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多维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从多方面分析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方法对新疆某高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大一本科生医学导论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运用问卷调查、成绩分析和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从学生的成绩、学习感悟、教学满意度,以及教学前后专业认同、人生意义、人文精神、医学价值观影响等方面进行医学生学习效果的多维分析。结果结课后学生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课外思政实践活动是实现专业课思政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较高。结论医学导论课程思政可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素养,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医学价值观,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立德树人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立身之本。课程思政是指学校利用所有非思政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体系[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既是对现实的正视,也是“践行课程思政的强基务本之举”[2]。本研究在医学导论课程开展思政混合式教学实践,以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思政育人目标为导向,设计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思政主题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利用QQ群、雨课堂进行课程思政主题的线上学习和讨论,采用形成性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课程综合成绩、思政实践作业感悟分析,以及教学前后学生专业认同、人生意义、医学价值观认知变化等方面,分析课程教学育人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为进一步完善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方案提供实证,为其他医学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案例与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新疆某高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11个班共364名大一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均参与医学导论课程融合思政主题的混合式教学。
1.2研究方法
1.2.1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1)线上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学生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依据“学习任务单”进行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包括教学课件、思政主题课件、视频、练习题;通过线上学习记录(30%)、讨论发言(20%)、单元测试(50%)等记录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2)线下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领悟和应用。教学内容侧重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并结合“医学使命与责任担当”“中医国粹与家国情怀”等思政教学主题,引入“2030健康中国”“时代人物故事”等,引导医学生不忘医学生誓言,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向医学前辈和榜样学习,珍惜时光,练就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通过闭卷考试记录期末成绩,占综合成绩的50%。(3)课外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如以个人、小组、班级3个层次“学习任务单”为指导开展白大衣的故事会、天使风采摄影展、医生日记微电影、医学生宣誓团日活动;按年级层面“学习任务单”组织开展“唱响新时代”主题歌咏比赛。通过各层次任务作业评价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
1.2.2问卷调查法
(1)通过问卷星平台,分别于课程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课前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专业认同、生命意义、人文精神、医学生价值观等,结课后增加了课程满意度调查。(2)研究工具包括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3]、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4]、耿文秀编制的医学人文精神量表[5]、闵建颖编制的医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量表[6]以及自编的医学导论课程结合思政主题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前选取110名学生进行满意度问卷预调查,对问卷存在的问题及问卷语言表达进行修改,最终确定正式调查问卷。
1.2.3资料分析法
运用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将学生作业中的体会与感悟逐一仔细阅读并统计,总结归纳并提炼出相应的主题思想,从学生主观角度分析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在学生专业思想和价值观引导方面的效果。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2.1学生成绩分析
学生综合成绩为(84.17±3.07)分,优秀率为2.2%,良好率为90.6%;平时成绩为(90.53±2.88)分,优秀率为68.2%,且无不及格者。具体见表1。
2.2 学生体会与感悟
对学生作业(包括2份年级作业、11份班级作业、59份小组作业)中的体会与感悟进行总结提炼,得出3个主题14个亚主题,见表2。
2.3教学前后学生专业认同、人生意义、人文精神、医学价值观比较
教学前共发放问卷364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有效回收率为97.3%;教学后共发放问卷364份,回收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2.3.1专业认同
授课后,学生专业认同问卷总得分高于授课前,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专业认同维度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2人生意义
融入思政教学后,学生的人生意义问卷得分由(48.05±7.25)分提升到(50.72±8.79)分,不同维度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2.3.3人文精神
教学后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量表得分为(100.01±12.33)分,显著高于教学前,且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2.3.4医学价值观
调查发现学生医学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学生认为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培养科研能力,教学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2.4满意度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满意度问卷362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9.4%。结果表明,93%以上的学生表示对教学满意/非常满意,不到1%的学生对教学表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具体见表7。
3讨论
3.1学生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
医学导论课程期末考核内容包含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两部分,思政知识考核包括“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内容。学生的平时成绩均在80分以上(良好或优秀),综合成绩为(84.17±3.07)分,且约3/4的学生处于良好以上,显示学生对医学导论课程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掌握良好。课程思政提升了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增强了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使命感[7]。李松岩等[8]关于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验表明,实验组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
3.2课外思政实践活动是实现专业课思政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
医学院校对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技能以及思想道德培养意义重要。将思政内容融入医德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疗人才[9]。医学导论课外思政实践活动是课程思政的延伸,通过白大衣的故事会、天使风采摄影展、医生日记微电影、医学生宣誓、“唱响新时代”主题歌咏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临床环境,与医生直接交流,真听、真看、真感受,直观地了解医生职业及医疗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专业价值及医德医风等专业素养的认知与体会。引导学生思悟医学生誓言中的使命与担当,用歌声唱响新时代的自豪。分析实践作业中的体会与感悟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德修养非常重要,医生需要具备专业、沟通、法律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增强了对医学使命和医生职责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医学梦想,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显示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有助于医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深对医学宗旨和医生使命的领悟。
3.3医学生的专业认同、人生意义、人文精神、医学价值观等认知有积极转变
学生的内化认同是检验课程思政成效的主要标准[10]。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后学生的专业认同、人生意义问卷以及医学人文精神量表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对医学职业道德素养的理解也有明显改变。与庞书勤[11]、黄钰敏[12]等学者的研究[13-16]结果一致。一定程度说明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也表明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法设计的有效性。(1)课程内容与思政主题的有机融合,如医学发展史中融入医学使命与责任担当、中医国粹与家国情怀内容,医学教育与学习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等内容,可引导学生在认识医学发展与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己的专业认同度与医学人文素养。(2)发挥医德榜样对受教育者的示范和激励作用[17],将屠呦呦、裘法祖、钟南山以及梅莲医生、中医教授袁今奇等人物故事引入课堂,使医学人文精神和医者形象具体化,优秀人物的榜样作用也激励着学生追求有意义的人生。(3)设计参与式实践教学,如天使风采摄影、医生日记微电影、白大衣的故事会等,可使学生接触临床,感受真实的医者形象与医疗环境,丰富课堂思政教学内容,更能达到思政入脑入心的效果。
3.4学生对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思政主题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最高,说明实施课程思政,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是关键[18],专业课教师应依据专业课的授课内容,精心挑选合适的“思政点”,避免思政与专业课的脱节。(2)学生对授课形式与考核方式非常满意,说明实施课程思政需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19-20]。医学导论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课堂思政和实践思政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并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能力。课程考核遵循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评价原则,考核结果更全面、公正。(3)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偏低,可能与学生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对新的学习环境、教育模式、学习方法等不适应有关。当然也表明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提示今后的教学改进可以增加大学生实践活动,帮助医学生及早适应医学专业学习,做好学习规划,提升学习效果。总之,本研究探索性实践了医学导论课程“课程思政”和“实践思政”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维度分析显示,学习效果总体良好,表现为学习成绩良好、专业内化认同度(专业认同、人生意义、人文精神、职业价值观)提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了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学生对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总体满意,提示以“学习任务书”为指引的线上教学和课外思政实践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也是课堂思政教学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课程育人育才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谭泽媛.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22):89-94.
[2]唐湘宁.大学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内涵本质与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62-64.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郭宇洁.高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抑郁、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5]耿文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认知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6]闵建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赵臣,侯毅鞠,袁忠海,等.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效果研究:以吉林医药学院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8):82-83.
[8]李松岩,田洪艳,徐冶.基于“课程思政”视阈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4):114-115.
[9]张惊宇,张力娜,赵琳琳,等.结合德育教育探索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路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85-86.
[10]陈敏生,夏欧东,朱汉祎,等.高等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20(8):77-80.
[11]庞书勤,姚立群,李明,等.综合干预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和专业认同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1):834-836.
[12]黄钰敏,杨洋.人生纪录片课程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9):1-8.
[13]杨珂娟,张亚军.中国传统医德思想融入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以陕西中医药大学“概论”课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38-39.
[14]刘小凤,郑小梅,王婷,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8):222-223.
[15]靳轶敏,吴舰宇.疫情下医学生的仁爱思政教育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20(6):105-108.
[16]丁翠路,刘安诺,朱桂月,等.自我价值感在本科护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1,28(6):38-42.
[17]詹古丽.医德榜样与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现代交际,2020(3):7-8.
[18]李黎,孙洋洋.“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初步检验[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39(1):16-20.
[19]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20]卜美玲,刘蘅哲,赵文星.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课程思政专业建设评价体系构建[J].科教导刊,2020(16):89-90.
作者:李秀凤 李萍 王毯 高雅萱 李新辉 何英 滕婉蓉 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