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发生诱因及防控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林业病虫害发生诱因及防控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林业病虫害发生诱因及防控方法

摘要:林业资源是一个重要资源,社会中各行业的生产,都与林业资源密切相关,尤其在生态环保工作中,林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林业的发展质量与否,会直接对生态质量造成影响。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优化各类病虫害防控措施,在整个林业持续发展中,是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林业发展;病虫害;发生诱因防控措施

合作市主要位于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地处于北纬33°06'30'~35°32'35'、东经100°44'45'~104°45'30'。当地的暖季较短,但冷季却比较长,全年的气温平均为-0.5℃~3.5℃,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分别为28℃、-23℃。每年降水量,平均为545mm,降水一般会集中在7月~9月。当地无霜期为48d,整个合作市光照充足,在太阳能资源方面,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地表径流深和年蒸发量,分别为200mm~350mm、1222mm。整个合作市境内,地势主要保险为沟壑纵横、山峦重叠,总体上可分山地丘陵、山原、高山地貌。当地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全境范围内林地面积为合作市共有林地33032.2522公顷,包括桥林地6526.6114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4607.7803hm2,其他灌木林地20822.4224hm2,疏林地5.1728hm2,未成林造林地901.2295hm2,苗圃地11.2206hm2,其他林地157.8152hm2。云杉、冷杉、白桦和沙棘等,在当地都属于重要的物种,同时也有一定种植面积。

1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

1.1防治方法不合理

在林业生产中,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出现病虫害,或加强病虫害的危害性,比如所用的防治措施缺乏合理性,就可能导致森林中发生病虫害。在林木的正常生长中,有很多种类型病虫害,都会造成侵害,而且不同种类的危害特性和生活习性,也存在明显不同。所以,在进行防治时,要对具体种类,和产生的危害性进行明确。树木的生长中,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不同的病虫害种类,所以在病症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此类现象,必须保证防治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比较扎实[1]。很多地区发展林业时,在具体的方式中,没有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落实,也没有对发生实情充分掌握,导致制定的防治方案缺乏针对性,甚至面对不同的种类,依然利用固定模式操作,在不合理的防治下,导致森林中病虫害更加猖獗,无法将防治效果提高,使林木遭受严重损害,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也会产生严重的负担。

1.2树种抗性差且防治体系不完善

在具体防治工作中,为了将防治效果提高,最初进行营林时,需确保选择品种的优良性。但一般林业产业中,其中林木种类比较丰富,树种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抗性。大部分树种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某种病虫害可以有效抵抗,同时在营林技术的影响下,树种抗体性也存在不同。比如在树木种植时,将多种树种进行混合种植,能将森林生态稳定性有效提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其内部树种即可提高自身抗性。近几年各地不断扩大人工林面积,尤其合作市等地,更加注重林业发展。但在具体发展中,存在树种单一的情况,如果林木缺乏丰富性,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过于简单,此时林木自身无法提高抗性,就很可能受到各类生物影响,从而出现病虫害。如果此类林木受到感染,短期内会呈大面积扩散之势,进行治理时也会面临重重困难[2]。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因为当地基层单位,在发展林业时,并未对树种多样性的作用,和价值做到正确认识,从而降低了林木抗性,并引发各类病虫害。防治体系也是引发病虫害的重要因素,对于防治体系来说,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防控措施的落实,此体系已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但目前时代发展迅猛,以往传统防治理念,很难满足目前发展需求,在无法对防治体系进行保证的情况下,会影响林业的发展。对防治措施进行完善时,必须将体系的科学制定作为重要目标,从不同角度和途径着手,让综合治理效果提升。但目前很多林业部门,并未重视病虫害防治,甚至个别工作人员,也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防治工作中,投入其中的资金有限,导致最初发生病虫害时,很难及时精准的探查到,最后造成大面积传播,增加了治理难度,如果此类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病虫害侵害。

1.3预警工作落实不佳

为了加强整体防治质量,在日常防治中,动态监测要作为重要环节,并作为重点内容关注,而整个动态监测,其中还涵盖了构建预警机制的内容。很多林场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完善地建立预警机制,导致病虫害的入侵苗头,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无法在早期进行及时防控,最后导致扩散到其他区域,严重阻碍了林业产业发展,造成林业资源大量损失。很多因素都会对预警成效造成影响,比如没有足够资金投入,政府在林业方面投入足够、重视不足,导致没有更多资源投入到预警工作中,尤其在设备的升级和改造上,也无法将工作做到位,具体预警不能对整个林场进行全覆盖[3]。其次,还可能因为人为因素造成影响,比如预警团队中,人员素质有较高要求,如果人才不足造成人才缺口扩大,会影响整个预警体系完善,最后引发林业病虫害。

2林业病虫害防控方法

2.1物理防治

以往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时,因操作水平和防控方法等因素,很可能会导致林业生态遭受破坏。但通过物理措施进行防治,可以将此类破坏有效减少,甚至不会对生态产生影响,还能维持林业的生态系统稳定。在物理防治对策中,机械防治应用价值较高,一般主要包含阻隔法和捕杀法。两种方法虽然操作不同,但产生的效果都比较显著。比如捕杀法,主要采用相关设备来捕杀森林中害虫,对于假死性和群集性害虫来说,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因为此类害虫,通常会在树干上聚集停留或休眠,这时可通过摇晃树木来捕杀。对于一些会在树叶,和树干上产卵的害虫,可通过人工摘除方式,将虫茧虫卵除去,将其集中起来消灭干净。比如冷杉等可能会受到云杉大小蠹危害,这种害虫喜欢在新伐原木上产卵,进行防治时可在4月~5月的中上旬,利用害虫的这种特性,把濒死木和已伐除的衰弱木制成饵木来防治,饵木1组一般为3根~5根,长度保证在1.5m~2m,并垫好木垫,按照2组/667m2~4组/667m2放置在林中的空地上,对成虫进行引诱,使其前来产卵。害虫在饵木上羽化前,饵木要及时进行剥皮。首次剥皮在6月10日左右,剥皮后集中起来,在林外进行处理,然后在换上新饵木继续引诱,一般在8月中旬完成第二次剥皮。对于阻隔法来说,是将相应的障碍,设置在害虫繁殖和活动之处,对其生长和传播进行阻断。比如在每年冬天,可使用塑料布捆扎树干,或使用石灰涂抹树干,避免树干上爬满害虫,比如选择适量的水,加入硫酸铜500g,两者溶解后,将10kg生石灰加入其中,最后让石灰乳调制而成。比如在冬天防治时,要保证天气晴朗,确保温度在0℃以上,对树干内进行均匀涂抹,保证涂抹的高度在100cm。物理手段防治,利用的是害虫的趋光性,一般会选择黑光灯,在整个林区进行布设,通过此灯光对害虫产生吸引,然后将其灭杀。或通过害虫趋色性,将蓝色、黄色色板设置在林间,对害虫进行诱杀。另外还有个别害虫,对醋和糖等气味有一定趋性,所以可在杀虫剂中混入糖醋液体,以此来有效灭杀害虫。

2.2低毒农药防治

近几年当地在全力打造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的“五无甘南”,所以在农药的应用上,相比以往更加严格。传统一些高毒、高污染的农药逐渐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低毒类药物。这些低毒药物更加符合环保要求,而且也能发挥出防治效果,在应用后能短时间见效,所以在整体防治中,是一种重要措施且占据重要地位,具有的较高的应用率。通过低毒药物防治时,最终的治理效果,会因为药物的配比而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防治人员要与林业情况结合,清晰了解当地病虫害种类和数量,通过不断试验,最后对药物配比进行确定,以此对整体效果进行保证。对于低毒药物来说,虽然也存在一定毒性,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防治效果,要对防治方式合理选择,比如采用浸种法、喷雾法,或利用土壤处理法等方式[4]。但实际方式中,喷雾和涂抹的方式比较常用,如果发生的规模不大,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将药剂涂抹在树干上。如果虫害问题较为严重,利用人工方法无法起到防治效果,只要通过相关设备,或工具将效率提高。虽然这种方法见效快,如果长时间或大剂量应用,依然会危害林木生长,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还可能使害虫出现抗药性。所以应用的药物,要定期进行更换,还要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混合防治,避免出现抗药性,对效果进行保证。

2.3生物防治

这种方式可分为多种处理措施,首先,微生物防治。在防治中,让真菌、细菌,进入到害虫机体,以此将害虫消灭。操作中在树叶处,使用微生物制剂喷施,这些带有药物的树叶,被害虫蚕食后,会随着叶片真菌、细菌进入害虫身体,并随之不断繁殖,随后将其杀死。防治病虫害时,病毒杀虫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都属于应用率较高的活性益生菌,在柳天蛾、白蛾,和松天牛等害虫防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并不会危害人体。在现阶段的防治中,白僵菌知名度较高,但同样对环境,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林区环境未满足相关标准,势必会对白僵菌效果产生影响。比如,如果森林的湿度>90%,同时温度处于18℃~25℃,此时即可起到灭杀效果,如果无法满足此条件,就不能发挥出白僵菌价值。所以具体防治中,菌类的选择,要按照林区环境确定,这样才能保证效果。其次,生物药剂防治。以往进行化学防治时,会存在易残留和毒性大等问题,而生物农药即可有效缓解此类问题。生物农药种类较多,和普通农药相比,毒性很低甚至无毒,而且不会产生过大危害,人体和动物也不会遭受威胁,害虫的天敌也不会受到影响,可让生态平衡得以有效维持,所以近几年,在病虫害的防治中,广受相关人员追捧。在新时期下,防治林木的病虫害时,生物农药作用及价值逐渐凸显出来,但在实际应用中,还要对林区天气、湿度,和温度等密切关注,在充分了解各项因素后,才能具体落实防控工作。首先,喷施农药期间,温度要>20℃。生物农药有多种活性成分,芽孢、蛋白质晶体,都属于不可或缺的一类,但这些成分很可能遭受温度影响。所以如果温度条件不佳,不但会对蛋白质晶体活性产生限制,还可能对芽孢繁殖速度造成影响[5]。当温度>20℃时,即可将这些影响因素降到最低。在药效方面,也可能受到天气、湿度影响,如果利用粉状菌类药物,一般在早上,或晚上的湿度最好,能够最大化发挥出药效。另外在进行应用时,还要将降雨等天气避开,避免药物受到雨水的侵蚀,对药效发挥造成影响,最后,天敌防治。在生物防治中,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绿色性和环保性,同时防治效果显著。无论何种动植物,在自然界中都有相应的食物链,而各类害虫,也有着各自的天敌,这些天敌不仅可防治害虫,还能让整个林区生态更加平衡。但为了发挥出技术价值,采用此措施前,要了解当地气候和病虫害类型等,选择对应的天敌进行防治。首先,选择的天敌,要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同时交配率和产卵量要足够优秀。为了抑制害虫的发展,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天敌昆虫的种群,以足够大的规模和绝对的数量进行抑制。其次,天敌需有较强的搜索力,如果此方面能力超强,能够将害虫位置快速准确的找到,并迅速对其进行搜捕灭杀。比如在林业虫害中,松毛虫属于比较顽固的一类,对其进行防治时,可将寄生蝇、赤眼蜂等昆虫引入,因为这些昆虫,有着极强的捕食能力,可快速捕杀松毛虫等害虫,以此降低害虫的基数。最后,在天敌引入前,工作人员要对虫害基数、类型进行研究,然后选择瓢虫、寄生虫,和螳螂等引入,让林区益虫数量增多,使虫害得到有效防治。但还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引入益虫数量要适度,如果引入过多,会出现生态失衡问题。除了投放天敌,还可进行人工诱杀,在林区种植可以诱杀害虫的植物,将害虫数量减少,对林木起到保护效果。在实际防治中,可种植诱饵树、捕蝇草等,这些植物都可以诱杀害虫。比如在虫害比较严重的区域,将这些植物种植其中,可以有效捕杀桑天牛、蚜虫、杨干象等害虫,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科学防控病虫害发生,能够让整个林业,实现健康和持续的发展。现阶段在防治病虫害时,整体形势日益严重,为了更好地将防治质量提高,要了解引发病虫害的相关因素,然后明确具体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对应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当地的林业部门来说,也要加强自身重视,将防治人员防治意识进行提高,同时不断优化完善预警机制,将动态监测体系建立起来,发现有病虫害迹象后,及时进行监测并隔离处理,避免大面积扩散。总体而言,病虫害的防治,做到早预防、早防治,减少林木遭受的影响,以此对整个林业发展进行推动。

参考文献

[1]吴云霄.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1):54-55.

[2]马克琼.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2(21):141-143.

[3]李保明,冯彩琴.生物方法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及应用措施[J].中国农村科技,2022(11):66-67.

[4]杨艳.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诱因及防控措施[J].新农业,2022(5):37.

[5]范静.探究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7):39-40.

作者:王福生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面山绿化工程管理办公室