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属于社会工作队伍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基于此,应加快培育社区专职工作队伍,使这支队伍更加专业、规范,以满足新时期社区工作的需要。这属于当前深化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文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就如何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社区工作者队伍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工作
目前,甘肃省现有的社区专职工作队伍中暴露出的问题,体现在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专业化程度较低;薪资水平不高,工作前景模糊;职业身份不明朗,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压力过重,工作效率不高等。为此,需从四方面去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育工作,以期打造出综合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第一,实行领导机制,进一步提升这支队伍的组织化水平;第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机制,使这支社区队伍更加规范;第三,完善培训体系,让社区工作者队伍更加专业化;第四,强化激励保障,让社区工作者队伍更加职业化。
一、兰州市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现状
(一)专业背景分析
兰州市社区专职员工的专业背景很复杂,其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数仅占0.92%,针对综合规划来讲,多样化的专业背景具有关键的意义。尽管如今中国已设立社区有关专业的高校达到了200多所,本科与研究生、大专办学规模与层次不断成型,一些高校为相关学生提供了减免学费的机会,全国每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1万人以上。可是相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情况与就业情况不乐观,尤其是兰州市在招聘社区员工时,只限定了学历,并没有限制其专业,这有利于实现社区员工的全面建设。
(二)职业资格水平分析
国家人事部门与民政部协同配合,明确出台了与社工职业水平相关的审核规定与评定条件、与社工职业考试相关的执行办法,这充分激励了相关人员进一步朝着高学历的方向持续发展。直至2014年,兰州市持有社会有关职业证书的员工不超过10人。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导致社区内部的工作责任与内容持续扩增,也提升了社区员工的门槛与要求,调动了大量社区员工考取证书与学习职业内容的自信心。另外,2015年兰州市着手提升社区员工的工资补助。在补助政策的大力实施下,获得职业证书的员工比例在日益增加。直到2021年6月,兰州市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以及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分别有197人、98人。尽管获取相关证书的社区员工数量持续增加,可是相比于发达地区的社区员工总和,拥有专业水平的社区员工比例还是欠缺。
(三)薪酬现状分析
自2019年开始,政府聘用人员(社区副主任、计生专干)的工资标准为2000元/月,直接由区财政全额支付。2020年,兰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以及市委组织部印发相关文件,明确提出社区员工的工资进一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创建社区员工工资动态的增长体制,根据相关规定对年度考核及格以上的员工创建薪级工资晋升体制,不断将社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与社会保险、人事档案管理等制度落到实处。
二、甘肃省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当前甘肃省社区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结构、服务协调能力以及性别结构等方面不符合现实工作的需要。目前,社区员工一般由社会招聘人员、公益性岗位安置与原居委会人员构成,存在着技能不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工作实践中一般依靠丰富的经验,而欠缺对应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很难适应社区管理的发展要求,于是亟需强化社区员工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年轻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很高,对于全新的事物更加容易接受,在社区电子化政务与信息化办公等领域拥有一系列优势,有助于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在567名社区员工的调查结果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的只有22.4%,平均年龄达到了44.5岁。
(二)社工专业岗位设置不足
现如今,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可大部分未从事本专业工作。在本次调查的89名毕业生中,大部分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和专业不对口,43.82%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无较多关系,只有7.87%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和专业很对口,28.09%的人工作和专业没有丝毫关系。这除了与如今社区工作者的工资不高有关,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应的岗位设置不足。
(三)社工专业教育严重脱节
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现如今我国院校设立此专业的历史都不长,很多院校仅仅是近几年才开始设立此专业的。正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所以每个高校还在探索社工人才的培养策略。除此之外,如今,很多高校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存在着大量问题,如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落后、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等,没有将社区建设以及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社工的培养进行有机联系,于是无法更好地适应社区工作的核心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第一,师资力量不足。优化师资队伍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由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社会工作属于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科目,于是对老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也很严格,而如今国内相关老师普遍欠缺。社工专业教育的质量及其良性发展受到薄弱的专业师资力量的极大影响,所以社工专业师资水平还需加紧提高,社工的专业化知识体系也应该加强补充和改进。第二,因为专业实践受到限制,而对专业理念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社工专业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型,一旦脱离了实践性,也就无法实现社工专业“助人”服务实质。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严重影响到了社工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社工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是社工教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更好理解社工的工作重要性与工作伦理等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见习实习的场所主要确定为救助站、福利院以及街道社区这类单位,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相关管理活动,此过程中很少应用到社工专业方法,并且因为全过程缺少专业指导与监督,因此见习实习的效果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四)缺少有效的在岗培训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时常需要参与例如再就业、社会保险、计划生育、调解居民纠纷、民政业务、治安以及社区环保等多方面的培训,然而这些大多数是为了完成区、街道办事处综合指标及任务进行的系列活动,培训的内容也大多数是关于知识普及性,特别是关于政策法规的知识,具有较强理论性,但实务性不足,一些还无法达到工作人员实物工作的需要;同时培训形式也往往主要是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各工作人员之间很少进行交流互动,并且因为规模比较大,针对性不足,无法切实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针对社区居民和增强工作人员专业服务水平的培训比较少,特别是怎样应用关于社会工作的理念,考虑社区居民的需要,处理居民面临的问题,提升居民间的互助与自助能力,提高居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的培训却几乎没有。
(五)职业身份不确切,社会地位偏低
在国内社区建设中,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起到的至关重要的用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颁发的《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就已经明确了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身份,确定社会工作人员是我们国家新职业的一种,同时制定了有关的职业标准。然而在概念、工作概念、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都具有较大的差别,这就使得这个行业处境非常尴尬。对于许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而言,其并不能明确自身工作的专属范围,不能确定自身职业的属性。由于职业身份不能确定,就导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与职称评定都无法确定,以至于缺少晋升机制。他们的身份不仅不能得到法律认可,自身也看不到发展空间,就算工作再出色,上升空间也十分有限。
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无法明确自身职责身份,导致他们的工作方法单一滞后,并且缺少打破以往老旧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得居民非常抵触。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是通过街道办事处直接应聘,薪资也是街道办事处下发,因此会导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仅仅执行对上负责的工作原则,而不关心居民的感受,必定会降低居民对于社区与专职工作人员的认同感。当居民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缺少认同感,一来,会使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无法凝聚居民,居民不能自觉、自主参加社区建设;二来,社会认同感低就会致使社会地位低下,一直以来,社区工作都被视为是一种层次较低的工作,社区工作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由一些年龄较大的退休人员负责。社区身份不明确和社区地位低下,就会变成社区专职工作队伍发展壮大的一大阻力。
(六)薪资待遇不高,职业上升空间不明确
专业社工人员的工资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是与公务员、医生以及律师相同的,是一种风光且高尚的职业,处于中产阶级水平,往往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威名以及薪资。而在兰州,2019年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人均年收入还不足4万元,远比在岗职工年均工资4.2万元要低,显而易见,他们的薪资福利待遇缺乏科学性。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是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以及奖金三部分构成,对外引入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任用时期,依照相关规定构建对应的养老、失业以及医疗等社会保险。显而易见,兰州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上,相对国内其他城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工作上升空间不明确。近些年,兰州市在增加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薪资待遇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比如以挑选优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到街道事业单位任职、推荐优秀社区专职人员入党等方法,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提供教育培训与上升的机会与空间。然而整体上,这些手段或方法只起到了阶段性和临时性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到构建长期有效的薪资待遇制度,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不能起到多大影响,无法招聘并留住人才,使得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
(一)完善岗位设置
当前兰州市区的平均分配制度难以达到居民的需要,也对吸引社区专业人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安排,需要结合各社区不同的情况有计划性地安排,比如一些社区老年人数量比较多,就需要分配更多的退休管理的协管人员;一些社区有较多的失业人口,就需要结合现状分配负责有关就业的专职工作人员。所以,需要依照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岗,进一步开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岗位。
此外,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确定社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领域,制定社会工作岗位配置标准,不断推进岗位设置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依照《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与《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立社会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与规范,做好岗位开发工作,并认真组织进行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定与社会职业资格评定工作。采取职业资格评定方式,合理聘用一些助理社会工作师与社会工作师,将长时间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同时具有突出贡献的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管理、教学及研究人员,同时获得了初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融入社区工作队伍中,建立完善的人才库。这样才能在明确了社区需求之后,及时从人才库中安排有关工作人员从事相应工作,并定期培训在岗社区专职工作者,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制定《甘肃省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资格标准及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实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明确要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需要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针对在岗工作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培训成绩合格者获得上岗资格证,落实持证上岗制。
针对已经从事了具体的工作岗位,然而没有职业资格证的人员,特别是青年同志来说,要鼓励他们加强学习,最快速度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针对现有的年龄较大,并且能力不足以获得职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就应该强化在岗培训,最快速度化解当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职场过渡期。就新入岗人员而言,需要将招聘的重点放在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员身上,进而对现阶段的队伍年龄、学历等结构予以优化。针对涉及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与长时间开展社会工作,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人员,可采取免试的方式颁发上岗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
通过构建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可以确保社会工作教育的有序进行,就现阶段我国高校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部分教师而言,其在专业化方面的水平较低,对此可通过以下方式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行提高。
首先,对专业教师开展实务能力方面的培训。就社会工作而言,十分重视实务,所以在教育方面需要紧贴社会实际,对教师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不可以只是重视专业理论方面的培训,而是应丰富其实务经验,进而将教学、科研、实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教师能够融入社区、福利机构、非盈利组织,采取参与项目等相关方式对其实践能力予以加强。其次,高校需要与国外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区域进行合作,提高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安排教师到其它学校进行学习,或聘请经验丰富的学者开展讲座,进而加强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现阶段,社会工作实验室属于社工专业教育最为主要的一类教学设施,有利于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专业能力。此专业中涉及到的见习实习可以指导学生整合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技巧,然后在具体工作中进行运用,然后转化成实际行为[]。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建设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实验室,并适当的提高建设资金,拓宽开展见习实习活动的基地,以便于政府、机构等能够更加认同以及接纳社会工作专业,减少偏见。
(四)优化岗位培训,加强学历教育
应构建起具有层次性、实效性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培训方式。针对长时间开展社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应增强对社区工作发展、基本理论和技巧的培训,提高社会工作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对新上岗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要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系统的社区工作业务培训,着重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敬业爱岗等知识的培训,确保新员工能够更好的认识社区工作,形成端正的敬业爱岗精神,并加强专业能力。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并对岗位职能需求进行满足,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方式、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的培训;针对培训形式,需要做到灵活,科学设置培训时间,针对专业性强的相关知识,能够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构建科学的考核、考勤制度,推动工作队伍整体专业素养的提高。
对于学历教育而言,涉及系统性以及基础性的特点。立足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加强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对此应将学历教育作为重点。引导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学历班,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所以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学历进修相关的优惠政策予以改善,支持他们提高学历。
(五)明确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身份,加强法制化建设
就社区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而言,均有完备的社区工作法律制度体系,从长远来看,我国开展社区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全面优化社区工作立法。要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相应的身份,以便于维护其尊严,确保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侵害,激发广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让他们能够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应有的作用。
现阶段,为了能够让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能够向着职业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各地区政府开展了全面的探索,大部分城市诸如宁波、北京等,均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任职条件、工资福利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国家职业标准之后,未认定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开展社区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由于受职业身份模糊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妨碍了工作队伍的良好发展。所以,需要尽快在法律层面上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职责、地位等进行明确,然后将其融入到国家职业类别中,进而让其职业认同感以及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六)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属于确保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良好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一方面,薪酬制度之中除了需要涉及岗位工资之外,还应囊括职务等级标准与晋升机制,并且职务等级工资与工作人员职务、年限、实绩等需要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社工,可以享受相应的津贴。并且,按照规定对社保、公积金等进行缴纳,调整缴纳基数。另外,薪酬制度需要重视和保险、退休等制度之间的结合,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之中产生合力。
(七)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政治待遇
社区工作涉及到的工作面较为宽泛和复杂,相应岗位也有利于培养以及锻炼人。几年前,苏州市在社区工作人员之中定向招考了乡镇公务员,通过实践表明,他们可以迅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推动了乡镇工作质量的提高,并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所以,在未来的公务员招考过程中,兰州市可参考此种方式,让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政治待遇得到提高。例如,工作时间满一年,且无违纪记录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能够优先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之中。构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定期择优录取进入事业机构制度;每年筛选一到两位工作能力优秀的人员到乡镇、街道等部门担任领导岗位;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名额,也能够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倾斜。立足于此,能够让社区岗位顺利实现有进有出,加强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为社区工作注入更多的活力,并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马国瑾.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路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0(21):261-263.
[2]郭晏汝.大连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东北财经大学,2020.
[3]黄婧妍.社区工作者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4]罗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J].湖北政协,2020(07):46.
[5]宋润涵.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20.
作者:郑苗 单位:甘肃省社科院-《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