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认同理论解读

(一)国家层面——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解读

1、富强,即国强民富。一方面指国家的强大,另一方面指人民富裕。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提出的,“富强,即民富国强,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贫富差距逐渐缩小,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意味着把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追求的价值目标。”国家强大意味着国家强盛的综合国力,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只有国强才能民强。毛泽东曾说过,“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邓小平也曾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也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见,富强所包含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民主,其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毛泽东同志在年月日答中外记者团之问时说“……民主必须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系上的,一切这些,都需要民主。”民主是与社会主义是相辅相成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标,就是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文明,其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邓小平第一次科学的界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涵。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政治文明也是文明的重要方面。江泽民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社会文明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社会文明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没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生态文明是文明的应有之义。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和谐”即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的局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关于“和谐”和“和谐社会”的思想。从《易经》中的“太和”观念到孔子提出的“和为贵”到荀子的“和为一,一则多力”,都对后世和谐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同志“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体现着其“和谐”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和谐思想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他所提出的“两个大局”的发展理念、“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安定团结,稳定局势,搞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都渗透着邓小平同志的和谐理念。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到二二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达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社会层面——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解读

1、“自由”自由是一种权利,但不是随心所欲。毛泽东认为自由是人民的一种政治权利,也可以称之为自由权。江泽民强调了自由的界限。“自由也不能为所欲为,影响别人”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一系列制度的保障之下充分的享受公民权利,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2、平等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平等,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权利平等,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等各方面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是各种社会职位和资源向所有人平等开放,而不因为性别、种族、身高、年龄等因素产生歧视,从而允许人们通过公平竞争获取这些职位和资源,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必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规则平等指的是规则对所有人公平对待,既不能偏袒某些人,也不能歧视某些人。因此,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是规则平等的基本要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公正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规定,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得其所得,受其所受,贡献要与报酬相匹配,过错要与奖惩相符合。总而言之,“公正就是办事公道,平等待人,主持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公正,指出“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利益。习近平同志也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4、“法治”是相对于“人治”来说的。十八大从治国理政方式的角度对法治给出了新的定位,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就是崇尚法的权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使法律的权威高于任何人的意志。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胡锦涛曾在不同场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法治观”,“坚持以人为本”,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强调“在法治过程中服务民生”。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个人层面——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解读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就是爱自己的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并投身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情感。

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就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就是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胡锦涛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全释。“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总之,将“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每个公民对祖国的热爱,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业是对职业道德的浓缩和升华。职业道德对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提出了很多细致的要求,例如热爱工作、勤奋认真、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等等。但是这些要求只能从感性的、道德的层面来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一种规范,缺乏内在的自律机制。只有把这些负责的条条框框加以凝练,并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才能在人们意识深处生根发芽,使人们觉得各种敬业的要求不再是一种义务和负担,而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一种手段和要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3、诚信即诚实守信,诚信就是实事求是,取信于民,对人民一诺千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往革命的发动者,往往是起初用欺骗的手法骗得民众信任,随后革命成功,又逐渐让人们认清他们的本来面目,丧失了民众的信任。”诚信就是多做实事,少说空话。邓小平的诚信观更加通俗化,大众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同时他提出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他指出,“我看大庆讲‘三老’,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0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诚实守信”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胡锦涛也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4、“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善待他人是友善最基本的要求。要与人为善,关爱他人。要谦敬礼让、帮扶互助。面对优于自己的人,要虚心请教;面对身处困境的人,要尽心帮助;面对他人的过失,要包容体谅,让爱心和温暖在人与人之间流淌,让春风吹遍每一寸土壤。

善待社会是友善的深层要求。在现今的社会,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善待社会,就是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共同奋进,积极进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善待自然是友善的题中之义。善待自然就是要求我们关爱自然,珍惜资源。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作者:郑苗 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