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医院校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医院校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分析

摘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探索在中医院校开展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结合中医专业特色,深入挖掘病理学知识的思政内涵,融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研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将思政教育渗透教学全程,努力打造中医院校课程思政“金课”。

关键词:中医教育;病理学;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打破传统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屏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将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专业课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在中医院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中医院校培养德才兼顾的中医人才,其对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乃至人民健康也大有裨益[3]。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病理学作为中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中医院校开设病理学课程不仅为学生未来从事中医药学的诊疗和研究奠定必要的病理学基础知识,更是为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高校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在传授本学科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强化专业课程教学本身的育人功能,即思政教育[5]。当下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自主性及积极性[6],甚至职业规划不清晰,因此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尤为突出。同时病理学这门课程偏形态,偏枯燥,学生的兴趣偏弱,特别是中医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以上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开展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打造一门有温度的中医院校病理学“金课”。本文以绪论为例,充分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病理学绪论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基本内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简史。这5部分内容中有多处可深入挖掘思政内涵,开展课程思政。

1融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易经》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7],而中医的辨证论治正契合这一观点。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重点要清晰,前期基础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研究重点为正常机体,而病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等。在该部分需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去分析和理解疾病的病因、机制和转归,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损伤与抗损伤蕴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相互斗争推动疾病的发展。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疾病,基本病理过程同样适用各论中的疾病,体现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基本内容中总论和各论体现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哲学思想。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学会“质疑”教材,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基础医学的发展。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诊疗疾病,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区分病因和条件,明确疾病的转归。这对学生全面认识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8],并为未来临床诊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2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大会上,“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9]。这一重任则落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医学生身上。因此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尤为重要。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战“疫”有“方”。疗效就是中医药的生命力,但欲让其生命力更加顽强,则有赖于利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使其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而中医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推动世界医学事业的发展。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病理学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动物病理学。目前,主要通过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研究人体病理学。在此部分,先让学生们了解尸体解剖的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初,病理学借助尸体解剖对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做出了巨大贡献。尸体解剖可以查明死亡原因,在刑事案件上还原真相;其还可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伸张公平正义;可以确诊疾病,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可以积累人体疾病资料,供教学和研究。而教学所用标本更多地依赖于遗体捐献,遗体捐献者具有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社会具有崇高的奉献性。因此要教育学生对“大体老师”怀有崇高的敬意,引导医学生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在了解我国遗体捐献率低、尸检率低后,带领学生们分析原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伦理的影响,我国遗体捐献率一直较低。当下,中国遗体捐献程序的不完善导致一些社会乱象,法制建设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10]。针对这2个方面,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遗体捐献的宣传,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在活体组织检查上,强调病理学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要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提醒学生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鼓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工作做到极致,对自己负责,对每一个患者负责。而细胞学检查最大的优点在于早期筛查疾病,引导学生思考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策略,和中医的治未病不谋而合。

3人文教育与科研素养相互促进

《言医·序》中云:“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11]医学本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学科。医生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希望将寻找原因的时间提前来防止患者的死亡,活体组织检查应时而生。但其对患者的损伤大,患者痛苦重。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费用,借助显微镜的细胞学检查普遍开展。人文素养督促科研的发展,而科研的发展又反过来助推人文关怀的实施。这和中医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突出“病”相统一。针对人体病理学研究个体的不可控性,动物实验可弥补其局限和不足。在实验操作方面,引导学生要端正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伦理方面,让学生对实验动物产生敬畏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通过安乐死、建立动物墓碑、进行默哀献花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实验动物献身医学事业发展表达感激,体现人文关怀。为减少动物个体的死亡,开展组织和细胞培养,进一步探究中药有效的具体机制,助推中药现代化发展。引导学生明确通过动物或细胞实验开展中药新用可获得成就感和职业使命感。

4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自豪感

追溯我国病理学发展,在周、秦时期,史料中就有尸体解剖的记载;中医经典理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亦推动病理学的发展,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8]。“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2]。在讲解我国近现代病理学的发展简史时,列举白希清等老一辈病理学家抗战前期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会建设等,他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大力推动了中国病理学的发展。以及通过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等一批中国科学家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走向国际舞台治疗白血病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立民族自豪感,号召学生“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积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13]。综上所述,在中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有其鲜明的特色性。作为未来医者之师,更应该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理念,结合中医学专业特色,深入挖掘病理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内涵,实现思政内容与课堂知识有机融合,努力打造一门有温度的病理学“金课”,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申琪,刘卉,马潇瑶.中医院校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结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4):10-12.

[4]杜欢,姜希娟,郭茂娟,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中医院校病理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210-211.

[5]刘丽,吕叶辉,卞杰,等.思政教育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41-43.

[6]段丽芳,李鑫,张晓芹,等.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5):81-82.

[7]中共中央宣传部.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87.

[8]杨少芬,李佩琴,林斯妮.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42(2):281-283.

[9]刘延东.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1-6.

[10]柏宁,孙福川,岳长红.我国遗体捐献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4):59-60.

[11]翁惠敏.节录明代裴一中《言医·序》[J].中国医学人文,2018,4(10):18.

[12]王国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N].人民日报,2017-02-24(7).

作者:李笑 张亚楠 陈倩 孙静 夏雷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