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课程思政是以课堂教学作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专业学科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语文课具有感官性和直观性特点,把语文课和课程思政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高职语文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的优势,以及高职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课程思政重要性、寻找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强化教师的人文素质和德育能力、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创新语文课教学方法、注重对思政教育元素的评价等应对措施。
语文属于高职教育的基础科目之一,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把语文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阅读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语文教学改革,满足新时代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要寻找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教学实践相融合,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语文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分析
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内涵是在高校的各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把思政教育元素分别融入到各学科中,实现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开展,起到协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指明了方向〔1〕。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渠道,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在高职院校教育当中构建大思政的育人环境。语文课承担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具有天然的文化共通性。
(一)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在高职语文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元素,可以把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语文课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都是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基础的重要元素,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汲取中华文化智慧,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
加强高职院校语文课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众多的文化名人和人文精神,这些都是构成中国精神的重要元素,也是学生在成长当中需要的精神养料。比如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以及伟大的诗人李白、屈原、陆游等,他们都有十分优秀的品格和光辉的人物事迹,能够成为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中的指向标。在高职语文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分析文学作品背后隐藏的作者品格和精神思想,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经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新人的过程,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三)塑造高尚的情操
在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情操和品格〔2〕。在我国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当中,包含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吸引力,体现出了独有的美学魅力和文化特色。比如我国优秀文学作品当中包含的意境之美、格律之美,都可以弥补传统思政教育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潜移默化熏陶之下,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形成更加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二、高职语文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工作落实不到位
一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思政教育没有贯彻落到实处的问题。首先,在语文课程中课程思政并没有融入教学改革。在日常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被动位置,虽然口号喊得响亮,但是实际工作落实并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并没有深入渗透到高职语文教材开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和教育环节当中。其次,课程思政也没有融入到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对于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重视度不足,认为思政教育是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跟语文教学联系不密切,过于重视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等能力训练,没有与课程思政教育融为一体。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课教学存在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不到位的情况。思政教育元素过于浮于教学表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针对文学作品以及作者的思想进行讲解,并没有深入挖掘在文学作品当中包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导致作品思想分析流于表面,影响了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3〕。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没有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过于强调了内容的工具性,忽视了思想性。体现思想性的文本类型内容较少,包含工匠精神、人文修养的内容明显不足,这都是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不到位导致的。
(三)缺少对思政元素的评价
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语文课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缺少了对思政元素的评价,教学效果评价不够完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高职院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知识获取程度,但是忽视了对思政元素的考察,忽视了社会活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评测等评价方式,导致获取的评价结果并够科学完善。
三、高职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的对策
(一)明确课程思政重要性
新课改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出立德树人是推动我国特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核心,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是落实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有国家的意志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语文课程必须要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4〕。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是语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认知,要正确理解课程思政不仅是思政课程的一部分,更需要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到不同的课程教学改革当中,把课程思政摆在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位置,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的不同阶段融入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师也需要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教师是实现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主体,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认知,创新育人观念,是实现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关键。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站位,不断提升个人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在教育工作中能够主动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寻找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
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研究如何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课程思政的特点,寻找准确的教学切入点,才能够顺利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5〕。教师要梳理教材当中不同篇目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当中包含的思政元素,提炼出不同的专题选择合适的篇目,设计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让教学目标设计更加完善,赋予文本更加丰富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断强化教师的人文素质和德育能力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语文教师的素质培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工作当中自立自强,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拓展个人知识视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学修养水平。教师要创新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向往和追求真善美。高职院校还要重视语文德育教育能力的培养,构建起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语文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方法〔6〕。要建立起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料库,深入挖掘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并针对语文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把思政教育能力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把课程思政纳入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四)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高职语文属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之一,承担着继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7〕。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文本中包含的思政元素,融合渗透审美、文化和历史等思政教育元素,提升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教学内容当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围绕着语文课程教学理念,选择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教学内容,比如关爱生命、审美情趣、爱岗敬业、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以及人格修养等,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和生命,热爱祖国和家乡,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五)创新语文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在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创新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教育元素,最大化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分角色演出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真实参与课堂教学情境,不断强化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是让学生参与艺术鉴赏,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当中融合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构建开放式课堂,把线上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更加感兴趣〔8〕。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还可以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人物传记、诗词作品、文学常识等,主动领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心。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也会对高职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效果造成影响。在语文教材的整合上,需要积极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打造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精品教材。在教材编写当中要体现出人文性、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等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选择更加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经典文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名作名篇,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及文化底蕴。
(六)注重对思政教育元素的评价
为了能够保证高职语文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效果,并把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凸显出来,必须要构建出更加体现思政元素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要及时完善现有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把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行为影响、人格魅力以及思想展示作为课堂教学效果重要评价指标,让教师可以主动为学生在道德和人品上做出榜样,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主动提升个人素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9〕。教师在教学当中也需要考核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念,在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养表现。要改变只通过卷面考试来评价的方式,可以选择卷面考试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知识传授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在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只有深入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打造更加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实现高质量语文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才能够把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格局。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融合的发展中,还需要明确高校思政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高质量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教学目标,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马艺滔,丁宁.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像山那样思考》为例[J].汉字文化,2022(22):32-35.
〔2〕王玲.高职语文课程实践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汉字文化,2022(22):36-38.
〔3〕原榕丽.基于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6):39-41.
〔4〕蔡晓亮.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思考与实践[J].才智,2022(29):34-37.
〔5〕刘威韵.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标准[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9):152-153,159.
〔6〕肖阳.“四转四强”提升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成效[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108-111.
〔7〕王莹.新时期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5):20-22.
〔8〕徐樱子,王海波.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探究[J].教师,2022(27):99-101.
〔9〕陈媛媛.浅议信息化背景下推动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22(26):36-38.
〔10〕陆敏.“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46-49.83
作者:高玲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