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版面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探思
摘要:幼教期刊的编辑工作,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是幼教期刊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读者和作者对于期刊发展的要求。编辑美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指导幼教期刊编辑活动审美行为的准则。幼教期刊编辑美学体现了编辑人员对于期刊美的追求,具体表现在版面设计的形式美、期刊内容的科学美、学术论文的结构美和刊物装帧的技术美。美学体系的建立是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的一个最终要求,可以将其学科体系分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主体的美学理论、客体的美学理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美学关系理论。
关键词:幼教期刊;编辑美学;必要性;基本原则;内容;美学体系
幼教期刊是积累、传播幼儿教育知识的物质载体。幼教期刊的编辑工作,作为一种人类自身的意识行为,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幼教期刊的编辑不论是有无意识,也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在按照一定的审美趋向进行期刊的策划、编排。虽然现阶段并没有“幼教期刊编辑美学”这一专有名词,但随着我国报刊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研究幼教期刊编辑美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迫切。
一、构建幼教期刊编辑美学的必要性
(一)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是幼教期刊自身发展的要求
我国古代较早时期的书册大都是以竹简为主要的载体,这种形式是以造纸业没有出现为前提的,主要是出于实用和经济的考虑。东汉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纸质的书册开始出现,其是以线装书为主要的载体形式,虽然表面看来较竹简的形式美观,但仍旧是以合乎实用为主要的目的,这个时期还不能说就具备了一定的美学理论。随着现代期刊编辑事业的产生和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享受美的追求,审美意义对于期刊编辑的影响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于期刊整个出版过程的美学追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幼教期刊编辑美学是完善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
现代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的应用
从长远发展来看,科技期刊中添加了“人工智能”,也是对现代期刊编辑的认可。对此,对应的期刊单位要注意建设期刊智能投稿系统模式,针对人工智能编辑和传统的编辑模式实现综合化的协同工作管理模式。在编辑中形成一个期刊智能化体系,帮助单位索引信息,实现稿件的版面设计和智能分期排版,最终减少人工编辑校对时间,提升科技期刊出版的运行效率。其发展潜力可期。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期刊出版社中应用分析
在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同时,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更新。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也预示着人工智能对现代社会的潜在影响。从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颠覆现代出版事业,对其知识整合、知识服务、出版流程、传播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着改革。为了优化出版社的智能化改革和综合化建设,人工智能和学术出版管理的内容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更新,由此来优化和促进人工智能的综合发展。[1]“出版+人工智能”也是未来出版建设的新模式。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期刊出版社应用中的管理特点
从宏观上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是现代出版社转型升级的必要趋势,也是优化出版流程、实现媒体发展的必要方向。从短期的效应来看,人工智能和科技期刊携手共创,暂未有突破性的进步,仅仅处于“智慧出版”模式初期阶段。该模式能够改善人工智能技术在期刊出版社的综合运用,对其管理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有效优化,但是从长远方面开看,暂未对用户服务做出较大改善。[2]从微观上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服务的作用体现在了工作效率、审稿质量、生产评估等几个方面。首先,AI模式的工作效率能够为不同的部门设计更为人性化的工作管理流程,在控制生产成本上提升出版社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时间。其次,优化审稿质量。人工智能技术能自动生产措辞和理论知识纠正功能,大大提升审稿质量,帮助工作人员建立更为标准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智能预测、读者喜好分析,为期刊社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信息内容,帮助员工建设建立一个更加综合化和高效化的期刊服务引导。
三、现代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的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的建设途径是从人类的脑模仿升级为自主深度学习,以期来减少劳动力,实现替代人力劳动。整个人工智能建设模式都是基于对数据的简单占有和算法技术的估计运用,实现了数据传输、信息管理、知识构建、智慧运营的综合建设,最终为智能出版构建一个信息集成形式的处理体系,实现了理论知识和现实知识的有效建设。
科技期刊常见常识性错误与应对
期刊质量一般包括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1],在科技期刊中由于我们编辑人员专业知识有限,学术质量可以通过审稿专家审阅稿件、主编定稿等进行把关;但编校质量则是完全由我们编辑人员掌握的,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来提高的。校对作为提高编校质量最重要的一部分又是期刊出版最后的把关环节,是每个科技期刊必须重视和提高的。科技期刊的理论性、专业性、技术性、决定了科技期刊的校对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校异同[2-3],而是消除出版稿件中一切错误,其中除去编辑常规必须校对的排版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还要留意审稿专家和作者忽略的一些问题。在科技期刊校对工作中,如果编辑掌握一定的校对技巧和方法,就能快速的完成工作,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4-5]等也曾探讨过校对方法的问题,本文作者作为PST期刊主要校对人员之一,在日常工作发现很多稿件中出现的问题类似甚至相同,然后有针对性的翻阅其他英文科技期刊发现他们也存在类似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分析发现,这些常见问题一种是排版人员的排版错误,例如版面的不合理布局,甚至是期刊成册后书脊处的卷、期、页码等,排版人员没有根据每期期刊进行更改等;一种是作者自己书写文章的错误,例如作者单位的英文名称。随后本文作者从引起问题或错误的两个来源加以分析和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在校对工作中“有的放矢”的进行稿件的校对,能快速而又高质量的完成英文科技期刊的校对工作。
1排版人员引起的问题
1.1文章排版中版式的选择
版面清晰、易读是期刊版面设计的主要要求,而英文科技期刊中有很多不同排版格式的图、表格、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等;所以在校对过程中,首先校对这些图表等的排版是否清晰、易读,不能出现凌乱不堪、难以阅读的页面。在大部分英文科技期刊中,一般选用双栏格式的版面布局,相应的校对工作中就需要特别注意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图、表格等的单栏或双栏的选择是否合适。例如,一般稿件的排版中,通栏的图表都宜放在页面的顶部或底部,而不适宜放在页面中间,因为放在页面中间的话会打断文字的叙述于阅读论文不方便;另一方面由于文字承接是在下方还是左侧容易造成混淆。科技论文中,针对图表有其相应的文字叙述,所以在排版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图表随文”,即图表应放在相应叙述的章节里和相应的段落前后,这样方便作者阅读[6]。科技期刊的页面中,全文文字、图、表等一般横排,很少使用竖排;但一些特殊的表格、图、以及图中文字由于版面问题横排无法放下,超出版面,排版人员就选择竖排,而这些竖排的表不如横排的文字便于阅读,例如参考文献[7]的Fig.1(a)中,文字方向不同,作者在阅读时不方便,所以校对工作中要特别核实是否必须选择竖排。在这些竖排的图、表格以及图中竖排的文字,还要特别留意其文字的方向问题,尽量做得一期期刊中所有竖排的图、表、文字等方向统一,方便读者阅读。
1.2各项目的校对
在读者阅读稿件时,首先入目的是突出于正文的标题、作者及单位[8]、DOI号等各个条目。这些项目的错误有些可能不影响阅读,但会大大降低期刊质量,有些则可能引起重大错误。参考文献[2,5,9]中也提到了对这些项目的特别校对,本文作者针对英文类科技期刊中这些项目,在以下几段中特别阐述了需要校对人员特别注意的地方。在英文类期刊中,中文作者姓名的书写一般在自己期刊内会统一书写的格式,例如在PST期刊中作者的姓名会使用RenhongLI(李仁红)这种写法,这样方便读者辨别;如果期刊内各篇不统一写法,就会给读者带来阅读困难,特别是给不同语种的读者带来阅读困难;在读者根据作者姓名检索相关文章时可能会出现问题。作者单位中如果有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单位的更要慎重,一定要按照国家要求书写,以免出现政治错误[9,10]。英文期刊中,各学校、科研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按照各单位自己的写法,不能想当然的翻译过来;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英文写法:Be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而沈阳理工大学的英文写法就是:ShenyangLigongUniversity。科技类稿件大部分都有DOI号和关键词,针对DOI每个期刊有其自身的编排方式,是每篇文章特有的。排版人员在排版稿件时可能会忘记修改稿件相应的DOI号,造成两篇文章具有相同的DOI,校对人员在校对时就要特别注意排版人员是否根据稿件进行了相应的编排。关键词主要是用于他人检索,如果遗漏或与文章不符,就影响他人检索、阅读、引用文章。在英文科技类稿件中,很多中国作者使用的关键词是自己翻译的,而不是大家常用的;例如等离子体物理聚变方向中电子温度,一般用electrontemperature而不用thetemperatureofelectron。编辑经过长时间本专业期刊的校对工作,会逐步积累一些常见或常用的专业词汇;编辑在校对到关键词时就可以标记出以便核清样时提醒作者,有可能的情况下给作者一些建议。通用的关键词更便于他人检索和引用,从而提高文章和期刊的影响。
2作者书写错误的校对
科技期刊论文体例的编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于体例的解释是:文章、著作的组织形式或编写格式[1]。科技期刊论文体例(以下简称“论文体例”),顾名思义就是指科技论文的组织形式或编写格式,具体而言就是指论文中内容文字、字母的大小写、标点、图表、公式等的排印和版面所遵循的标准和规范等。论文体例的编校,涉及的内容繁杂,需要细致的编校工作和有效的编校方法。如今大多数科技期刊都是编校一体化,没有专职的校对人员[2],笔者也是同时承担编辑和校对双重工作,在此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论文体例的编校问题进行探讨。
1论文体例元素及问题分析
不同的科技期刊也许在版面设计(单栏或双栏)、出刊周期、页码数量、栏目划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对论文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内容的科学性及形式的规范化等方面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1.1论文体例的基本元素
从内容组织形式来看,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其基本元素应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而这些元素的撰写也有相应的要求,比如标题应简洁扼要、切合主体;摘要应包含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关键词要能准确反映论文的主题概念、具有检索意义;正文所包含的内容就更多了,如文字、语法、图表、公式等,对此,与之相关的出版标准及编校理论的研究有很多,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参考文献则必须注重数量和质量,体现的是整篇文章的学术水平,其格式也必须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3]。从编写格式来看,论文的基本元素有封面目录、页眉页脚、版心正文。封面目录可以体现论文的基本信息,包括论文的责任者、题名、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页码等;页眉及页脚则是出版信息更具体的体现,如收发稿日期,作者基本信息,论文的学术档次及价值(是否为基金产出论文,属于哪一等级的基金资助)等。版心论文的编写格式涉及的细节更多,包括分级标题序号的编排、图表在文字中的位置、是否涉及转页插页等,这些都需要在编校中一一仔细核对。
1.2论文体例的常见问题
在论文体例编校中,笔者将遇到的常见问题大致归为三类。一是基本元素缺失。有的作者在投稿时就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没有摘要也没有关键词,如同一篇实验报告或教学经验总结;有的个人或单位信息不完整,或者缺少相应的英文翻译;有的是基金产出论文,要么基金名称不准确或不完整,要么缺少基金号;有的插图缺少图题,或是量没有标注单位;公式没有编号,或对于公式中包含的元素的解释有错漏;有的没有参考文献,或是有但并未在文中标注……这些都属于基本元素缺失性错误,属于“硬伤”,需要严格排查,仔细编校。二是逻辑性差错。这一类的错误主要发生在论文内容组织方面,包括作者思维逻辑、写作逻辑以及呈现出来的文字逻辑。例如错别字、语法问题,上下文不衔接、图表与正文内容不一致问题,核心数据不一致或计算错误问题,这一类错误,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扎实的业务能力,在任何存疑的内容上,都应及时跟作者沟通,或者请教专家。三是规范性错误。这一类错误是论文中最常见的,因为作者在写稿时一般都遵循自己专业或行业内的规范,不会严格按照出版专业的规范要求来,比如量的大小写混乱,字母的正斜体使用不准确,表没有统一为三线表,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等。这些错误的编校理应属于编辑熟悉的业务范围,编辑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编辑业务知识,快速地查找出问题并一一落实解决。
科技期刊专题传播策略
一、科技期刊传播制约因素分析
现阶段我国科技期刊传播面相对狭隘,受众范围较小,整体传播空间不足,其传播受到了一些因素限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限制。虽然在科技期刊传播方面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予以支持,但从细节来看,一些政策表述多带有“引导”、“鼓励”等字眼,缺乏刚性引导,且缺乏具体措施,难以落实到具体工作上。还有一些科技期刊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缺乏自主经营权以及决策权,传播力受到了制约。(2)传播理念滞后。一些科技期刊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内容上,而相关传播工作投入较少,传播范围仅限于专业领域,在大众传播方面十分欠缺,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与传播力。(3)传播形态。大多数科技期刊语言晦涩,难以理解,且形式较为单调,与大众阅读习惯并不相符,限制了其传播。一些科技期刊虽然逐渐丰富了传播媒介,但信息更新较为缓慢,活跃程度不高,其传播受到了一定程度限制。
二、科技期刊专题传播主要路径
期刊专题论文质量以及期刊品牌是科技期刊专题传播的基础。高质量的论文是科技期刊影响力的决定因素。除了传统纸媒外,科技期刊需要构建数据库,并可借助新媒体如微信群、QQ群、公众号进行宣传,同时需要通过学术会议、行业展会、专访赠阅等途径扩大传播范围,以此来提升科技期刊专题的影响力及传播力。从传播形式来看,科技期刊专题传播需要多元化的传播载体,包括文字传播、语音传播以及图像传播等。文字传播方面应该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除了严谨的书面语表达形式外,还可应用其他生动、趣味的文字表达方式;语音传播方面可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宣传;图像传播方面包括期刊内插彩页、专题版面设计以及期刊封面专题宣传等。
三、完善科技期刊专题传播的相关策略
(一)拓展专题业务
为了进一步扩大科技期刊专题传播范围,杂志社需要对专题业务进行拓展,扩大专题覆盖范围。杂志社可结合专题开设专门的广告业务或出版广告专辑,以此来增强其吸引力与关注度,有利于提升专题论文引用频次,提升期刊影响力,增加杂志发行量。杂志社在增刊方面也要下足功夫做文章,将其打造为品牌专题。相对于正刊而言,杂志社在增刊建设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增刊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增刊专题及栏目选择更具灵活性,且出版频次较高,基本上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出刊。若能够将增刊做好,无疑能够提升刊物的整体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增刊内容方面可以是相关技术专题,最好与正刊形成互补,为行业学者及相关单位提供一个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杂志社还需要定期对专题进行汇编,根据行业发展需求、专业方向、研究主题等进行归纳、总结,出版纸质或电子版专题文章集合,并强化相关宣传,以此来不断扩大专题影响力,并提升专题期刊发行量。
网格系统在标志设计中的实践思考
【摘要】本文对网格系统的发展历史先进行简要的说明,分析国内外对于网格系统理论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对于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的存在,并在问题中寻找设计的突破点。强调基于纯数学逻辑的网格系统已经不再能被大众所接受,应该具有人性化的形式美法则的应用。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对于网格系统理论的创新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说明网格系统已经不仅限于“格子”,而是成为了一种灵活的具有着人性化的组合模式,可以将标志的设计很好的融入进网格系统里。
【关键词】网格系统; 标志设计; 形式美法则; 功能性
一、网格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网格系统虽然在学术上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欧洲却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网格系统设计理论的发源地,被认为是版式设计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在瑞士的版面设计中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的瑞士在版式设计当中加入了严格的数学比例,将版面分为多栏以便更好的安排文字和图像,这样做可以使版面有一种韵律美,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版式设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版式死板而遭到设计师们的抵制。理论方面,金伯利•伊拉姆在《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艺术中,详细阐述了网格系统的源流、构成和网格比例。蒂莫西•萨马拉在《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图形、色彩、文字、编排、网格设计参考书》中对网格内容的安排进行了研究。著名设计大师斯帕•莫勒曼在《无言的书》和《阴影》等著作中,从垂直和水平关系中探讨了栅格系统的节奏感与秩序性。
1.2 国内发展现状
网格系统传入国内时间较晚,因此相关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来说较少,从实践来看,缺乏指导性文献资料。现如今版式设计类的书籍的内容里虽然都有涉及网格系统,但是研究深度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网格系统做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案例都停留在 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可见国内设计师对于网格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都具有滞后性。以目前的博硕论文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偏向于理论层面。但可能由于网格系统在国内发展不是很完善,相关系统也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也创造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以版式设计、招贴设计以及标志设计三大类来看,不少设计师都进行这多样化的尝试,试图去将网格系统引入自己的设计领域内。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为便捷,网格系统理论不再是遥不可及并且高深莫测的一种理论,而是可以被所有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有着不同理解的一种活的理论。可以说在目前国内,网格系统正在被众多设计师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断地形成国内自主体系的网格系统。
谈网格系统在标志设计中的实践
【摘要】本文对网格系统的发展历史先进行简要的说明,分析国内外对于网格系统理论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对于国内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的存在,并在问题中寻找设计的突破点。强调基于纯数学逻辑的网格系统已经不再能被大众所接受,应该具有人性化的形式美法则的应用。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外对于网格系统理论的创新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说明网格系统已经不仅限于“格子”,而是成为了一种灵活的具有着人性化的组合模式,可以将标志的设计很好的融入进网格系统里。
【关键词】网格系统;标志设计;形式美法则;功能性
一、网格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网格系统虽然在学术上的起源并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欧洲却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网格系统设计理论的发源地,被认为是版式设计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在瑞士的版面设计中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的瑞士在版式设计当中加入了严格的数学比例,将版面分为多栏以便更好的安排文字和图像,这样做可以使版面有一种韵律美,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版式设计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版式死板而遭到设计师们的抵制。理论方面,金伯利•伊拉姆在《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艺术中,详细阐述了网格系统的源流、构成和网格比例。蒂莫西•萨马拉在《美国视觉设计学院用书:图形、色彩、文字、编排、网格设计参考书》中对网格内容的安排进行了研究。著名设计大师斯帕•莫勒曼在《无言的书》和《阴影》等著作中,从垂直和水平关系中探讨了栅格系统的节奏感与秩序性。
1.2 国内发展现状
网格系统传入国内时间较晚,因此相关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来说较少,从实践来看,缺乏指导性文献资料。现如今版式设计类的书籍的内容里虽然都有涉及网格系统,但是研究深度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网格系统做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许多案例都停留在 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可见国内设计师对于网格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都具有滞后性。以目前的博硕论文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偏向于理论层面。但可能由于网格系统在国内发展不是很完善,相关系统也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也创造了丰富的创作空间,以版式设计、招贴设计以及标志设计三大类来看,不少设计师都进行这多样化的尝试,试图去将网格系统引入自己的设计领域内。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现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为便捷,网格系统理论不再是遥不可及并且高深莫测的一种理论,而是可以被所有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有着不同理解的一种活的理论。可以说在目前国内,网格系统正在被众多设计师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断地形成国内自主体系的网格系统。
科技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的政治素养
科技期刊编辑的政治素养是其坚守立场、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素养中的知识、技术、能力必须以态度、价值为根基。在当代中国,政治素养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11-12]。中国的科技期刊是传播社会主义科技成果、信息、思想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宗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其符合国家意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时刻走在思想前沿,牢握办刊方向,避免出现政治性失误;必须熟悉诸如《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出版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好期刊出版工作,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应对新时期多元文化下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2工匠精神是科技期刊编辑的核心职业要求
科技期刊精品力作来自编辑独具慧眼的选择和创造性的加工,犹如工匠对作品的精雕细琢。在当前科技期刊出版载体日新月异的新兴媒体时代,精品内容的出版更加离不开编辑辛勤的创造性劳作,编辑的工匠精神是新时期的必需品和宝贵财富,是保证和提升科技期刊出版质量的关键,是加强编辑核心竞争力、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呼唤。在保障与提高科技论文水平的过程中,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编辑对论文科学性的审查中和对论文结构完整性、语言文字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科技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首先体现在论文的把关过程。编辑既肩负着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重任,又肩负着维护科研诚信的使命,是阻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最终防线。编辑在审稿时应重点审视论文内容有无理论、方法、观点等创新,也应重视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能力与编辑技巧,编辑必须谙熟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与技能,应成为编辑出版行业的专家。在进行稿件加工时,科技期刊编辑应使加工后的论文标题鲜明,文题相符,章节间关系符合逻辑且紧密衔接,语言表达通顺、精练,术语、计量单位标准、规范,图片、表格清晰、精美,公式推导正确、严密,结果准确、可靠等。总之,科技期刊编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编校质量至关重要。
3编辑的信息素养与国际化视野是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推手
信息素养是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感知、获取、处理、利用、交流与再生的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从容应对信息大爆炸时代中的海量信息,建设性前瞻所涉专业领域的热点。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助力科技期刊编辑选题策划,通过学科内权威期刊、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微博、微信、QQ等多种方式,可随时了解期刊所涉学科的发展态势,理清发展脉络,并依此预判发展趋势。在梳理、分析、比较、甄别信息的基础上,可基于所属专业领域的海量信息,比对目前相关专业的研究热点和预期创新点,形成创新信息库,并从中发现隐藏的有用信息,策划优秀选题,还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征集、检索选题,拓展选题空间,深度挖掘选题方向、作者资源等。由于有数据分析支撑,科技期刊编辑可以有效延伸选题的广度和深度,使选题更加新颖。可见,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信息素养,才能掌握学术前沿信息,使科技期刊真正成为科学性与时效性并重的学术出版物。科技期刊编辑在组稿、审稿与编辑加工过程中会经常与作者交流,因此,须及时了解作者的观点,明确论文的写作方向和风格,帮助作者优化论文结构和语言,以提高论文质量,还要与作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编辑要与排版、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中的同事交流协作,以实现期刊的顺利出版。编辑还需积极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充当学术经纪人,努力活跃于学术领域,不断扩充作者资源和学者人脉。此外,编辑应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变编辑办刊为专家办刊,变编辑等稿加工为专家组约稿件,借助专家的影响来撰、审、组、编稿件,这样可以把更多高水平人才吸引到办刊中来,使科技期刊在更高层次上更快发展。鉴于此,编辑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培养强大的社会活动能力,才能打通各种渠道,搜集多方情报、信息,不断建立并维持与各方的和谐关系,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科技期刊国际化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国际化,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须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因而科技期刊编辑的国际化视野就显得极为重要,编辑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可快速、便捷地接触到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寻找到相关领域的行业翘楚,以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稿源,还可与国际知名数据库加强沟通,力争被其收录,以进一步扩大读者群和作者群,从而扩大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需要编辑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只有不断拓展编辑的眼界,才能不断推进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高期刊的国际地位。
4思维创新意识是科技期刊编辑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