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班级读书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探究
依据课标中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笔者调查了固始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有关现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本文联系实际分析思考,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固始县之前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在当地,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比例在80%以上。随着近年来乡村小学的撤并,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涌入县城学校。笔者选定的样本学校是城区最大的一所小学,在校生近4000人,生源遍及全县各个乡镇,留守儿童1500多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6年级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的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调查了20名一年级留守儿童。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发现:在阅读时间上,有半数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偶尔进行课外阅读,有少数学生几乎从不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考试成绩”和“消遣”,很多是基于老师规定的被动阅读;读物的来源,大多是在书店购买或同学之间互相借阅;阅读类型,以卡通、漫画为主,其次是作文选,文学名著和科技读物位次相对靠后。课外阅读环境主要指家庭阅读环境和学校阅读环境。家庭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高达32%从没在家看过书,有38.5%的留守儿童没有自己的书房或书柜。学校方面:93.3%的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班级没有图书角,只有6.7%的农村留守儿童现在或曾经的班级设立过图书角;37.5%的教师没有上过专门的阅读课;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教师仅占15.8%。调查表明:农村阅读条件参差不齐,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要。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外阅读时间少。农村留守儿童每天都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较低,课外阅读随意性很大,他们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达标。2.课外读物匮乏。农村留守儿童课外读物拥有量少,班级很少建立图书角,学校图书室藏书少且很少对外开放,农村书店分布率较低,阅读资源稀缺。3.课外阅读环境差。学校和家庭的阅读环境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需求。许多教师和家长不重视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引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合力。
三、对策和建议
在小学课外阅读中应用自主学习对策
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如果只靠课堂学习的书本知识,学生将会缺少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的了解。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课外阅读也应逐渐脱离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目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这便导致其课外读物的质量也不高,教师应将课外读物的挑选与小学课外阅读自主学习策略合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投入一些精力,不断充盈自己的语言词汇量与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课外阅读;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应长期贯穿在小学生的学习当中,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彻底改善目前的情况,教师需要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能力,并认识到课外读物在小学课堂的重要性,以促进知识的推广与吸收,积极改善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对课外阅读具有新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
一、小学课外阅读中现存的问题
(一)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得不到很好落实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部分学生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对课内知识的学习上,由于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只能将比较少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并且,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除了要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多方面的才艺,比如唱歌、跳舞、绘画等,更是压缩了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其次,部分教师没有课外阅读指导意识,教师关注的只是语文教材本身,对课文的分析、对教案的钻研是教师工作的大部分内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有超越教材的思想,不断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计划地定期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除此之外,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互联网也在飞速发展,其中的网络游戏让吸引了部分学生的部分精力,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不要因为沉迷网络而忽视了美好的现实世界,正确处理娱乐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课外阅读缺少精确引导
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3篇
第一篇
一、兴趣的激发
孔老夫子的这句话恰好深刻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方面也一样,小学作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不可缺少的方法。然而,激发小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兴趣的各式各样的方法中有很多是根据小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奇特幻想这一特点,即将他们对明天的幻想与眼前存在的写作题目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开心的一件事”这篇小学生作文,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的特点来做一些具体的游戏——“斗你”游戏。先在两个小学生的背上各贴一字条,上面分别写上“开”和“心”,然后让两个小学生每人分别抬起一条腿,一起边单脚跳同时趁机去看对方背上贴的字,谁先看到并且大声喊出对方的字即为胜利。这样的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广大小学生在玩中学,且无形之中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而让他们动笔写作文时也能有内容可写了。
二、知识的辅导
毫无疑问,作文的写作要求具有明显的各方面的综合性,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掌握一点皮毛的作文写作方法是不可能也写不出好的作文的。但是,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丰富广大小学生在写作时极有可能会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样的话,广大小学作文教师在这些方面应该是逐步辅导。但是绝对不可以直接向小学生传授知识,但是可以将具体相关的知识编写成相关的易懂的参考资料印发给班级的小学生。比如,写“我的老师”,小学作文教师应该先把如何写人的作文的具体要求事先给班级的小学生讲明白和说清楚,再慢慢引导班级小学生:你的老师有什么让你尊重的品质等。
三、思维的拓展
文学阅读的指导教育
优秀文化的积淀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影响深远。 儿童甚至是幼儿期,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是惊人的,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在儿童时期适时地给他们播种下文学的种子,对其未来的学习,甚至是做人影响都是巨大的。 一、以教材为点,辐射学生阅读面的广阔天地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为例,以课本的教材经典为点,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向作者及相关作者广阔的面的创作天地,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更加详尽地了解作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和作者表达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在阅读中默默地对比不同作者迥异的创作风格。 教材中《海伦•凯勒》《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篇课文虽然其本身不是经典,但他们都非常好地介绍了文学经典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记》的诞生等情况,教师有义务隆重地推荐孩子们阅读。 年级、学期不一样,教材的变化使得学生应读的经典书籍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师得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正确区分教材中的经典与非经典;区分好后,根据经典的作者和经典本身,再确定与之相关的文学经典作品,并指引学生有效地阅读经典。 二、以教师主导,学生阅读经典的指导策略 选好经典的书目、文章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怎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他们静心享受文学经典的滋养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1.低门槛的无条件阅读给学生的精神松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是阅读文学经典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更多地指导学生怎么去阅读,领悟阅读的乐趣,尽量不给学生提出诸如读的数量、质量、时间上的硬性规定。有些学生,有些书,有些地方也许暂时读不懂,没关系,适当地不求甚解是需要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那些个不懂一定会自行消解的。如果谁好大喜功,想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不但不能使学生很顺畅地走上经典阅读之路,而且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反感,产生经典抵抗情绪,这是令人非常尴尬和惋惜的。 2.指导好经典阅读。教师在推荐给学生读什么作品前,自己要认真研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指导起来才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推荐给学生读时,老师还要和学生一起读,用老师的榜样渲染带动和感染学生读的兴致和热情。每一个班集体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教师还要善于发动和鼓励这些班级的核心人物加入到阅读经典的行列。教师、核心学生的双重榜样力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经典最有效、最实在的就是常规化的读书活动。 常规活动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展。 具体项目可以有:每日一读,利用晨读课的固定时间大家集体朗读一篇与教材经典相关的文学经典,对于特别经典的段落可以尝试背诵;每日一议,学生对当日集体朗读甚至背诵的文章进行简短的针对文章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学生的点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更好之别,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行;每周一交流,每周利用一节固定的课就一周以来学生的所读、所想、所记进行交流总结,对于一周中涌现的公认的读书积极分子,予以口头、小奖状甚至是物质上(例如一个小书签等)的小奖励;每月一汇报,每个月的月底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大家对一个月以来共读的一两本文学经典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将自己的读书成果进行展示。 3.采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个体阅读,或集体阅读,等等。所谓个体活动不是单个活动,而是指班级中在阅读经典方面比较突出,感受性很强的几个学生面向群体的活动。班级中的读书佼佼者,相对来说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为了更好地释放他们的活力,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一学期举行一到两次的诸如小小讲座(关于读书经验介绍、人物评论、读书心得等方面)的活动,活动的结尾部分留有一定的时间给演讲者“答记者问”。这样的活动无论对讲者还是听者都意义深远。 现在几乎每个学校每个学期或者每学年都会举行轰轰烈烈的读书节活动。校级的读书节活动非常好地推动了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我们学校成功举办了六届读书节活动,活动中学校先后邀请了曹文轩、杨红樱、黄蓓佳等来学校做讲座并签名售书,知名儿童作家的到来掀起了学校一浪一浪的读书热潮。当然,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班级举行读书活动时应根据所执教年级、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活动。 4.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读写不分家,写离不开阅读,阅读更离不开写。个性化的仿写、创作,让学生在内化自己的阅读收获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深化了自己的阅读理解,使自己的阅读和习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在学生阅读经典的起步阶段,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当学生的阅读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学生在老师的信任、期待中逐渐养成阅读的自觉行为和习惯。 总之,老师指引学生从教材经典走向文学经典,这是学生享受文学经典滋养的一个有效路径,但不是唯一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列举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学生的阅读篇目,学生除了阅读教师所列出的文学经典外,读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更多的与教材经典无关的文学经典去读。 多方位、多角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文学滋养。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尝试浅析
一、创设读书机制,启动读书教育工程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为提升学生读书品质,湖父实验学校针对学校的现实条件,努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将阅读教育教学写入培养目标。为建立书香校园,打造有深厚校园文化内涵的学校,湖父实验学校确立了读书培养计划——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的人、充满书卷气的人。校长亲自撰写计划目标:诗书相伴,知行相随。为营造读书氛围,学校首先建立师生阅读机制,规定学生每日要做到三读:课前读、午间读、晚间读;语文教师每周要上好两课:阅读课、悦读课,同时要做到每月一研,创新开展教科研活动,每月都要确立一个阅读教学科研主题,并在校内展开现场观摩,促进读书交流活动顺利展开。其次,在师生阅读的基础上确立每年两评:一是评书香班集体,二是评阅读星级学生,学校坚持查方案、查课堂、查进度、查效果,对班级读书活动和学生个性阅读活动展开考评,让校园时刻充满书香。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构建全新阅读模式:1~3年级进行情境朗读,4~6年级进行主题式朗读,7~9年级进行导悟式阅读。结合各类重大节日,学校开展多种读书教学活动,通过多视角创设读书活动,为学生阅读学习创造良好环境,也为学生实现自我读书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创建“养正课堂”,发挥德育榜样作用
培根说:“用名人的事例激励孩子,胜过一切教育。”在学校德育中,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不仅能使学生有学习奋斗的目标,也能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接触社会名人获取信息的机会较少,如果学校能为学生创设更多便利条件,与社会精英近距离接触,就能给学生带来诸多启迪。从2014年5月开始,湖父实验学校坚持每月举办一期社会名人讲座——“养正课堂”,为学生接受更具榜样效应、更接地气的德育创造契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是从湖父实验学校走出的学子,他回到母校为学生举办讲座,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宜兴市作协主席徐风,也是我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他用两支笔书写社会与人生,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先进事迹鼓励学生学会吃苦、学会坚持、学会豁达。清华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祁庆中,也为学生带来了奋斗励志故事,给学生以无限激励和感慨。“养正课堂”的开展,得到了湖父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受家长社会欢迎,为全面促进学校德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创生德育力量,推演创新德育实践
教育是百年大计,德育是教育的基石和根本,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学生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广泛,在制订教育计划时,需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综合评估,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深入调研,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紧跟时展方向,才能形成教育教学正能量。为提升学校德育维度,我校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将学校德育横向纵向延伸,促进德育向学生生活全面渗透。首先,要开展班级德育生活管理活动,让学生进行生活自我管理,要从衣食住行等多个角度展开实践活动。其次,与家长实现联合,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能获得德育,如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以家庭为教育环境,让家长做教员,对学生展开个性化教育。再就是与社区街道、村组建立德育网络体系,组织学生体验生活,促使思想健康成长。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多方参与,也需要学生学习、体验、思考,实现健康成长。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创设多元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德育共识。
四、总结
习惯养成教育
一、采取四大措施,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推进策略
习惯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理念育人。以“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为育人理念,加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在学习、生活、活动等多个方面渗透,把帮助学生养成优秀习惯作为育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注重将矫正消极习惯和培养优秀习惯合二为一,同步推进。作为学生要有自主意识,把养成优秀的习惯当成一种自觉行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优秀习惯。制度育人。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根本途径,根据班级工作的需要,我们实施了班级项目管理制度,通过每个同学参与到项目中,发挥每个同学的专长,建立和谐班级。12个项目小组的工作基本覆盖了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项目小组有规范的聘任、实施、总结、评价的过程,学期末进行项目小组的考核与评估。该项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活动育人。课外活动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育人方式。我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实践活动。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发动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示个性。如“21天养成一种好习惯”活动,教育学生在一个月内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的读书节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假期里开展六走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环境育人。我们精心设计、布局教室、宿舍环境,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比如我们的黑板报,一般两周一个主题,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雷锋”“爱学习,走精彩人生路”“冬学冬炼向前冲”。
二、结语
“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们应该树立的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和形成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力坚强、善于团队合作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让优秀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终生财富,更好地适应社会,展现自我,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价值。
作者:蒋世明 单位: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师文学修养、多样化学习方法、增强传统文学的学习、拓宽传统文学学习途径等多种策略来加强传统文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快速背诵;课外阅读
1引言
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文化延绵了五千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流传到现代社会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瑰宝,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璀璨的明珠继续传承下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从孩子抓起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能够通过对孩子实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从而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实现我国各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关键。初中语文的内容大都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使传统文学渗透与对学生的熏陶成为可能。所以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研究,对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文学修为、端正三观发展来说意义非凡。
2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教育论文
一、内化———在“多读书,读好书”中延伸
学校按照新课标提出的学生阅读目标,以创建“书香校园”为载体,积极倡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陶冶师生情操,提升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认知水平。在具体工作中,按照“打基础,促提高,见成效,出经验”的工作步骤和“班班有书柜,人人有书读,管理有制度,促读有措施,评价有细则,读书有收获”的六有目标,一手抓硬件配套,一手抓制度建立和读书活动开展,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同时,要将一条条激励师生好读书的名言警句赫然于校园墙头,把优秀书目推荐、读书方法指导、读书成果展示等内容在橱窗、走廊内展出,营造读书氛围。在校园的花前树下、楼前楼后设置座椅供学生晨读。以优雅的阅读生态,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以广泛开展主题演讲、古诗文经典吟诵、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与精神,让师生在分享读书收获与愉悦的同时,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内化能力。通过“说、写、悟”等形式,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学生之心。“说”就是通过开展“讲中华美德故事”、“我谈名言”等活动,帮助学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写”就是在读书过程中,自觉的把一些名言警句摘录下来,积淀师生的文化思想底蕴,锤炼个人道德品质。“悟”就是通过写读书心得,从中感受和领悟中华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和领袖、英雄、科学家等人物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在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中沐浴成长,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为他们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外化———在“四项教育”中起步
小学时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期”,但也是一个可塑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家庭不良教育和生活习俗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私孤僻的性格和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傲慢无礼的人生态度,给青少年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极大地障碍。在有序化教育板块中,以制订《教师一日常规》和《有序化教育细则》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建立《考核制度》使有序化教育落实形成常态;以建立学生监督岗,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网络。在团结友爱教育板块中,大力倡导学生奉献爱心,团结友爱,以大帮小,互帮互助,依靠学生服务学生。通过成立“爱心志愿者小分队”,引导师生争做爱心使者。设置“奉献者之歌”主题宣传橱窗,弘扬师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典型事迹,促成充满慈爱与包容的优良校风。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板块中,制定《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准则》,规范学生在卫生、起居、就餐、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让学生做到行为有规矩,做事有准则。建立由政教,后勤、年级组、学生监督岗共同参与的学生日常行为监督体系,以周评比,月总结,帮助学生矫正进入寄宿生活后,不洗脸、不洗脚,饭前便后不洗手,和衣睡觉等生活陋习,铸造学生自立自强,尊敬师长的品格。在礼仪教育板块中,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礼仪。让学生自觉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日常言谈举止中存在的问题,从站姿、坐姿、走姿、问候、致意和接物等方面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在校门口、楼道、校园等处设置文明礼仪示范岗,以“礼仪标兵”流动红旗评比活动落实学校、年级、班级量化管理制度,把个人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改掉站立行走中存在的不正确行为和待人接物时缺少礼仪礼貌的现象,磨砺学生的实践毅力,在践行中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通过上述四项教育的实施,不仅让学生从小学会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和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而且让学生要形成礼貌待人,与人为善等优良品质,为他们健康完美价值观的形成打上鲜亮的底色。
三、品质———在“实践活动”中形成
农村寄宿制小学封闭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思家之绪,造成学生情绪低落,生活乏味。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开展“梦想之星”、“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以重大节日和国家大事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民族复兴精神教育。同时,把“校园文化”和校园景观作为小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建好校园文化长廊,以“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母校”为主题,精心遴选建党、建国伟业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反映中华民族智慧、勤劳、勇敢精神的画面,绘制墙画,精心设置反映中华民族“仁善、谦让、诚信”等传统美德的标语,深化“五爱”教育。
作者:何兴泉 单位:酒泉市肃州区银达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