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保险基础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管理
[摘要]对于各个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养老保险以及养老金发放都是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板块之一。构建完善的养老金发放管理体系,不仅能够保证单位员工的自身权益,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降低社会矛盾的发生几率。本文先阐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的基本现状,在明确养老金发放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认真解读当前我国关于养老金发放的政策、构建相对完善的养老金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养老金发放管理的制度体系、基于区域情况成立联席工作小组四个方面,综合全面地探讨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管理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管理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变革,而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发放管理也经历了很多变革。在制度设计和战略规划方面,国家政府部门希望能够通过养老金发放管理变革来调整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能够实现全员参保的战略目的。但要想真正达到这种目的,还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工作,比如提高养老金发放管理服务的水平、收集与统计退休人员退休费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1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的基本现状
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就提出了关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而各个地区的机关单位都在贯彻这些内容。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我国各个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管理都处于一种良性变化的态势。但就其实际发展现状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管理的整体水平并不算太高,还存在较多的障碍。特别是在较多地区都提出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的基础上,具体发放管理制度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善。但我国多数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制度的更迭与优化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体系,需要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进行专项的改变。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具体发放模式主要有金融机构、邮局寄发、工作单位发放三种。单位员工在办理退休手续以后,部分员工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那么他们能够使用的养老金发放模式就只有金融机构和邮局寄发。但由于当前我国较多事业单位和社保经办机构对于这部分退休员工的信息掌握不算太全面,使得这部分养老金的发放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衍生出了养老金冒领、漏发等各类情况。而原工作单位发放的模式虽然具有较高的精准性,不会出现那些冒领问题,但是也很容易出现养老金被挪用等情况,使得单位退休人员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领到应得的养老金,对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关于养老金发放的政策变动也比较频繁。社保经办机构要想保证养老金发放管理的合理性与完备性,就应该及时地解读这些政策内容,并基于区域情况来调整具体的养老金发放管理制度内容。但就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保经办机构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较多的欠缺,很难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的最终成效。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管理工作探讨
摘要:养老保险是目前人们所探讨的焦点,因为这直接关乎老年人后续的生活,可以说,能够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物质 来源。但是相关数据表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管理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系统运行管理效果不佳等,这都难以将养老保险的初衷价值发挥出来。本文也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管理工作展开分析,结合问题也总结出几点有效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满足老年人的基础生活需求,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管理;工作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后续的生活养老问题成了我国的一大难题。为此,国家出台多项惠民政策特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来缓解社会压力,包括已经实施多年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近年实施的居民补充养老保险。由于达到法定退休的老年人部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没有了一个稳定的物质来源,而为了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加强养老保险管理,为其生活提供物质支持。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隐藏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管理中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所以笔者也根据自身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完善策略,希望以此来解决问题,进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
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我们从以下分析。第一点,现如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而为了满足老年人特别是没有参加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我们还需要做好最基础的养老保险工作,为其提供一个稳定的物质来源,让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而养老保险目前也是社会生活稳定的重要力量,直接关乎老年人后续的生活,所以通过加大管理力度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生产情况,最后,得以为部分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生活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物质基础[1]。第二点,加强养老保险管理也能够减轻老年人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上得到一定的物质支持,同时加强养老保险管理,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种体现,进而让其朝着更好的方向生活,最重要的是能够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火灾风险管理市场化研究
一、火灾风险管理“行政化”的主要问题
(一)火灾风险管理过多依赖行政手段
在新时期的社会消防管理工作中,市、区两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和基层公安派出所第三级消防管理工作机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乡、镇、街、社区、居(村)委会火灾管理自治还没有做细做实,有的防火检查巡查不落实,员工培训和消防设施标识不到位,制定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与单位实际脱节,有的排查整治工作停留在文件、会议层面,80%以上的乡镇还没有专业灭火救援力量,等等。总体来讲,我国社会消防管理过度强调以政府为核心,诸如责任制落实、“防火墙”构筑、联合检查、隐患整改、消防考核等风险管理基础工作都要捆绑至行政指令,都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日积月累形成政府大包大揽的“指令式”消防管理格局。
(二)社会消防工作基础架构尚未成型
社会消防工作组织随着消防工作社会化兴起而产生,作为新生事物,社会消防服务工作组织不完善,其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还未完全建立成型。消防协会组织,消防志愿者队伍无具体实际的活动开展,也没有长效的消防宣传、消防志愿者活动机制,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滞后,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不足。消防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标准低、消防设施售后维护保养不足,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消防工作的社会化发展。
(三)公共消防设施经费多元化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消防经费主要依赖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投入,来源单一。虽然《消防法》中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负责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但对经费的投量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国家和省市年财政预算中,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并没有上升至一级预算单位,而是列入“城市维护费”或“公安支出”等事业经费二级甚至三级预算中,有些地方财政收入年年大幅增长,消防投入却“旧账”未清又欠“新账”。由于没有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不良局面,有的军政主官不但要抓消防工作、执勤备战和部队管理,还要为如何“筹钱”呕心沥血,花大力气。
合作社制度农业保险论文
一、山西省建立农业保险合作社制度的重要性
(一)抵御自然灾害风险
山西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仅占总面积的19.79%,且属黄土高原地带,耕地较少,人均耕地不足,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属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不稳定,有十年九旱之说,农业面临的旱涝风险较高。因此,较之平原面积广阔的东部地区的农村,山西农村地区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自然风险,如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泥石流灾害等,这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尤其是山区农村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以及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保险合作社,自主管理、共同抵御自然风险,共同享受保险利益,可以有效地抵御山西农业和农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
(二)抵御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山西粮食作物以小杂粮闻名,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松、苹果、马铃薯为多。然而,据我们对山西农村社会的调查,一些独具特色的经济作物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以岚县东阳涧村为例,一位农民朋友告诉我们,市场供需平稳时,油松的价格与油松的生长高度成正比,如果长势好的话,一棵油松能卖到20几块钱,但是,如果市场供过于求的话,一棵长势好的油松顶多也就几块钱,这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再以山西平陆县韩村为例,这里因自然条件好,适合苹果生长,所以苹果栽培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途径,但是如果市场不景气,即使收成好,也只能贱价卖掉,这也会造成很大损失。而且,油松、苹果这些经济作物以及马铃薯这些粮食作物,还需要很到位的技术指导。由于市场的不稳定,基层政府责任的缺失以及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的有限性,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山西农村社会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以乡镇为单位,在这些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类别一致的几个村庄成立农业保险合作社,不仅村民入保和投保,而且政府成为再保险人,险种的范围不仅包括粮食作物,而且包括受市场影响较大的经济作物,这既有利于组织农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又有利于依靠政府主导下的技术分享和指导来抵御技术风险,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农户因各类风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
(三)改善农村贫困状况
山西省贫困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也是较大的,仅国家级贫困县就有35个。尽管自然因素是导致山西农村贫困的重要因素,但是自然条件也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要想改变山西农村社会的贫困状况,就要重视人文因素的改进,从各级政府合理合法引导和农民本身的组织管理调整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是务实之举。农业保险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的组织。一方面,它有效地调动了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让政府积极担保,让农民积极参保并共负盈亏,有效地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这便变相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它还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无组织性,按照自愿原则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承担风险、分享收益,这更加有利于农村的集体生产和生活。基于此,保险合作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村社会的贫困状况,最终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是维护保险中介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新经济形式下,保险中介行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本文首先对保险中介行业的财务风险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并结合新经济形势的特点,提出了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质量的具体策略,对提高财务风险的综合性管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供给水平,对财务风险进行应对措施的设计,是保证保险中介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优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是很多保险中介行业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新经济形势下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不足
(一)保险中介行业激励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从保险中介行业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激励行为是其拓展市场影响力过程中的主体行为,而激励行为监管机制的缺陷,是造成保险中介行业运营风险的主要原因。部分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偏重于股权激励方法,但对其可能引发的群体性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关监督机制的构建不够成熟,难以充分适应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也使得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适应股权激励工作体系的稳步构建需要。部分保险中介行业在进行创业制度相关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创业团队的利益分配诉求缺乏深入的研究,没能凭借权责分配体系的有效构建,更好的实现对相关法律关系的有效梳理,导致财务工作的运行难以凭借法律资源的成熟应用实现优化处置。虽然部分保险中介行业的工作人员对激励行为的监控具备一定的认知,但在新型监管机构尚未实现规范化构建的情况下,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强化。
(二)保险业务操作系统校验方式不够完善
新时期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指出,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可见,保障与改善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的任务目标。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险业务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确保社保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民生和谐。
一、社会保险档案及其特点
1.社会保险档案的范围。社会保险档案是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社会保险过程中形成的记载和反映参保职工各项保险缴费基数、统筹时间、保险关系转移、退休金发放等情况的文件资料[2]。这些文件资料由用工单位或第三方托管单位保存,对被保险人具有证明价值和实际意义。
2.社会保险档案的特点。(1)广泛性。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业务的开展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险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所覆盖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9.47亿人、2亿人、2.45亿人[3],并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2)动态性。在档案管理类别中,大部分的档案都具有静态性特征,档案自保存之日起其内容基本不会发生改变。但是,社会保险档案比较特殊,它随着参保人员工作、生活的变化会产生动态性调整。如参加了医疗保险的公民在看病之后其保费会发生相应改变,而这些变化应该体现在社保档案中。与此同时,随着每年参保情况的变化,公民个人的社保档案也在逐步累积、调整,社保档案的动态性显露无遗。
二、新时期做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社会保险改革的持续深化。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发生改变,社保制度也应随着国家发展与时俱进,进行相应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辅助社会保险改革顺利进行,保证社会保险改革的持续深化,对于国家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有助于保障社保事业顺利发展。在持续的社保业务开展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社会保险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社保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需要进行存储和保护。特别是在人才在单位组织间流动时,社会保险档案需要跟随人才流动而发生转移,做好社保档案的数据统计与信息留存,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社保档案的移交,是能够保证社保档案完整准确的主要条件,同时也是保障社保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条件。
略论商业健康保险中健康管理的作用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中健康管理的现状
对保险公司而言,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支出,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健康信息管理便于保险公司收集被保险人第一手健康信息资料,有效防范投保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健康评估和健康改善,可有效减少疾病危险因素,以事前较少的预防费用投入获得超值的健康回报和个人的健康改善,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另一方面,健康管理使服务内容得以扩展,除了人保健康在保险业内率先提出并确立了“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的经营理念,开创了健康保险业健康管理的先河。2006年成立的昆仑健康保险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的健康为中心,秉承“治未病”的传统思想,创建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
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不充分。目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存在着垄断竞争的局面,许多公立医院并不需要保险公司为它们增加客源,极大地影响了健康管理效用的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事后付费的方式无法使保险公司在相对固定的保费基础上承担传送医疗服务的风险,无法使医生和医院承担起费用控制的职责。保险公司在和医疗机构合作中没有话语权和主导权。公司对医疗服务机构诊疗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能力微乎其微,诊疗干预更是无从淡起。健康管理的开展只是保险公司单方面的行为,得不到医疗服务机构的配合支持。
健康保险信息系统不完善。健康保险信息系统是保险公司健康管理的技术基础,完善的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它使得保险公司、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和医疗服务的供给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可以使保险公司在承保前了解被保险人的具体风险情况,决定是否承保或以什么条件承保,有效地对被保险人进行监控评价,并据此提出健康改善措施,实时地介入客户的医疗管理过程,从而实现医疗费用的控制。但目前医疗信息资源尚未整合,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未实现,使同时参加了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保者,出现“一次看病、两次报销”或是“医院说能报,保险公司不给报”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不便于患者进行实时医药费用结算,影响了参保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险公司对医疗服务机构诊疗行为的风险管控。
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水平不高。我国健康保险的健康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和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业务及管理费用支出较大,管理成本高。保险公司在数据收集、理赔调查和费用控制等各环节经验都不足,导致理赔率高,保费厘定不准确。另外,我国经营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众多,市场陷于非理性价格竞争中。大部分公司关注短期利益,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普遍重视开发客户与收取保费,忽略健康管理,这使得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得不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接受。
二、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中健康管理的对策建议
开发专业化产品体系。保险公司应在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后,认真分析各类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结合健康风险的特点,把健康管理元素融入到保险产品中,开发出适合客户需求的、专业化的、并能结合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项的综合保障计划。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论文
一、完善参保缴费激励机制
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参保激励机制,各级政府都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逐渐提升公民缴费的行政补贴,分别由省、市、县分级按比例承担,将政策的杠杆机制充分发挥起来。并且,依据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民生状况的改善需求,要确立补贴逐步增加的机制,提升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贯彻我国对此项保险的调整机制,各级行政财政单位要按规定定期增长基础养老保险补贴,基层财政的配套补助要及时到位,构筑起城乡居民保险的调整机制。对于保险金的调整幅度应该高于或持平于当地的物价涨幅,同时逐渐接近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额度要求。
二、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
针对大部分群众反映较多的保险金偏低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对群众做好耐心仔细的政策宣传,努力引导城乡居民,特别是中年以及年轻居民尽早参保缴费,同时坚持缴费,累积个人账户;另一方面,还应当意识到逐步提升养老待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尽快完善政策,推进此项保险机制的稳健发展。当前我国正在就养老金标准提升问题做积极探索,并依据国家的经济增长形势、物价波动、相关社保规定以及当地财政能力等状况,构建起基础养老金调整体系,逐渐提升基础养老待遇。各地可依据自身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升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三、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就不同地区针对保险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出的关键问题,采取“适用为主、操作便捷”的基本准则,尽快推动保险信息系统的升级,将信息系统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及早发放城乡居民社保卡,相关配套设施需得到更进一步完善,可让居民更便利的持卡缴费、领取保险金以及查询所需信息。我们建议各市级经办单位要增设管理权限,把信息延展至条件允许的村级单位,将账户修改权限下放,允许参保人员保险转移至异地,针对农村养老保险的集中结算、失地农民保险、村干部养老金发放以及生存认证等要积极开发出新的系统软件。并且,为提升工作效率,要对升级服务器进行尽早扩容。
四、加强生存状况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