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宣传话语的生态意义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旅游宣传话语的生态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旅游宣传话语的生态意义

摘要:旅游宣传话语应注重传达积极的生态意义,从语言层面唤醒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语言学相关理论,通过及物系统、参与者角色、态度资源分析《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得知,该语篇为生态保护型语篇,整体上传达出了积极的生态意义,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观,仅有一句表达的生态取向消极应予以修正。该语篇可为其他景区的旅游宣传话语表达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话语分析;及物系统;评价理论;旅游宣传话语;大理旅游

一、引言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最早发展旅游业的州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完善。大理1市11县均已开发突出当地特点的旅游项目,旅游业已成为大理第三大产业。然而,随着旅游资源被盲目、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凸显,如洱海污染、苍山上建别墅等。20世纪末,学者们已开始关注大理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并针对大理旅游问题各抒己见。沈兵(1997)提出大理苍山洱海旅游区的环境保护指标〔1〕,杨镇圭(2002)认为大理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前提是保护好自然资源〔2〕。孙九霞等(2020)提出环境正义理论〔3〕,影响力较大。然而,语言学视角下研究大理旅游的文章较少,仅有几篇,主要研究旅游资料英译、旅游口译、旅游开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民族语言传承、旅游英语等。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分析旅游宣传语篇的生态意义,从语言层面上助力大理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理论

本研究所用理论涉及生态话语分析(ecologi-caldiscourseanalysis)、生态哲学观(ecosophy)、及物系统(transitivity)和评价理论(appraisal)。

(一)生态话语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4〕。起初,学者们提出生态批评性话语分析,揭示语篇中违背生态的社会意识形态〔5〕。但黄国文等学者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话语分析,强调语言与周围世界的互相依存关系〔6〕。此生态话语分析得到国内许多学者的认可,如苗兴伟等认为生态话语分析可以揭示不同话语类型背后的意识形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从而有效抵制生态破坏性话语(destructivediscourse),提倡生态有益性话语(beneficialdiscourse)〔7〕。

(二)生态哲学观

生态话语分析离不开生态哲学观的指导〔8〕〔9〕。生态哲学观不同,同一个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结论不同。笔者认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及黄国文在中国语境下提出的“三原则”生态哲学观:良知原则、亲近原则、制约原则〔10〕。“天人合一”可理解为人与周围事物和谐共生;“三原则”可概括为人对自然和善的观念,亲近物种的自觉,个人、社团、国家的制约。为凸显话语的生态价值,本文将亲近原则中的物种扩展为非人类生命体(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理性场所(山川、河流、地貌、气候等),社会性场所(住宅、街道、建筑物、城市设施等)〔11〕。

(三)及物系统和评价理论

黄国文多次撰文阐释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何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构建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以生态视角扩展相关理论。依据所选语篇特点,本文采用何伟扩展的及物系统和评价理论。1.及物系统。及物系统是一个语义系统,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12〕。韩礼德将及物系统分成六种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process),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行为过程(behavioral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存在过程(ex-istentialprocess)〔13〕。何伟、张瑞杰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将及物系统的“参与者”(participant)细化为个体、群体、非人类生命体、物理性场所、社会性场所〔14〕。2.评价理论。马丁在Th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inEnglish一书中详细阐述评价理论,将评价系统分为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级差(graduation)。态度是核心,介入和级差服务于态度,使之更加细化。态度包括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鉴赏(appreciation)。张瑞杰、何伟基于生态视角,扩展人际意义系统,其中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情感、判断、鉴赏需结合情感缘起、判断标准、鉴赏对象价值,态度评价方可表达真实的生态意义〔15〕。比如,积极的情感与生态保护型缘起相结合,表达积极的生态意义;积极情感与生态破坏型缘起相结合,表达消极的生态意义〔16〕。判断标准分为人本位和自然本位,鉴赏对象价值分为自然价值、属人价值〔17〕。

三、《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语篇的生态话语分析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是大理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其景区简介是重要的旅游宣传资料。为突出权威性和宣传广泛性,语料出自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见于景区宣传栏及官方、民间各种宣传。本文以“天人合一”及“三原则”生态哲学观为基础,通过及物系统、参与者角色、态度资源分析《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探析其生态意义,对表达消极生态意义的话语提出修改建议,并总结体现积极生态意义的话语表述特征。以期旅游语篇传达积极的生态意义,促进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语篇的及物性分布如下(小括号表示小句及物过程类型)。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占地(句1:归属类关系过程)1000亩,位于(句2:归属类关系过程)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坡山麓,是(句3:归属类关系过程)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内著名的旅游景区,是(句4:归属类关系过程)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句5:归属类关系过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已通过(句6:物质过程)ISO9001-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句7:识别类关系过程)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崇圣寺始建(句8:物质过程)于唐开元年间,鼎盛(句9:归属类关系过程)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句10:物质过程)于世。曾有(句11:存在过程)九位大理国国王在崇圣寺出家(句12:物质过程)修行(句13:物质过程),为(句14:识别类关系过程)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家寺院。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圣寺毁于(句15:物质过程)兵燹和自然灾害,仅存(句16:存在过程)三塔。多年来,旅游区合理规划(句17:物质过程)、科学管理(句18:物质过程)、保护(句19:物质过程)修缮(句20:物质过程)三塔、恢复(句21:物质过程)重建(句22:物质过程)崇圣寺,使崇圣寺成为(句23:识别类关系过程)全国最大的汉传佛教单体寺院,集(句24:物质过程)历代建筑之精华,汇(句25:物质过程)佛教雕塑、彩绘之经典。寺内的599尊(件)铜铸贴金佛像、法器庄严宏伟(句26:归属类关系过程),白族木雕《张胜温画梵像卷》堪称(句27:识别类关系过程)珍品,苍松翠柏与亭台楼阁相互映衬(句28:物质过程),旅游精品与佛教文化完美结合(句29:物质过程),整个寺院大气磅礴(句30:归属类关系过程)、金碧辉煌(句31:归属类关系过程),重现(句32:物质过程)了“灵鹫山圣地,妙香国佛都”的胜境。

(一)小句生态意义的及物过程分析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语篇共35个及物过程小句,各小句过程类型和生态意义分析如下。句1归属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面积,生态取向模糊,于整个生态系统无害。句2归属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地理位置,南邻大理古城,西靠苍山,体现自然物与人造环境相互映衬,生态取向积极。句3归属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特性:自然风光、人文、人三者完美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生态取向积极。句4归属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体现人文生态。句5归属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属于风景名胜区,肯定景区价值,生态取向积极。句6物质过程,说明景区环境管理达到国际认证标准,生态取向积极。句7识别类关系过程,表达景区的身份及价值:大理的标志和象征,生态取向积极。句8物质过程,表明景区历史悠久,侧重人文生态。句9归属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在历史上曾繁荣昌盛,生态取向积极。句10物质过程,表明景区被世人称赞,体现人对社会性场所的关爱,生态取向积极。句11存在过程,句12、13均为物质过程,此3个小句介绍大理国王在景区的行为,景区影响力之大,且是正面影响,生态取向积极。句14识别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价值极高,是王家寺院,体现人文生态。句15物质过程,客观说明景区被天灾、人祸所毁,生态取向消极;应对这一行为进行负面评价,使之具有批判意义,以唤醒人们保护景区的意识,此句可改为:崇圣寺毁于可恶的兵燹和自然灾害。句16存在过程,表达对景区遭遇的惋惜之情,生态取向积极。句17、18、19、20、21、22均为物质过程,描述人们为恢复景区原貌所做的一系列努力,表达人对景区的保护意识,生态取向积极。句23识别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的价值,作为一个佛教寺院,其影响力具全国之最,侧重人文价值。句24、25,2个物质过程表明景区内的建筑物、雕塑等博采众长,堪称精品,表达人对景区的称赞,生态取向积极。句26归属类关系过程,介绍景区内佛像、法器的特点非同凡响,表达人对景区的赞叹,生态取向积极。句27识别类关系过程,表明白族木雕价值极高,表达人对景区的赞赏,生态取向积极。句28物质过程,表达非人类生命体(苍松翠柏)与社会性场所(亭台楼阁)相得益彰,生态取向积极。句29物质过程,表明非人类生命体、物理性场所、社会性场所(旅游精品)与人文(佛教文化)相融合,生态取向积极。句30、31,2个归属类关系过程描述景区的特点: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生态取向积极。句32物质过程,景区恢复原貌,风景独特,一派繁荣,生态取向积极。句33物质过程,景区崇尚佛教,向人们传播“善”念,生态取向积极。句34归属类关系过程,景区和谐的氛围感染游客,生态取向积极。句35物质过程,描述景区与游客积极互动,生态取向积极。综上,此语篇及物过程类型丰富,19个物质过程、14个关系过程、2个存在过程。多数物质过程表达人保护、完善景区的一系列行为,关系过程描述人对景区的认可、赞美。33个及物过程小句表达积极的生态意义,其中4个小句体现人文生态,表达人对周围事物的关爱,因此间接传达积极的生态意义。1句生态取向模糊,不伤害生态系统。1句生态取向消极,已提出修改建议。

(二)参与者角色的生态意义分析

此语篇的主要参与者即小句主语分别为崇圣寺旅游区(出现3次),崇圣寺(出现5次),大理国国王,寺内的佛像、法器,白族木雕,苍松翠柏与亭台楼阁,旅游精品与佛教文化。崇圣寺旅游区及崇圣寺多次出现,突出语篇主题,并强调物理性场所、社会性场所的作用。崇圣寺旅游区含有物理性场所、社会性场所,崇圣寺及亭台楼阁是社会性场所,大理国国王是人类,佛像、法器、白族木雕及佛教文化是社会性要素,苍松翠柏是非人类生命体,旅游精品包括物理性场所、社会性场所及要素。人类生命体、非人类生命体、物理性场所、社会性场所及要素交替出现,体现生态系统各要素平等、交融的关系,表达人与其他生态要素依附共存的生态意义,描绘出多彩、和谐的生态系统。

(三)态度资源体现的生态意义分析

鉴赏资源:“著名的、重点”,属于正面鉴赏,对旅游区的价值给予肯定评价;鉴赏对象是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鉴赏对象兼具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体现人与自然融合。因此,鉴赏资源体现积极的生态意义。“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此句体现正面的鉴赏评价,与鉴赏对象的自然价值相结合,表达积极的生态意义。鉴赏资源:“王家、最大的”,属于正面鉴赏;鉴赏对象:崇圣寺,体现人文价值。崇圣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佛教为我国的传统宗教,宗旨是“善”,包括对自然的善念。所以,鉴赏资源体现积极的生态意义。判断资源:“合理、科学”,表达对人规划、管理056景区的行为给予正面评判,判断标准是自然本位,体现积极的生态意义。鉴赏资源:“精华、经典、庄严宏伟、珍品、完美、大气磅礴、金碧辉煌、圣地、妙香、胜境、和美”,均为正面鉴赏;鉴赏对象:寺内的建筑、雕塑、彩绘、佛像、木雕、苍松翠柏、亭台楼阁、旅游精品、佛教文化、寺院、人生,融合自然价值、人文价值和人的价值,体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热忱欢迎您!”“热忱”为情感资源,旅游区被赋予人的情感,拟人手法,表明生态系统的其他要素与人平等。且,生态保护型缘起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拟人修辞与情感资源均表达积极的生态意义。所有鉴赏、判断、情感资源均表达积极的生态意义,态度资源层面,《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为生态保护型语篇。

四、结语

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大理开发早,知名度高。随着旅游纵深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制约着大理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生态语言学的话语分析,揭示话语的生态意义。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简介》语篇为例,以“天人合一”及“三原则”生态哲学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及物系统分析表明,该语篇94%以上的小句表达了积极的生态意义,仅1句生态取向消极,若按照上文意见修改,可为生态保护型语篇。主要参与者角色及态度资源分析均表明,该语篇传达了积极的生态意义。表达积极生态意义的话语表述特征值得推广。表述语义的及物系统层面,物质过程多采用人关爱、珍惜周围世界,尤其自然景物的行为动词;关系过程选用人对景区的欣赏、赞美词汇。参与者角色多为小句主语,可涵盖人(个体、群体)、非人类生命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山川或河流等物理性场所、住宅或街道等社会性场所,以体现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的画面。鉴赏对象如果体现自然价值或对生态系统有益,采用正面评价的词汇或小句;以自然为本的行为给予正面判断;若情感缘起利于生态保护,则选用表达积极情感的词汇。“崇圣寺毁于兵燹”仅这1个及物过程小句显示消极的生态意义。因为此句对人破坏景区的行为保持中立,无形中助长人破坏自然的行为。因此,在恶劣的行为之前应添加负面评价的词汇,如“可恶的兵燹”,以表达对人破坏自然行为的批判,约束游客不可破坏景区一草一木。此句的启发:旅游宣传话语应负面评价人伤害生态系统的行为。旅游语篇应注重传达积极的生态意义,语言层面提升游客的生态意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金萍 单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