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保险实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金融保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构
一、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1.校内和校外基地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中国加入WTO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观摩学习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应用知识和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所在。加强金融保险对实际业务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同时在课堂教学结构、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学教学法组合模式、物质环境上予以充分的保障和教学媒体的配合有所突破。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的模拟操作,对学生接触到不可能核心新统计进行操作。让教育理念渗透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个人、学习。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的知识传授和探讨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量验证性的实训和学习。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工作实习落实,才能善于发现学生上的优点,更好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个人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有效的高职个人能力培养理论依据。
2.稳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不断进驻中国,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专业教学的所有环节根据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竞赛训练与专业技能实训相结合,实行“做中学”、“做中教”,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完成的项目式个性教学。科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应用金融保险软件的制作,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可激发师生亲密合作,协调互动在双边活动中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形成、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以校外合作企业为支撑,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及新学员的更迭,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可作适当的调整,使实践教学基地更能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更好发挥培养学员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功能。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在专(毕)业实习、专项实训、综合性实训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
二、加强金融保险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途径
1.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金融保险课堂教学,理论教学比较重视因材施教,但在教学过中教师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知识陈旧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与国际接不上轨、学生无学习兴趣。因此,在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中,可向学生或学校社会征集项目,提出他们通过课程想解决的问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安排想的实训课程,进一步拓展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与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学模②式以培训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发展,以学生为基础的新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职院金融保险专业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赵伟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国外在20世纪60年代就广泛开展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形式,现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正规教育和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金融保险教育体系,能够有效的满足金融保险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国外高校都十分注重开展金融保险职业教育,课程涉及整个金融模块,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课程大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选修所需课程。国内的金融保险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实行的是狭窄的“专才教育”模式,过分讲究专业对口,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心灵的教化和人格的培养。为了使高职高专专业之间相融合,专业资源间互相利用,国内各高校纷纷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以培养时代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是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专博结合的通才培养模式,二是改革与其它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学校实际,阐述了金融保险专业发展与改革,为改革传统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二、高职高专金融保险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高职高专学校金融保险专业、金融保险教育方面形成了一个重操作、重技能和实践的的教育体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培养出了我国金融保险、金融保险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高专金融保险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社会层面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
高职高专教育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很大。相关文献表明,高职高专生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该是普通高校的2.5倍左右,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各地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偏向于本科教育,没有给高职高专在内的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产业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遇到困难,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吻合性差。
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优化
一、校企合作及其动力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要想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强大、稳定、持久的动力。系统运行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内部动力;另一方面,来自于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外部动力。因此,校企合作的动力也应该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
1.内部动力。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主要是指校企合作系统内部各主体(企业、高校、学生)对促成校企合作的内部驱动力。企业促成校企合作的内部驱动力在于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高校促成校企合作的内部驱动力在于实现其研发活动的社会价值,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另外使其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从而求得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受益者和最大的赢家。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构建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机制,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高校、学生的利益追求,形成多方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2.外部动力。校企合作的外部动力,是指校企合作主体之外的,能对校企合作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的外部驱动力。这些外部驱动力能够诱导、唤起并最终转化为各合作主体的内部动力。校企合作的外部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政府。一方面,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短期行为,转而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和发展,而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无疑是企业的一个最优选择;另一方面,高校也为了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急需与企业合作。这是最容易唤起并转化为内部动力的外部因素。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外部驱动力来自于政府。政府主要通过投入资金和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来激励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双方主体,只有按照市场需求去发挥各自的专长,才能实现资源互补、长期合作和校企双赢,从而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民办高校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政府的参与和保障上,而这种外部动力的缺乏,又进而导致校企合作各主体对合作方的利益考虑得不够周到,利益得不到保障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即导致内部驱动力的减弱。院校和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双方各自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因此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目前,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政府表面上虽然对校企合作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推动、参与、协调并保障校企合作。政府在宣传、立法和财政税务等多方面都未能给予校企合作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同时,在人才需求信息和产业发展趋势方面做得也不够及时。缺乏政府的积极参与和保障,使当前的校企合作过程缺乏动力、缺乏监督,合作效果有限且缺乏评估,因而合作的稳定性较差。
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应用
[摘要]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分析了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教学项目设计的思路,分步阐述了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最后提出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项目教学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设计;实施
一、项目教学内涵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特定任务的执行,更加主动、目标更明确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来应用所学知识、实践取得的技能。项目教学模式在国外专门用途英语教育领域已被广泛使用,该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英语教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项目教学法有助于知识和理论的内化,使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及完成任务,探究式地进行思考和钻研,改变了以往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模式,使学生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
二、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商务英语作为特定用途英语,其使用过程中涉及特定的商务背景和目的,以完成特定的商务沟通和操作任务为目标,而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加突出,因此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模式。部分学者注意到了将项目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教学的优势,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李争(2013)研究了项目导向式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过程与优势。陈崇国(2015)认为将项目学习运用到商务英语实训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英语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李雅颖(2015)提出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可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可行性强的实训教学模式。冯巧丽(2015),张明(2017),何雪春、覃艳华(2017)则分别探讨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商务英语课程实训模式及实施过程,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为确定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的学习内容,首先问卷调查了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然后根据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划分、整合实践教学模块。就职于涉外企业,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口头与书面的商务英语交流能力,针对特定岗位,还应具备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翻译和进出口操作等技能。因此,与商务英语实训有关的教学模块主要分为商务翻译、商务写作、商务口语、国际会展谈判、进出口操作和商务单证操作等。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能让各教学模块的内容能够具有系统性,既相辅相成体现联系又不过多交叉重复体现独立性,来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实践教学项目。根据对各部分实训模块的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创设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项目,例如将进出口操作实训模块分为进出口成本核算、贸易磋商及合同订立、贸易合同履行(出口商的备货、落实信用证、租船订舱、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报关、制单结汇、核销退税等步骤;进口商的落实信用证、租船订舱、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支付货款、报关接货等步骤)子项目;将商务单证缮制模块分为结汇单据缮制(汇票、商业发票、运输单据、保险单据、原产地证书、装箱单、受益人证明、装船通知、进出口许可证等)和操作性单据缮制(托运单、报关单、许可证申请书、信用证申请书、投保单等)子项目;将商务写作模块分为书写建立业务关系信、询盘信、发盘信、还盘信、接受信、履行合同有关的信、催款信、投诉信、索赔信、理赔信、推销信、商务报告等文件和起草合同、协议或订单。通过实训项目的设计和整合,将书本上分散、枯燥的知识以实训项目的形式联系起来,更能反映操作的步骤性与连续性,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操作所需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师在设计实训项目时,要明确每一个项目的目标任务及让教学项目涵盖所有教学知识点和技能范围。
三、商务英语实训类课程教学项目实施
保险营销的营销心理学课程改革
摘要:保险作为一种无形的产品其消费者心理决定着购买与否,掌握营销心理学相关知识是保险营销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本论文依据营销心理学课堂的特征,联系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推行优质课堂的成立,从教学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来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提升保险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保险营销;营销心理学;教学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
《营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有属于自己的课本及思想,但与其他课本相同,营销心理学课本也有着局限,具体表现为重视理论、忽视践行;重视课本知识、忽视能力的提升等。大部分课本的内容陈旧落后,没有办法跟随着社会销售的变化而变化,虽不乏有创新的课本出现,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跟着大众以致没有特点。因此在营销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打破课本内容的束缚,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并不断地革新教学方式。
二、重视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不仅仅是改变教育方式,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教育的思考。信息化技术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教学的重点内容及相关的知识通过图像、动画或者视频等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且在这个教学过程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还扩展了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们学到了更多知识。
三、创新课堂,运用多种的教学形式
电子商务课程实训国际贸易论文
1商贸类课程实训的现状分析
1.1建立实训室,构筑实训平台
通过实训室的流程模拟,学生可以达到熟练操作业务的程度。但是当前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不光是业务熟练的员工,因为业务的熟练操作是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的,而且学生所学习的软件平台有时候并非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平台,所以很多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是能够开发海内外客户,能够拿到订单的员工,而不是只能在办公室处理流程的员工。
1.2扮演各角色,模拟业务流程
这种实训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用“演戏”的方法表演某个业务场景。如学习国际贸易术语FOB时,可设置进口方、出口方、保险公司、船运公司、出口地海关、进口地海关等六个角色,由六个学生分别扮演这些角色。于是,作为进口方的同学必须熟练掌握所学的术语知识,并根据术语的要求向保险公司投保,向船运公司订舱,向进口地海关报关等。而出口方同学必须做好出口地海关的清关工作。当然,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插曲,比如到了进口地货物出现损害,于是涉及到了索赔问题。这种实训“表演”的成分比较大,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能有机会“表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座位上看人家“表演”。于是,坐在位子上的同学的实训收效甚微。
1.3分析小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这是商贸类课程考察学生基本技能的实训方法,往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教师首先查找课程资源库,选择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一般来讲,学生的结论会多种多样,持不同结论的学生往往会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这种实训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投入额外的实训设施,因而相对灵活,被广泛采纳。但是,案例分析往往只能起到“纸上谈兵”的效果。如果实训方法仅有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论功底可能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因为没“操作过”,一旦从事相关工作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仅基本的业务流程不通,更谈不上开发客户和管理客户。
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保险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不少高校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其实践应用性较强。然而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亟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发展适合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文章重点探讨了几种教学方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锻炼其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慕课教学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保有量迅速增长。然而,汽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汽车事故时有发生,由此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惊人的。为此,我国在改善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发展汽车保险业务[1]。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亟须保险营销员、事故定损员、维修顾问等应用型人才。国内不少高校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旨在为社会培养相关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亟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发展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研究
传统教学方法重在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相关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与日后工作的无缝对接[2]。此外,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术语比较多,涉及相关法律条款也较多,单纯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相关教学内容,学生恐怕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因此,需结合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授课方式进行讲解。汽车保险与理赔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汽车保险销售人员、汽车保险定损员、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等应用型人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学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很好地完成上述教学目的。下面就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其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将极大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一)案例教学法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板开发
摘要:
从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将汽车实际应用电路融入到实训项目中,在实训中传授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关键词: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项目;职业能力;实训板
现代汽车的先进技术都离不开电子技术,因此《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汽车技术专业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新能源技术等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职院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提高课程内实验实训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师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重新调整教与学的目标。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非过多强调基础知识的灌输。那么,课程的实训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职业与工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训板开发思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兼具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汽车电路原理的渗透的任务,在实验实训设备的配备上,有的高职院校注重打基础,与汽车电路联系过少;有的高职院校注重品牌,实验台涉及电路功能只针对个别品牌车辆。在新形势下,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要满足企业、学生、教师三方面的需求,做到既符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能够与时俱进,又能够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