业设计质量改进的研究,孙晶等基于持续改进理念,构建了“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提出了基于“内外部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教学活动”逐层递进的改进体系,并从毕业要求支撑度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实践情况[5];高扬等以工程教育认证为背景,提出采用加强过程化管理完善保障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在本科教学全过程中采用渐进递增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6];张薇探讨了PDCA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发现、解决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进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好的效果[7];尹慧敏等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中,使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标准化,以达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连续提高[8];徐虹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建立多模块设计方案,改进毕业设计从最初选题、修改过程、评阅答辩到成果反馈等阶段质量控制方法,建立方便时效的本科质量控制体系[9]。总结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数学者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中的问题,探索了从毕业设计内容和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等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构建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了相关的质量保证措施;有学者则从某一个方面(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或采用某一种技术(如PDCA或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研究;孙晶等对毕业设计的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三毕业设计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教学体系
【摘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时间最长、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最多、教学环节最多的培养环节。与行业协同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共识。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构建协作框架、指导教师库、工程案例库以及信息管理机制等途径,为高校保障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行业;协同;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时间最长,持续时间跨越两个学期;其教学环节最多,要历经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和毕业答辩等若干环节;其培养和考核的内容众多,既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要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最综合、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掌握的点知识、线知识和体知识的综合考量[1],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2]。基于提升毕业论文质量,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共识[3]。
一、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对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作为对本科生走向行业岗位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具有承前(综合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启后(对接行业需求)、开启职业生涯的作用。构建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行业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来看,教育部自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到2010年国家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再到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直至现在推进“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我国一直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贯穿上述政策链的核心关键之一,是要求高校重视行业需求,加强与行业融合,促进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高校落实国家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行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都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落实。从行业加大人力资源储备、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外部需求来看,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未来行业将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气象行业对气象探测人才的需求为例:按照该行业的相关人才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立一支近1.5万人的综合气象探测(综合观测)人才队伍。气象探测技术是将大气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同相关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该行业要求其人才队伍必须在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备复合型、应用型特征,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也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环节来承载。
二、构建行业协同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1.学校与行业协同合作的框架不成熟。构建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体系,除了学校自我革新之外,行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关键因素。相较于欧美一些国家从法律制度和政策利益等多个维度,对行业(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做出的规定和引导,国内的行业(企业)并没有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法律义务和社会公义[4]。单纯地从经济利益方面考量,行业同学校协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并不能对其产生较好的直接收益,反而会增加额外负担。同时,在高校未同行业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大批量培养的人才对行业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行业也并未因此获得自身急需人才,因而行业参与协作的动力不足。所以,如何找准切入点,与行业建立协作框架是问题之一[5]。2.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有局限。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一方面,高校引进人才多强调高学历、高职称,许多引进来的教师本身并无行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多重论文、轻实践,无法引导教师投入精力来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纵然有高校引进了“双师型”教师,久而久之,在上述大背景下,其个人发展重心慢慢也会与行业实践脱节。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对引进人才的诉求集中在学历、论文和纵向项目等方面,来自行业一线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与之不相适应,所以制约了行业人才向高校的流动[6]。现有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提高有限,外部行业的新鲜血液难以注入,成为制约高校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显得尤为突出。3.毕业论文研究对象不贴近行业生产实际。从来自某地方普通高校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项调查中,采样分析了452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数据。调查表明:论文中明确研究对象来自行业(社会)实践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21.36%;论文中明确是在行业(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38.46%。这从侧面反映出,作为强化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毕业论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实际脱节。4.与行业协同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欠缺高效的信息平台。许多高校和行业合作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推进乏力,既有上述的协作框架不成熟、行业缺乏动力等原因,也有操作层面上的缺乏管理平台和沟通渠道等原因。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既需要长时间(跨度两个学期),又需要面对多个主体(学校、行业、导师、学生等),还有多项重要指导和考核环节(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其日常的指导、监督和沟通工作更是繁复。如果缺乏一套运转顺畅的协作机制以及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很多工作开展起来都难以为继。这种管理不畅,也成为制约高校与行业协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