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经营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保险经营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保险经营管理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影响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作为金融业中最主要力量的银行正经历着激烈竞争和严峻的经营风险,其中中小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既保证了银行客户的利益,同时也为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带来机遇和挑战,想要保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中小商业银行;影响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学术界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来应对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保证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可见,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存款保险制度及出台

1.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即存款保障制度,作为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措施,是构成国家金融安全网的重要部分。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障制度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并先后在100多个国家建立。这一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各国金融的保护作用,既保护了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又使得一些无力支撑的银行顺利退出市场。可见,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利益以及预防和降低金融风险,保护金融在稳定中发展中发挥着不和替代的作用。

2.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

阅读全文

财险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现状及办法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财产保险行业近些年的飞速发展。不管是企业财产安全还是个人生命财产安全,财产保险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财险公司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其经营管理效率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了出来。所以,财险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改善现有的管理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关键词:

财险公司;经营管理;效率;现状

在财险行业迅猛发展以及服务多样化的同时,财险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也相应的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较来说,我国的财产保险服务已经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转换成了买方市场,财险公司越来越处于被动地位。随之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所以在产品服务的性质划分和特色服务等方面必将成为竞争方向。尤其是对于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的财产保险市场而言,财险公司的经营决策决定着整个公司的发展命运。怎样才能迎合客户需求,发展壮大客户群体,取决于财险公司自身的t经营策略,这无疑是所有财险公司目前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创新经营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

一、保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管理缺失

1.产品同质化情况下的恶性价格竞争。保险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但是其发展态势却远超传统的银行业和证券业,短短几年内,就在全国各省市、县城铺设了营业网点,主要原因是其采取激进的发展战略。随着从事保险行业的公司越来越多,保险客户的消费心理也日渐成熟,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而作为省市、县城的一线营业网点,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为了完成公司业绩,过度重视业务发展和最终结果,而忽略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对服务人员只是一味的采用物质激励的方法,而忽略了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员工思想意识的引导,导致从业者的从业意识过于功利化。面对严重的市场同质化竞争,保险公司并没有从服务质量、内部经营管理上着手提升竞争力,而是单纯的打起了价格战,不断压低价格来维持市场占有率,这种非理性的竞争手段损害了公司利益的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作为经营者,也倍感无奈和迷茫。2.市场开发和维护不足。从保险产品销售来讲,产品的研发没有从销售需求出发,导致新产品进入市场后,其推广和发展面临着重重阻碍,保险公司竞相争抢已经发展成熟的消费群体,但是面对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企业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开发和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私营企业应运而生,与国有企业相比,他们更需要保险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但是一直以来,保险公司对这一市场领域没有尝试研究和拓展,导致这些企业得不到保险保障。而作为后期理赔,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20%的未出险客户,对于这些为保险公司提供利润空间的客户来说,理应得到比出险客户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事实却恰恰相反,各大保险公司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出险客户的服务,而忽略了未出险客户。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缺少专业人才。对保险而言,它要求保险从业人员有很强的专业素养,但是我国的保险行业由于多方面因素,降低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没有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育,导致保险销售团队人员众多,但是精英甚少。保险一度被人们误解为传销。由于保险人员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不准确,解释不透彻,过分夸大保险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有的销售人员甚至为了销售业绩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从而导致消费者对保险产生了很深的误解,损害了保险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对于出险后的理赔问题,近年来不断有报道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理赔纠纷,让消费者觉得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这其实是得不偿失。除此之外,在保险公司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营销网络的同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对管理人员,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对公司的管理体制、经营策略、人事要求、考核制度等各个方面都要了解和掌握。然而现在的保险公司基层管理人才明显短缺,公司只能让销售业绩高的营销人员担任公司管理层职位。人才短缺为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

阅读全文

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

摘要:新形势下,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针对企业资产风险需要采取投保方式进行防御资产风险,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减少企业损失。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资产保险方式防御资产风险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开分析,并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进行分析,希望对资产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分析

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要重视资产保险,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意识。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首先分析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加强企业财产保险管理防御资产风险重点的管理策略,希望对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有所启发。

一、加强运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资产范围较广,资产规模较大,所以在实际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风险出现的频率要远远大于一般企业,很多电力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往往十分巨大,不仅影响企业的资产效益,同时对社会经济运行也产生重要影响。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电网运行往往处于满负荷高负荷的状态,如果电力企业运行出现风险问题,就会导致电力供应和社会发展出现影响,而且电力企业风险往往较大,风险带来的危害也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电力企业进行资产保险的重要性,在电力企业出现风险进行资产保险,所获得的保险赔付款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进行全面恢复重建,有效缓解财产风险对电力企业运行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为了有效规避和减少风险危害,必须要对电力企业资产进行资产保险,确保企业长足健康发展。

二、制约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

(一)保险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背景下农业保险机制创新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农业保险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农业保险现有的粗放性、低效性、单一性、低粘性、低韧性问题,影响了我国农业保险健康、持续的发展。通过科技赋能农险,从智能识别、智能服务、智能风控、智能理赔等技术视角出发,建立精准、高效、多层、场景、强韧的农险机制,从而推动农业保险机制创新,实现农险智能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农业保险;机制创新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魏迎宁在2018年“当保险遇上人工智能———人类社会新未来”论坛发表讲话时,提到AI时代已经到来,AI对保险而言是新的机遇,运用它可以使保险业颠覆传统模式。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随着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AI高尖技术与保险业的融合,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保险生态环境,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高速发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见图1)从110.68亿元(2008年)增长到478.9亿元(2017年)。①2018年上半年,公开数据显示,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67.97亿元,同比增长27.91%;农业保险保额19062.32亿元,同比增长62.29%。②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农险机制落后于农业保险实践发展的新需求,行业的痛点得不到及时解决,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则为农险机制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一、我国农业保险问题特征分析

(一)粗放性

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保障水平还比较低。赵思健、张峭(2015)认为农业保险经营管理的粗放性表现在定价粗放、承保粗放、理赔粗放和产品粗放。冯文丽、庹国柱(2018)分析发现农业保险现有的精算数据比较匮乏。在农业保险费率精算方面,未合理做好费率分区和风险区划,风险数据积累不足,各个省份在制定农险产品的费率时往往实行一刀切,而没有细分到市县区,定价缺乏公平和科学合理性。在农业保险标的管理方面,大部分田间地块、养殖牲畜的验标不精准,保险公司对参保标的生长过程参与度低,农业保险市场逆选择问题突出。

(二)低效性

阅读全文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首先简要介绍了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就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防范及有效应对管理,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

关键词:保险公司; 财务风险 ;防范控制

在当前保险行业领域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粗放经营管理向着集约专业和精细管理的方式转变。但受到保险公司经营所面临外部复杂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扩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等,造成了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隐患,财务风险管理不当出现财务损失,将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危机。因此,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在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一、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经营方面其实质就是集中投保人的保费,用以承保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类不确定性风险问题,由于受到保险公司经营领域特殊性的影响,因而保险公司外来资金主要是股东投资和保险费,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是保险公司的负债,因而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主要是保险公司的负债经营,保险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风险,主要是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业务经营管过程中需要进行负债融资,因而可能造成保险公司的盈余出现波动。具体来说,保险公司在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够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对于自身的到期债务问题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保单所发生赔款所具备的金融支付能力。保险公司目前偿付能力出现问题主要是保险产品在设计时保险责任和费率不符合经营规律,如高风险高保障产品的责任匹配低费率,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保险公司出现无法及时按期偿付债务的风险问题。第二,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失衡的风险。在保险公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保险公司的自身收益,需要确保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的规模、期限以及成本收益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匹配性。特别是保险公司与一般企业相比,还具有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如果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匹配出现失衡,如固定资产配置过高,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内部的流动负债以及流动资产在保险公司内部总资产比例相对较高,因短期资产在经营活动中会受到限制,甚至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的资产变现能力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保险公司的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着发生财务资金风险的隐患。第三,投资不当或者坏账过多等造成应收率过高的风险问题。保险公司在经营业务领域中,对于筹集到的资金同样需要开展各类投资活动,如果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项目出现投资收益难以实现,则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出现现金减少的风险问题。同时,在保险经营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应收账款问题,如果应收账款回收困难或者难以及时足额回收,出现坏账风险,同样也会造成保险公司出现财务损失。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体系设计

阅读全文

企业统计信息管理论文

1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的常见弊病

①统计指标不统一,朝令夕改。企业的诸多统计指标,各成体系,变化频繁。②数据管理不规范,各自为政。没有设立归口管理专业机构,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自行管理数据,且各职能部门报表变更频繁,数据应用效果大打折扣。③系统建设不完善,资源浪费。统计信息系统建设较为分散,没有规范统一的统计信息管理平台,不利于信息共享,也不利于统一建立标准的指标体系。针对以上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应给予高度关注,充分认识统计信息统一管理和加强统计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统一的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统计信息真正意义上发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服务支持的作用。

2健全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原则

统计信息管理机制需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数据服务机制,统一是指以“三统一”标准(指标定义统一、指标口径统一、实现逻辑统一)为核心,规范是以数据归口管理为手段,高效则是以“统计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使企业的统计信息应用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全面提升企业的统计信息内部服务支持能力,为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统一高效的信息服务。

3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定位

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满足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各部门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确定统计指标和统计报表,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相对稳定并具有延续性的统计报表可为有效的管理提供服务,统一的统计指标,为公司管理的稳定性、高效性提供支持。为了高效管理企业庞大的数据需求,建立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定位如下:①以服务决策参考为核心,以支持经营管理为着力点。建立统计信息管理机制以提高公司管理效能为目标,为各级高级管理者提供快捷准确的决策参考信息,便于管理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提升公司应对市场能力并做出决策。②以宏观数据为主流,以明细数据为辅助。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针对企业的宏观数据,主要展示企业汇总的、整合的数据,并以各层面的明细数据为补充。分散的微观层面的清单信息不纳入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统计范围内。③以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指标为主体,以使用频率较低的重点指标为补充。统计信息管理机制以提高数据和报表的使用效率为根本原则,因此统计报表应以各职能部门常用的指标为主,设置使用频率为月/季比较合适,个别使用频率为半年、年度的指标可视其重点程度纳入到统计指标体系中。④以前端运营系统为基础,尽量避免手工统计。统计信息管理机制应以统计信息系统为信息化载体,可在企业建立统一的统计信息管理平台,以平台为依托,为取数平台,数据来源应为企业的前端运营系统,由平台从前端运营系统采集、收集数据,全过程为自动化,杜绝手工参与,确保数据准确性。⑤以总公司为核心,以分支机构为扩展。对于大型企业,设有较多的分支机构,可先以总部机构为起点和核心,满足企业总体层面的宏观管理需求和对全系统的整体掌控,便于在短期内形成一批企业内系统通用的、有代表性的报表体系,和统一的指标体系。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统计信息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稳定时,可将统计信息管理机制推广至分支机构,推广标准指标体系和订制报表格式。

4统计信息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

保险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蓬勃发展,保险市场规模逐年稳步增长,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并未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快速提升,反而有些保险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盈利能力并不匹配。这主要是很多公司更注重发展规模,而忽视了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保险企业财务管理,乃至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保险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文章首先论述了保险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保险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对策。加强保险企业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保险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保险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关键词:保险企业;成本管理;绩效考核

一、保险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未来较长时期保险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任务和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保险将成为我国人民、企业、政府风险和财富管理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同时,意见中关于推动保险行业改革开放,提升全行业发展方面也提及了“努力降低经营成本”的内容,这充分说明了保险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保险企业有较好的市场环境,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保险行业内部沿袭原有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弊端,一直制约着保险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本意识不强、风险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都不利于保险企业的成本管控,也不利于保险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所以,成本管理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成本管理是保险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保险企业承载着对客户的保障责任,良好的成本管理可以规避保险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有利于保险企业稳健经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保险对客户的保障功能。

二、保险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个公司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许多保险公司,尤其是处理于成长期的中小保险企业,为了提高其保险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惜投入高额的销售费用来抢占市场份额。保险企业管理层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开展保险业务上,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却未能足够重视增长的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这点充分反映出目前保险企业在提高经营效益、扩大发展规模上出现的不良成本管理现状。在保险公司内部,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的错误认识,其他部门各层级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导致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环节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保险公司成本费用的增加对保险公司的运转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二)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应是一个全流程的管理制度,然而许多保险公司通常仅在财务部门的制度中体现详细的成本管理内容,其他部门的管理制度在成本管理方面却不是很完善。例如,简单赔付率指标是赔付支出金额与保费收入的比率,简单赔付率与保险费率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保险费率与保费收入正向相关,而赔付率却呈反向变动。在保险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如果未充分估计所设计产品的风险,对产品厘定费率较低,将会直接造成该产品高赔付率的设计缺陷。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后,会直接给公司带来高额的赔付成本。成本管理一般按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进行,多数保险企业在成本管理制度的设立上,更注重事中成本控制环节及事后核算制度的设立,而忽视事前成本预测、决策及成本计划环节。随着近年来保险企业的发展,几乎所有保险企业对于其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都设立明确的制度和标准,制度相当细化。相比较而言,对于事前成本管理的制度就显得很不完善。保险公司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成本管理基础薄弱。此外,在全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目标、责任不明确,没有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做指导,各岗位的员工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全业务流程中各节点的成本管理作用。

阅读全文

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的运用

摘要:本文结合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大政方针,系统地诠释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涵,从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的现状中发现固有的财务管理短板,展现出保险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针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薄弱、可实践性差等问题,就保险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保险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建议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内涵财务会计侧重于基础工作,以货币为计量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财务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反映形式。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资金运作进行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向企业内外部相关利益方和金融监管机构提供经营数据帮助其进行经营决策的财务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在向企业经营者反映财务资源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它负责提供会计管理的相关信息,来提高公司发展质量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是一定意义上的价值管理,从管理者角度发现财务问题,更注重效益、效率和效果。其核心思路以管理者视角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确认、核对,预测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专业的计量、分析、评估,提供改进建议,服务于管理层决策,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应用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保险企业的价值管理。管理会计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善于从大数据中分析、挖掘、整理、决策,管理会计是企业价值管理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益。在保险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需要在原有的战略规划目标上,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优化现存的发展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及时掌握市场的发展动态、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及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传统的财务会计通常只提供一些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而管理会计能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对企业的经营形势提供各方面的管理信息,向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利于决策的判断依据。在决策过程中,管理会计可以加入其中,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帮助企业开展分析,把管理会计的价值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

2.有助于建立信息化的数据体系。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进程,如今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企业不再是简单的软硬件标配,计算机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企业必须创建具有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为企业发展创造高效稳定的良好局面,保障可持续的高效运营基础。财务会计为管理会计的转型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同时加速人工智能的运用,不断降低核算的错误率,借助大数据进行风险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归纳总结,从而可以使企业面临更低的财务风险,有利于保障企业的资产运营安全,维持企业的健康运营和长远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