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摘要:体育教育既要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教授给学生,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是学校教育践行“立德树人”思想的具体行动。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握好《健康与体育》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在体育教育中融入规则意识培养、集体意识树立、个人品质雕琢、校园文化建设等思政教育内容,从体育育人的角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思想教育上有很大的价值作用,这种价值观可以作用和影响于学生的言行举止,根植在学生的理想抱负中,助力小学生体育技能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思政;小学体育教育;融合

以德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养成个人美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时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对思政内容会进行着重讲解,但是思政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单一的学科,而是应当广泛地与众多学科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和本领的同时也同步学习思政内容,如此才能真正让德育渗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以体育教育为例,体育锻炼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对熏陶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秉承“体育思政”的理念,将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教学,在创新体育教学的同时,发挥体育教育更大的育人价值。

一、在融合中培养规矩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揭示了规矩的重要性,在做任何事,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相处中,都应当有规矩,讲原则,而不能随心所欲。与幼儿园相比较而言,小学显然有更多的规矩要求,譬如出勤规矩、上课听讲规矩、作业完成规矩、班级卫生环境维护规矩等等。在思政课中,教材也会将这些内容分章节地进行解释,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规矩意识,而规矩意识在体育锻炼中更是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规矩,那么体育比赛就不存在公平竞争之说。如果没有规矩,那么就谈不上竞技场上的谁输谁赢。如果没有规矩,那么就很难去判定运动中各个动作是否正确到位。因此,在“体育思政”理念下开展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开始。比如,开展任何一项体育锻炼,都必须严格遵守运动的规则和训练的要求,不能盲目开展。以最大众化的跑步训练为例,绝大部分学生对跑步都非常熟悉,认为很简单,但是进入小学后,教师会更多地从跑步的各种动作,特别是细节上的动作,以及正确的跑步习惯去要求学生。比如,运动前的热身环节。热身多以踢踢腿、拍拍腿、活动头部和肩膀、扭扭腰这些简单动作为主,但如果缺少了这个热身环节,直接进入运动状态,学生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教师在最开始可以用课堂纪律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来要求和鞭策学生,随着学生规矩意识越来越强,学生自己也会慢慢地养成习惯,进行自我监督。

二、在融合中树立集体意识

从社会学角度上讲,人类具有群居性,是生活在一个集体环境中,需要与周边的人和睦相处,保持和谐友爱的关系才能够拥有愉快的生活。在小学思政教材中,也向学生介绍了很多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包括尊敬师长、尊重父母、关爱同学、礼貌待人、文明友善等,因此,在“体育思政”理念下开展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体育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拔河为例,拔河就是非常典型的集体项目,要想赢对方,就必须整支队伍的人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聚。有部分学生认为拔河是一项纯力量的运动,只有力气大的人才能赢,实则不然,拔河除了力量,同时还要求智慧,更需要集体意识。比如两支比拼的队伍中,一支队伍男性占比高于另一支队伍,理论上其力量更大,但假如拔河时,步调不一致,每个人都只是想着自己发力,不顾前后其他队友,那么力量再大的个人,也难以保证整支队伍的胜利。反之,男性占比低的另一支队伍,如果讲究策略,包括站位上是两两分开两旁站,将整支队伍中力量最大的人置于队伍最后,将精神气势上最具有震慑力的人置于队伍最前,整支队伍在发力时紧听口号,严格按照口号来发力,大家保持着同节奏、同位置、同朝向来发力,那么整支队伍的凝聚性就会非常强,在集体意识的驱动下,更能够发挥出1+1>2的效果,最终赢得比赛。类似例子在体育项目中不胜枚举,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在融合中雕琢个人品质

小学生当前的性格养成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教师在“体育思政”理念下开展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时,可以着力于雕琢学生的个人品质。小学思政教材中有不少关于如何做更好自己的介绍,比如培养自己开朗乐观的性格,培养大胆、勇敢、坚毅等的品质,这些都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去落地实践。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需要学生付出汗水,特别是在训练遇到瓶颈或者困难时,更需要学生用耐心、用坚持去克服与挑战。举个例子,在中长跑项目中,假如有的学生跑着跑着不小心摔倒了,轻微擦破了皮或者膝盖有轻微的淤青,还有点疼痛。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继续跑下去,虽然学生因为摔倒耽误了时间,要想反超对手赢得比赛的概率不高,但学生没有因为摔倒就终止比赛而是坚持带伤(轻微的情况下)比赛,学生又重新站在了赛道上,重新向没有完成的比赛发起挑战,这种不轻易放弃,不被困难打败的精神,非常值得敬佩,这种坚强的体育精神同样会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就是个人美好品质的养成过程。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的性格有非常好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思政课程中个人品质塑造方面的内容进行巧妙地结合。

四、在融合中建设校园文化

教师在“体育思政”理念下进行小学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时,还可以站在整体的角度,着眼于全局,建设学校的体育思政文化。比如,学校可以以节日为载体来进行学科融合。例如,在教师节前夕,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练体育健身操,将体育动作与舞蹈动作进行刚柔并济的结合,设计一套具有观赏性的健身操来献给老师,用这种表演的方式在教师节向老师致敬,一方面,创新了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项目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融合了思政教学中尊敬师长的内容,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向老师致谢。与此类似,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前,教师可以体育项目为载体来编排设计体育项目或体育舞蹈,以体育舞蹈来向“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献礼。这也体现了小学思政课程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伟大祖国的内容。通过这种富有创意性的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教会学生如何用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将思政教材中的内容落地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让校园文化既富有体育运动这种活力满满的青春气息,又富有德育之美这种温润如玉般的特质,这对于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五、结束语

“体育思政”,指的是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在体育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学生能够站在思想层面更好地去学习和理解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启迪性意义,而不只是将体育课认为单纯地玩一玩,放松身心等。在思政教学中以体育课为载体,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有直接感受地去理解思政课程中的抽象内容,而不只是将思政课认为内容识记或者泛泛而谈等。从体育育人的角度上讲,学生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则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样重要,体育锻炼则在身心教育上都有着很大的价值,在思政教育的助力下,这种价值可以被倍数型地放大,作用和影响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上,根植在学生的理想抱负中。基于此,教师可以从规矩意识、集体意识、个人品质、校园文化这四个方面来着手,让小学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在相互融合渗透下碰撞出1+1>2的火花,全面放大体育教育的德育效应。

参考文献:

[1]丛光.崔先友.找准角度,凝聚合力—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当代体育,2021(8):73-74.

[2]杜东.姚浩博.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健康课程建设的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21(03):33-35.

作者:姜永尧 单位: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